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伤寒杂病论》中芍药的量效关系及配伍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方法:系统整理《伤寒杂病论》中含有芍药的条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二元相关性分析芍药剂量与相关因素之间关系。结果:54首含芍药的方剂经筛选,共纳入41首,占《伤寒杂病论》全部方剂比例为15.89%。二元相关性分析显示,芍药单次用量与药味数、用水量有相关性(P0.05),而与剩余水量、单次服用水量和服用次数无相关性(P0.05)。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芍药是否为主药仅与芍药单次用量关系密切(P=0.011),其他进入模型的相关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芍药为主药的芍药单次用量显著高于芍药为非主药的芍药单次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伤寒杂病论》中作为基础"对药"使用的是芍药甘草汤、枳实芍药散,并且芍药多与炙甘草、桂枝、当归、茯苓和白术配伍使用。芍药进行配伍应用时,芍药作为主药的芍药单次用量高于其作为非主药的单次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量效关系可以发现临床应用芍药时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使用剂量可依据辨证其是否作为主药、药味数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2.
樊俐慧  张伟  孙静  朱向东 《中成药》2021,(4):1015-1017
目的分析《伤寒杂病论》中黄芩的量效关系及用药规律。方法系统整理《伤寒杂病论》中含有黄芩的条文,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黄芩剂量与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含黄芩的方剂23首,占《伤寒杂病论》全部方剂的8.91%。二元相关性分析显示,黄芩单次用量与药味数、单次服用水量、服用次数均密切相关(P<0.05)。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黄芩是否为主药与黄芩单次用量、黄芩剂量、药味数、用水量、剩余水量、单次服用水量、服用次数均无相关性(P>0.05)。黄芩与黄连、芍药配伍时作为主药时,单次用量明显高于将其作为非主药。结论《伤寒杂病论》中黄芩剂量规律及配伍应用灵活多变,临床用药时应辨证组方,审证加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伤寒杂病论》中麻黄的量效关系及用药配伍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整理《伤寒杂病论》收载的含麻黄方剂,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及二元相关性分析研究麻黄剂量与相关因素之间关系。结果《伤寒杂病论》含麻黄方剂32首,占全部方剂的12.40%,其中30首可进行剂量转换。麻黄单次用量与药味数(P=0.016)、用水量(P=0.032)、单次服用水量(P=0.000)及服用次数(P=0.030)密切相关,而与剩余水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麻黄是否为主药与麻黄单次用量、阴阳类方、药味数、用水量、剩余水量、单次服用水量及服用次数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伤寒杂病论》中麻黄不单独使用,将其作为基础药对使用的有麻黄甘草汤、半夏麻黄丸、麻黄醇酒汤,并多与杏仁、桂枝和芍药、附子、石膏、半夏等配伍使用。麻黄作为主药与其作为非主药的单次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量效关系可发现《伤寒杂病论》麻黄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发挥主要在于药物配伍。临证应严格遵守麻黄配伍规律并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伤寒杂病论》探讨龙骨的应用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方法:系统整理《伤寒杂病论》中含有龙骨的条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含有龙骨的方剂共7首。对其中的4首汤药方剂进行二元相关性分析显示,龙骨单次用量与龙骨的剂量、药味数量、用水量、剩余水量、每次服用水量和服用次数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龙骨是否为主药与龙骨单次用量、龙骨的剂量、药味数量、用水量、剩余水量、每次服用水量和服用次数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首含有龙骨的方剂中,龙骨单次用量平均为4.43 g,即龙骨的实际服用剂量为7.77~17.73 g(约等于8~18 g)。结论:从量效关系可以发现龙骨的使用不存在显著的量效关系,其用量和功效极为稳定,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伤寒杂病论》辨治腹痛用药规律.方法:筛选《伤寒杂病论》中条文涉及腹痛类病症的方、药,统计治疗腹痛方中药物的运用频数和频率,对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进行分析.结果:《伤寒杂病论》中,涉及腹痛的方剂共33首,最常用药物为芍药和甘草.张仲景治疗腹痛多用补法、泻法及和法,善于运用温热之品,若使用寒凉之药,偏于运用微...  相似文献   

6.
钱超尘 《西部中医药》2012,25(11):46-50
通检《辅行诀》全卷方剂数凡五十六首,其中共引用《伤寒杂病论》方二十二首。所引诸方,药味略有加减,为六朝医家运用仲景方剂正常现象,今世犹然。谨对二十二首方剂加以列举,并对《伤寒杂病论》以《汤液经法》为勤求博采之书略加考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辨析半夏在《伤寒杂病论》中的量效关系和配伍用药逻辑。方法:系统整理《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含有半夏的条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及二元相关性分析半夏剂量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经筛选共纳入含半夏方剂42首占《伤寒杂病论》全部方剂比例的16.28%,对其中可统计的33首方剂分析发现,半夏单次用量与药味数、用水量有相关性;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半夏的单次用量、阴阳类方、药味数量、用水量、剩余水量、单次服用水量、服用次数和半夏在组方中是否作为主药尚无相关性;与其作为非主药比较,半夏与黄芩、厚朴配伍时作为主药的单次用量差异明显。结论:通过对其量效关系的研究可以发现,半夏在临床上的使用及其疗效主要通过与其他药物配伍实现,且仅在与黄芩、厚朴相伍使用时与剂量有关。遵守半夏的药物配伍规律和量效关系,并"依证组方用药"才能发挥其最大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的方式探究《伤寒杂病论》治疗肢体疼痛的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临床治疗肢体疼痛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伤寒杂病论》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中的中药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链接关系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伤寒杂病论》治疗肢体疼痛的处方用药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5味药物,18首方剂。高频使用的药物有炙甘草、桂枝、生姜、大枣、芍药、白术、附子、茯苓、麻黄、杏仁、人参。挖掘到关联规则29条,复杂网络连接关系分析得到强链接7组、中等链接11组,系统聚类分析得到常用方组8组。结论:《伤寒杂病论》处方治疗肢体疼痛邪正兼顾、表里同施、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的渊源关系及二者"方同名异"之特点。方法:通过《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中有关药方及服药方法来论证。结果:《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同出一源——《汤液经法》。结论:发现《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存在"方同名异"这一特点,并从仲景"避道家之称"、汉时医家方剂命名法等方面解玄"方同名异"之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并且对方剂分解及剂量转换进行探讨。通过探讨不寐、荨麻疹案例分析经方黄连阿胶汤的临床运用效果,以期为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