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2位,仅次于乳腺癌。它是由一个较长的癌前病变期,即宫颈上皮内瘤病变(CIN)逐步发展形成的。其发生、发展过程经历了CIN Ⅰ、CINⅡ、CINⅢ、浸润癌阶段,此过程大约需要8~10年的时间。因此对CIN的干预性阻断能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卵巢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rcinoma-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及卵巢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fibroblasts,NFs)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并分析两者多种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①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获得原代卵巢癌CAFs和卵巢NFs,通过胰酶消化法和反复传代法进行细胞的纯化;②观察细胞形态,多种基因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及相应mRNA的半定量分析,对CAFs和NFs进行初步鉴定;③应用RT-PCR的方法对CAFs和NFs中多种基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获得了纯化的卵巢CAFs和NFs;②卵巢CAFs的细胞免疫化学染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染色呈阳性,角蛋白呈阴性,卵巢NFs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而α-SMA和细胞角蛋白阴性;③卵巢CAFs与NFs中Vimentin与α-SMA的mRNA发现均有表达,但CAFs中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与NFs相比,CAFs中多种mRNA的表达增加,其中包括生长因子,血管生成促进因子,细胞因子等。结论:与NFs相比,CAFs在mRNA、蛋白表达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卵巢癌中CAFs基因表达的检测表明,其基因表达有显著变化,提示这些成纤维细胞可能为卵巢癌细胞的生长提供了最适合的微环境。推测卵巢-宿主界面微环境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复杂环境。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逐年增加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深入了解肿瘤微环境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能帮助我们更有效地预防、治疗宫颈癌及拟定风险评估方案。本文旨在对宫颈癌微环境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肿瘤微环境的概况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在生长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及液基细胞学检查(LCT)两种检测技术四种筛查方式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对本院就诊的1535例宫颈异常者进行HR—HPV检测和宫颈细胞学检查,选择其中344例一项或两项结果异常者均在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不同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结果宫颈病变患者344例中HR-HPV检测阳性率为59.3%(204/344),宫颈癌患者的HR—HPV阳性率最高(6/6),其次为CIN[88.5%(139/157)],最低为宫颈炎症[32.6%(59/181)];CINI患者中HR—HPV阳性检出率为[81.7%(67/82)]明显高于宫颈炎症者[32.6%(59/181),x。=49.62,P〈0.01]。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级别增高,其HR-HPV阳性率呈上升趋势(x2=116.51,P〈0.01),宫颈癌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HR—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HPV检测、LCT检测、HPV—LCT系列试验及HPV-LCT平行试验检测CIN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约登指数分别为95.0%、75.1%,5.0%、24.9%、0.701;88.9%、72.0%、11.1%、28.0%、0.609;97.5%、76.3%、2.5%、23.7%、0.738;100.0%、89.98%、0,10.1%、0.899。结论LCT-HPV平行检测能显著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筛查的效率,是筛查宫颈癌最佳方案,有利于早期宫颈癌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是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及癌变的必要因素。目前临床上针对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方法有HPV检测、宫颈脱落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临床上多数宫颈癌患者HPV检测结果为HR-HPV阳性,但有不足1%的宫颈癌患者HPV检测结果为HR-HPV阴性。与HR-HPV阳性宫颈癌患者相比,多数HR-HPV阴性宫颈癌患者的预后较差。因此寻找HR-HPV阴性宫颈癌的发病机制、探索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及新的治疗靶点成为目前最为迫切的问题。综述HR-HPV阴性宫颈癌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研究,以期为HR-HPV阴性宫颈癌的诊疗提供新的临床思路及依据。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已成为全球女性重要的疾病负担,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持续性感染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因素。目前,美国宫颈癌的主要筛查方案为细胞学筛查及细胞学与高危型HPV结合的联合筛查方案。《2015年美国宫颈癌筛查过渡期临床指南》提出高危型HPV检测可以单独作为宫颈癌初筛方案之一,也可以作为细胞学以及细胞学和高危型HPV联合筛查的替代方案。为了更好地理解该指南,现对指南的制定背景、主要相关内容及相关内容的制定依据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临床常见,而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是发生宫颈癌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几种HPV检测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是否存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而不是诊断有无病毒感染。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HPV检测方法包括杂交捕获2代HPV (HC2-HPV)、Cervista HPV、Cobas HPV和Aptima HPV检测。这4种HPV检测方法诊断高级别CIN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非常接近。目前HPV检测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与细胞学联合筛查或单独筛查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细胞学筛查异常的分流及治疗后或筛查异常的随访。HPV初筛方案与联合筛查效能相似、需要的检测次数更少,但HPV初筛诊断高级别CIN的特异度较低,也可能更易漏诊宫颈癌。如何最佳地将HPV检测应用于宫颈癌防治仍需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表达在雌激素对子宫肌瘤基质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和促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成纤维细胞并检测雌激素受体(ER-α/ER-β)表达情况.以雌激素分别刺激子宫正常平滑肌基质成纤维细胞及子宫肌瘤基质成纤维细胞(TAF),并检测FAP、细胞外基质(ECM)、生长因子的分泌情况和细胞增殖活力的改变,以及检测细胞增殖通路相关信号分子的改变;使用RNAi技术沉默TAF的FAP基因,观察雌激素刺激对TAF上述指标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TAF的FAP、ER-α/ER-β的表达水平高于成纤维细胞(n=10,P<0.05).经雌激素刺激,成纤维细胞和TAF的FAP、ECM(Fibronectin、Laminin、Collgen I)和生长因子(TGF-β、IGF-1)表达水平,细胞增殖活力、细胞增殖通路相关信号分子(AKT、ERK、c-Fos、MEK)的磷酸化水平均上调;RNAi沉默FAP基因可抑制雌激素介导的上述生物学作用.结论 FAP基因表达是E2活化及促进子宫肌瘤基质成纤维细胞增殖过程中的关键,其可能在子宫肌瘤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可能成为治疗子宫肌瘤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临床资料观察研究,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DNA检测在子宫颈癌筛查程序中的应用效能。方法选择2003年6~12月在本院宫颈门诊就诊的18~60岁、宫颈细胞学检查(液基细胞检查方法)结果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或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的病例,采用Digene基因杂交捕获法(HC2)检测高危型HPVDNA,同时进行阴道镜活组织检查。结果共对335例病例进行高危型HPVDNA检测,阳性率为62.09%;其中<30岁年龄组阳性率(79.04%)高于≥30岁年龄组(45.24%)(P<0.01)。阴道镜活组织检查,中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2或CIN3)阳性率为35.22%(118/335),其中<30岁年龄组阳性率(43.11%)高于≥30岁年龄组(27.38%)(P<0.01)。高危型HPVDNA检测诊断CIN2/CIN3的灵敏度为93%,特异性为55%,阳性预测值为53%,阴性预测值为94%。结论在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结果为ASCUS/LSIL的病例中,高危型HPV感染作为CIN2/CIN3的标志物是可靠的,高危型HPVDNA检测是子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结构的阐述,介绍HPV预防性疫苗的机制及临床应用现状。目前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证上市的预防性疫苗有3种,即四价疫苗(Gardasil)、二价疫苗(Cervarix)和九价疫苗(Gardasil9)。四价疫苗(Gardasil)是针对HPV6/11/16/18型的疫苗;二价疫苗(Cervarix)是针对HPV16/18型的疫苗;九价疫苗(Gardasil9)是针对HPV6/11/16/18/31/33/45/52/58型疫苗。综合预防性疫苗的临床试验及全球上市后的研究资料显示,3种疫苗的保护效力至今已分别在其观察期内持续存在,且无严重不良反应。但对疫苗接种后的远期效果评估尚需继续,对于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等还需长期监测。我国自主研发的二价疫苗,也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宫颈癌疫苗有望在我国女性中接种。  相似文献   

11.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其感染与清除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阴道微生物菌群在女性下生殖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常女性阴道微生物多样性低,仅由少数几种乳杆菌(Lactobacillus)构成。随着对细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阴道微生物群落结构被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阴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增加、乳杆菌相对丰度减少等阴道菌群组成变化与HPV感染的发生和持续以及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重建以乳杆菌为主的阴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能够促进HPV的清除,是未来HPV感染及宫颈病变治疗的新方向。本文讨论宫颈HPV感染的转归与阴道微生物菌群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是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手术范围大,技术难度高,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多。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成像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并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在宫颈癌根治术中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在示踪前哨淋巴结、识别盆腔神经、评估子宫血流灌注和保护输尿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这不仅提高了术中肿瘤切除的准确性,还能实现重要解剖结构的可视化,进一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使患者获益。但目前ICG荧光成像技术在宫颈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尚处于初步阶段,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去验证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随着女性婚育年龄推后及国家生育政策的放开,使得有生育需求的子宫颈癌患者比例增加。如何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妇科肿瘤医师共同努力的目标及研究热点之一。宫颈广泛切除术(radical trachelectomy,RT)的应用及发展使得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早期宫颈癌患者获得了生育的希望。通过回顾近年来相关文献,对早期子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适应证、手术方式以及治疗后的肿瘤结局与妊娠结局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病死率在女性肿瘤病死率中占第二位。宫颈癌是妊娠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的身体健康、生育能力及心理状态。文献推荐对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并根据疾病分期、妊娠时间、患者对继续妊娠的意愿、淋巴转移情况、病理类型等进行调整,目前临床上对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的治疗尚无明确的规范,有关妊娠如何影响疾病的诊治,疾病怎样改变妊娠的进程及根据疾病分期、妊娠时间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人乳头状瘤病毒是宫颈癌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其早期蛋白E6/E7的持续表达可致细胞p53、pRb蛋白缺失或失活,并通过多种机制与其他细胞因子相互作用,促使细胞发生癌变。其mRNA表达水平提示病毒转录活性,可能具有诊断和预测宫颈病变的价值,因此有研究应用HPV E6/E7 mRNA筛查不同人群宫颈病变并随访、预测病变发生风险,但各研究结果不一,不同mRNA检测方法也是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之一。HPV E6/E7蛋白检测在临床应用较少,而以HPV E6/E7为靶点的宫颈癌免疫治疗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动物实验及临床前研究中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6.
卵巢移位术是保留卵巢功能最常用的方法,且在早期(FIGO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中广泛应用。为更好地满足肿瘤患者治疗后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研究年轻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卵巢移位的安全性、有效性,发现中晚期宫颈癌卵巢转移率较低,特别是绝经前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放疗前行卵巢移位术保留卵巢功能的方法,值得关注,因为其可能为临床上年轻中晚期宫颈癌放疗患者保留卵巢功能及生育能力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卵巢移位术是保留卵巢功能最常用的方法,且在早期(FIGO IB~ⅡA期)宫颈癌患者中广泛应用.为更好地满足肿瘤患者治疗后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研究年轻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卵巢移位的安全性、有效性,发现中晚期宫颈癌卵巢转移率较低,特别是绝经前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放疗前行卵巢移位术保留卵巢功能的方法,值得关注,因为其可能为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妇科门诊就诊并进行HPV分型检测的患者8 204例,其中4 390例患者同时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229例患者同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HPV感染率为23.28%,其中高危型HPV感染占58.53%。HPV感染以单一感染(72.88%)为主,HPV52、58、16型最常见,而在多重感染中,62.13%为二重感染,以52型合并其他高危型(58、16、53型)感染最常见。不同年龄组的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20岁年龄组HPV感染率(61.76%)最高。高危型HPV感染率随着细胞学诊断级别的升高而升高,且高危型HPV感染率在细胞学异常人群中显著高于细胞学正常人群(P=0.025)。高危型HPV感染可存在于各级CIN及宫颈癌病变,而低危型HPV感染只存在于CINⅠ。结论:HPV基因型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年龄和区域分布特异性,且HPV感染率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研究结果对研制适合成都地区妇女的特异性HPV疫苗,以及宫颈癌的筛查与防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