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微量蛋白尿的关系。方法 ①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43例正赏老年人、45例高血压伴有微量蛋白尿的老年患者和40例高血压不伴有微量蛋白尿的老年患者ACE基因上287bp片段,根据插入(Ⅰ)或/缺失(D)来判断其多态性。②用放免法测定所有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①微量蛋白尿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其D等位基因及DD基因型显著升高.② 微量蛋白尿组与蛋白尿阴性组相比,其D等位基因及DD基因型显著升高。③蛋白尿阴性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C置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微量蛋白尿有关联性,DD基因型提示可能与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 ACE)基因插入 /缺失 ( I/ D)多态性与非杓型高血压 ( EH)的关系。方法  1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 PCR)方法扩增 5 0例正常人、99例高血压患者的 ACE基因上 2 87bp片段 ,根据插入 ( I)或 /缺失( D)来判断其多态性。 2高血压患者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 ABPM) ,根据 ABPM结果分为杓型 EH组和非杓型 EH组。结果  1非杓型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其 D等位基因及 DD基因型显著升高。 2非杓型组与杓型组相比 ,其 D等位基因及 DD基因型显著升高。3杓型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与非杓型高血压有关联性 ,DD基因型提示可能与高血压昼夜节律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高血压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361例维吾尔族高血压病患者和400例正常血压者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16内含子插入/缺失多态性进行检测,测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和总胆红素等生物化学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新疆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结果将维吾尔族人群用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年龄、性别、肥胖指数、腰围、臀围、盐摄入量、血糖、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之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高血压病的发生相关,偏回归系数β值为0.246(P=0.0302),携带突变型纯合子DD个体患高血压的风险为II基因型的1.51倍(P=0.038)。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高血压发病相关,DD基因型可能是维吾尔族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4.
高丙峰  赵艳  刘兴德 《山东医药》2010,50(33):39-40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的分布及其与原发性高血压(EH)、高血压性脑出血(CH)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酚—氯仿抽提法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检测ACE基因I/D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EH、CH患者及健康对照者ACE基因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7.95%、17.55%、6.45%;D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是45.51%、45.18%、33.06%。与健康对照比较,EH和CH患者间ACE基因DD基因型频率和D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增高(P〈0.05),但EH和CH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CE基因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可能是EH和CH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5.
海南汉族高血压及高血压脑梗塞与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海南汉族高血压及高血压脑梗塞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海南汉族146例正常人、106例高血压患者和227例高血压脑梗塞患者的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进行检测。观察DD、DI、II基因型频率及其等位D、I基因频率,并对所有普通PCR定为DD型的样本进行插入特异性PCR检测.以减少误分型率,并分析高血压患者及脑梗塞患者的经典危险因素。结果:海南汉族高血压组、高血压脑梗塞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三组的DD,DI、II基因频率及D、I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海南汉族正常人、高血压及高血压脑梗塞无显著关联,说明ACE插入/缺失多态性不是海南汉族高血压及高血压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紊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8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155名健康受试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第16内含子I/D多态性.结果正常对照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DD、ID、Ⅱ型频率分别为16.1%、51.6%和32.3%,D、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19和0.581;扩张型心肌病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DD、ID、Ⅱ型频率分别为37.4%、30.1%和32.5%,D、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24和0.476.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DD型(X2=13.528,P<0.001)和D等位基因(X2=4.781,P<0.05)频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DD型和D等位基因可能是扩张型心肌病遗传易感性的基因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l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关系,以及这两种基因多态性对于EH的发病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 对740名开滦集团公司职工进行10年的纵向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酶切方法检测ACE基因第16位内含子插入/缺失(I/D)多态性分布及ATlR基因All66C多态性分布。结果 10年前或10年后EH组的ACE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同期正常血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10年前或10年后EH组的AT1R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同期正常血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10年前或10年后EH组中同时具有DD基因型和AC基因型的频率分布与同期正常血压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10年前或10年后的男性EH亚组中,同时具有DD基因型和AC基因型的频率分布与同期正常血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的I/D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基因All66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无关,DD基因型和AC基因型联合作用时对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8例非冠心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D多态性及血管紧张素原T174M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及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病例组和对照组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总体分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联合基因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DD基因型 血管紧张素原174MM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具有该联合基因型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比数比(OR=8.467)明显高于单独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DD基因型(OR=2.558)或血管紧张素原174MM基因型(OR=6.176)者。结论血管紧张素原T174M基因多态性中M等位基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D基因多态性基因中的D等位基因是中国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同时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DD型及血管紧张素原174MM型发生冠心病的相对风险显著高于单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DD型及单基因血管紧张素原174MM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基因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 (AT1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的关系,以及这两种基因多态性对于EH的发病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对740名开滦集团公司职工进行10年的纵向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酶切方法检测ACE基因第16位内含子插入/缺失(I/D)多态性分布及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分布.结果 10年前或10年后EH组的ACE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同期正常血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10年前或10年后EH组的AT1R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同期正常血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10年前或10年后EH组中同时具有DD基因型和AC基因型的频率分布与同期正常血压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10年前或10年后的男性EH亚组中,同时具有DD基因型和AC基因型的频率分布与同期正常血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的I/D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无关,DD基因型和 AC基因型联合作用时对男性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1 636名开滦矿务局职工进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检测,并分析比较.结果被检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基因型频率分布Ⅱ38.9%、ID40.1%、DD 21.0%,老年人群中为43.7%、38.8%、17.5%.DD基因型频率及D等位基因频率在高龄人群中有下降的趋势(P<0.001),在不同性别间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群DD基因型频率降低,提示DD基因型可能是人群中早期死亡危险增加的一个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Reports from different ethnic populations failed to show consistent findings on the association of hypertension with insertion/deletion (I/D) polymorphism of the angiotensin I converting enzyme (ACE) gene. In this population association study in Chinese, we compar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CE genotypes and allele frequency in 150 healthy controls with normal blood pressure and 148 hypertensive patients categorized by age. Although the frequencies of homozygote deletion (DD) genotype and deletion allele were greater in Chinese with hypertension than in normotensive controls (0.23 vs 0.13 and 0.44 v 0.37,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ignificant by χ2 analysis (P = .07 and .09,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we did not find the trend of decreasing number of DD genotype in older hypertensive Chinese pati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a much lower prevalence of ACE/DD genotype in Chinese than in Caucasians and a modest association between I/D polymorphism of the ACE gene and hypertension in Chinese.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部分汉族高血压患者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血管紧张素原(AGT)双基因多态性与舒张性心力衰竭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对432例高血压患者的ACE基因插入/缺失(I/D)及AGTM235T多态性进行检测。将其中207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者作为病例组,其余225例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①病例组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的频率均高于对照组;②病例组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的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联合分析ACE与ACT基因多态性显示,两组中同时具有DD型ACE基因及TT型AGT基因的频率分别为29.0%及14.9%,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结论DD型ACE基因可能是该地区高血压患者舒张性心力衰竭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ACE和AGT基因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和激肽释放内原-激肽系统(KKS)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研究发现,ACE通过不同的遗传机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其多态性决定了血浆和细胞内ACE浓度,是研究各类心脑血管疾病遗传易感性的候选基因,本文通  相似文献   

14.
ACE基因多态性与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伴肾病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ACE基因与IDDM肾病关系。方法: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68例IDDM患者(其中24例为IDDM伴肾病者,44例为IDDM不伴肾病者)和57例正常人的ACE基因插入(I)/缺失(D)多态性。结果:IDDM患者和正常人之间ACE基因I/D多态性频率差异不显著,IDDM伴肾病组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IDDM不伴肾病组(P〈0.05),DD基因型也有相同趋势(0.05〈P〈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甘肃省2个独有少数民族(东乡族、裕固族)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I/D变异是否为原发性高血压(EH)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用聚合酶链方法分别检测了东乡族150例、裕固族45例EH患者及2个民族正常人群172例、58例的ACE基因16内含子I/D变异,并分析比较。结果:东乡族EH患者II、ID、DD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是48·0%、34·0%、18·0%,正常血压者分别是47·1%、35·5%、17·4%;裕固族EH患者II、ID、DD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是40·0%、35·6%、24·4%,正常血压者分别是43·1%、39·7%、17·2%。ACE基因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在EH患者与正常血压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CE基因的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有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ACE基因I/D变异可能不是甘肃省2个独有少数民族(东乡族、裕固族)EH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on-convertion enzyme,ACE)基因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性与云南丽江纳西族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58例纳西族脑梗死患者、32例纳西族脑出血患者以及50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纳西族健康对照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相似文献   

17.
AC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及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 AC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及胰岛素抵抗间的关系。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 16 0例 ,正常对照 15 0例 ,用聚合酶链反应法 (PCR)扩增 ACE基因第 16内含子多态性位点的序列 ,测空腹血糖、胰岛素 ,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 ,比较高血压组、对照组间 ACE基因型的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 ,用 χ2 检验 ;比较不同 ACE基因型间的 ISI,用方差分析。结果 高血压组 DD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各基因型间 ISI无差别。结论 高血压组 DD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ACE基因多态性与胰岛素抵抗间无关系。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an association exists between the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 insertion/deletion (I/D) polymorphism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Turkish patients. A total of 239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and 138 sex and age matched control subjects were included into the study. The I/D polymorphism was determin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Nephropathy status wa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 (microg/mg) (<30 normoalbuminuria, 30-300 microalbuminuria, >300 macroalbuminuria) and retinopathy was evaluated by fundoscopic examination and by flou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 The distribution of ACE I/D polymorphism and allele frequencies in diabetic patient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controls, DD genotype 32.2 versus 37.2%; ID genotype 50.6 versus 47.1%; and II 17.2 versus 15.2%; D allele 57.5 versus 61.2%; I allele 42.5 versus 38.8%. Genotype distribution between normo-, micro- and macroalbuminuric patient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DD:ID:II (%), normoalbuminuria, 35:46:19; microalbuminuria, 28:55:17; macroalbuminuria, 31:55:14). There was also no difference in genotype distribution betwee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retinopathy (DD:ID:II (%), retinopathy positive, 32:51:17; retinopathy negative, 33:49:18). In conclusion, the ACE I/D polymorphism does not seem to be associated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and retinopathy in Turkish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相似文献   

19.
Liu J  Lu FH  Wen PE  Jin SK  Wu F  Zhao YX  Liu ZD  Sun SW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11):1010-1013
目的探讨研究样本中的性别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EH)候选基因研究结果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这一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分析EH组患者及正常血压对照组(两组中男性女性人数相等)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进而探讨性别比例对该类研究结论的可能影响。结果男性EH组DD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男性对照组(x^2=6.98,P=0.004),D等位基因频率在男性EH组亦较男性对照组显著增高(x^2=6.87,P=0.009),而ID和II基因型频率在男性EH组和男性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EH组与女性对照组比较,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EH组中的DD基因型分布比例与女性EH组中的DD基因型分布比例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4.06,P=0.044)。此外,EH组中男性DD型者的收缩压及脉压水平均显著高于ID型和II型者(P均〈0.05),但舒张压在3种基因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EH组II、ID基因型的男性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中,各基因型间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中的DD基因型成员与EH(尤其在收缩压、脉压)的关联可能比男性中的II、ID基因型以及所有的女性更为密切。性别可能作为一个混杂因素,对包括ACE基因I/D多态性在内的诸多EH候选基因与EH的相关性研究的结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