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将筋膜内与筋膜间保留神经的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89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且均行筋膜间或筋膜内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按照手术方法分为筋膜内组和筋膜间组,筋膜内组63例,筋膜间组126例。随访时间为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BMI)、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Gleason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缘阳性率、尿管留置时间及病理分期、术后3、6、12个月两组组间控尿功能、勃起功能。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BMI、血清PSA、Gleason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缘阳性率、尿管留置时间、病理分期、术后12个月组间控尿功能及勃起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6个月筋膜内组控尿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6个月勃起功能恢复情况均好于筋膜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行筋膜内保留神经的腹膜外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控尿和勃起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筋膜间组,短期临床效果较稳定,但远期的临床效果仍然需要通过延长随访时间和加大样本量来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筋膜内与筋膜间保留神经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勃起功能、控尿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我院行腹腔镜下筋膜内与筋膜间保留神经的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118例,按手术方法分为筋膜内组(n=56)和筋膜间组(n=62)。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勃起功能、控尿功能评估结果,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围手术期各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3、6月时,筋膜内组勃起功能正常率高于筋膜间组,控尿功能优于筋膜间组(P0. 05)。结论腹腔镜下筋膜内与筋膜间保留神经的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相近,但行筋膜内手术患者术后勃起功能、控尿功能恢复情况优于筋膜间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膜外途径改良前列腺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尿控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53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资料,其中行腹腔镜下改良前列腺癌根治术29例,行腹腔镜下常规前列腺癌根治术24例,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尿控及性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缘阳性率和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改良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较常规组少(P 0.05),改良组术后第1、3和6个月尿控及勃起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常规组(P 0.05)。结论改良腹腔镜下腹膜外途径前列腺癌根治术可有效保留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术后尿控及勃起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3D)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性术治疗对前列腺癌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尿控恢复、切缘阳性率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前列腺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3D腹腔镜术组(43例)和2D腹腔镜术组(37例),两组术后均接受3个月随访。对比两组术前术后膜部尿道长度(MUL)差值、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颈-尿道吻合时间、住院时间、拔除导管后2、8、12、24周尿控恢复情况、术后切缘阳性率及保留勃起功能成功率。结果治疗后3D腹腔镜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颈-尿道吻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2D腹腔镜术组,术前术后MUL差值小于2D腹腔镜术组,拔除导管后8、12周控尿率高于2D腹腔镜术组,保留勃起功能成功率高于2D腹腔镜术组(P0. 05),切缘阳性率与2D腹腔镜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3D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性术治疗前列腺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颈-尿道吻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切缘阳性率低,且保留勃起功能成功率较高,有助于早期控尿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局限性前列腺癌经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与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疗效对比分析。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在泌尿外科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87例,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1例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对照组46例行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开放性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41例患者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337.4±123.6)min,明显长于对照组手术时间(182.4±81.8)min,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出血量为(764.1±654.3)mL,明显少于对照组(1352.4±966.5)mL(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5.3±7.5)mL,明显少于对照组(24.1±8.9)mL(P<0.05);观察组尿失禁、尿漏、吻合口狭窄及勃起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34.15%(14/41),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78%(16/46)。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5年,观察组术后1年生化复发率为7.32%,术后2年生化复发率为21.95%;对照组术后1年生化复发率为8.70%,术后2年生化复发率为30.43%,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1年完全控尿率为53.66%,术后2年完全控尿率为82.93%,对照组术后1年完全控尿率为52.17%,术后2年完全控尿率为76.09%,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并且与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效果相同,两者生化复发率和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患者接受“三明治”法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相关效果。方法:随机将86例前列腺癌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参照组行常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研究组行“三明治”法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尿控能力、漏尿时间、漏尿量及预后效果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参照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4周、12周及>12周尿控能力逐渐升高,术后2周尿控能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4周、12周及>12周尿控能力均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1周漏尿时间均降低,漏尿量减少,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变化幅度均较对照组大(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水平与参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三明治”法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时,虽治疗时间较长,出血量、尿管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孔三层面法保留前列腺包膜的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Studer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6月至2021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Studer膀胱术39例患者,其中23例膀胱癌患者均按照标准化流程行三孔外侧入路三层面法保留前列腺包膜的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Studer膀胱术,另16例按照常规方法行五孔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Studer膀胱术,对患者手术相关资料、排尿情况、勃起功能、肿瘤控制情况等情况进行定期随访。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改良组手术时间为(285.17±39.61) min,较常规组(325.18±68.82) min明显缩短(P 0.05),改良组的尿控率及勃起正常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 0.05),改良组1例患者术后病理提示前列腺癌,目前随访观察,未见肿瘤进展。结论三孔三层面法保留前列腺包膜的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Studer膀胱术是安全可行的,较传统方法缩短了手术时间,显著提高患者的尿控能力以及性功能,近期有良好的肿瘤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免结扎血管筋膜复合体技术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2009年12月~2011年9月32例前列腺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中采用免结扎(ligation free)技术处理血管筋膜复合体(DVC),记录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观察术后出血量、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前列腺尖部切缘阳性率.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采用免缝扎技术处理DVC均获得满意的止血效果.此步骤手术时间为10~ 25 min,平均13.1 min,此步骤手术出血量为10~100 mL.所有病例前列腺尖部切缘阴性.术后2~3周拔除尿管,17例患者拔除尿管后1周内排尿即完全可控,所有患者无永久性尿失禁发生.术后随访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DVC的完整对于尿控起到重要的作用,DVC免结扎技术能够清晰暴露前列腺尖部,保留尽可能长的功能尿道,有助于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后尿控的恢复,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并不明显增加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盆底功能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76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8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6个月后随访。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性激素[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性生活质量评分及盆底功能障碍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手术用时、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LH、FSH、E2水平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各指标水平均较术前变化,但研究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FSH、L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盆底功能障碍评分及性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各指标评分较术前改善,且研究组盆底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性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显著,可减少手术用时及机体康复用时,改善盆底功能,且对性激素水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血清颗粒蛋白88(GP88)、磷酸甘油酸激酶1(PGK-1)对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LRP)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该院接受LRP治疗的93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手术前后PLR及血清GP88、PGK-1水平。按照随访结局,将患者分成预后良好组52例及预后不良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PLR及血清GP88、PGK-1水平。收集入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R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P88、PGK-1及PLR对LRP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 93例患者术后PLR及血清GP88、PGK-1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预后不良组PLR及血清GP88、PGK-1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Gleason评分、临床T分期、血清PSA水平、肿瘤侵犯精囊、切缘阳性均与LRP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Gleason评分上升、临床T3期、血清PS...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早期前列腺癌患者根据分段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3 d后,观察组的Pdetat Qmax、Qmax均大于对照组,PVR、BC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可改善其尿流动力学,提高诊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与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ORP)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发表于1990~2011年的文献,对比LRP与ORP两种术式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对照试验,并应用Meta分析评价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切缘阳性率、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术后控尿、术后勃起功能等相关指标。结果本篇Meta分析,共分析了14篇临床同期对照试验。共纳入了9006例患者,其中行LRP3261例患者,行ORP5745例患者。对于切缘阳性的发生率,腹腔镜与ORP之间无统计学差异(OR0.88,95%CI0.77~1.01,P=0.06);LRP手术时间长于开放手术(WMD60.25min,95%CI30.83~89.68min,P<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RP术中出血量小于ORP(WMD-686.61ml,95%CI-1101.49~-271.72ml,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RP患者输血率低于ORP(OR0.17,95%CI0.10~0.29,P<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RP术后尿道狭窄的发生率低于ORP(OR0.32,95%CI0.14~0.71,P=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RP的术后一年控尿率与ORP无统计学差异(OR1.29,95%CI0.88~1.89,P=0.20)。术中保留双侧性神经的患者的术后一年勃起功能,LRP优于ORP(OR2.23,95%CI1.48~3.36,P=0.0001)。结论对于局限性前列腺癌,腹腔镜与ORP的切缘阳性发生率和术后一年控尿功能相似。LRP的手术时间长于ORP,但术中出血量少于ORP,患者输血率小于ORP,且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和术后一年阳痿发生率小于ORP。  相似文献   

13.
王耀苹  佟玉静  王坤 《中国康复》2024,39(5):292-297
目的:探究普拉提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对青年宫颈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张力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前瞻性收集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宫颈癌术后尿失禁患者1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普拉提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对比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3周膀胱功能(储尿时和排尿时的膀胱压、尿道分布压,采用牛津评分法(MOS)评估盆底肌张力;评估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评分;采用Kolcaba舒适度量表对舒适度进行评估比较,并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术前、术后1周时,储尿时及排尿时的膀胱压、尿道分布压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2组术后13周时储尿时的膀胱压、尿道分布压以及排尿时的膀胱压高于术前、术后1周时,排尿时尿道分布压低于术前及术后1周时(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周时膀胱功能储尿时的膀胱压、尿道分布压以及排尿时的膀胱压均高于对照组,排尿时尿道分布压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时Ⅰ、Ⅱ类肌纤维肌张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3周时Ⅰ、Ⅱ类肌纤维肌张力较术前、术后1周时均有所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性交痛评分逐渐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余各纬度及总分评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3周,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65/66(98.48%)显著高于对照组42/66(63.64%)(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拉提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对青年宫颈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提高盆底肌张力和性功能,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前列腺偶发癌患者中随机选择40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的临床分期情况分别采用药物去势和手术去势以及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 T1a组和T1b组治疗前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a和T1b组的治疗后Gleason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a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T1b组(P0.05);T1a组的PSA总进展率显著低于T1b组(P0.05)。结论前列腺偶发癌患者如果处于T1a期可采取观察等待,处于T1b期则应积极进行治疗,且采取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3D腹腔镜和2D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LRP)的临床疗效,总结LRP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6年4月于该科诊治的前列腺癌患者34例,观察组11例行3D LRP,对照组23例行2D LRP。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切缘阳性率、保留勃起功能成功率、术后1个月控尿率等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切缘阳性率、保留勃起功能成功率、术后1个月控尿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53.52±30.47)min,保留勃起功能成功率50.0%,术后出现4例尿失禁(36.4%),1例尿漏(9.1%),无切缘阳性和尿道狭窄,术后1个月控尿率为72.7%。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64.73±28.65)min,保留勃起功能成功率38.9%,术后出现13例尿失禁(56.5%),4例尿漏(17.4%),1例尿道狭窄(4.3%),2例切缘阳性(8.7%),术后1个月控尿率为60.9%。结论 LRP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3D LRP和2D LRP的治疗效果相当,但新型的3D腹腔镜系统在立体空间感和精细化操作方面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比经腹与腹膜外入路,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以期为前列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提供临床依据,并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0年11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9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行经腹入路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调节型双通道消化道重建对患者术后康复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68例胃癌患者,根据消化道重建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术中采用Roux-en-Y吻合(RY),观察组术中采用调节型双通道消化道重建,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饮食情况、营养状况指标[血清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总蛋白(T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次饮食量<300 mL、每日饮食次数>5次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血清HGB、ALB、T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倾倒综合征、胆囊结石、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节型双通道消化道重建应用于胃癌根治术中,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Post-prostatectomy pelvic floor muscle rehabilita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urinary continence recovery.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he evaluation of urethral sphincter complex using shear wave elastography in patients after radical prostatectomy, with and without postsurgical pelvic floor muscle rehabilitation. Thirty-three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 severity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after radical prostatectomy was evaluated. Transrectal ultrasound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 in all patients with shear wave elastography to visualize the urethral sphincter complex and estimate its length. Statistic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higher than average urethral sphincter complex stiffness correlates with a smaller number of pads used per day (p < 0,05) and better urine continence based on scales: subjective 0–10 (p < 0.05) and 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Urinary Incontinence Short Form (ICIQ-UI SF) (p < 0.05). The post-prostatectomy pelvic floor muscle rehabilitation group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higher stiffness of the urethral sphincter complex compared with the group without rehabilitation (p < 0.05). The study found that shear wave elastography is a valuable method in evaluation of the urethral sphincter complex.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对患者围术期肝肾功能及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肾癌患者,其中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42例为观察组,行开放性肾癌根治术3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术期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肾功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及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炎性因子指标变化及两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观察组术后24 h ALT、AST、BUN、Cr、CK、CK-MB、LDH无显著变化(P>0.05),而对照组术后24 h ALT、AST、LDH均显著上升(P<0.05);两组术后24 h ALT、AST、LDH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24 h TNF-α、IL-6、CRP均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特点,对患者肝肾功能及心肌酶谱影响不大,同时对炎性因子的影响相比开放手术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