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心络治疗中风后遗症3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中风后遗症 ,传统多采用补阳还五汤水煎服 ,笔者采用通心络治疗 ,取得一定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6 0例患者均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诊断为中风病 ,且经急性期治疗 ,病程迁延成为中风后遗症。有颅脑外伤 ,昏迷 ,脑卒中发生 >2次 ,严重心、肺、肾等功能紊乱患者除外。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0例 ,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6 3~ 81岁 ,平均6 9 .8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3年。对照组 30例 ,男18例 ,女 12例 ;年龄 6 5~ 80岁 ,平均 6 7.7岁 ;病程最短 1.5个月 ,最长 2 .6年。两组的年龄、性别、病…  相似文献   

2.
中风七穴治疗中风后遗症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死率、致残率较高。中风经治疗后往往会出现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及口舌歪斜等后遗症,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也给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笔者临床上针刺中风七穴治疗本病30例,疗效满意,并与以补阳还五汤治疗的30例作为对照,现报告如下。1临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32例临床体会湖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410005)吴献宇主题词中风(中医)/并发症,偏瘫/针灸疗法近几年来,笔者用针刺配合功能锻炼治疗中风后遗症32例,疗效较好。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2例中,男14例,女18例;均有半身不...  相似文献   

4.
综合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又名卒中,俗称偏瘫,为针灸科临床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在我国是与心血管、恶性肿瘤疾病并列死亡率前三位的疾病。本病致残率高,如不及时治疗,多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热敏灸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方法:选取百会、手三里、合谷、肾俞、气海、关元、足三里、阳陵泉等穴,对3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行热敏灸疗法,一天一次,共做四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93.3%,说明热敏灸疗法对治疗中风后遗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风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合并症多及治愈率低的特点.我国是中风病的高发地区之一,在北方城市,中风病已跃居死因的第一位,在幸存者中约70%~80%的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方药熏蒸治疗中风后遗症40例。结果:显效10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0%;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拟方药熏蒸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给均给予肠溶阿斯匹林、维脑路通、脑复康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内服。2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显效率治疗组为36.67%,对照组为20.00%,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有效率治疗组为76.67%,对照组为66.67%,两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组织、纤维蛋白原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血脂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别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好,且可血液流变血各项指项。  相似文献   

9.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针药结合治疗)各30例,疗程均为3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0.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后遗症主要以口眼斜、肢体偏瘫、语言蹇涩为主证。中风后遗症无论是虚证还是实证,究其总的病机亦无非是气血淤滞,经脉闭塞。故临证当以“通”字立法。“通”者,通行经脉也。补气行血亦通,滋阴潜阳亦通,活血化淤亦通,清火化痰亦通,总之“通”之含义不可拘泥,但总离不开气血两个方面。《内经》云:“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少阳,中于背则下太阳。”阐明了中风之证,以三阳经络首当其冲。“头为诸阳之会”,足三阳经从头走足纵贯全身,统领全身气血。三阳经当中又以“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而与气血的关系最为密切,《内经》有“治痿独取阳明之说”,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方法]30例,其中气虚血滞、脉络瘀阻型18例,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型12例。分别采用补阳还五汤、镇肝熄风汤配合针刺治疗。[结果]显效8例,有效16例,无效6例。[结论]针药结合能降低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陷,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中医称为"中风",始见于《内经》。对其症状,根据发病的不同阶段而有不同的记载。其病因,以内伤积损为主,即脏腑失调,阴阳偏胜,其后遗症为气虚、血滞,脉络瘀阻;由于气虚不能运血,气不能行,血不能荣,气血瘀滞,脉络痹阻,而致肢体废不能用,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4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世荣 《河南中医》1994,14(6):360-361
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42例体会杨世荣河南省许昌制衣厂(461000)主题词脑血管意外/针灸疗法,行针笔者从70年代始,采用针刺疗法,运用循经催气法、连针法以及透穴针法,治疗中风后遗症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小结于下。1一般资料在42例中,男18例,女2...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笔者采用电针配合按摩治疗中风后遗症3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0例均经CT确诊为脑梗塞或脑溢血,后期均  相似文献   

15.
在临床上,我们观察到中风病人大多年龄较高,发病时,主要是由于患者平素肝肾阴虚,脏腑功能失调,在风、痰、火、气逆、血瘀的互相影响作用下,突然发病。在救治时,又多采用辛散或寒凉药物,使阴液更伤,至后遗症期的病人肝肾阴虚之症均较明显,是病之根本所在。因此,我们采用以滋补肝肾为主,配以益气化瘀祛风除痰等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收到了较好的疗效。介绍方法如下。1 治疗方法以滋补肝肾为主:熟地 20g,山药 15g,枸杞子 15g,茯苓 15g,山茱萸 15g,当归 15g,白芍 15g.牛膝 10g,水煎服。肢体麻本,…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合并康复疗法治疗风后遗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康复组及针刺联合康复组(联合组),每组各30例。针刺组行针刺治疗,康复组运用康复疗法,联合组给予针刺疗法联合康复疗法,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肌力改善优于其他的两组(P0.05)结论:针刺合并康复疗法不但可以促进中风后遗症病人肢体功能的恢复,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经络)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采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血塞通0.4 g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日1次;对照组30例给予尼莫地平片口服30 mg,日3次,复方丹参滴丸6粒,日3次,血塞通0.4 g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生脉注射液40 ml静脉滴注,日1次。均治疗1个月为1疗程,采用单盲法给药。结果: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经络)后遗症可明显改善症状及体征,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8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法对缺血性中风(中经络)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偏身麻木不仁等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方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CT确诊的中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患者中风后遗症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4%,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脂水平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方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明显降低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脂水平,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海荣 《新中医》2001,33(7):69-70
中风病是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因其有很高的致残率,故加强对本病恢复期的治疗研究,对减轻病残程度、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中风病进入恢复期,病势已缓,虚象已显,然余邪未尽,标实证候依然存在,医家多从气(阳)虚血瘀型论治,代表方剂为补阳还五汤,具有益气活血化瘀之功效,用于治疗因气虚血瘀所致的中风、偏瘫等症,治愈不少患者。后世所设华佗再造丸、脑络通胶囊等,仍不出气(阳)虚血瘀学说范围,但仍有不少患者疗效欠佳,甚至加重病情。据笔者观察,本病除具有肢瘫、面瘫、语言障碍等典型表现外,相当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