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发率与致残率均很高的疾病,它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对其预后至关重要.目前,研究者们开发出许多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的评估工具,同时社会心理治疗干预、药物干预、综合干预也应用于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的早期干预.现就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的评估及预防性干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方法 2012年5月1日至2013年3月30日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门诊及病房收集22例精神分裂症超高危患者(超高危组)、23例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急性期患者(急性期组)、18例精神分裂症稳定期患者(稳定期组),采用PANSS量表、阴性症状量表(Scale for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SANS)对3组患者进行临床评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和多重比较分析比较3组阴性症状的特点。结果 超高危组及急性期组阴性症状(采用SANS评估)总分高于稳定期组[分别为(48.95±19.98)、(58.68±21.29)、(34.61±19.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9,P〈0.05);3组人群中,快感缺乏和情感平淡因子分占阴性症状总分比例最大。急性期组快感缺乏分高于超高危组和稳定期组(F=11.33,P〈0.05),超高危组和急性期组的言语贫乏分高于稳定期组(F=8.42,P〈0.05),超高危组和急性期组的意志缺乏分高于稳定期组(F=13.8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情感平淡和注意障碍在3组人群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高危人群中已经出现明显的阴性症状,尤其是快感缺乏和情感平淡,因此需要在超高危期就开始干预阴性症状,以期改善功能结局。阴性症状各因子在精神分裂症的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前驱期的症状特点及影响因素,探讨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前驱期症状调查表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1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前驱期的自知力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占前7位的症状为睡眠障碍(97.5%)、抑郁(88.8%)、孤僻不群(85%)、焦虑(78.8%)、生活懒散(71.3%)、敏感多疑(67.5%)和头痛(62.5%)。以性格改变、类神经衰弱症状、兴奋症状和焦虑、抑郁、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形式者分别为60%、21.9%、75%和10.6%。这四种表现类型在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性格、教育程度、职业及有无阳性家族史、生活事件等因素的分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前驱期病程平均为(80±108)天,自知力缺损者为88.1%,SDSS评分≥2分者为100%,24例作过MMPI或EM检查,异常率为83.3%(20/24)。结论 精神分裂症前驱期以性格改变和类神经衰弱症状为主要表现形式,病程差异较大,且受社会人口学状况及有无阳性家族史、生活事件的影响,自知力缺损、社会功能缺陷及MMPI、EM检查有助于早期精神分裂症的发现。  相似文献   

4.
首发精神分裂症前驱期症状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驱期的症状学特征。方法:对71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首次发作患者,按照自编精神分裂症前驱症状调查表的32条症状进行检查,并与62名正常成年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的前驱症状正常人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但发生率以患者明显较高。其中灵敏度≥0.25、阳性预测值≥0.70的症状是:个人卫生形象变差;行为怪异;情感不适切;赘述或话不切题;孤僻等。结论:这些前驱期表现有助于理解精神分裂症早期的发病过程,并为早期识别和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前驱症状的特异性,对精神分裂症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40例精神分裂症,40例情感性精神障碍,40例正常人,进行了定式的精神分裂症前驱症状的分析。结果 发现精神分裂症组在孤僻、退缩,情感淡漠、反应迟钝进话离题、模糊,想法怪异,生活懒散、个人卫生差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孤僻、退缩,情感淡漠、反应迟钝,讲话离题、模糊,想法怪异,生活赖散、个人隆重差在精神分裂症的前驱症状中具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前驱症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调查了解未定型精神分裂症(SP)复发的前驱症状,使用自制的简易问卷对100例SP患的亲属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未定型SP复发的常见前驱症状以失眠、孤僻少语、言语零乱、懒散、不讲卫生的出现率最多。提示,未定型SP患出现上述表现时应督促服药或调整剂量,以减少住院率。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前驱症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的前驱症状。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查询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60例病人和看护者有关发病前的情况。结果1强迫、人际敏感、忧郁、焦虑和睡眠障碍等症状为最常见的前驱症状;2前驱症状一般出现于发病前的6个月之内;3前驱症状的类型与性别、性格、文化程度、分型和疗效有关。结论临床医生应对前驱症状有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未治期前驱症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未治疗期间(DUP)前驱症状及其家庭因素的影响。方法应用诺丁汉起病症状量表(NOS)调查卢湾区精神卫生中心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收集59例。同时,应用家庭问卷对患者家属进行访谈,调查可能影响患者及时就诊的因素。结果(1)精神分裂症患者DUP中位数是465d;(2)首发非特异性精神症状以猜疑和行为障碍最为常见,出现频度超过24%;首发精神病性症状以妄想和幻听最为常见,出现频度达到58%;(3)影响患者就诊的主要因素是家属希望患者自己恢复和患者不愿接受治疗;(4)以DUP中位数465d将患者区分为长DUP组和短DUP组,发现:短DUP家属组(DUP≤465的)在思维中的奇怪观念和魔术性思维的比例显著高于长DUP组(χ2=14.75,P=0.0001;χ2=4.54,P=0.033)。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从发病到开始治疗的疾病未治疗期间较长,患者的思维障碍促进患者家属积极寻求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与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前驱症状。方法 在有明显社会心理诱发因素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精神分裂症组。在向危机干预中心求助的正常人群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危机干预组。并对两组的社会心理诱因和前驱症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正常人(危机干预组)在精神压力下产生的症状与有明显社会心理诱发的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组)的前驱症状元显著差异。结论 在危机干预过程中,警惕一些人群的症状表现可能就是精神分裂症的前驱症状。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的早期临床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有精神分裂症前驱期表现的"超高危人群"进行早期识别和有效干预可以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目前"超高危人群"临床识别标准主要综合了遗传高危(易感性)与前驱期综合征表现及严重程度(即:轻微的和/或短暂的精神病性症状与近期大体功能的显著衰退)。近期研究报道符合此标准的超高危人群在2年随访期内转化为精神分裂症的比例高达30%~35%。神经心理学和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超高危人群"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和脑结构与功能的异常。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超高危人群"的早期临床识别标准、诊断工具以及生物学预警因素的研究发现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自我异常是精神分裂症核心病理特征之一,而现象学异常尤其是基本的自我异常主要体现在疾病的前驱期,是精神分裂症其它症状(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瓦解症状等)产生的基础。本文就精神分裂症前驱期自我异常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有关精神分裂症前驱期临床评估及认知神经功能改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此综述了相关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对精神分裂症前驱期人群的及时而有效干预能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疾病的预后。近二十年国内外研究者对前驱期的识别做了大量努力,目前主要以诊断工具作为主要识别手段,本文将从症状学、诊断工具、神经生物学方面对前驱期的早期发现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编辑先生: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主要是指在精神分裂症前驱期实施的干预,请问在现今常用的诊断系统中有无相应的诊断标准?如何使用? 江苏一名医生 答读者来信 江苏医师: 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首次疾病发作前会出现感知觉、思维、认知、行为、社会功能、情绪或心境等方面的异常变化[1-2],这一时期被称为精神分裂症的前驱期.在精神分裂症前驱期和在精神病发作之后为缩短未经治疗的精神病阶段(DUP)实施的干预统称为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3].目前只有DSM系统曾对精神分裂症前驱期做过详细界定,但是几经变迁仍未能达成一致.精神分裂症前驱期这一概念常被用于科学研究中,下面简要介绍界定此期的相关标准和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及首次发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特点。方法:运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和Stroop色词测验对精神分裂症超高危者(超危组)、首次发病患者(首发组)及正常对照者(正常组)进行认知功能评定,每组各20例。结果:3组间连线测试和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符号编码、简易视觉记忆测验-修订版(BVMT-R)、持续操作测验(CPT)成绩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危组成绩介于首发组与正常组。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前已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并可能随疾病发作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6.
17.
1 精神分裂症的前驱症状与超高危人群 精神分裂症由于早期识别和早期诊断困难,造成诊断治疗延迟和治疗困难,从而带来高自杀率、高衰退率、高残疾率.大约80%~9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发展成精神病之前有一个较长的前驱期,前驱期症状大约持续1~5年[1-2].  相似文献   

18.
早期识别、评估并干预精神分裂症前驱期"超高危人群",可有效预防或延缓向精神病转化。近年来,新的评估干预项目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全面开展。本研究对部分研究项目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伴与不伴睡眠障碍的精神分裂症超高危患者的认知功能,探讨睡眠质量对该人群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精神分裂症超高危患者97例,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估睡眠情况,将被试分为伴睡眠障碍组46人,不伴睡眠障碍组51人,采用重复性成套心理测验评估认知功能.结果 伴有睡眠障碍组在即刻记忆、注意、视觉广度、认知总分上均...  相似文献   

2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病程迁延、治疗困难的重症精神疾病,按照目前的治疗水平,约有30%~50%左右的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不良,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故对有精神分裂症前驱期表现的"超高危人群"尽早进行有效的干预,以延缓病程进展、改善其不良预后、减少疾病和残疾负担,成为当今精神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