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编制哺乳期妇女营养素养评价工具条目池,为进一步筛选条目做准备。方法应用文献检索、专家讨论及专家咨询等方法收集条目。结果哺乳期妇女营养素养评价工具条目池由3个一级指标(基本营养知识、生活方式与饮食行为、基本技能),9个二级指标(食物与营养知识、喂养知识、生活方式、饮食行为、喂养行为、体重管理、辅食制作、营养知识的获取、信息识别与营养决策),共计56个条目构成。结论本研究拟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建立哺乳期妇女营养素养评价工具的条目池,以期为中国哺乳期妇女营养素养评价工具的建立提供条目来源。该条目池的有效性、可靠性及适用性需要在大样本的人群研究中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编制哺乳期妇女营养素养评价工具条目池,为进一步筛选条目做准备。方法应用文献检索、专家讨论及专家咨询等方法收集条目。结果哺乳期妇女营养素养评价工具条目池由3个一级指标(基本营养知识、生活方式与饮食行为、基本技能),9个二级指标(食物与营养知识、喂养知识、生活方式、饮食行为、喂养行为、体重管理、辅食制作、营养知识的获取、信息识别与营养决策),共计56个条目构成。结论本研究拟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建立哺乳期妇女营养素养评价工具的条目池,以期为中国哺乳期妇女营养素养评价工具的建立提供条目来源。该条目池的有效性、可靠性及适用性需要在大样本的人群研究中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编制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条目池,为进一步筛选条目做准备.方法应用文献分析、头脑风暴、专家及学生评定、焦点小组讨论等方法,从大学生和专家两方面收集条目. 结果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条目池由2个分量表(外显性和内隐性)、13个维度(运动锻炼行为、饮食营养行为、避免有害健康习惯、健康责任行为、睡眠休息行为、个人卫生习惯、安全行为、安全性行为、保护环境行为、人际支持行为、压力管理行为、生命欣赏行为及个人品德行为)、117个条目构成.结论该条目池符合当代大学生特征,具有较好的普遍性、导向性,可作为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的条目来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初步构建学龄儿童食物营养素养核心条目,并进行专家一致性评价。方法以当下学龄儿童营养状况及饮食行为问题为导向,经文献检索和分析,充分考虑学龄儿童的认知特点,初步构建学龄儿童食物营养素养(food and nutrition literacy in school-age children,FNLSC)的概念框架以及维度,并进行证据分析,形成初始条目;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相关领域15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确定核心条目。结果基于文献分析初拟学龄儿童食物营养素养核心条目;通过电子邮件形式进行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两轮积极系数均为100%,平均权威程度为0.8767;第二轮条目总得分均值(4.47,n=30)较第一轮(4.38,n=35)有所提高,总协调系数为第一轮0.224、第二轮0.243 (P均0.001)。最终确定学龄儿童食物营养素养核心条目30条,涵盖食物营养相关知识,获得、选择、准备、摄入食物相关技能,饮食行为等维度,以及功能性、互动性、批判性多层次。结论应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对学龄儿童食物营养素养核心条目已基本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16例我院门诊孕期妇女营养知识、饮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孕妇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我院2007年11月~2009年8月门诊参与孕期健康管理的孕妇进行调查,对收集问卷的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6例调查对象营养的知识、态度、行为(KAP)水平较差,总合格率仅为41·8%;饮食结构差别较大,孕妇文化程度与营养KAP水平最具相关性;不同知识层次的孕妇对营养知识认知均存在不足,但营养态度普遍较好。结论开展孕期妇女营养教育及健康管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济宁市晚期妊娠妇女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 KAP)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孕妇营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随机选择226例晚期妊娠妇女,对其一般情况和营养KAP进行调查。结果:济宁市晚期妊娠妇女的营养KAP总体水平一般,及格率为64.93%,营养态度较好,营养知识与态度、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呈正相关,营养KAP得分与孕妇的文化程度和职业有关,文化程度越高,得分越高。结论:济宁市晚期妊娠妇女的营养知识水平和饮食行为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应根据孕妇的文化程度、职业等采取不同的方式开展孕妇营养健康知识宣教,指导孕妇科学合理的安排饮食,促进孕妇健康,保护胎儿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肝衰竭病人疾病相关营养知识、饮食态度、饮食行为(KAP),在了解其疾病营养KAP水平的基础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为进一步制定针对性的营养教育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于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178例肝衰竭病人进行疾病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问卷的现场调查。结果:肝衰竭病人疾病营养KAP的条目均分为(1.56±0.44)分。各维度条目均分中,饮食态度最高为(1.80±0.50)分,营养知识最低为(1.39±0.60)分。KAP各维度得分与病人PG-SGA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0.01)。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诊断为肝衰竭病人疾病营养KAP的影响因素。结论:肝衰竭病人疾病营养知识普遍不足,饮食态度较为积极,但饮食行为表现中等。肝衰竭病人疾病营养知识、饮食态度及行为水平的提高,对于病人营养状况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对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及病程较短病人的关注,促进病人营养知识向正确的饮食行为的转变,从而达成提高病人营养支持效果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升妇女孕期及产后饮食营养摄入质量.方法 对我院112例产妇孕期及产后的饮食营养结构调整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同普通摄入大众化饮食的产妇相比,经饮食护理、营养结构调整的112例产妇孕期及产后身体健康素质和胎儿的生长发育都更为良好.结论 应当加大对产妇孕期及产后的饮食护理力度,对她们的饮食营养结构进行调整,确保产妇及胎儿能够更为健康.  相似文献   

9.
孕期饮食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珠海市孕妇孕期饮食营养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提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定期产前检查的154例孕龄28周以上的孕妇,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采用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珠海市孕妇的孕期饮食营养行为得分为73.79±10.85,及格率较高,达90.26%,但也存在一定的认知与行为上的误区。孕期饮食行为不同程度地受到孕妇及其丈夫的文化程度、职业、孕妇营养知识来源、是否参加孕期知识学习班、家庭形态等因素的影响。相关分析显示,孕期营养知识与行为具有正相关关系。结论在孕期营养宣教工作中,应针对饮食营养行为的误区进行宣教,针对不同背景人群采取不同的宣教措施,并将宣教对象扩展到除孕妇之外的家庭成员,才能达到提高孕妇营养状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编制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量表,评价其信度和效度。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健康素养的定义,确定量表的理论结构,编制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量表,并进行预调查和信度及效度检验。结果通过预调查后调整量表,确定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量表分为5个维度,其中防治基本知识14个条目,膳食治疗知识7个条目,运动知识6个条目,药物与心理知识5个条目,防治行为9个条目,根据各条目具体内容进行赋分后,总分共100分。经内部一致性分析,克朗巴哈系数α=0.903,大于一般标准0.800,认为量表内部一致性较好。因子分析量表的KMO值为0.891,各条目在其公因子上的负荷值均大于0.400,认为内容效度较高。结论编制的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的测量和干预效果评价的简易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孕期妇女膳食原则,建立和评价适用于基层孕期营养门诊工作的简便、有效膳食评估工具——孕期妇女膳食指南依从性指数。方法全面梳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体系中《中国孕期妇女膳食指南》的核心条目,结合《中国孕期妇女平衡膳食宝塔》中膳食原则和推荐食物量建议,根据专家意见,确定该指数的关键考核点及相应赋值,建立该指数的评分计算体系。从"同济母婴健康队列"中随机抽取160名孕期妇女,对其孕早、中、晚三期膳食资料进行指数评分,评价该指数对膳食指南的依从性,并与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建立的指数由13个考核点组成,赋值总分100。纳入研究的160名孕妇膳食指数评分为:孕早期(72.6±8.5)、孕中期(72.0±6.8)、孕晚期(75.1±7.6)分。该指数评分越高,孕妇各类食物摄入量达到推荐量范围内的比例越高,低于推荐量范围的比例越低。随着评分增加(每+10分),孕妇患妊娠高血压的风险越低,[OR (95%CI)]孕早期0.36(0.14,0.93),孕中期0.14 (0.03,0.6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孕期妇女膳食指南依从性指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膳食状况初筛工具,对中国孕期妇女膳食指南具有较好的依从性,可快速筛查出需要接受膳食教育和指导的重点孕妇,未来可用于基层孕期营养门诊工作。[营养学报,2021,43(3):223-229]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孕妇对饮食营养的认知和态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孕妇饮食营养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3名孕妇进行调查。结果孕妇对孕期饮食营养的认知及态度普遍良好,但对不同知识的认知及态度存在差异性,部分条目正确的认知和态度还比较低,同时还存在不知道和认为不重要的条目。结论孕妇对孕期饮食营养的认知和态度虽普遍良好,但仍要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孕妇的饮食营养指导,纠正不足之处,通过有效途径进行指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孕妇对饮食营养的认知和态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孕妇饮食营养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8名孕妇进行调查。结果孕妇对孕期饮食营养的认知及态度普遍良好,但对不同知识的认知及态度存在差异性,部分条目正确的认知和态度还比较低,同时还存在不知道和认为不重要的条目。结论孕妇对孕期饮食营养的认知和态度虽普遍良好,但仍要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孕妇的饮食营养指导,纠正不足之处,通过有效途径进行指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14.
惠州市孕末期妇女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现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薇  苏宜香 《中国校医》2010,24(1):45-47
目的了解惠州市孕末期妇女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分析影响孕期饮食行为的因素,促进优生优育政策的推广。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6月-2008年6月在医院产科门诊接受围产期检查的1316名孕末期妇女,以面访形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孕妇营养知识得分(K分,x=70.68,S=21.32)和饮食行为得分(P分,x=81.15,S=14.81)相对较低,饮食态度较好(A分,x=118.40,S=14.66);98.48%的孕妇愿意改变不良饮食习惯,51.30%有挑食习惯;孕妇的职业、文化程度、丈夫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与KAP得分均为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营养KAP3者均为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的饮食态度较好,但饮食行为仍不合理,建议加大孕期营养知识的宣传力度,使改善孕期营养的问题得到全社会的重视,通过指导孕妇合理饮食、均衡膳食,改变孕妇错误的饮食观念.以此促进优生优育政策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营养宣传教育对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促进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龚敏  游唯春  汪德华 《中国校医》2009,23(4):427-428
目的通过调查高校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与饮食行为的现状,并评价营养宣传教育效果,为学校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400名大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与饮食行为基线调查,开展营养健康教育,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90%以上的大学生对日常的营养疾病的导致原因了解不够81.9%的同学没有听说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大部分学生有不良饮食行为,通过营养知识教育,他们的营养知识态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愿意改变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原意接受营养宣传教育。结论营养宣传教育的开展对大学生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学校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是该人群普及营养知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调查某民族大学学生营养知识、态度与饮食行为现状,为大学生合理营养和健康生活提供科学指导,为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1 800名大学生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营养知识、态度与饮食行为调查.结果 被调查大学生营养知识不足,平均得分为(16.80±2.24),其中汉族学生得分高于少数民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41,P<0.001),两组男女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5,P=0.817);大部分学生有不良饮食行为,但53.2%的学生对营养知识感兴趣,44.9%的学生重视自己的饮食和营养状况.结论 积极开展营养健康教育,采取简单的多行为干预,提高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行为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建立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为评估小学生健康素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定性访谈、德尔菲咨询建立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 以每个年级为一个水平建立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各年级的评价指标体系均由五大内容领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构成一级指标,4个素养维度(功能性素养、交互性素养、批 判性素养、媒介性素养)构成二级指标.一~六年级一级指标权重系数最大的均为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权重系数在0.259~ 0.343之间),其余4个指标在各年级的权重排位不同;二级指标权重系数排位前二位是功能性素养(权重系数在0.329~0.555之间)和交互性素养(权重系数在0.237~0.304之间).各级指标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CI,CR值均<0.1).结论 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可一定程度上减少主观性;建立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考虑各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18.
刘萍  周伟杰  张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567-3569
目的:观察营养教育改善孕妇饮食行为,提高孕期营养状况方面的效果.方法:对孕中期的100名孕妇进行规范性的孕期营养教育,通过膳食频率法和24h膳食回顾法比较营养教育前、后饮食行为的转变和各种营养素摄入量的变化.结果:通过营养教育,研究对象的饮食行为显著改善,健康饮食行为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不良饮食行为的发生率明显减少.能量摄取量从教育前的82.12%上升到98.92%,其他营养素的摄入量也相应合理增加,均达到营养素推荐摄取量(RNI)的90.00%以上,有效改善了营养教育前孕妇营养不合理的状况.结论:孕妇的营养知识水平较低,加强孕妇营养指导使孕妇膳食合理化是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探索符合中小学生健康需求及学校健康教育特点的健康素养内涵与结构框架,为构建中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工具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Delphi法了解相关研究领域专家(27名)对学生健康素养内涵的认知,并通过定性研究获得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师(57名)和学生(77名)对学生健康素养的理解.分析并比较不同研究对象对学生健康素养内涵与结构的界定和划分.结果 两轮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2.4%,81.3%.初步确定中小学生健康素养内涵由健康知识、健康理念、健康技能和健康行为4个维度构成.高中生、初中生及小学生健康素养内涵的结构有所差异,分别包含19,19,17项内涵要素,各要素涉及的具体条目亦不尽相同.结论 中小学生健康素养内涵与结构框架的确立,可为构建中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工具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我国育龄期妇女生殖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与专家会议得到三级体系框架,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筛选育龄期妇女生殖健康素养三级指标条目。结果 3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有效回表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5,专家协调系数达0.308、0.275、0.359。指标涉及卫生服务利用、疾病预防、健康促进3方面,以获取、理解、评价、应用4个维度来评价健康素养,最终得到48个三级指标。结论此次研究初步构建了育龄期妇女生殖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个体妇女生殖健康素养水平的测量及妇女生殖健康干预项目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