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小清蛋白(PV)、钙视网膜结合蛋白(CR)在皮质发育不良(CD)大鼠大脑皮质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鉴别CD和参与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孕15d的SD大鼠腹腔注射卡莫司汀建立子代鼠CD模型,P30行热水浴诱发惊厥实验,组织病理学技术观察仔鼠皮质结构改变,免疫组化、免疫荧光、RT-PCR技术检测PV、CR在大鼠大脑皮质的表达。结果①模型鼠热水浴诱发惊厥潜伏期缩短;②免疫组化示模型鼠大脑皮质PV阳性细胞数量([77.50±4.49个)/视野]较对照组([37.28±2.72)个/视野]减少(P0.05)、空间分布紊乱、皮质浅层出现阳性细胞结节和阳性细胞空白区,CR的表达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③免疫荧光示模型鼠PV阳性细胞减少,胞体增大;④RT-PCR检测示模型鼠PV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CRmRNA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结论PV可作为鉴定CD的指标;表达PV的GABA能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损伤可能在CD所致的难治性癫痫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CB(calbindin-D28k),CR(calretinin)和PV(parvalbumin)是最常见的3种钙结合蛋白(calcium-binding proteins,CaBPs)。本研究首先观察了面口部给予伤害性刺激诱发大鼠延髓背角(又称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神经元表达FOS蛋白的状况;然后通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这些神经元内是否含有CaBPs(CB、CR和PV);最后通过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染色技术观察5-HT、GABA、甘氨酸转运体2(glycine transporter 2,GlyT2)、脑啡肽(enkephalin,ENK)或SP与CaBPs/FOS双标神经元间的联系。在光镜下可观察到:(1) FOS阳性神经元在延髓背角各层均有分布,以Ⅱ层最为密集;(2)大多数CB、CR或PV阳性神经元位于Ⅱ层,余者分布在Ⅰ层和Ⅲ层;(3) 5-HT、GABA、GlyT2,ENK及SP阳性纤维和终末主要位于延髓背角浅层(4)部分FOS阳性神经元同时呈CB、CR或PV阳性;(5) 5-HT、GABA、GlyT2或ENK阳性终末分别与FOS/CB、FOS/CR或FOS/PV双标神经元形成密切接触;(6) SP阳性终末与5-HT、GABA、GlyT2或ENK阳性终末同时与CB、CR或PV阳性神经元形成密切接触。在电镜下观察到5-HT、GABA、GlyT2或ENK阳性终末与CB、CR或PV阳性神经元主要形成对称型(抑制性)突触联系。这些结果提示在大鼠延髓背角,5-HT、GABA、甘氨酸或ENK可能通过抑制含钙结合蛋白的伤害性感受神经元来调节面口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证实钙调蛋白Parvalbumin( PV)和Calbindin-28KD (CB)阳性神经元在大鼠脊髓不同节段不同区域内的形态及分布特征.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常规灌注固定,取第5~8颈髓、3~6胸髓和1~5腰髓节段;振动切片之后进行免疫组化PAP单标记;光镜观察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特征、并进行计数和测量;用Excel软件对阳性神经元数量、胞体大小、突起数量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PV阳性神经元主要存在于后角的Ⅱ层和胸核、中间带外侧、中间内侧核、前角的Ⅷ层;CB阳性神经元主要存在于后角Ⅰ~Ⅱ层、中间带,前角的Ⅷ~Ⅸ层之间.后角细胞较中间带及前角细胞数量多,胞体小,突起少.在不同区域,两种阳性神经元的细胞数量,胞体大小,突起数目都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不同节段同一区域的比较中,只有腰前角PV阳性神经元的胞体比较大(P<0.05).结论 PV阳性神经元在胸核及中间内侧核的聚集以及阳性纤维在薄楔束和后角Ⅱ层胶状质内的密集分布提示其与机体痛觉传入、本体感觉及内脏感觉的联系;CB阳性神经元在前角Ⅷ~Ⅸ层之间的特征性分布说明其与闰绍细胞功能有关;两种钙调蛋白在脊髓不同节段之间的形态及分布基本无差别提示它们的功能并没有特异地对应于躯体或内脏.  相似文献   

4.
<正>小白蛋白(Parvalbumin,pv)是一种细胞内钙调节蛋白,存在于GABA能神经元的一个亚型中,有研究报道它与学习记忆有密切关系.本文研究了衰老脑PV阳性神经元的变化及其与老年性学习记忆缺陷的关系.实验以青年鼠在Morris水迷宫测试中平均逃避潜伏期99%和95%正常值范围,将老年鼠分为学习记忆损害组和学习记忆正常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显示海马结构、额皮质和颞皮质的PV阳性神经元,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老年正常、损害组海马CAI区PV阳性神经元数量较青年组均明显减少(P<0.01),CA3区和齿状回老年正常、损害组PV阳性神经元数量较青年组显著减少(P<0.01),此外,老年损害组也较老年正常组明显减少(P<0.05),颞皮质只有老年损害组PV阳性神经元较青年组明显减少(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被检脑区PV阳性神经元数量与大鼠在Morris水迷宫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P<0.01,r=-0.68;P<0.01,r=0.70).本研究结果提示在老年大鼠颞叶皮质和海马结构,尤其是海马CA3区和齿状回的PV阳性神经元的丢失可能与老年性学习记忆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Cajal Retzius(CR)和非Cajal Retzius(NCR)神经元在新生儿大脑 13个皮质区的分布、相应密度和可能的亚型。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新生儿大脑皮质神经元数目及分布。结果  (1)PV免疫反应阳性CR细胞见于所有的新皮质区 ,这些区域在第一层深部也发现PV ir水平纤维丛。 (2 )许多PV irCR细胞显示退行性变的明显标志。 (3)除大的CR细胞外 ,小的PV irNCR神经元也出现在新皮质区。它们包括不同的形态学种类 ,可以区分为几种亚型。结论 NCR细胞高密度地出现于第一感觉区 3、1、17和 4 1区。由于PV irNCR细胞密度在各区的差异 ,PV irCR与PV irNCR的比率在第一感觉区相对较低。目前对出生早期大鼠躯体感觉皮质的研究报道第一层存在复杂的相关的神经元间自发作用的时空模式。一个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区域多样的神经元活性可能在不同脑区皮质环路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丁松林郑德枢  孙卫文 《解剖学研究》2003,25(2):83-87,141,i001,i002
目的 研究Caial—Retzius(CR)和非Caial-Retzius(NCR)神经元在新生儿大脑13个皮质区的分布、相应密度和可能的亚型。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新生儿大脑皮质神经元数目及分布。结果 (1)PV免疫反应阳性CR细胞见于所有的新皮质区,这些区域在第一层深部也发现PV-ir水平纤维丛。(2)许多PV—ir CR细胞显示退行性变的明显标志。(3)除大的CR细胞外,小的.PV-ir NCR神经元也出现在新皮质区。它们包括不同的形态学种类,可以区分为几种亚型。结论 NCR细胞高密度地出现于第一感觉区3、1、17和41区。由于PV—ir NCR细胞密度在各区的差异,PV-ir CR与PV—ir NCR的比率在第一感觉区相对较低。目前对出生早期大鼠躯体感觉皮质的研究报道第一层存在复杂的相关的神经元间自发作用的时空模式。一个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区域多样的神经元活性可能在不同脑区皮质环路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证实钙调蛋白Parvalbumin(PV)和Calbindin-28KD(CB)阳性神经元在大鼠脊髓不同节段不同区域内的形态及分布特征。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常规灌注固定,取第5~8颈髓、3~6胸髓和1~5腰髓节段;振动切片之后进行免疫组化PAP单标记;光镜观察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特征、并进行计数和测量;用Excel软件对阳性神经元数量、胞体大小、突起数量进行统计处理。结果PV阳性神经元主要存在于后角的Ⅱ层和胸核、中间带外侧、中间内侧核、前角的Ⅷ层;CB阳性神经元主要存在于后角Ⅰ~Ⅱ层、中间带,前角的Ⅷ~Ⅸ层之间。后角细胞较中间带及前角细胞数量多,胞体小,突起少。在不同区域,两种阳性神经元的细胞数量,胞体大小,突起数目都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不同节段同一区域的比较中,只有腰前角PV阳性神经元的胞体比较大(P﹤0.05)。结论PV阳性神经元在胸核及中间内侧核的聚集以及阳性纤维在薄楔束和后角Ⅱ层胶状质内的密集分布提示其与机体痛觉传入﹑本体感觉及内脏感觉的联系;CB阳性神经元在前角Ⅷ~Ⅸ层之间的特征性分布说明其与闰绍细胞功能有关;两种钙调蛋白在脊髓不同节段之间的形态及分布基本无差别提示它们的功能并没有特异地对应于躯体或内脏。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新生小鼠缺氧模型,观察缺氧后大脑中认知相关脑区主要神经细胞类型在发育期的变化特征。方法:新生2 d的仔鼠在10%氧环境连续饲养5 d,之后放回正常氧环境,并在发育阶段不同时间点取材。利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比较小鼠缺氧后胼胝体(CC)和运动皮质(M1)中少突胶质细胞密度、成熟少突胶质细胞的比率、髓鞘蛋白水平的变化,以及前扣带回皮质(ACC)、海马(Hippo)、感觉皮质(S1)中兴奋性神经元、抑制性神经元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比较ACC中不同类型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密度变化特征。同时,还检测了缺氧对突触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免疫荧光定量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缺氧小鼠CC、M1中髓鞘蛋白表达水平,成熟少突胶质细胞的比率均降低;ACC中兴奋性神经元的数量无显著差异,而ACC、Hippo以及S1的γ-氨基丁酸(GABA)标记的抑制性神经元的数量显著降低;ACC中小清蛋白阳性(PV+)神经元、生长抑素阳性(SST+)神经元和血管活性肠多肽阳性(VIP+)神经元的数量均显著减少;缺氧小鼠ACC中囊泡...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外源性BDNF对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Parvalbumin(PV),calbindin D-28k(CB)和calretinin(CR)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高眼压组、溶媒预处理高眼压组和BDNF预处理高眼压组,每组动物左眼制作急性高眼压模型,右眼为正常对照,动物分别存活1、3、7或14d。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视网膜PV、CB和CR的表达变化。结果:溶媒预处理高眼压组中PV、CB和CR的表达与高眼压组相似。高眼压组中,随着再灌时间延长,内层视网膜中PV和CB标记的神经元数先下调再逐渐恢复,而CR标记的神经元数逐渐减少;再灌1d时PV和CR具有从内核层到内网层的重新分布。在BDNF预处理高眼压组,PV、CB和CR标记的神经元数在再灌1d、7d和14d时与高眼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在再灌3d时,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BDNF预处理对急性高眼压后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再灌早期上调钙结合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PPE-GFP转基因小鼠为研究工具,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阳性的脑啡肽(ENK)能神经元与钙结合蛋白D28K(CB)、钙视网膜蛋白(CR)和小白蛋白(PV)等钙结合蛋白(CaBPs)成员在视网膜的分布及共存情况。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的方法。结果:GFP阳性的ENK能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内核层内缘,少量分布在节细胞层。所有的GFP阳性细胞均与神经元标志物NSE共存,但不与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共存。GFP与CB、CR和PV均有部分共存,其中GFP/CB共存神经元占GFP阳性细胞的8.65%,占CB阳性细胞的5.84%;GFP/CR共存神经元占GFP阳性细胞的18.18%,占CR阳性细胞的14.28%,且共存细胞仅见于内核层;GFP/PV共存细胞占GFP阳性细胞的68.75%,占PV阳性细胞的91.67%,共存细胞主要位于内核层,少量见于节细胞层。结论:ENK能神经元在视网膜内具有板层特异性的分布特点和与钙结合蛋白成员有不同的共存模式,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小鼠视网膜ENK能神经元的功能意义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皮质内是否存在γ-氨基丁酸(GABA)与一氧化氮(NO)共存的神经元。方法以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显示GABA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染成棕黄色多散在分布于皮质以小型为主,中型较少,NADPH-d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染成蓝色多散在分布于皮质以中、小型神经元为主。双标神经元(GABA/NADPH-d均阳性)的胞体和突起染成棕褐色,多散在分布于嗅周皮质(PRh),以中、小型神经元为主。双标神经元与单标神经元的比例分别7.5%(GABA),12.7%(NADPH-d)。结论大鼠皮质内有GABA与NO共存的神经元,在嗅周皮质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2.
郭国庆  沈伟哉 《解剖学杂志》2004,27(6):652-654,684,F004
目的:观察高血压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样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变化。方法:用双肾双夹法建立高血压大鼠模型,ABC法显示PAG内nNOS样阳性神经元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nNOS样阳性神经元分布于PAG的背外侧区。PAG内nNOS样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光密度在对照组各时期无明显变化;在高血压大鼠7d时的数量略减少,光密度略下降;而在30d、70d则数量、光密度逐渐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中脑PAG内nNOS样阳性神经元及阳性产物的减少可能与其对心血管功能活动、感觉信息传导的影响以及高血压的形成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组大鼠初级视皮层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表达的年龄相关性变化,为探讨老年性视觉功能衰退的细胞分子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Nissl染色显示视皮层分层并用于神经元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大鼠视皮层中BDNF及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光镜下观察并用Image-Pro Express 6.0分析软件进行细胞密度统计和免疫反应吸光度值测量。结果 青年、中年及老年组(每组n=6)大鼠初级视皮层各层的神经元平均密度差异不显著;但与青年组大鼠相比,中年组及老年组大鼠初级视皮层各层中BDNF及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密度显著下降,BDNF及GABA免疫反应强度明显减弱;与中年组大鼠相比,老年组大鼠视皮层各层中BDNF及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密度及其反应强度亦明显降低。在衰老过程中,大鼠初级视皮层各层内GABA表达的减少与BDNF表达的降低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结论 大鼠初级视皮层中BDNF和GABA的表达随着衰老出现进行性下降,衰老过程中BDNF分泌的减少可能引起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表达下调,这可能是介导老年性视觉功能衰退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孕期应激对子代雌鼠成年后钙结合蛋白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 方法 6只SD孕鼠随机分为孕期应激组(PS组)和对照组(CON组)。PS组孕鼠在妊娠晚期接受限制性应激,CON组不给予孕期应激。子代成年后,PS组和CON组雌性子代随机分别又分为PS-S组,PS-NS组,CON-S组和CON-NS组(n均=6)。PS-S组和CON-S组动物先后接受限制性应激和冰水应激。动物在接受应激后均给与水和酒精喂养,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钙结合蛋白Parvalbumin(PV)和Calretinin(CR)蛋白的表达,进一步结合共聚焦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V和CR在海马CA1、CA3区和齿状回(dentate gyrus,DG)的表达。 结果 与CON-NS组相比,海马区PV和CR的蛋白表达在CON-S,PS-NS和PS-S组下降,以PS-S组表达最低。PV在海马CA1、CA3区和DG的免疫荧光结果与PV的蛋白表达呈一致性,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减少;而CR的表达除了在海马CA1区的PS-NS组略有升高外,在其余各组的表达均较减少。与CON-NS组相比,PV和CR在其它各组的蛋白表达和免疫阳性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PS-S组的表达降低最为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孕期应激可影响子代雌鼠成年后海马结构钙结合蛋白PV和CR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浅层内,表达GFP的GABA能神经元的分布及其与小白蛋白(PV)的共存。方法分别运用原位分子杂交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GFP与神经元标记物——神经元核蛋白(NeuN)或PV免疫荧光染色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方法,在光学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1.Vc浅层内90%以上的GFP阳性神经元同时表达GAD67 mRNA,而几乎所有表达GAD67 mRNA的阳性神经元都呈GFP阳性;2.GFP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Vc的Ⅰ-Ⅱ层内,细胞较小,尤其在Ⅱ层内可见大量密集分布的GFP阳性细胞和突起。GFP阳性神经元分别占Ⅰ、Ⅱ层内NeuN阳性神经元总数的19.4%和24.3%;3.GFP/PV双标神经元主要分布于Vc的Ⅰ-Ⅱ层,这些双标神经元大约占PV阳性神经元的62.4%,占GFP阳性神经元的12.8%。结论在Vc表达GFP的GABA能神经元主要密集分布于与外周伤害性信息传递关系密切的板层内,且大部分PV样阳性神经元属于GABA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杏仁体基底外侧核(BL)中的γ-氨基丁酸(GABA)能和乙酰胆碱能(ACh)2种中间神经元树突上的突触联系。方法:用抗GABA和抗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抗体对BL做光镜和电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光镜下,GAB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多为圆形多极神经元;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多为双极神经元。两者数量比约为(7-9):1。电镜下,支配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的突触52.7%为非对称性(兴奋性),47.3%为对称性(抑制性),而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则分别为44.9%和55.1%。结论:在情绪性学习记忆的处理过程中,杏仁体GABA能中间神经元起主要的功能作用,可能为抑制作用;而ACh能中间神经元作为辅助的均衡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清蛋白在孤独症模型大鼠上丘中表达的年龄变化(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小清蛋白(PV)在孤独症模型大鼠上丘的表达变化。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了胚胎期丙戊酸受药大鼠孤独症模型发育过程中上丘内PV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和PV蛋白的表达。结果:孤独症模型大鼠上丘PV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在幼年期(生后20d)明显增多,而在成年时期减少;PV蛋白的表达也相应地在幼年期增多,成年期降低(生后90d,P0.05)。结论:上丘内PV的表达随发育阶段而呈现的先增高后降低的表达变化,可能与孤独症特有的眼扫视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应激性高血压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eriaqueductalgray ,PAG)内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在该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电击足底结合噪声建立应激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NADPH d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AG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并进行光镜计数和图像分析。结果 :应激性高血压大鼠PAG内NOS阳性神经元和神经元型 (neuronalNOS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均明显减少 ,平均灰度值明显增高 ;且二者的数量和平均灰度值与应激性高血压大鼠的收缩压均有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应激性高血压大鼠PAG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可能参与了应激性高血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缺血对大鼠海马部位小清蛋白(PV)表达的影响和益母草碱(Leo)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模型组、Leo低、中、高剂量组,通过结扎双侧颈总动脉(30min)建立急性脑缺血模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Leo,1次/d,术前连续给药3 d。采用旷场试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探究脑缺血及Leo预处理干预对大鼠的行为学变化以及大鼠脑内海马区PV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大鼠旷场试验分数显著降低(P 0. 05)、海马各区的PV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 0. 01),Leo组大鼠旷场试验分数升高,其中高剂量组最明显(P 0. 05); PV阳性细胞数增加,其中高剂量组最明显(P 0. 01)。结论:短暂性脑缺血会影响大鼠的行为学并导致海马PV阳性神经元数量急剧减少,Leo对缺血大鼠的行为有积极作用,并有效改善缺血大鼠海马PV阳性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和γ氨基丁酸(GABA)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相结合的方法,观察杏仁皮质核(Co)神经元内GABA与NADPHd的共存。结果显示GABA样阳性神经元多散在分布于杏仁皮质后内侧核(PMCo)和杏仁皮质后外侧核(PLCo),以小型为主,中型较少;NADPHd阳性神经元多散在分布于PMCo、PLCo、杏仁皮质前核(ACo),以中、小型神经元为主;双标神经元(GABA/NADPHd均阳性)多散在分布于PLCo,以中、小型神经元为主。大鼠Co内有GABA与NADPHd共存的神经元,提示一氧化氮(NO)对Co内的GABA能神经元可能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