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联合静脉溶栓(IVT)桥接血管内取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2例AIS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采用IVT桥接血管内取栓治疗,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及预后(mRS量表)评分。结果:与对照组78.05%(32/41)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5.12%(39/41)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90 d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IL-6、hs-CRP、Barthel指数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IVT桥接血管内取栓治疗AIS效果确切,可促进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降低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溶栓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AIS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两组均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溶栓后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研究组于常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44/46)]高于对照组[78.26%(36/46)](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6.52%(3/46)]低于对照组[23.91%(11/46)](P0.05)。结论 AIS患者溶栓治疗后加用替罗非班,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进一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54例(采用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和对照组42例(采用单一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相关参数包括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粘附率(PAdT)及血小板聚集率(PAgT),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 NIHSS)评估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并分析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76.19%)(P<0.05);治疗后两组PDW、PAdT以及PAg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C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变化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管内治疗患者颅内出血转化(ICH)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收集我科实施血管内治疗的AIS患者106例,依据是否静脉应用标准剂量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和非替罗非班组,分析2组ICH类型并观察90 d预后转归。结果:106例AIS患者,1例(0.9%)发生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替罗非班组的高血压、吸烟患者显著高于非替罗非班组(P<0.05),而心房颤动患者远低于非替罗非班组(P<0.001);但2组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sICH)发生率分别为8.5%(5/59)与10.6%(5/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剂量替罗非班不增加AIS患者血管内治疗的sICH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序贯替罗非班联合胶体扩容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80例)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实验组(8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序贯替罗非班联合胶体扩容治疗,疗程为48 h,之后2组均续以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2组出血、血小板减少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评价其安全性;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自溶栓至第10天,2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溶栓至第3天,2组严重出血及轻微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7、14、30 d后,实验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30 d后,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30、90 d后,实验组m 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后序贯替罗非班联合胶体扩容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与丁苯酞联合治疗对发病24 h内未行溶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娄底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IS患者69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两组治疗周期14 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炎症因子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为(6.08±1.54)分,低于对照组[(8.72±1.73)分],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为(68.81±6.51)分,高于对照组[(57.73±5.6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hs-CRP和IL-6为(4.21±1.28) mg/L、(18.8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22年7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机械取栓治疗;n=41)与研究组(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治疗;n=44)。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短期预后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结果:研究组血管再通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0.73%(P<0.05);2组治疗后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M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率为68.18%,高于对照组的43.90%(P<0.05);治疗后90 d内,2组颅内出血、再闭塞发生率与病死率比较...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234-2236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超出溶栓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2月收治的110例超出溶栓时间窗AI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改善情况、治疗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2h后、24h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出血事件,轻度出血事件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性著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超出溶栓时间窗AIS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不会增加出血事件发生风险,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阿替普酶)和观察组(40例,阿替普酶+替罗非班)。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浆黏度(PV)、生活质量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5、10 d,观察组的NIHSS评分、PV低于对照组,ADL、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出血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联合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血液流变学,提升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替罗非班联合波立维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波立维治疗,观察组采用替罗非班联合波立维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聚集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聚集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DL、SF-36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波立维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血小板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磁共振波谱(MRS)定量分析评价人尿激肽原酶(HUK)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的疗效及对患者脑代谢物变化的影响.[方法]发病在72h内经核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AIS的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HUK治疗.治疗前后应用MRS测定患者脑梗死周围区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浓度,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梗死周围区NAA、NAA/Cr、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BI指数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周后,两组梗死周围区NAA、NAA/Cr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梗死周围区治疗后NAA、NAA/Cr增加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NIHSS评分和mRS评分降低、而BI指数升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HUK治疗AIS可以改善患者梗死周围区脑细胞的代谢及临床功能,产生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支架取栓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8月经甘肃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收治的因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而行支架取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66例,其中34例患者机械取栓中使用替罗非班(替罗非班组),32例为单纯支架取栓(单纯支架取栓组)。采用脑梗死溶栓治疗后(thrombolysis incerebral infarction, TICI)血流分级来判断术后血管再通情况。采用海德堡出血分类标准评估术后出血转化情况,并评估术后症状性脑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评估术后4小时、24小时、14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作为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依据。采用改良的Rankin评定量表(Modified Rankin Score, mRS)评估患者90天后日常活动中的残疾程度和独立能力。结果 术后替罗非班组TICI3级血流获得率、14天时NIHSS评分、治疗90天后mRS评分明显优于单纯支架取栓组(P<0.05),两组术后血管再闭塞率、SICH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S患者支架取栓术中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有助于提高血管再灌注,改善预后,不增加出血风险,疗效良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作为补充手段用于未接受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MT)后静脉维持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方法入选不符合静脉溶栓条件且CT血管成像证实为大动脉闭塞的87例AIS患者,其中MT+替罗非班维持(MT+ T)组44例,MT组43例。MT+ T组患者采用支架取栓并在术后立即静脉泵入0.1 μg·kg-1·min-1替罗非班维持24 h,之后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MT组患者采用支架取栓治疗,术后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血管再通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情况。 结果MT+ T组与MT组患者术后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7 ± 2.2)分vs.(8.8 ± 3.3)分]、术后并发症[4.55%(2/44)vs. 6.98%(3/43)]及病死率[2.27%(1/44)vs. 2.33%(1/4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而MT+ T组患者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MT组[(1.7 ± 1.0)分vs.(2.2 ± 1.1)分,t = 2.479,P = 0.015]。亚组分析显示,MT+ T组取栓次数> 3次的患者术后14 d NIHSS评分[(8.6 ± 3.1)分vs.(12.5 ± 3.5)分]及术后90 d mRS评分[(1.7 ± 1.5)分vs.(2.8 ± 1.0)分]均低于MT组(t = 2.996、2.172,P = 0.006、0.040);MT+ T组及MT组取栓次数≤ 3次的患者术后14 d NIHSS评分[(7.4 ± 1.6)分vs.(7.2 ± 1.5)分]及术后90 d mRS评分[(1.7 ± 0.7)分vs.(2.0 ± 1.1)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441、1.362,P= 0.661、0.178)。 结论替罗非班可作为未接受静脉溶栓的AIS患者行3次以上支架取栓治疗后的补充手段,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且不增加脑出血转化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双抗治疗)脑梗死并发出血转化(HT)患者的风险是否增高,以及尽早康复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654例,描述性分析HT发生率,观察双抗治疗是否增加HT发生的风险;在所有发生HT的55例患者中选取病情程度及年龄相当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观察组患者经康复治疗,比较2组入院前及治疗14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在654例患者中,并发HT的患者共55例(8.41%),双抗的使用并不显著增加HT发生风险。康复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S评分比较,观察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中HT为急性脑梗死常见并可能影响预后的并发症之一,康复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时相CT血管造影(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侧支循环评估价值及溶栓治疗指导作用.方法 我院收治的AIS患者,选取其中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均给予多时相CTA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及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连续收治的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50例,采用术后90天改良Rankin(mRS)评分分为远期预后良好(mRS≤2)组29例和远期预后不良(mRS≥3)组21例。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基础疾病、性别、年龄、术前ASPECT评分、术前NIHSS评分)、诊疗情况(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责任闭塞动脉、侧支循环、取栓次数、复合再通方式)、诊疗结果(血管再通率、术后24小时NIHSS评分、颅内出血转化、死亡)等进行单因素对比,单因素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两组在合并糖尿病、术前NIHSS评分、侧支循环、术后24小时NIHSS评分、责任闭塞动脉、血管再通率、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侧支循环、血管再通率、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术后24小时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糖尿病、术前NIHSS评分、侧支循环、责任闭塞动脉、术后24小时 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术后1周颅内出血转化是影响支架取栓治疗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侧支循环代偿良好、血管再通率高、术后1周出血转化高、术后24小时 NIHSS评分恶化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脑血疏口服液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2例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脑血疏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NIHSS、Barthel、MMS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NIHSS、Barthel及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降低,Barthel及MMSE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血疏口服液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可修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水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黄旭冰  林仰  蔡雯靖 《临床荟萃》2021,36(9):786-789
目的 研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与巴曲酶联用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神经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ACI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注射巴曲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两组均持续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SRI类抗抑郁药物联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方案对卒中后抑郁(PS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PSD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脑血管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SSRI类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认知功能评分(MMSE)以及Barthel指数(BI)。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45%(P0.05);治疗后2组的HAMD及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MMSE评分及BI指数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82%,对照组无不良反应。结论 SSRI类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与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应用能够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椎-基底动脉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组21例,发病6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 对照组39例,给予除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比较治疗后24h、14d和90d存活率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价治疗后14d、90d的Barthel指数(BI)及90d综合生活能力(改良Rankin评分,mRS),并记录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90d存活率分别为57.14%和23.08%(P〈0.05)。治疗组溶栓后24h、14d、90d较溶栓前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 对照组治疗后14d、90d较治疗前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 治疗组治疗24h、90dNIHS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溶栓后14d、90dBI评分分别为(70.00±29.05)分和(92.50±39.57)分,对照组治疗后14d、90dBI评分分别为(49.09±27.37)分和(60.23±25.75)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治疗90d后mRS评分分别为(1.00±0.95)分和(2.63±1.77)分(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81%和10.26%(P〉0.05),无症状性颅内出血及致死病例。结论椎-基底动脉梗死患者发病6h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