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下丘脑外侧区(LHA)位于视前区后方和腹侧背盖区(VTA)前方,由多种类型神经元组成,包括γ-氨基丁酸(GABA)、食欲素(OX)和黑色素浓集激素(MCH)等神经元,这些神经元都参与了睡眠过程的调节。同时,这些神经元各自与脑内多个维持与调控觉醒的核团形成神经投射,例如丘脑网状核(TRN)、蓝斑核(LC)、结节乳头核(TMN)等核团。本文将就LHA在睡眠-觉醒调节作用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丘脑中央内侧核(CMNT)内谷氨酸能神经元的传入及传出投射联系,为CMNT的相关功能性环路研究奠定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狂犬病毒(RV)的逆行跨单级突触的能力及携带增强型黄色荧光蛋白(EYFP)的腺病毒顺行标记突触末梢的能力,采用核团微量注射方式分别将Cre依赖的两种病毒注射到VGLUT2-Cre小鼠的CMNT内,待病毒表达之后灌注小鼠,取脑进行全脑切片成像。结果:CMNT内的谷氨酸能神经元主要接受来自运动皮层、岛叶皮层、丘脑网状核、下丘脑背内侧核、黑质、臂旁核的投射,并发出投射纤维至岛叶、尾状核、基底外侧杏仁核、丘脑网状核及嗅觉相关皮层。结论:CMNT内的谷氨酸能神经元在接受广泛的来自于皮层和丘脑核团投射的同时又投射至众多大脑核团和皮质,并且与岛叶、丘脑网状核之间存在着较多的往返投射联系,这表明CMNT可能参与到上、下游核团的相关行为的调控当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大鼠三叉神经本体觉中枢通路上第三级核团内Paralbumin样阳性轴突终末与丘脑投射神经元之间是否存在突触联系。方法 用HRP逆行追踪和包埋前免疫电镜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法。将WGA-HRP注入丘脑腹后内侧核逆行标记投射神经元。结果 WGA-HRP注入丘脑腹后内侧核(VPM)后,WGA-HRP标记神经元主要分布在感觉主核背内侧部(Vpdm)、三叉上核尾外侧部(Vsup-CL)以及三叉神经运动核腹侧区(AVM)和上橄榄核背侧区(ADO)。电镜下可见PV样阳性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WGA-HRP标记的胞体或者树突形成突触联系。另外PV阴性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也与WGA-HRP标记的胞体或树突形成突触联系,这些胞体或树突偶尔为PV阳性。结论 在三叉神经本体感觉信息从第三级神经元向丘脑腹后内侧核(VPM)传递的过程中,PV样阳性神经元可能通过突触传递机制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丘脑中央内侧核团(CMT)位于中线丘脑的中部,属于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在脑内具有广泛的神经网络。目前,全麻机制研究的热点已转向神经环路,并且相关重要核团的发现让我们对全麻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现有研究表明丘脑中央内侧核参与到了麻醉苏醒和情绪行为,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CMT的解剖位置、纤维网络、电生理学特点和生理功能4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便更好的了解CMT在全身麻醉和情绪调节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猪丘脑、小脑和延髓内Leptin长形受体mRNA的分布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猪丘脑、小脑和延髓内leptin长形受体 (longformleptinreceptor,Ob Rb)mRNA的分布定位 ,比较长白猪和眉山猪上述脑区内Ob RbmRNA分布的差异。方法 :原位杂交法。结果 :在丘脑内 ,Ob RbmRNA标记神经元几乎见于所有核团 ,在中线核、丘脑室旁核和丘脑前核内出现大量的Ob RbmRNA标记神经元 ,其余核团内Ob RbmRNA标记神经元分布较少。在小脑皮质三层中均有Ob RbmRNA标记神经元 ,以梨状神经元层和颗粒层分布较密集。在延髓下橄榄核、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和舌下神经核有Ob RbmRNA标记神经元出现。结论 :猪丘脑、小脑和延髓内均有Ob RbmRNA分布 ,其分布定位在长白猪与眉山猪未见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SOMAN诱发惊厥大鼠丘脑内c-fos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BC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Soman诱发大鼠产生强直阵挛性惊厥后的c-fos原癌基因在丘脑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在低剂量Soman中毒但未出现惊厥的动物和戊巴比妥抗惊厥的动物丘脑内都未见c-fos表达的增加。而致惊厥的动物则从惊厥1h至3h,丘脑内c-fos表达均有显著增加,表达呈恒定的核特异定位分布。出现群集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核团是:丘脑中线核群的丘脑室旁核、菱形核、粘合核;板内核群的中央旁核、中央内侧核和中央外侧核;丘脑前核诸亚核以及丘脑网状核。上述结果表明,丘脑非特异性核团的协同活动以及丘脑前核可能参与惊厥活动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用ABC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Soman诱发大鼠产生强直阵挛性惊厥后的c-fos原癌基因在丘脑中的表达。结果显示:在低剂量Soman中毒但未出现惊厥的动物和戊巴比妥抗惊厥的动物丘脑内都未见c-fos表达的增加。而致惊厥的动物则从惊厥1h至3h,丘脑内c-fos表达均有显著增加,表达呈恒定的核特异定位分布。出现群集FOS样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核团是:丘脑中线核群的丘脑室旁核、菱形核、粘合核;板内核群的中央旁核、中央内侧核和中央外侧核;丘脑前核诸亚核以及丘脑网状核。上述结果表明,丘脑非特异性核团的协同活动以及丘脑前核可能参与惊厥活动的整合。  相似文献   

8.
马晓凯  王滨  范凯  付元山 《解剖学报》2007,38(2):139-143
目的 探讨大鼠丘脑前核-海马下托复合体神经元环路的突触结构及谷氨酸分布特征.方法 应用HRP束路追踪结合包埋后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结果 在丘脑前核内,可见HRP顺行标记的海马下托复合体传入轴突终末,终末多为卵圆形,内含圆形透亮突触小泡和数个线粒体.其做为突触前成分与HRP标记的树突或非HRP标记的树突形成非对称性突触.在谷氨酸胶体金免疫反应切片上,胶体金颗粒标记胞体、树突、轴突终末等.HRP标记的轴突终末和一些非HRP标记的与突触后成分形成非对称性突触的轴突终末(Gray Ⅰ型)内,胶体金颗粒密度明显大于背景(胞体、树突、Gray Ⅱ型轴突终末等)的胶体金颗粒密度.其平均胶体金颗粒密度为突触后树突的3倍多,为对称性轴突终末(Gray Ⅱ型)的6倍多.在两张邻近的连续切片,γ-氨基丁酸(GABA)胶体金免疫反应切片上,GABA胶体金颗粒浓重标记Gray Ⅱ型轴突终末,背景标记极少;而非对称性轴突终末(Gray Ⅰ型)胶体金颗粒标记极弱.谷氨酸胶体金免疫反应切片上,Gray Ⅱ型轴突终末胶体金颗粒标记极弱.GABA阳性轴突终末与HRP标记的树突形成对称性突触,在同一树突上可见GABA能轴突终末形成的对称性突触和其他轴突终末形成的非对称性突触.结论 丘脑前核内来自海马下托复合体投射神经元的轴突终末是谷氨酸能的;来自海马下托复合体皮质投射神经元轴突终末,在丘脑前核与投射至海马下托皮质的神经元树突形成非对称性轴-树突触.  相似文献   

9.
丘脑室旁核(PVT)为丘脑中线核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种行为的中继传导核团及整合中心,参与动物觉醒、摄食、成瘾、奖赏、恐惧记忆等多种行为的调节。PVT内主要分布着表达囊泡谷氨酸转运体-2(VGluT2)的谷氨酸能兴奋性神经元,却无γ-氨基丁酸(GABA)能抑制性神经元。基于PVT的复杂功能与其内神经元相对单一的兴奋性属性,有必要对PVT内兴奋性神经元进行分类。在本综述中,我们主要对PVT的形态及电生理特点、传入和传出联系、前后两段的形态和功能差异进行总结,并以纤维联系和神经化学性质作为分类标准对PVT的兴奋性神经元进行分类,以便为阐明PVT的复杂功能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5-HT及其2A受体在大鼠丘脑前核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5-羟色胺(5-HT)及其5-羟色胺2A受体(5-HT2AR)在大鼠丘脑前核的表达,探讨两者参与学习记忆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5-HT及5-HT2AR在丘脑前核内的表达情况。包埋前免疫电镜技术观察丘脑前核群的5-HT能投射纤维终末。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大鼠丘脑前核群的前、中、后部均可见阳性的5-HT能神经元及大量串珠状的投射纤维终末,其中背侧核(AD)的神经元着色较深,胞体较大,纤维密集,平均光密度值(A值)与腹侧核(AV)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5-HT阳性反应产物主要定位于胞浆内,胞核不着色。包埋前免疫电镜显示:阳性5-HT能轴突终末与树突形成非对称性的轴-树突触。在AD、AV内可见黄色的5-HT2AR阳性神经元,其中AD的神经元胞体较大,着色较AV深,阳性产物灰度值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阳性产物主要定位于神经元胞膜,胞核不着色。结论 5-HT和5-HT2AR在大鼠丘脑前核表达,在AD、AV的表达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468例癫Xian患者睡眠期Xian样放电与睡眠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癫Xian患者的睡眠时相与Xian样放电的关系,并初步探讨癫Xian异常脑波活动对睡眠的影响。方法:对468例癫Xian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观察发作间期清醒与睡眠脑电图Xian样放电的发作频率,分析58例癫Xian患者及对照组睡眠脑电图中睡眠时程、觉醒次数、睡眠纺缍波的变化。结果:468例患者中出现Xian样放电362例,睡眠期Xian样放电检出率88%,觉醒期检出率58%。Xian样放电主要出现于NREM睡眠Ⅰ-Ⅱ期。与对照组比较,癫Xian组NREMⅠ-Ⅱ睡眠期延长,NREMⅢ-Ⅳ期缩短;觉醒次数增加,觉醒次数与Xian样放电频率呈正相关;并有睡眠纺锤波减少及不对称。结论:癫Xian患者的Xian样放电主要出现于NREM睡眠Ⅰ-Ⅱ期,癫Xian活动对睡眠有一定影响,癫Xian患者睡眠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2.
猫颈外侧核接受来自同侧脊髓后角的脊颈束 ,其传出纤维投射至对侧的丘脑腹后外侧核。该通路与传导皮肤的伤害性信息有关。本文采用 HRP逆行追踪技术 ,在电镜水平研究了猫颈外侧核内颈丘脑投射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及其突触联系。将 HRP注入猫左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经颈总动脉灌流固定 ,TMB法呈色反应。选取右侧颈外侧核内有 HRP标记的细胞制备电镜标本 ,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 ,颈外侧核内出现大、中型 HRP标记神经元 ,细胞核为卵圆形 ,可见核仁 ,胞浆丰富 ,含有多量的线粒体等细胞内器 ,HRP反应产物散在于其中。在颈丘脑投射神经元胞体的周围见有 HRP标记的树突以及非标记的轴突、神经元胞体及树突。 HRP标记的颈丘脑投射神经元作为突触后成分与其他成分形成轴 -树突触 ,轴 -体突触 ,轴 -轴 -体突触及轴 -树突触复合体。这些结果提示 :颈丘脑投射神经元接受广泛的传入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丘脑前核内γ-氨基丁酸(GABA)及其GABAA受体(GABAARα1和β2subunits)的表达,从形态学角度为系统研究丘脑前核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包埋后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和原位杂交检测丘脑前核内GABA及GABAARα1和β2mRNA的表达。结果:(1)在丘脑前核,GABAARα1和GABAARβ2阳性神经元分布较密集,细胞形态较一致。空白对照切片为阴性,未见GABAARα1和GABAARβ2mRNA表达阳性神经元。(2)GABA胶体金免疫反应切片上,GABA胶体金颗粒浓重标记GrayⅡ型轴突终末,而树突、神经元、胶质细胞及背景标记极少。GABA能阳性轴突终末与中小型树突形成对称性轴-树突触,也与神经元胞体形成对称性轴-体突触。结论:提示在丘脑前核能够合成GABAARα1和GABAARβ2,且GABA能轴突终末与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形成对称性突触。  相似文献   

14.
用CB-HRP逆行追踪与顺行溃变相结合的方法,对猫丘脑腹后外侧核内的来自大脑皮质体感I区的皮质-丘脑纤维终末与丘脑-皮质投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进行了电镜观察。向猫大脑皮质体感I区内注射CB-HRP5h后,电解损毁原注射部位,术后动物存活4d。电镜下发现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存在5种突触连接方式:(1)溃变的轴突终末与HRP标记神经元胞体形成轴-体突触;(2)溃变的轴突终末与HRP标记的树突形成轴-树突  相似文献   

15.
大鼠额前皮质的丘脑传入纤维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用HRP法研究了27只大鼠额前皮质的丘脑传入纤维联系。观察结果发现:丘脑背内侧核向额前皮质的投射有局部定位关系,核团的内侧部和中间投射到额前皮质的外侧部,而周边部投射到额前皮质的内侧部;丘脑腹后内侧核小细胞部向额前皮质各区有投射;丘脑至额前皮质的投射为双侧起源,以同侧为主;丘脑与额前皮质之间为往返投射,室旁核,带旁核,胶状核是以接受投射为主,其他核团以发出投射为主。本实验对解释牵涉痛和内脏与躯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菜豆自细胞凝集素免疫组织化学顺行示踪技术,观察大白鼠扣带回3区(Cg3)向皮质下核团的纤维投射。其投射区自前向后主要有:伏核、尾壳核内侧1/3、终纹床核、外侧视前区、带旁核、丘脑前内侧核、背内侧核、前室旁核、网状核、外侧缰核、后室旁核、束旁核及丘脑筛状核等。在丘脑下方,标记纤维密集于未定带、内囊的内侧边缘区和乳头丘脑束的周围。自这些区域,有纤维投射至下丘脑外侧区。本文着重分析了标记纤维在杏仁体的分布情况,标记纤维密集于基底外侧前核和外侧核的腹内侧亚核。从而证实Cg3皮质的纤维投射参与基底外侧核一边缘系环路,即所谓记忆环路。而杏仁体中央核仅偶见极稀疏的标记纤维。所以我们认为,Cg3皮质未参与“内脏环路”。标记纤维自注射侧经胼胝体膝至对侧半球,其投射区与注射侧的投射区一致,但标记纤维比较稀疏。  相似文献   

17.
应用HRP逆行追踪法在电镜水平上对猫丘脑中央外侧核内皮质投射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及其突触联系首次进行了研究。该核内皮质投射神经元以中型多见,胞核较大,核仁清晰,偏位,核膜有凹陷,常染色质较多,胞质内含丰富的线粒体,游离核糖体和粗面内质网。标记树突直径变化较大,从0.68μm到4.4μm,含较多的线粒体、微管及滑面内质网,凶突触小泡。标记的皮质投射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做为突触后成分,与非标记的突触前成分形成  相似文献   

18.
应用顺行溃变和HRP逆行追踪相结合的方法对猫内侧丘系与丘脑皮质投射神经元在丘脑腹后外侧核内的突触联系组合型式进行了研究。电损毁一侧后索核后将HRP注射于对侧皮质躯体感觉颈、躯干、四肢代表区,电镜下在注射区同侧的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可见到下列七种突触形式;(1)溃变的内侧丘系轴突终末与HRP标记树突形成的轴-树突触,较多;(2)溃变的内侧丘系轴突终末与HRP标记的神经元体形成的轴-体突触较少;(3)溃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HRP法研究了20只大白鼠躯体感觉皮质区在丘脑腹后核组内的定位。鼠躯体感觉皮质区的前部接受丘脑腹后核组腹外侧部的投射;后部接受腹后核组背侧部的投射;腹后核组吻侧段外侧部的纤维投射到躯体感觉皮质区的内侧部(上部);腹后核组尾侧段内侧部的纤维投射到躯体感觉皮质区的外侧部(下部)。丘脑腹后核组内所有标记细胞均出现在注射同侧,提示丘脑皮质投射是不交叉的。丘脑腹后核组投射到Brodmann 3区的神经元多,投射到2区的神经元少。本文还探讨了标记神经元数量与投射纤维多少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1 痛觉诱发电位的传导路径痛觉系统生理性的诱发电位和传导径路上的表现形式为 :伤害性感受器电位→周围神经动作电位→突触后电位→传导束电位。从感受器感受刺激转换成神经冲动后 ,要经过传入纤维 (包括传导快痛的Aδ纤维和传导慢痛的C纤维 )、脊髓背角的神经元、脊髓丘脑束、丘脑的神经元和核团最后投射到达皮层体感区及有关联的皮层与核团 ,形成痛觉诱发电位[1,2 ] 。2 痛觉诱发电位的刺激形式任何可以引起疼痛的伤害性刺激均可诱发脑电位。因神经生理学检查对电刺激的应用较成熟 ,最早和最常用的是电刺激。机械压迫、超声、化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