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多电极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行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术期护理体会。结果 14例患者均为第1次行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1个月后CT复查,病灶均呈低密度改变,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术前做好心理疏导、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处理是保证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血清甲胎蛋白下降或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缓解。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癌是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欠佳,5年生存率低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中晚期病人,其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都很差。为了改善肝癌综合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学者们都积极的寻求更新更好的治疗方法和途径。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是上世纪90年代用于治疗肝癌,以其技术先进,疗效直接,微创和安全性等特点,在肝癌病人尤其是中晚期病人的综合治疗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这项新技术的开展,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新的理论的新的技术要求,本文通过对115例中晚期肝癌(包括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和复发性肝癌)病人(其中原发性肝癌101例,转移性肝癌14例,男病人92例,女病人23例)采用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的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总结了一套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护理方法及技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573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术,术前、术中、术后全程细心观察、精心护理,总结经验。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无一例出现术后感染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围手术期的专业护理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是近年来新开展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微创治疗技术,我科于2003年4月至2008年12月完成了500例次的治疗,其中对227例回顾性研究了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制定了护理观察表,建立了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规范和健康教育手册;并对273例前瞻性探索了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规范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复合亚甲蓝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1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实施射频消融复合亚甲蓝注射术,在围手术期对患者实施整体个性化护理,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137例患者术后腰椎活动功能明显改善,腰痛症状消失,1例患者术后腰痛症状轻度改善.结论 对行射频消融复合亚甲蓝注射围手术期的患者实施整体个性化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凤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4):3392-3392
目的:针对射频消融技术对肝癌治疗中出现的不同并发症,探论护理规范和体会。方法:采用射频热消融技术对肝癌患者实施治疗,观察总结术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及护理要点。结果:对46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994例次,术后共出现7种不同并发症172例。结论:尽管射频消融术后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但通过护士耐心细致的观察与护理,使并发症尽早得到控制和缓解为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于位于第一肝门区的小肝癌行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PRFA)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PEI)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2001年1月-2004年10月选择肿瘤位于第一肝门区、直径≤5 cm、病理或临床证实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的26例患者进行PRFA+EI治疗.通过术前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术中胆心反射1例,出现电极板皮肤烧伤1例,术后心率减慢4例,发热26例,肝区疼痛17例,经及时处理,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无住院死亡,无胆管狭窄发生.结论 射频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第一肝门区小肝癌是一项新的治疗技术,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围介入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围介入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围介入手术期的护理,术前给予心理干预,以便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术中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术中不适,及时处理;术后严密观察发热、腹痛、术肢血运等,并进行系统有效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患者通过及时、有效护理,手术过程顺利,无1例因护理不当而导致治疗失败,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结论: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但围介入手术期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对于位于第一肝门区的小肝癌行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PRFA)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PEI)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2001年1月-2004年10月选择肿瘤位于第一肝门区、直径≤5 cm、病理或临床证实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的26例患者进行PRFA+EI治疗.通过术前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术中胆心反射1例,出现电极板皮肤烧伤1例,术后心率减慢4例,发热26例,肝区疼痛17例,经及时处理,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无住院死亡,无胆管狭窄发生.结论 射频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第一肝门区小肝癌是一项新的治疗技术,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骨科手术750例围术期舒适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对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进行舒适护理的方法.方法:对750例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术中做好环境准备、舒适体位安置、心理护理、基础护理,术后进行镇痛、健康教育等护理.结果:患者术中均未发生压疮,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9%,无护理投诉或纠纷事件.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开展舒适护理,可缓解其恐惧和焦虑情绪,提高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术后原发性肝癌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肾移植后原发性肝癌患者8例,采用B超引导下肿瘤病灶射频消融术联合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观察联合治疗效果和生存情况。结果 4例单病灶者经1次射频消融+2次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后,3例存活,4-8a无复发,1例1a后复发,经再次治疗后存活,6a未复发;4例多病灶患者经2~3次射频消融并3~5次化疗栓塞,2-4a死于肝功能衰竭;8例均未发现肝外转移病灶。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肾移植术后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介入化疗治疗肾移植术后原发性肝癌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陈威  王文丽  谭晓菊 《全科护理》2014,(16):1490-1491
[目的]总结原发性骶骨肿瘤病人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对40例原发性骶骨肿瘤病人行手术治疗,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栓塞术后护理、肠道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加强伤口及引流管、脑脊液漏、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及护理。[结果]40例病人均安全度过围术期,康复出院。[结论]加强原发性骶骨肿瘤病人围术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在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行射频消融(RFA)治疗的护理。方法总结分析13例不能实施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肺癌和3例肺转移癌,共21次RFA治疗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以及术后病情观察等全程护理工作。结果21例次RFA治疗全部成功。术中并发气胸2例,咳嗽,痰中带血7例次,胸痛5例次;术后有11例次患者体温达37.5—39.5℃,肺内感染1例,气胸合并胸腔积液1例。这些并发症经控制感染、胸腔穿刺排气、排液等对症治疗以及加强护理,患者均在短时间内治愈。结论加强术前患者心理教育和围手术期护理,可预防和减少RFA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出现,一旦出现并发症要尽早发现、及时处理,提高RFA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联合术中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价值。方法2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均行肝脏三期CT和MRI检查,共56个病灶。对21个直径〉3cm的肝内病灶行外科手术切除,35个直径〈3cm的肝内病灶使用术中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以影像学检查结果判断病灶是否消融。结果射频消融肿瘤的平均时间较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的时间短。术后1个月肝脏三期CT/MRI复查显示35个病灶完全消融。在射频消融术中除治疗初期消融的5个病灶出现针眼出血外,余未见邻近组织损伤、胆漏等严重并发症,未出现治疗相关的死亡。结论外科手术联合术中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多发性肝癌是一种方便、合理、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伴多种合并症70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伴多种合并症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0例伴多种合并症的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在术前积极检查并治疗合并症,并做好围术期护理.结果:患者的合并症病情平稳,可耐受手术,其中并发下肢静脉血栓2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3例,心功能不全2例,死亡1例.结论:对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行手术治疗,其合并症可增加手术风险,术前积极治疗合并症,加强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手术相关用血量大于等于20 U患者围术期血液管理特点。  方法  收集并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5年度用血量大于等于20 U手术患者的围术期资料, 比较未经历非计划二次手术和经历非计划二次手术患者的相关信息。  结果  共36例患者纳入研究, 经历非计划二次手术患者(n=12)初次择期手术中失血量明显低于未经历非计划二次手术患者(n=24), 分别为1300和3000 ml(P < 0.05);但非计划二次手术相较于其初次择期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aesthesiology, ASA)分级明显增高, Ⅰ、Ⅱ、Ⅲ、Ⅳ、Ⅴ级分别为0、0、4、8、0例和2、9、1、0、0例; 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250和1050 ml)和输血量(红细胞分别为8和1 U, 血浆分别为400和100 ml)亦均明显增加(P均 < 0.05)。36例患者中18例并发术前贫血。  结论  对于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的患者, 在充分评估术中出血风险的基础上, 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纠正术前贫血, 术中严密止血, 加强围术期凝血功能检测, 可降低非计划二次手术的发生率, 改善患者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对症处理.结果:本组术后疼痛消失41例,症状缓解22例,3例复发.随访3~10个月,本组治疗效果优46例,良18例,无效2例.结论:加强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6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采用颈前路减压并植骨内固定术,围术期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骨性融合为82%~93%,其中23例为双手肌力得到明显改善,占34.33%,44例四肢肌肉麻木感及无力感明显缓解,占65.67%;术后64例为一期愈合,占95.52%,3例为二期愈合患者,占4.48%,随访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且进行积极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地保证手术的质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腺样体及扁桃体摘除术患儿围术期心理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拔管5 min后意识状态OAAS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0.01);观察组患儿术后OAAS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1);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腺样体及扁桃体摘除术患儿加强围术期心理护理,可减少手术时间,缩短术后恢复时间,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