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目的探究多模式血管影像在急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侧支循环评估中的价值以及患者脑侧支循环状态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接受治疗的MCA闭塞性AIS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1周内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检查、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检查。收集并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分析TCCS与CTA评估侧支循环的一致性以及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侧支循环评分(CCS)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TCCS与CTA检测患者侧支循环结果一致的患者66例,TCCS与CTA检测患者侧支循环结果的一致性高(Kappa值=0.825,P <0.05);将66例患者根据脑侧支循环状态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41例和侧支循环不良组25例,侧支循环良好组ASPECTS、CCS评分[(7.18±1.24)分,(3.97±0.83)分]均高于侧支循环不良组[(5.21±1.07)分,(1.74±0.72)分,P <0.05];侧支循环良好组治疗后7 d NIHSS评分、90 d mRS评分[(4.61±2.94)分,(1.39±0.95)分]均低于侧支循环不良组[(11.04±6.28)分,(3.17±1.24)分,P <0.05];ASPECTS评分与NIHSS、mRS评分均呈负相关(r=-0.724、-0.637,P <0.05),CCS评分均与NIHSS、mRS评分均呈负相关(r=-0.653、-0.619,P <0.05);ASPECTS、CCS评分联合评估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0.831,83.2%,70.5%)均高于ASPECTS、CCS评分单独评估(0.659,70.6%,68.7%;0.676,72.8%,68.4%,P <0.05)。结论多模式血管影像可从血管形态学、血流动力学等多个方面对MCA闭塞性AIS患者脑侧支循环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有效提高MCA闭塞性AIS患者侧支循环评估准确率。脑侧支循环的建立对预后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参数半定量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分(ASPECTS)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我院94例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6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得分分为mRS≤2分组(预后良好组)及mRS2分组(预后不良组)。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病史、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入院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等基本资料,并比较两组患者脑血流(CBF)-ASPECTS评分、脑血容量(CBV)-ASPECTS评分、平均通过时间(MTT)-ASPECTS评分、CT血管造影(CTA)-ASPECTS评分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各参数ASPECTS评分与溶栓治疗预后的相关性,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各参数ASPECTS评分对溶栓治疗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6个月后,mRS≤2分61例(64. 89%),纳入预后良好组; mRS2分33例(35. 11%),纳入预后不良组。两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病史及入院GCS评分、入院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预后良好组CBF-ASPECTS、CBVASPECTS、MTT-ASPECTS、CTA-ASPECTS评分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 0. 05)。CBF-ASPECTS、CBV-ASPECTS、MTT-ASPECTS、CTA-ASPECTS评分均与mRS评分呈负相关(P 0. 05)。CBF-ASPECTS、CBV-ASPECTS、MTT-ASPECTS、CTA-ASPECTS评分对溶栓治疗不良预后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P 0. 05),截断值分别为3. 50、2. 50、1. 50、7. 50分。结论 CTP、CTA各参数结合ASPECTS评分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预后具有较高预测价值,临床可积极开展CTP、CTA技术结合ASPECTS评分项目,以及时评估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动脉硬化指数(AIP)、动态动脉僵硬指数(AASI)及脑钠肽(BNP)与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广州市番禺区沙湾人民医院收治的前循环AIS患者88例。应用NIHSS判定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不同疗效患者的一般资料及AIP、AASI及BNP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前循环AIS患者溶栓疗效的多因素。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比不同预后患者的AIP、AASI及BNP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AIP、AASI及BNP与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有效组57例,无效组31例。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入院NIHSS评分、TC、TG、LDL-C、HDL-C及Hc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血压史、发病至溶栓时间、治疗后NIHSS评分、溶栓24 h收缩压变化值、溶栓24 h舒张压变化值、AIP、AASI及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知:有高血压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过建立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的方法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的远期临床预后。方法:通过使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118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溶栓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AIS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后90 d神经功能预后的因素,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联合预测值Y;采用ROC曲线验证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诊断效度。结果:纳入预后良好组56例(47.46%),纳入预后不良组62例(52.54%)。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比例及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值增高、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S)评分降低、溶栓后出血率较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PECTS评分和基线NIHSS评分为影响静脉溶栓远期预后的因素(P0.001);两者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的联合预测值Y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0,敏感度为60.70%、特异度为74.19%;优于单独使用ASPECTS评分(AUC=0.672、敏感度=82.10%、特异度=48.39%)和基线NIHSS评分(AUC=0.693、敏感度=75.00%、特异度=59.68%)作为单因素预测AIS溶栓患者预后的效果。结论:在AIS患者溶栓前的基线指标中,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ASPECTS评分、基线NIHSS评分等可作为预测AIS溶栓治疗患者90 d预后的预测因素。通过建立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计算的联合变量Y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CT血管成像与CT灌注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及康复训练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杭州市钱塘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溶栓治疗,并指导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后半年结合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分析两组的基线资料、CT血管成像与CT灌注成像检查结果。结果:预后良好组的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两组性别比例、年龄、发病时间、病变位置、有无糖尿病、有无高血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的TTP、MTT低于预后不良组,而CBV、CBF及ASPECTS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NIHSS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与ASPECTS评分、CBV、CBF呈负相关(P<0.05),与TTP、MTT呈正相关(P<0.05)。结论:CT血管成像与CT灌注成像能准确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预后,能为溶栓治疗及康复训练提供指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侧枝循环形成与预后。方法选择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进行溶栓治疗。统计溶栓治疗后侧枝循环形成情况,并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溶栓治疗后有侧支循环形成者45例(56.25%),无侧支循环者35例(43.75%)。有侧支循环形成者梗死病灶直径明显低于无侧支循环者(P0.05),有侧支循环、无侧支循环者动脉狭窄程度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侧支循环者比较,有侧支循环形成者溶栓治疗前、后NIHSS、mRS评分均显著较低,简易神经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 CA)评分均显著较高(P0.05)。有侧支循环者近期预后BI指数好于无侧支循环者(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侧枝循环形成对改善患者神经缺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提高认知功能有重要意义,溶栓后是否有侧枝循环形成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侧支循环水平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20年6月120例行机械取栓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病例的影像及临床资料,首先依据侧支循环水平不同分为侧支循环较好组(n=63)和侧支循环较差组(n=57),比较两组机械取栓治疗前、术后24 h、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将mRS评分为0~2分视为预后良好组(n=74),3~6分视为预后较差组(n=46),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24 h、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侧支循环较好组均低于侧支循环较差组(P<0.05,P<0.01)。侧支循环较差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90 d良好预后率低于侧支循环较好组,病死率和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侧支循环较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4 h NIHSS评分较高与侧支循环水平较差是影响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行机械取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颅内侧支循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治疗的预后,较好的侧支循环是取得良好预后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合并糖尿病患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瘦素(LEP)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82例AIS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50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32例),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40例单纯AIS且预后良好患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GLP-1、LEP水平;分析AIS合并糖尿病患者GLP-1、LEP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LP-1、LEP水平评估AIS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NIHSS评分、LEP水平高于对照组,GLP-1水平低于对照组,且预后不良组的NIHSS评分、LE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GLP-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合并糖尿病患者GLP-1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637,P<0.05),LEP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69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侧支循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34例,根据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中是否存在良好的颅内外侧支循环血管,将纳入患者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n=13)和侧支循环不良组(n=21)。比较两组患者的脑出血转化率和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为了控制其他混杂因素对溶栓预后的影响,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P值进行校正。结果侧支循环良好组和侧支循环不良组溶栓后脑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3.1%和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就短期预后而言,侧支循环良好组和侧支循环不良组溶栓后1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2.77±1.23)分和(3.24±2.66)分(P=0.492,校正P=0.390);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分别为(1.54±0.88)分和(2.52±1.83)分(P=0.044,校正P=0.071)。侧支循环良好组3个月mRS评分明显低于侧支循环不良组,OR值(95%CI)为0.20(0.05~0.78),校正OR值(95%CI)为0.15(0.03~0.73)。结论虽然没有证据提示侧支循环的建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早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产生影响,但是其可能显著改善溶栓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阿替普酶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具有溶栓适应征的100例AIS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动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各50例,2组患者分别给予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3个月随访期间对患者的受累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2组疗效和临床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14 d,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2组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S发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或动脉溶栓治疗,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获得较高的血管再通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2种方法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连续收治的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50例,采用术后90天改良Rankin(mRS)评分分为远期预后良好(mRS≤2)组29例和远期预后不良(mRS≥3)组21例。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基础疾病、性别、年龄、术前ASPECT评分、术前NIHSS评分)、诊疗情况(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责任闭塞动脉、侧支循环、取栓次数、复合再通方式)、诊疗结果(血管再通率、术后24小时NIHSS评分、颅内出血转化、死亡)等进行单因素对比,单因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两组在合并糖尿病、术前NIHSS评分、侧支循环、术后24小时NIHSS评分、责任闭塞动脉、血管再通率、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侧支循环、血管再通率、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术后24小时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糖尿病、术前NIHSS评分、侧支循环、责任闭塞动脉、术后24小时 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是影响支架取栓治疗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侧支循环代偿良好、血管再通率高、术后1周出血转化高、术后24小时 NIHSS评分恶化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管内治疗患者神经功能及术后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120例AIS患者,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4 d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血小板功能指标(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及P-选择素)和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治疗90 d的预后改良Rankin量表问卷(mRS)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不良事件情况。结果治疗14 d内,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治疗24 h、7 d、14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两组血小板功能指标、炎症指标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90 d后,两组mRS评分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且观察组治疗后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90 d内,观察组血管再闭塞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非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其他部位出血及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S患者血管内治疗时应用替罗非班有助于的患者神经功能、血小板功能的改善及炎症状态的减轻,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而对术后出血转化并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溶栓治疗中参数优化MRI的应用有效性和临床指导意义。材料与方法采取回顾性对照研究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治的112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接治的5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接治的58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均以头颅MRI为首选影像检查,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MRI检查,研究组采取参数优化MRI检查,对比两组入院到MRI时间(door-to-imaging time,DIT)、MRI到溶栓治疗时间(imaging-to-needle time,INT)、MRI检查用时、发病到溶栓时间(onset-to-needle time,ONT)及到院至溶栓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并统计治疗前MRI检查率、DNT<60 min比例、出院时mRS评分0~2分比例及症状性脑出血和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ONT、INT、MRI检查用时、DIT、DNT分别为(178.56±39.20)min、(30.15±5.24)min、(5.30±0.42)min、(26.91±5.72)min、(58.31±10.47)min,对照组分别为(204.13±35.29)min、(43.48±12.80)min、(10.08±1.04)min、(49.04±12.55)min、(87.20±23.92)min,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接受MRI检查率为81.03%,DNT<60 min占67.24%,出院时mRS评分0~2分占60.34%,对照组分别为61.11%、14.81%、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症状性脑出血率(1.72%VS 3.52%)、死亡率(1.72%VS 3.52%)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数优化MRI能为AIS发病时间在4.5 h内患者溶栓治疗提供良好指导,有效缩短入院到溶栓各环节用时,提高临床救治效率,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以及预后的差异性。方法 对134例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梗死类型分为前循环组85例,后循环组49例,统计溶栓后NIHSS评分和mRS评分、早期症状改善率、预后良好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以及病死率,评估前后循环溶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溶栓后NIHSS评分和mRS评分后循环组低于前循环组(P<0.05)。结论 与前循环梗死比较, 后循环脑梗死虽然病程差,但及时接受阿普酶静脉溶栓能明显获益,且未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M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连续收集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及MR影像学资料,根据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hyperintense vessel sign,HVS)信号强弱将患者分为A组(HVS<5分,53例)和B组(HVS≥5分,9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不同HVS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侧支循环代偿分级、基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和脑梗死体积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至MRI检查时间、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和饮酒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心房颤动占比(39.62%与20.62%)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4.65±2.54)与(12.87±3.27)]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的脑侧支循环代偿分级为(1.86±0.45)级,DWI-ASPECTS评分为(7.76±1.23)分,小于B组的(2.27±0.64)级和(8.25±1.34)分(P<0.05);A组患者的脑梗死体积为(54.28±12.34)cm3,大于B组的(25.67±8.63)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 FLAIR在诊断缺血性脑卒中方面具有良好价值,患者的HVS评分越高预示脑侧支循环代偿越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低,脑梗死体积越小,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青年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徐州市中心医院2010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02例青年脑卒中(年龄≤45岁)患者,入院后均接受rt-PA治疗,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好组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预后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102例患者均完成90 d临床随访,其中预后良好组55例,占53.92%(55/102);预后不良组47例,占46.08%(47/102)。2组文化程度、溶栓前收缩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家族遗传史、血尿酸水平、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溶栓前收缩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家族遗传史、血尿酸水平、溶栓前NIHSS评分是青年卒中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青年卒中患者预后不良与文化程度较低,收缩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尿酸水平较高,有家族遗传,溶栓前NIHSS评分较高有关系,应当引起临床重视,及早采取针对性对策,最大限度改善青年卒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体中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脑侧支循环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8例,按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组53例、中度组38例、重度组27例,观察三组MHR、脑侧支循环情况,分析与患者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