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庭远程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远程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家庭远程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早期康复护理对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及临床基础护理, 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行早期康复护理.采用Brunnstrom 评定患者运动功能、Barthel 指数评定患者的ADL.结果:康复组Brunnstrom分级、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ADL,对其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戴明循环理论的品管圈(QCC)活动对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12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选择2018年1—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64例作为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戴明循环理论的QCC活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并评价试验组圈员活动后无形成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活动后圈员工作积极性、手法运用、个人能力、自我成长均高于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予以戴明循环理论的QCC活动实施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并可收获良好无形成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Brunnstrom分期康复联合良肢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康复期肢体偏瘫患者72例,采用简单随机对照分组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入院时即给予良肢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Brunnstrom分期康复,比较两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运动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Brunnstrom分期运动情况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除关节粘连外,关节挛缩、足内翻及足下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Brunnstrom分期运动康复训练联合良肢位训练,可有效预防重型颅脑损伤肢体偏瘫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机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495-497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3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42例,以奇偶数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分析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肢体运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和生存质量(QOL)各项评分情况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NIHSS、FMA、BI指数和QOL各项评分较护理前均显著改善,且护理后观察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患者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能力的提高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6.
单文军 《妇幼护理》2022,2(18):4206-4208
目的 探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儿的康复效果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我院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7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儿,随机范围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的康复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79.49%)(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率分别为2.56%和15.38%(P<0.05).试验组患儿家长满意度(97.44%)高于对照组(82.05%)(P<0.05).护理前两组患儿体重、总蛋白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体重、总蛋白水平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组间对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实施综合护理,能够促进康复,改善其机体状况,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运动及认知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因颅脑损伤来我院就诊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63例与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运动及认知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精神状态(MMSE)、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和认知功能(LOTCA)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健康感觉、躯体功能、情感状态及社会功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颅脑损伤患者神经、运动与认知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0)与试验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日常活动能力、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试验组OD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脊髓损伤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给予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护理,能够增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72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康复组除行常规护理外,同时实施系统、规范的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康复组患者入院后30dBarthel指数评分和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康复护理可降低颅脑损伤残疾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居家护理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居家护理在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干预作用,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神经外科病房102例符合条件的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52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实施出院后居家护理,包括定期电话和上门随访,提供压疮护理、管道护理、气管切开护理、康复锻炼和自我护理的方法等.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室教和门诊复查,两组患者于出院6个月、12个月时进行Kamofsky预后评定表、日常生活能力(ADL)和生活满意度评定,并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12个月时试验组与对照组Karnofsky预后和ADL评定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满意度指标差别不大(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居家护理对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机能状态、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可以减轻家属的经济负担,节约医疗服务资源,为今后医院管理服务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的状况,以早期诊断脑损伤性疾病。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0例窒息新生儿和25例正常新生儿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末期速度(Vd)和阻力指数(RI)进行检测。结果轻度窒息新生儿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的Vs、Vd均低于正常对照组,RI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重度窒息组Vs、V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也低于轻度窒息组(P〈0.05),RI异常增高;与正常对照组和轻度窒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窒息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判断新生儿有否缺血缺氧性脑病及其程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小脑电刺激在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脑瘫儿童的康复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诊治的180例脑瘫患儿展开分析,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小脑电刺激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运动功能康复治疗.比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头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瘫(CP)患儿的疗效,为小儿CP的治疗探索新的有效方法。方法:将CP患儿10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肢体康复训练,治疗组在肢体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头针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分、下肢肌群肌张力评分、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粗大运动功能B、C、E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各区评分均显著增加(P0.01);治疗后,2组内收肌、腘绳肌、腓肠肌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腘绳肌、腓肠肌张力显著降低(P0.01),内收肌张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升高(P0.05,0.01),搏动指数降低(P0.01),治疗组变化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0.01);治疗后2组血清IGF-1、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0.01),治疗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针配合康复训练可增加脑组织血液灌注,促进损伤后脑组织修复,降低肌肉张力,改善CP患儿运动功能,治疗小儿CP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基于Orem自理理论康复护理联合情志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在雅安市中医医院进行脑梗死治疗的100例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对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行基于Orem自理理论康复护理联合情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3.08±1.12)分及(79.28±6.41)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及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研究组患者各项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及干预前(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脑梗死偏瘫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且对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35)与针灸组(n=35)。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针灸组在此基础上施加醒脑开窍针刺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针灸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治疗15、30 d时,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针灸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5、30 d时,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Vs、Vd、Vm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I、R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针灸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0 d后,针灸组的预后良好率为65.71%,高于对照组的40.00%(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典型护理问题版块集中处理法在高血压脑出血幸存者康复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高血压脑出血幸存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典型护理问题版块集中处理法干预。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评量表、功能独立能力评价量表,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护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评分,采用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自护能力评分、独立生活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典型护理问题版块集中处理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实施康复期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的自护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的大脑中动脉(MCA)狭窄对颅外段颈内动脉(I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单侧MCA狭窄或闭塞的患者98例,根据狭窄程度分为对照组(MCA中度狭窄,N=46)与观察组(MCA重度狭窄或闭塞,N=52),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两侧颅外段I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p)、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侧ICA的Vp、Vm及Vd较健侧明显降低(41.17cm/s vs48.76cm/s,21.22cm/s vs 28.23cm/s,11.82cm/s vs 17.92cm/s,P均<0.05),而患侧PI值明显高于健侧(1.43vs1.20,P<0.01),PI值差值显著增大(0.28vs 0.06,P<0.05)。结论颅外段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能够有效提高TCD对于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进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手术联合Bobath康复法治疗3~6岁脑瘫患儿中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82例3~6岁脑瘫惠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家属意愿等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组给予两组患儿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手术及Bobath康复法治疗,对照组给予Bobath康复法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经颅多普勒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指标,其中使用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对两组患儿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儿的有效率为95.12%(3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90%(18/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86,P=0.026<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中各项评分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中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GMFM评分中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颅多普勒检测显示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大脑中动脉血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大脑中动脉均值流速、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手术联合Bobath法康复训练能有效增加脑瘫患儿脑部血液的供应量,能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头部水针穴位注射疗法对小儿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智力障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水针疗法组、肌肉注射组和常规康复组,每组30例,收集同龄健康儿童3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常规康复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疗法,水针疗法组和肌肉注射组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头部穴位注射GM1和肌肉药物注射GM1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每个疗程结束后测定每位患儿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发育指数(PDI),并检测大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末期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及血管阻力指数(RI),同期检测血清NSE和T-SOD的水平。结果:3疗程结束后,三组脑瘫患儿MDI和PDI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水针疗法组相对于其他组效果更为明显(P0.05);与治疗前相比,水针疗法组血流动力学参数Vs、Vm、Vd明显升高,RI显著降低(P0.05),肌肉注射组与常规康复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水针疗法组NSE降低,T-SOD升高,其余两组无变化。结论:水针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脑瘫患儿的脑部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脑瘫患儿的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大黄素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炎症损伤和神经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 清洁级SD大鼠96只,雌雄各半,鼠龄2~3月,体重200~260 g,由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康复训练组、大黄素+康复训练组,每组各24只。对模型组、康复训练组、大黄素+康复训练组的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的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仅进行颈部血管暴露处理。其中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进行常规饲养,康复训练组进行转棒训练、网屏训练、跑台训练等训练,大黄素+康复训练组在康复训练组的基础上,联用大黄素进行治疗。在术后第21天,比较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比较细胞色素C(CytC)、Bax、Caspase-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等指标含量;比较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比较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中NF-κB p65和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未发现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经干预后,模型组、康复训练组、大黄素+康复训练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均随时间延长有所降低,其中模型组的变化最小;与模型组比较,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