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中IV—C,HA,LN异常程度与肝纤维化临床诊断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血清Ⅳ-C,HA,LN水平与肝纤维化临床诊断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142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进行联合检测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含量半进行分析,肝硬化,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Ⅳ-C含量高于正常人群含量3倍以上者占75.0%,66.6%,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轻度)患者高于正常值的2~3倍占92.3%,68.4%,但无超过3倍以上  相似文献   

2.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层粘蛋白及透明质酸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研究血清层粘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对慢性肝病的诊断意义。方法检测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变患者血清LN和HA浓度,与肝功能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和肝脏病理进行比较。结果慢性肝炎血清LN明显高于健康者和急性肝炎,肝硬变患者血清LN升高幅度较大,是慢性肝炎(CH)患者的1.8倍(P<0.01)。HA以400μg/L为界,LN以150μg/L为界,肝硬变同时升高者占85.2%。CH则为9.7%,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明显(P<0.01)。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早期血清LN就显著升高,电镜观察发现丙型肝炎患者贮脂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多,此种病理现象较CH患者明显。结论联合检测血清LN和HA对区分肝纤维化与肝硬变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肝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和TNFα的变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Ⅳ型胶原(CⅣ)、透明质酸(H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4例不同类型肝病应用一步夹心固相酶免疫法检测血清CⅣ活性,并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A和TNFα活性.结果不同类型的肝炎、肝硬变、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的血清CⅣ,HA和TNFα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Ⅳ以重症肝炎的含量(μg/L)最高(773±475),HA(μg/L)以硬化型HCC的含量最高(1311±980),TNFα(pmol/L)以重症肝炎的含量最高(225±50).血清CⅣ,HA含量与TNFα含量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Ⅳ和HA升高反映早期肝纤维化程度,TNFα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层粘蛋白(LN)和Ⅳ型胶原(CⅣ)在良恶性肝肿瘤鉴别中的价值.方法肝恶性肿瘤患者46例,良性肝占位患者31例,其他恶性肿瘤患者38例和健康献血员4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空腹血清LN和CⅣ.用SN695型智能放射测量仪进行测量.结果肝恶性肿瘤组血清LN水平(247μg/L±92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95μg/L±21μg/L,P<001)与良性肝肿瘤组(106μg/L±51μg/L,P<001);肝恶性肿瘤组血清CⅣ水平(412μg/L±64μg/L)显著高于良性肝占位组(90μg/L±20μg/L,P<001)、其他恶性肿瘤组(99μg/L±37μg/L,P<001)和正常对照组(84μg/L±17μg/L,P<001).血清LN和CⅣ对良恶性肝肿瘤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18%和896%.对肝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69%和913%.结论血清LN和CⅣ对良恶性肝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 、Ⅲ型前胶原(PCⅢ) 、Ⅳ型胶原(CⅣ) 及层粘素(LN) 的水平,了解该四项血清指标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关系。方法 36 例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患者的血清HA、PCⅢ及LN 用放免法检测( RIA) ;CⅣ用酶免法检测(EIA) ,并与肝穿病理炎症分级(G) 和纤维化分期(S) 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中HA、PCⅢ、CⅣ及LN 水平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关系密切( P< 0-05 - 0-01) 。结论 血清中HA、PCⅢ、CⅣ及LN 均为较好反映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指标。其中HA 价值最大,PCⅢ对肝脏炎症反映较好  相似文献   

6.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关系。对4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 病毒人肝组织进行了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同时检测其中21例血清TGFβ1及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原肽(PⅢP)水平。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TGβ1血清水平上升,肝内表达逐渐明显,二者呈正相关;TGFβ1的血清水平及肝内表达HA、LNⅣ-C、PⅢP四项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血清标志在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高春芳  叶伟民 《肝脏》2000,5(4):203-205
目的 初步评价4项细胞外间质(ECM)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olⅣ)、Ⅲ型胶原N端肽(PⅢNP)和层粘蛋白(LN)在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上海市各大医院选送的符合人选标准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为研究对象,采用RIA检测HA、PⅢNP、LN,ELISA检测ColⅣ,比较这4项指标与病理检查结果即组织学炎症、纤维化分级、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HA、ColⅢ在炎症不同级及纤维化不同期的检测水平随炎症及纤维化的进展逐渐升高并有显著差异,提示HA、ColⅣ与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有较好相关性。PⅢN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炎症轻度、重度的变化。但在纤维化不同期无显著差异。LN在不同炎症及纤维化级期中均无显著差异。因而不能反映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这4项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自高至低依次为H  相似文献   

8.
褐藻胶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褐藻胶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用40%四氯化碳(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分组为正常对照组(n=8),CCl4组(n=8),秋水仙硷(COL)组(n=6)和褐藻胶组(n=6)(200mg/kg,ig,3次/周×4).观察肝脏组织学和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及透明质酸(HA)水平的变化.结果褐藻胶组PCⅢ(1428μg/L±761μg/L)和HA水平(2655μg/L±931μg/L)显著低于CCl4组(2935μg/L±783μg/L,5198μg/L±1183μg/L,P<001),而褐藻胶组与COL组间无显著差异.病理学观察显示,CCl4组肝纤维化程度重于褐藻胶组和COL组.结论褐藻胶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BV和HCV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用放免和酶标法分别测定晚血、慢血和自然人群血清的HBSAg和抗HCV,分成HBSAg阳性组,抗HCV阳性组和双阴性组,用放免法和生化法测定其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即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结果:晚血的肝纤维化指标显著高于慢血,后者又显著高于自然人群。晚血的HBsAg和抗-HCV阳性组的HA、LN和PCⅢ均显著高于阴性组,慢血的HBsAg和抗-HCV阳性组的PCⅢ显著高于阴阳组,而HA和GST没有。结论:HBV和HCV可能有促进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两种肝癌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意义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判断肝癌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意义,对197例良、恶性肝病、恶性胃肠道肿瘤病人及51例正常人进行了γ-谷氨酰转肽酶同功酶II(γ-GTP-II)、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检测,并对全部肝癌病人及43例伴有AFP升高的良性肝病病人进行了AFP异质体分析。在104例原发性肝癌(PHC)中,γ-GTP-II特异性最高(95.7%),AFP异质体的敏感性最好(84.6%),其各自的阳性率在AFP≥400μg/L组及AFP<400μg/L组差异均无显著性;在血清AFP浓度不同时,两者各自的阳性率亦未见差异(P>0.05);两者联合检测,共检出104例PHC中的97例(93.3%),阳性率在AFP≥400μg/L组为95.2%,在AFP<400μg/L组为91.9%。结果提示:γ-GTP-II和AFP异质体联合检测能提高PHC病人的检出率,对AFP低浓度升高的PHC患者同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部分弥补单项检测AFP的不足。有助于PHC病人的及早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BV和HCV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用放免和酶标法分别测定晚血,慢血和自然人群血清的HBSAg和抗HCV,分成HBSAg阳性组,抗HCV阳性线和双阴性组,用放免法和生化法测定其血清肝纤维化即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结果:晚血的肝纤维化和指标显著高于慢血,后者又显著高于自然人群,晚血的HBsAg和抗-HCV阳性组的HA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前胶原(PⅣP)、透明质酸(HA)的变化以及苯那普利对其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47例高血压患者和21例健康体检者血清PⅢP、PⅣP、HA的浓度,并给高血压患者以苯那普利治疗十二周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高血压组PⅢP、PⅣP、HA分别为126.8±17.4μg/L,64.1±10.17μg/L、79.23±9.78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1.9μg/L,51.72±9.24μg/L、41.33±6.25μg/L(P<0.01);苯那普利治疗十二周后,高血压组上述指标分别为89.4±10.09μg/L、59.8±7.1μg/L、65.4±8.16μg/L,与治疗前相比P<0.01或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PⅢP、PⅣP、HA水平与血压升高密切相关并致心肌纤维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能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明显降低血清PⅢP、PⅣP、HA含量  相似文献   

13.
软肝冲剂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中度以上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软肝冲剂治疗,对照组以干扰素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有乙昨观察血清质酸(HA)、Ⅲ型血清南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C-Ⅳ)、板层素(LN)等肝纤维化指标,以及肝功能和病毒复制指标。结果治疗组HA、C-Ⅳ、LN、ALT 和γ-Glb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HBeAg和HBVDNAB有转率略  相似文献   

14.
肝癌患者周围血白蛋白mRNA检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肝细胞性肝癌(HCC)预后差,唯有在HCC转移前行手术切除才为其最佳的治疗选择,而用形态学方法找血中极其微量的HCC细胞是非常困难的。为了更好确定周围血中HCC细胞。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21例HCC患者和22例对照者的周围血白蛋白mRNA。结果发现晚期HCC患者阳性率高,且与临床分期有关,有肺或门静脉累及者的阳性率较无肝外转移者高(P=0.0032);血清甲胎蛋白(AFP)<200μg/L和>200μg/L的HCC患者阳性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该方法对HCC早期微小转移有预示的可能,对HCC患者预后的评估方面起一定的作用,尤其对血清AFP阴性或低值的HCC患者能起到补充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的病变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人肝组织TGF-α与PCNA的表达;同时测血清AFP。结果:TGF-α表达在CAH-B,LC,HCC肝组织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CNA的表达在CAH-B与HC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分别与L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AFP值〉20μg/L例数在CAH-B与HCC线间差异显著性(P〉0.05),分别与LC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肝炎后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人Ⅲ型前胶原(hpc:Ⅲ)、Ⅳ型胶原(Ⅳ、c)四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联合检测已确诊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hpc:Ⅲ、Ⅳ.c含量与肝细胞功能指标、肝纤维化严重程度(Child分级)进行比较、分别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含量显著增高是肝炎后肝硬化的1.48倍。在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同时分别伴有Ⅳ.c与HPC:Ⅲ含量的升高,且与肝纤维化程度、门脉高压,Child分级呈正相关(P<0.05),与肝细胞功能指标相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LN、hpc:Ⅳ.c含量,可以反映肝硬化患者在不同临床阶段的肝损害程度和肝纤维化的活动,较常规肝功能指标敏感,是判断慢性肝病患者肝硬化发展趋势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AFP阳性肝细胞癌的诊断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甲胎球蛋白阳性+肝实质占位病变=肝细胞癌的诊断标准.方法本院1989年~1994年1033例AFP阳性,明确诊断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即肝占位病变组730例,非肝占位病变组303例.AFP的阳性标准>31μg/L.结果肝占位病变组、AFP>200μg/L者620例,>31μg/L但<200μg/L者110例.非肝占位病变组,188例AFP>200μg/L,115例AFP>31μg/L但<200μg/L.AFP>200μg/L伴肝SOL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占981%,其它恶性肿瘤占08%.AFP<200μg/L伴肝SOL者,HCC符合率占591%,肝良性占位占345%,按诊断标准(AFP>20μg/L),有1/3肝良性占位病变被误诊为HCC.结论对AFP升高的患者应针对病情全面、综合分析.当肝SOL存在时,用AFP>200μg/L作为诊断HCC的标准较合适.  相似文献   

18.
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hPC Ⅲ)、厂型胶原(CⅣ)对肝纤维化判断较好;核医学测定心/肝(N/L)比值换算门静脉压较方便;我们试图探讨两者的关系,报告如下。 1.对象:正常对照(20例)和肝病患者(49例)平均年龄36.5岁,性别和年龄具有可比性。患者分为肝炎、早期肝硬化和肝硬化3组;肝炎和肝硬化按199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早期肝硬化是指临床上无门一体分流和肝硬化症状,H/L比值高于肝炎,达不到肝硬化的患者,进行归纳分析,结合《病毒性肝炎防…  相似文献   

19.
细胞外间质成分与肝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固相酶联免疫检测技术(ELISA),建立了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和透明质酸(Hyaluronate,HA)的检测方法,对138例肝病患者的血清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LN和HA随着肝病程度的加重而逐步升高,急性肝炎时HA含量轻度高于正常人(P<0.05),LN变化不显著。慢性肝病时LN与HA血清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0.001),于肝硬化时达到最高。以慢性活动性肝炎的上限值为界,LN和HA联合诊断肝硬化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均为90%,提示LN和HA是判断慢性肝病损伤程度和诊断肝纤维化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0.
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5  
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Ⅴ-C、LN)的临床实用价值。对2500例慢性肝炎患者,用放射免疫法进行血清HA、PCⅢ、Ⅳ-C、LN指标均有是面肝纤维化指标水平与乙肝口才的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肝发给化程度分期与病理组织学分主工均存在显著相关。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判断慢性肝炎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倾向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