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ention,PCI)围术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短期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因ACS入院的患者379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替格瑞洛组(n=189)和氯吡格雷组(n=190)。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替格瑞洛组给予负荷剂量180 mg,之后给予标准剂量(90 mg,2次/d)口服治疗。氯吡格雷组给予负荷剂量600mg,之后给予标准剂量(75 mg,1次/d)口服治疗。观察PCI围术期hs-CRP和肌钙蛋白I(cTnI)变化及出院3个月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危险因素、临床资料、临床用药及PCI数据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hs-CRP较术前升高的患者替格瑞洛组63例(33.3%),氯吡格雷组121例(6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CI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概率替格瑞洛组29例(15.3%),氯吡格雷组31例(1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6)。对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替格瑞洛组MACCE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P=0.033)。而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可进一步降低ACS的PCI治疗患者围术期hsCRP升高率,提示替格瑞洛对围术期炎症反应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ACS患者281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140例和氯吡格雷组141例,替格瑞洛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口服负荷剂量替格瑞洛180mg,PCI术后给予替格瑞洛90 mg/次,2次/d,口服;氯吡格雷组PCI前口服负荷剂量氯吡格雷300mg,PCI术后给予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口服.比较2组术后24 h血肌酐、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MB水平,并随访8个月观察2组终点事件、支架内再狭窄、出血、呼吸困难、造影剂肾病等发生情况.结果 替格瑞洛组术后24 h血肌酐水平((119.41±22.10) μmol/L)高于氯吡格雷组((99.03±19.14)μmol/L)(P<0.05),肌红蛋白水平((15.67±5.61)μg/L)低于氯吡格雷组((20.22±7.31)μg/L)(P<0.05),2组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替格瑞洛组终点事件发生率(5.71%)低于氯吡格雷组(10.64%),支架再狭窄率(2.14%)低于氯吡格雷组(3.55%),轻度出血发生率(5.71%)高于氯吡格雷组(2.13%)(P<0.05),2组严重出血、呼吸困难、造影剂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替格瑞洛可有效降低ACS患者再发心肌梗死或心绞痛等终点事件发生率,并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43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行PCI的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215例)、氯吡格雷组(220例),分别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 mg,此后90 mg,每日2次口服)和氯吡格雷(负荷剂量600 mg,此后每日75mg,每日1次口服)预防心血管血栓事件。观察两组30 d心血管事件及出血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替格瑞洛组STEMI直接PCI患者的30 d心血管原因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脑卒中、复发严重心肌缺血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均低于氯吡格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主要出血发生率和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替格瑞洛组呼吸困难、窦性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均高于氯吡格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替格瑞洛组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30 d血管原因死亡率、心肌梗死和卒中发生率均低于氯吡格雷组,尽管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但已显现出抗血小板聚集的优势,同时不增加总体主要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对比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在AC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连续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76例的临床和出院1年内的随访资料。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治疗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率及出血、药物相关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两种药物抗血小板疗效指标的结果进行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氯吡格雷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4.15%,高于替格瑞洛治疗组的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 5);氯吡格雷组患者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为5.70%,高于替格瑞洛治疗组的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3)。氯吡格雷组患者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10%,高于替格瑞洛治疗组的0.5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氯吡格雷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为7.25%,高于替格瑞洛治疗组的7.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氯吡格雷组患者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8.29%,略低于替格瑞洛治疗组的10.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经济学角度,患者使用替格瑞洛的成本高于氯吡格雷。结论:在ACS临床治疗中,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疗效优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能减少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且不增加严重出血发生率,但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服用替格瑞洛6个月内作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并评价6个月内炎性因子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收治的65岁以上ACS患者87例,根据抗血小板的方案不同,分为替格瑞洛组(n=44)和氯吡格雷组(n=43),观察6个月内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等主要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出血事件、呼吸困难、尿酸升高、心动过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利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替格瑞洛可减少心绞痛(P=0.02)的发生,在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显著增加呼吸困难(P=0.04)、尿酸升高(P=0.04)、心动过缓(P=0.03)的发生概率,具有减少出血事件发生的趋势,但与氯吡格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均可减少血浆中hs-CRP、TNF-α、IL-6炎性因子,但替格瑞洛组减少更加明显(P0.05);两组均可改善LVEF、LVEDD和BNP水平,但替格瑞洛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替格瑞洛可显著减少心绞痛的发生,但同时增加呼吸困难、尿酸升高、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更显著减少hs-CRP、TNF-α、IL-6炎性因子水平以及改善LVEF、LVEDD和BNP。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和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患者血小板聚集率、C反应蛋白(CRP)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差异。方法:将64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n=34)与氯吡格雷组(n=30)。在行PCI术前,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分别口服180mg替格瑞洛和600mg氯吡格雷,然后行PCI治疗,术后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分别口服维持剂量的替格瑞洛90mg(2次/d)和氯吡格雷75mg(1次/d)。测定2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2h、24h及7d时血小板聚集率和术前及术后24h、7dCRP值变化,观察2组患者术后30d内MA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组PCI术后2h、24h及7d血小板聚集率较术前均显著下降,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术后各时间点血小板聚集率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PCI后24h及7dCRP值较术前均显著下降,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术后各时间点CRP值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格瑞洛组30d内MACE(包括心源性猝死、非致死性急性再梗、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住院期间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EMI患者行PCI术前及术后应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能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冠状动脉血管内炎症反应,显著降低30d内MACE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不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成功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43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替格瑞洛治疗组(n=71),氯吡格雷治疗组(n=72),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其他常规治疗,替格瑞洛治疗组术前给予替格瑞洛负荷量180 mg,行CAG术并予支架植入治疗(亦称为PCI)术后给予标准剂量90毫克/次,1天2次,记为替格瑞洛组(n=51),氯吡格雷治疗组术前给予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行CAG术并予支架植入术后给予标准剂量75毫克/次1天1次,记为氯吡格雷组(n=56),仅行CAG术未予支架置入术后停用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记为对照组(n=36)。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术后(24 h、48 h、72 h)的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 C),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并估测CIAKI发生情况。结果三组间术后48 h SCr与术前、术后(24 h、72 h) SC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替格瑞洛组及氯吡格雷组术后SCr的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替格瑞洛组术后SCr的平均水平高于氯吡格雷组;三组间术后24 h Cys C与术前、术后72 h Cys 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间术后48 h Cys C与术前、术后72 h Cys 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替格瑞洛组及氯吡格雷组术后Cys C的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替格瑞洛组术后Cys C的平均水平高于氯吡格雷组;三组间术后48h e GFR与术前、术后(24 h、72 h) e GF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替格瑞洛组及氯吡格雷组术后e GFR平均水平低于对照组。替格瑞洛组Cys C与对照组Cys 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氯吡格雷组Cys C与对照组Cys 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时间和药物在SCr、Cys C指标变化上存在交互作用(P 0. 05)。三组间术后CIAKI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替格瑞洛组CIAKI发生率稍高于氯吡格雷组(5. 88%,5. 36%)。结论对于行PCI尤其术后需使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在围术期应尽可能予以保护肾功能及预防CIAKI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9):1412-141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冠动脉介入后采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1年后心功能、不良反应、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左心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收治的240例行PCI术治疗的NSTEMI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替格瑞洛组(n=120)和氯吡格雷组(n=120),检测2组PCI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较2组PCI术后30 d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PCI术前,2组血小板聚集率、血清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PCI术后1、7、30 d,替格瑞洛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清IL-6、CRP水平均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替格瑞洛组PCI术后30 d内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P 0. 05)。结论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和抗炎作用优于氯吡格雷组,能够显著降低NSTEMI介入治疗患者的MACE发生风险,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给予负荷剂量替格瑞洛,并观察其对PCI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84例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诊断为ACS行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及氯吡格雷组,每组各42例,其中替格瑞洛组于术前6 h给予替格瑞洛180 mg,氯吡格雷组于术前6 h给予氯吡格雷300 mg,将其作为对照组,以后两组均给予氯吡格雷75 mg/d维持剂量,并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前、服药后2、4和6 h血小板聚集率,主要终点事件为住院期间出血、靶血管重建、休克以及死亡等不良事件,次要终点为术后1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均在4~6 h达到血小板抑制程度的稳定状态,服用180 mg替格瑞洛负荷剂量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更为显著。住院期间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PCI治疗前给予180 mg替格瑞洛较300 mg氯吡格雷疗效更优,能产生更强的血小板抑制作用,而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围术期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117例早期行PCI术的NSTE-ACS合并T2DM患者,根据患者服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不同将其分为氯吡格雷组(n=72)和替格瑞洛组(n=45).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均在PCI术前给予阿司匹林片300 mg负荷量,之后为100 mg/d,氯吡格雷组在PCI术前予氯吡格雷300 mg负荷量,之后按每次75 mg,1次/日;替格瑞洛组在PCI术前予替格瑞洛180 mg负荷量,之后按每次90 mg,2次/日.分别于术前、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3 d、术后1周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 1β (IL-1β) 、可溶性 CD40 配体 (sCD40L)水平.[结果]PCI术前,两组hs-CRP、IL-6、 IL-1β 、sCD40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6 h,两组hs-CRP、IL-6、 IL-1β、sCD40L水平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s-CRP、IL-6、 IL-1β 、sCD40L升高水平比较,替格瑞洛组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24 h、3 d、1周两组hs-CRP、IL-6、 IL-1β 、sCD40L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24 h、3 d、1周两组hs-CRP、IL-6、 IL-1β 、sCD40L下降水平比较,替格瑞洛组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对合并T2DM的NSTE-ACS患者PCI术后早期炎症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替格瑞洛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低反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应用氯吡格雷75 mg/d治疗的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493例,用血栓弹力图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根据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173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氯吡格雷组(n=87)和替格瑞洛组(n=86)。氯吡格雷组继续服用氯吡格雷(75 mg/d),替格瑞洛组将氯吡格雷替换为替格瑞洛(90 mg,2次/d)。主要终点事件为治疗3天、7天、30天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次要终点事件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替格瑞洛组3天、7天、30天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6.7±12.5)%、(54.1±12.3)%、(53.2±15.3)%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87.7±14.3)%、(85.4±12.7)、(84.9±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替格瑞洛组MACCE及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而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接受替格瑞洛治疗后能获得理想的抗血小板效果,且替格瑞洛是有效、安全可信赖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初次就诊且年龄≥65岁的U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入选患者分成氯吡格雷组(63例)和替格瑞洛组(65例)。替格瑞洛组患者入院后接受替格瑞洛180 mg负荷量,继之以90 mg每日两次维持;氯吡格雷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组300 mg负荷剂量,以75 mg每日一次口服维持。记录所有患者入院、PCI术前的血小板聚集率(PAR),观察血小板高反应性(HPR)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择期完成PCI手术,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和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个月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间患者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缺血性卒中、GRACE评分、CRUSADE评分、BNP和肌酐水平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介入途径、支架置入相关血管、术后心肌灌注水平和造影用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基线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PA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1个月随访发现,两组患者PAR均较基线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替格瑞洛组PAR下降更为明显(P<0.01),且替格瑞洛组HPR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27.0%vs.3.1%,P<0.001)。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14.3%vs.1.5%,P=0.008)。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替格瑞洛组呼吸困难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0 vs.9.2%,P=0.028)。结论替格瑞洛在老年UA患者择期行PCI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脉支架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经血栓弹力图结果证实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氯吡格雷组(A组)和替格瑞洛+阿司匹林组(B组),每组55例。A组在冠脉支架术后仅应用氯吡格雷;B组在冠脉支架术后联合应用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两组用药时间均直至随访结束(3~8个月,平均4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3、6、8个月血小板聚集率情况;考察两组患者在随访8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血管性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再通治疗及再发心绞痛)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与B组血小板聚集率在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3、6、8月后B组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A组(P0.05);心血管事件中B组患者靶血管再通(1.8%)和支架内血栓(1.8%)事件发生率与A组比较[靶血管再通(12.7%)和支架内血栓(14.5%)]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因消化道严重出血1例,但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疹、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而言,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组治疗的抗血小板效果较好;氯吡格雷抵抗患者选择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组治疗是安全有效并能够于临床借鉴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替格瑞洛在高龄(≥75岁)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早期(发病24 h内)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85例资料齐全行早期PCI的高龄NSTEMI的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术中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情况,发生典型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源性死亡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出血、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替格瑞洛组术中发生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TIMI)2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3级的比例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随访6个月,替格瑞洛组总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2组患者术后严重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2组发生呼吸困难等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有显著差异(P0.05)。替格瑞洛组LVEF优于氯吡格雷组。结论对于高龄NSTEMI患者早期行PCI时,替格瑞洛可以获得更好的心肌水平再灌注,且不增加严重出血情况的发生,降低总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氯吡格雷为对照,评估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方案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自建库至2018年7月公开发表的关于应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RCTs研究文献,依据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中的RCT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价后,对入选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使用Rev MAN5. 3软件进行MATE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RCTs研究,共34 416名患者。①替格瑞洛对比氯吡格雷可以明显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OR=0. 71,95%CI:0. 60~0. 83,P 0. 001)。②替格瑞洛对比氯吡格雷出血风险无明显差别(OR=1. 08,95%CI为1. 01~1. 15,P 0. 05)。③替格瑞洛对比氯吡格雷增加呼吸困难事件的发生(OR=1. 86,95%CI:1. 70~2. 04,P 0. 001)。结论替格瑞洛组患者MACE发生率明显降低,且降低了出血风险,但存在较高的呼吸困难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张欣梅  李玫  苗婷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7):2551-2553
目的比较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应用尼可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尼可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予以尼可地尔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脏指数(CI)]、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LVEF、CI高于对照组,而LVED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TnI、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患者应用尼可地尔联合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均有一定疗效,且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对患者心功能、心肌损伤指标水平改善效果更佳,能明显降低MACE风险,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时应用替格瑞洛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103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51例和氯吡格雷组52例,2组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术。替格瑞洛组PCI术前口服替格瑞洛180mg、阿司匹林300mg;术后口服替格瑞洛90mg/次,2次/d,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氯吡格雷组术前口服氯吡格雷300~600mg、阿司匹林300mg,术后口服氯吡格雷75mg/次,阿司匹林100mg/次,均1次/d。比较2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记录2组住院时间,因缓慢性心律失常应用临时起搏器、永久起搏器、阿托品、多巴胺比率,住院期间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峰值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MB,CK-MB)峰值,出院时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罪犯血管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9.80%)与氯吡格雷组(13.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住院时间[(7.06±2.07)d],应用临时起搏器(29.41%)、永久起搏器(0)、阿托品(19.61%)、多巴胺比率(27.45%),住院期间cTnI峰值[(18.86±12.77)μg/L]、CK-MB峰值[(190.87±71.69)u/L],出院时BNP[(879.60±117.33)ng/L]、LVEF[(52.79±12.01)%]及出院时窦性心动过缓、Ⅱ°房室传导阻滞、Ⅲ°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3.92%、1.96%、0)与氯吡格雷组[(6.93±2.29)d、30.77%、1.92%、19.23%、26.92%、(894.13±105.98)ng/L、(18.25±12.09)μg/L、(182.54±66.81)u/L、(52.11±12.82)%、3.85%、0、1.9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行急诊PCI术前、术后应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均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影响及替代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0例,采用PCR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患者CYP2C19基因型分布,散射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将氯吡格雷抵抗(CR)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双倍剂量组(150mg/d,1个月后减量为75mg/d)和替格瑞洛组(90mg/d,每日2次),观察两组治疗后血小板抑制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90例患者中,CYP2C19~*1/~*1患者28例,CYP2C19~*1/~*2患者48例,CYP2C19~*2/~*2患者8例,CYP2C19~*2/~*3患者6例;野生型组CR发生比例为21.43%,明显低于非野生型组的66.13%(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12个月血小板抑制率为(55.03±9.10)%,明显高于氯吡格雷双倍剂量组(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12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氯吡格雷双倍剂量组的24.0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有关;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心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ACS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予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中心静脉压(CVP)、每搏心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VP、SV、LVEF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与对照组的8.00%疗效优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