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氢胆酸钠治疗阻塞性黄疸内毒素血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去氢胆酸钠降低阻塞性黄疸时血清内毒素的效果。方法:将C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胆总管结扎组和胆总管结扎-胆盐治疗组,测定各组血清胆红素、免疫球蛋白IgG、IgM和内毒素。结果:胆总管结扎-胆盐治疗组血清内毒素明显下降(P<0.01),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有较明显升高。结论:口服去氢胆酸钠可能有助于降低阻塞性黄疸的血清内毒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时大鼠的胆总管直径、压力变化及血清胆红素代谢的规律。方法 利用 Wistar大鼠结扎胆总管致阻塞性黄疸的模型 ,动态观察结扎胆总管后 0、1、3、5、7、14、2 1天 ,分别测量胆总管直径、压力及血清胆红素的数值 ,并且作出胆总管直径、压力、血清胆红素变化的曲线。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胆总管结扎时间的延长 ,大鼠的胆总管直径及压力随之增加 ,并且至胆总管结扎术后第 7天时 ,胆总管的直径和压力均达到最高峰 ,其数值分别为 6.1± 0 .1mm及 15 .1±0 .2 cm H2 O,并且进入高峰平台期 ,再随着阻塞性黄疸的时间延长 ,胆总管直径、压力不再随之增加 ;血清胆红素的数值在结扎胆总管术后第 1~ 3天呈急剧上升趋势 ,至术后第 3天达到高峰 ,其数值为 10 6.7± 11.2 um ol/l) ,术后第 5~ 7天呈急剧下降趋势 ,到术后第 7天血清胆红素数值为 11.8± 2 .5 umol/l,术后第 7~ 2 1天血清胆红素数值呈平缓下降 ,至术后第 2 1天时 ,血清胆红素数值仅为 1.2± 0 .3 2 um ol/l。第 2 1天后未再做进一步测量 ,全组动物无死亡。结论  Wistar大鼠在通过结扎胆总管造成阻塞性黄疸时 ,其血清胆红素变化的规律与人类不同 ,故在进行阻塞性黄疸模型试验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3.
阻断淋巴通道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从阻断淋巴通道角度探讨实验性梗阻性黄疸肠道细菌易位作用的机理。方法结扎Wistar大鼠胆管,制作梗阻性黄疸模型,6 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A组)、梗阻性黄疸组(B组)和梗阻性黄疸 乳糜管结扎组(C组) ,每组各2 0只,于术后15d剖腹分别抽取下腔静脉血、门静脉血,检测其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6 (IL 6 )的含量,并对肠系膜淋巴结、肺组织行细菌培养,对末端小肠及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建立后15d ,外周静脉和门静脉血浆中内毒素含量均明显升高(P <0 0 1) ,同时外周静脉血浆TNF α、IL 6含量、肠系膜淋巴结及肺组织细菌培养阳性率亦明显升高(P <0 0 1) ,并伴有肺泡腔出血水肿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乳糜管结扎显著降低外周血内毒素、TNF α、IL 6含量(P <0 0 1) ,明显减轻肺细菌易位率及肺病理损伤程度(P<0 0 1)。结论 阻断淋巴通道可减轻梗阻性黄疸时肠道细菌易位所致的高内毒素血症及炎症因子的过表达,改善肺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4.
梗阻性黄疸大鼠脂多糖结合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大鼠脂多糖结合蛋白在不同梗阻时间的变化及其增敏机理。方法 将 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梗阻性黄疸组 (OJ组 ,n =4 0 )和假手术组 (SO组 ,n =4 0 ) ,分别于胆总管结扎手术前及手术后 5d、10d、15d、2 0d检测两组大鼠血清中脂多糖结合蛋白及血浆中内毒素、TNF α和IL 6水平 ,每组每一时相点各取 8只大鼠。结果 OJ组大鼠在胆总管结扎术后 10d ,其血清中脂多糖结合蛋白值为 ( 11.2 5± 2 .4 1)mg/L ,较SO组〔( 5 .32± 1.35 )mg/L〕明显升高 (P<0 .0 5 ) ,且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而进一步升高。相关分析显示 ,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与血浆内毒素、TNF α和IL 6在大部分时相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梗阻性黄疸时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升高 ,其增敏作用在梗阻性黄疸多器官损害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由此提示 ,通过降低血清中脂多糖结合蛋白 ,阻断其增敏作用 ,可为防治梗阻性黄疸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鼠阻塞性黄疸小肠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SD大鼠 2 4只 ,用随机排列表法均分成假手术组 (SO组 )和阻塞性黄疸组 (BDL组 ) ,每组术后再随机分设 7d和 14d两个时相点。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小肠组织中ICAM 1表达的变化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TNF α含量 ,同时检测小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小肠组织和血浆中二胺氧化酶 (DAO)活性。结果 胆总管结扎后 7d、14d ,ICAM 1表达主要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且表达逐渐增强 (P<0 .0 5 ) ;小肠粘膜TNF α的含量逐渐上升 ,分别为 ( 14 .2 5± 1.0 1)ng/ g和 ( 2 3.83± 1.4 3)ng/ g(P<0 .0 1) ;小肠DAO的活性逐渐降低 ,分别为 ( 1.70± 0 .36 )U/mg和 ( 1.2 2± 0 .4 1)U/mg(P <0 .0 1) ;血浆DAO活性逐渐升高 ,分别为 ( 6 .4 4± 1.74 )U/ml和 ( 8.93± 1.2 9)U/ml(P<0 .0 1) ;MPO活性逐渐增高 ,分别为 ( 2 .85± 1.2 2 )U/mg和 ( 4 .93± 1.37)U/mg(P<0 .0 1)。结论 阻塞性黄疸时小肠组织的ICAM 1表达显著上调和小肠粘膜TNF α含量显著升高 ,参与了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小肠粘膜损伤。  相似文献   

6.
重症急性胰腺炎肿瘤坏死因子-α与低钙血症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模型肿瘤坏死因子(TNF) α与血清钙水平的关系。方法 胰管内逆行注射5 %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建立SAP大鼠模型。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2 1只,SAP组2 1只,治疗组2 1只。治疗组为模型制作前15min自阴茎背静脉注入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TNF αMcAb ,5mg/kg体重) ,观察血中TNF α与血钙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TNF α水平与血钙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 =-0 .69,P <0 .0 1) ,在发病初期两者关系更紧密(6h组:r =-0 .73 ,P <0 .0 1)。TNF αMcAb能改善胰腺病理变化、降低淀粉酶、降低血清TNF α、升高血钙,6hSAP组血清钙(1.99±0 .0 3 )mmol/L ,TNF αMcAb治疗组血清钙(2 .0 6±0 .0 6)mmol/L ,P <0 .0 5 ;12hSAP组血清钙(1.88±0 .0 5 )mmol/L ,TNF αMcAb治疗组血清钙(1.94±0 .0 5 )mmol/L(P <0 .0 5 )。结论 TNF α可能在SAP并发低钙血症的机制中发挥作用,尤其在疾病发生的早期  相似文献   

7.
加味大柴胡汤加用L-精氨酸对阻黄大鼠血浆内毒素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L 精氨酸、加味大柴胡汤及两者合用对保护阻塞性黄疸大鼠的肝功能、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缓解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方法 制作急性阻塞性黄疸大鼠模型 ,分为 7、14及 2 1d 3个时段 ,每个时段分为 5组 ,每组 6只大鼠。在各时相点 ,检测内毒素和NO2 -/NO3 -的含量。结果 门静脉血浆内毒素的含量 :胆管结扎 7d后 ,门静脉血浆内毒素含量BDL NS组明显高于其他组 (P <0 .0 1)。而BDL L Arg 中药组与BDL L Arg及BDL 中药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胆管结扎 14d ,门静脉血浆内毒素含量BDL L Arg 中药组与BDL L Arg及BDL 中药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5 )。但在 2 1d时段门静脉内毒素含量BDL L Arg组与BDL NS组比差异无显著性 ,而BDL 中药组及BDL L Arg 中药组门静脉内毒素含量较上述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在阻塞性黄疸发病早、中期 ,采用加味大柴胡汤加L Arg治疗对保护肝功能与缓解内毒素血症作用较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 (SDD )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60只大鼠制成SAP模型后 ,随机分为SAP组和SAP加SDD组 ,后者在模型建立后即行SDD ,2次 /d ,共 3d。检测对比两组 2 4,48,72h时外周动脉血和门静脉血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1(IL 1)浓度 ,观察动物死亡率、存活时间及胰腺病理学变化。结果 SAP加SDD组各时相外周动脉及门静脉血的内毒素、TNF α和IL 1浓度 ,以及动物死亡率均显著低于SAP组 (P <0 .0 1) ;而存活时间显著高于SAP组 (P <0 .0 5 ) ;两组胰腺坏死程度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早期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可以通过清除肠道内毒素来降低SAP大鼠全身炎症反应程度 ,减轻多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引流术体外转流胆汁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血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 14例肿瘤手术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行胆汁转流性外引流术 ,与同期施行的 15例内引流术、2 0例外引流术病人进行手术前后外周血内毒素水平比较。结果 :术前 3组内毒素水平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单纯外引流组手术后内毒素水平略高于术前 (P >0 .0 5 ) ;内引流组术后第 2天内毒素水平反而高于术前 (P <0 .0 5 ) ,第 7天、第 14天显著降低 (P <0 .0 5 ,P <0 .0 1) ;体外转流组术后内毒素水平逐渐降低 ,与内引流术组变化基本相同。结论 :胆汁转流性外引流术可降低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外周血内毒素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出口梗阻性便秘对大鼠血浆内毒素 (ET)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 30只 SD大鼠随机分为 3组 ,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解扎组 ,采用直肠部分缩窄法建立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动物模型 ,通过体外拆线解除梗阻 ,采用动态浊度法检测血浆 ET含量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 TNF- α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浆 ET水平较正常组大鼠显著增高 (P <0 .0 1 ) ,解扎组大鼠血浆 ET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 (P <0 .0 1 )。同时 ,模型组大鼠血清 TNF- α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 (P <0 .0 1 ) ,解扎组大鼠血清 TNF- α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出口梗阻性便秘可以通过ET的释放刺激以 TNF- α为代表的各种炎症因子的释放 ,引起全身炎症反应 ,进而导致机体组织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清中TNF-α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SANF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2 4只日本大耳白兔被随机等分为 2组。造模组肌注醋酸泼尼松龙 (0 .3 2mg·kg-1·d-1) 8周 ,分别在第 6周、第 8周各处死每组动物 2只 ,8周后采血应用放射免疫法 (RIA)测定两组动物血清中TNF α水平。结果 :造模组TNF α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 (P <0 .0 0 1)。结论 :TNF α的升高可能是SANFH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小鼠肝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肝组织中Toll样受体 2 (TLR2 )的激活及其与肝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缺血再灌注损伤组 (I/R组 ),假手术对照组 (S组 )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肝组织中TLR2mRNA及TLR2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门静脉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及门静脉血清内毒素 (endotoxin, EN)水平。结果 肝脏部分缺血1h再灌注 4h后,I/R组与S组小鼠缺血肝组织TLR2 mRNA的表达 (ΔCt值 )分别为 1. 0 6±0. 9 1和5. 0 8±1. 3 2,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 0. 0 1 ),I/R组缺血肝组织TLR2 蛋白的表达 (OD值 )( 4 3 3. 9 1±2 5. 5 3 )水平较S组 ( 1 0 2. 8 6±1 3. 5 8 )显著升高 (P< 0. 0 1 )。I/R组门静脉血清TNF α[ ( 1 1 2. 5 2±1 4. 4 1 )pg/mL]较S组 [ ( 5. 9 6 ±4. 4 3 )pg/mL]显著升高 (P < 0. 0 1 );I/R组ALT[ ( 8 4 8. 3 3±2 7 1. 3 7 )U/L]较S组 [ ( 4 2. 3 9±1 4. 7 5 )U/L]显著升高 (P < 0. 0 1 );而门静脉血清内毒素水平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TLR2mRNA及蛋白在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缺血肝组织的表达增强, 此变化伴有TNF α的升高及肝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L 精氨酸 (L Arg)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肝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方法 将5 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 (SO ) ,胆总管结扎组 (BDL) ,胆总管结扎 +L 精氨酸组(BDL +L Arg)。分别于术后 7、14、2 1d 3个时间点检测肝组织三磷酸腺苷 (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 (AMP)及丙二醛 (MDA)和一氧化氮 (NO)含量。结果 BDL组各时间点肝组织ATP、总腺苷酸 (TAN )和能荷 (EC)明显降低 ,而NO、MDA含量显著增加。BDL +L Arg组在胆管结扎 7d时ATP、TAN含量较BDL组高 (P <0 .0 5 ) ,EC维持在接近正常水平。 14d时BDL +L Arg组ATP、TAN与BDL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EC仍未明显降低。 2 1d时两组ATP、TAN、EC及MDA含量相接近 ,NO在BDL +L Arg组明显高于BDL组 (P <0 .0 1)。 结论 L Arg在阻塞性黄疸早期可保护肝细胞能量代谢功能 ,减轻肝损伤  相似文献   

14.
PFC,TNF-α,NO在猪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胰周渗液细胞学 (PFC)检查、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一氧化氮 (NO )在猪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价值。方法 建立猪胰腺移植模型后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6头。A组为同种异体胰腺移植 ,不使用免疫抑制治疗 ;B组为同种异体胰腺移植 ,使用免疫抑制治疗 ;C组为自体胰腺移植 ,不使用免疫抑制治疗。术后行连续穿刺活组织检查确立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并观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PFC以及血清TNF α和NO等的变化。结果  ( 1)A组胰腺移植成功 5只 ,失败 1只。存活 5只均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B组 6只均移植成功 ,其中 2只发生轻度急性排斥反应 ;C组移植成功 4只均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 2 )A组术后第 6天PFC阳性率 80 .0 % ( 4 /5 ) ,B组 16.7% ( 1/6)和C组 0 % ( 4 /4 ) ;术后第 7天A组血清TNF α和NO显著升高 ,B和C组术后升高不显著。结论 PFC ,TNF α ,NO可望作为猪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观察指标 ,对诊断急性排斥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生物人工肝 (BAL )系统治疗急性肝衰竭 (ALF )的效果及其与内毒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门腔分流及胆总管结扎切断术建立犬ALF模型。 10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 ,即BAL治疗组和对照组 (未行BAL治疗组 )。BAL每次循环 5h。检测两组建模前 ,以及循环前后的血清内毒素、谷丙转氨酶 (ALT )和总胆红素 (TB)。结果 治疗组建模前、循环前和循环后血清内毒素分别为 0 .2 84EU /ml ,0 .5 2 6EU /ml ,0 .416EU /ml ;循环前血清内毒素较建模前明显升高 (P <0 .0 5 ) ,循环后又明显降低 (P <0 .0 5 ) ;对照组循环前血清内毒素显著高于建模前 (P <0 .0 5 ) ,循环前后血清内毒素无明显变化 (P >0 .0 5 )。治疗组循环后血清ALT和TB较循环前明显下降 (P <0 .0 5 ) ;对照组循环前后ALT和TB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BAL治疗能降低ALF犬血清内毒素含量。  相似文献   

16.
肿瘤坏死因子-α对大鼠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 探讨肺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所致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ANP和TNF α抗体预处理 3组 ,后两组又分为 1、3、6、12h 4组 ,每组 6只。胰胆管注入 3 %牛磺酸钠诱发ANP。肺灌洗获得巨噬细胞 ,培养后检测TNF α水平、肺泡灌洗液 (BALF)中蛋白含量 ,取肺组织测髓过氧化物酶 (MPO)水平。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巨噬细胞TNF αmRNA表达。结果 ANP和TNF α抗体预处理组各指标均较正常对照升高 (P <0 .0 5 )。TNF α水平与MPO及BALF蛋白含量呈正相关 (P <0 .0 1) ,TNF αmRNA的表达及TNF α水平与肺损害程度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肺泡巨噬细胞TNF α的过表达与ANP大鼠所致肺损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肝细胞线粒体内能量代谢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O组),胆总管结扎+0.9%氯化钠溶液组(BDL+NS组),胆总管结扎α-硫辛酸组(BDL+LA组).分别于术后7 d、14 d和2l d检测肝细胞线粒体内MDA、SOD、ATP、ADP和AMP含量并计算总腺苷酸(TAN)和能荷(EC). 结果 BDL+NS组各时间点肝细胞线粒体内MDA、ADP、AMP含量明显升高,而SOD、ATP、EC含量却明显降低.胆总管结扎7 d、14 d时,肝细胞线粒体内MDA含量BDL+LA组比BDL+NS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l d时,AMP、MDA含量BDL+NS组和BDL+LA中都更进一步升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总管结扎7 d、14 d时,肝细胞线粒体内SOD含量、ATP含量BDL+LA组比BDL+NS组下降程度有显著性差异(7 d,P<0.01;14 d,P<0.05);21 d时,两组肝细胞线粒体内SOD含量都进一步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α-硫辛酸在阻塞性黄疸早、中期有保护线粒体能量代谢作用,减轻了阻塞性黄疸时肝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大鼠急性胰腺炎胰腺细胞凋亡与外周血浆TNF-α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 (AP)胰腺细胞凋亡与外周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 4 8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胰腺炎组 (n =2 4 )和假手术组 (n =2 4 )。胆胰管逆行加压注射 4 %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AP模型 ,术后 1h、3h、6h、12h抽血后分批处死 ,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换酶 (TdT)介导的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胰腺细胞凋亡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外周血浆TNF α的含量。结果 :胰腺炎组术后 1h凋亡细胞进行性增多 ,6h后减少 ,6h凋亡指数显著高于 3h、12h(3h ,P <0 .0 5 ;12h ,P <0 .0 1) ;TNF α浓度 ,3h、6h较 1h明显降低 (3h ,P <0 .0 1;6h ,P <0 .0 1) ,12h较 6h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诱导胰腺细胞凋亡是TNF α参与AP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种作用与TNF α自身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阻塞性黄疸中肝细胞凋亡,并进一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结扎Wistar大鼠胆总管建立阻塞性黄疸模型,应用普通组织学、原位末端标记方法检测阻塞性黄疸不同时期肝细胞凋亡,及解除梗阻后病理学和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采用ELISA、生物化学等方法检测血清胆红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三酰甘油浓度;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脏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结果:大鼠胆总管结扎术后3天,即可见肝胆管扩张,细胞凋亡明显增多,早期随着胆红素升高,肝细胞凋亡数量与之呈正相关,后期纤维组织大量增生,肝细胞凋亡相对减少;解除梗阻后,细胞凋亡逐渐减少,直至正常。结扎胆总管后,其血清TNF-α和三酰甘油值相应增高,肝脏开始表达TGF-β1并逐日增多;解除梗阻后,又逐日减少直至正常。结论:细胞凋亡方式存在于阻塞性黄疸肝脏中,与胆红素、TNF-α、TGF-β1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己酮可可碱预处理对大鼠供肝冷缺血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已酮可可碱预处理供者及肝脏对供肝冷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按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 4组 :对照组、供者预处理组 (实验 1组 )、供肝预处理组 (实验 2组 )、供者及供肝联合预处理组 (实验 3组 ) ,预处理使用己酮可可碱。各组动物均在供肝冷保存 6h后行原位肝移植 ,门静脉血流恢复后第 30min、3h及 2 4h取门静脉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的水平。结果 门静脉复流后 30min、3h时血清TNF α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 ;30min及 3h时血清GST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 ;30min及 3h时血清ALT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 ;2 4h时前述各指标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2组 (P <0 .0 5) ;30min时血清AST水平 ,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 3组显著低于实验 1组及实验 2组 (P <0 .0 5)。结论 己酮可可碱预处理对供肝的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