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道菌群具有免疫调节、参与糖类及蛋白质代谢、抵御感染等作用,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作为现阶段抗肿瘤治疗的补充手段,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抑制CRC进展。本文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中医药治疗左右半结肠癌的研究现状,旨在为中医药防治左右半结肠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肠道微生态与结直肠癌(CRC)发生发展的关系目前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肠道微生态的改变参与了结直肠黏膜缓慢发展成腺瘤和息肉,最终演变成CRC的整个过程,CRC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紊乱的现象,CRC是宿主肠道免疫稳态失衡和表观遗传变异的积累。现全面回顾性分析最近的相关研究,探讨肠道微生态对肠道免疫稳态和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及与CRC发生发展的关系,重点从肠道微生物和肠道微生物源代谢调节物2个方面进行总结,以更有效地对CRC进行预防、诊断、治疗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在健康状态下具有维持肠道正常结构,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及调节肠道免疫应答等重要功能.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结构或数目的改变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了解肠道菌群参与结直肠癌发生的机制,有助于指导临床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及做好预防工作.目前肠道菌群在结肠癌中的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本文将肠道菌群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菌群结构变化和致病机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CRC)是常见的致死率高的恶性肿瘤,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宏基因组学及代谢组学的应用,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改变在CRC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肠道菌群失调产生慢性炎症反应的促癌生癌作用,细菌及代谢产物的致癌作用。特别是肠道真菌的研究为CRC发病机制提供了新方向,真菌粪便标志物具有用于CRC诊断的潜力。但肠道细菌和真菌间存在共栖、互惠或竞争等相互作用,故肠道真菌在疾病和健康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常见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等。经上述方法治疗的CRC患者,肠道菌群会发生变化,同时也会出现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近年来,肠道菌群移植(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逐步应用于CRC治疗中。本文对FMT在CRC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肠道菌群通过多种途径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传统中医药治疗NAFLD的疗效受到认可,中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起到防治NAFLD的作用.本研究综述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中药治疗NAFLD的机制,为临床运用中药治疗NAFLD提供...  相似文献   

7.
<正>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1]。根据2018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居于第3位和第5位,其中新发病例37.6万,死亡病例19.1万[2]。我国人群癌症5年相对生存率40.5%,远低于发达国家,预后相对较差[3]。近年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与CR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医药对CRC有较好的干预作用,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探索中医药干预CRC作用机制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左金丸是代表方剂之一。本文对左金丸调控肠道菌群干预CRC的临床及基础性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人类健康的杀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饮食结构的改变,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居所有恶性肿瘤中的第2位,在中国发达地区已经接近西方发达国家.CRC的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期大量研究表明,饮食结构影响全身和肠道局部的炎症,慢性炎症可干扰机体免疫,这与结肠直肠癌等部分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目前外科医师对其认识尚存不足,本文就炎性饮食与CRC相关性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健康人群与结肠直肠癌(CRC)患者粪便菌群及肿瘤/瘤旁黏膜菌群的差异性,尝试寻找CRC新的防治途径。方法 收集了13例CRC患者粪便、6例患者肿瘤/瘤旁黏膜和20名健康对照人群粪便,利用16SrDNA测序技术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别对粪便和黏膜的菌群组成差异进行了分析。在流式细胞仪检测粪便中的细菌总数后,采用几种较为常见的细菌培养基对粪便及黏膜中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并利用乳酸脱氢酶检测试剂盒测试了其中7株细菌对3株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健康人粪便和CRC患者瘤旁黏膜中的菌群α-多样性显著高于CRC患者粪便和肿瘤黏膜中菌群α-多样性(P<0.05)。从特异性微生物来看,与健康人群相比,CRC患者粪便中的特有菌为Lactobacillaceae,而其肿瘤黏膜上特有菌是Escherichia、Enterococcus、Fusobacterium等。通过体外实验发现,分离自CRC患者肿瘤黏膜处的Bacteroides fragilis与Fusobacterium nucleatum分别对肠道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抑制活性(P<0.0001)与促进作用(P<0.001)。结论 CRC患者粪便、肿瘤黏膜及瘤旁黏膜菌群与健康人群粪便菌群差异较大,且CRC患者粪便菌群不能代表肿瘤黏膜特异性菌群。体外实验结果表明,抑制肿瘤黏膜中F.nucleatum定植与促进具有癌细胞毒性的B. fragilis定植可能是治疗CRC潜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酒精性肝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中药多靶点、多途径治疗疾病的特点与肠道菌群的整体调节作用高度吻合,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恢复肠屏障功能、缓解肠道炎症反应等作用机制治疗酒精性肝病.本文综合近年来中药调控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从肠道菌群与酒精性肝病的关系,以及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