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摇头丸”滥用者与海洛因滥用者个性特征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摇头丸”滥用者与海洛因滥用者的个性特征差异。方法·· :对各24例“摇头丸”滥用者与海洛因滥用者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调查,并与正常人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摇头丸”滥用组P分低于海洛因滥用组及正常对照组 (P<0.01),但海洛因滥用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摇头丸”滥用组与海洛因滥用组E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两组之间E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摇头丸”滥用者与海洛因滥用者个性特征无明显差异,但与正常组比较 ,两组均有显著的外向倾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摇头丸”滥用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6名“摇头丸”滥用和6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丸”滥用组在躯体化、人际关系、偏执、敌对及精神病性五个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偏执和敌对两因子尤为突出(P<0.01);结论 心理健康水平低是“摇头丸”滥用的易感因素之一,应对加强对滥用的心理治疗,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海洛因依赖者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本文对35例男性海洛因依赖者的人格特征用MMPI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吸毒者的临床量表中Pd,Pa,Pt,Sc等T值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主要表现为反社会性人格。  相似文献   

4.
153例"摇头丸"滥用者社会学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摇头丸”滥用者社会学特征及相关因素,为进行有效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摇头丸”滥用者心理社会学特征调查表》对北京市安康医院强制戒毒所2002年6月5日-2003年4月14日收治的153例“摇头丸”滥用者进行逐项登记,并对“摇头丸”服用方式、服用场所、对“摇头丸”认知情况以及经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摇头丸”滥用者多以好奇为主,服用场所以迪厅、歌厅等娱乐场所为主、对“摇头丸”认知欠缺,经济状况尚好。结论:“摇头丸”滥用者虽然知识结构和经济状况尚好,但毒品知识欠缺,并以群体服用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冰毒”)滥用人员的人格特征。方法:使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194例冰毒滥用人员进行测查。结果:被调查者男性居多,为134例(69.07%)。平均年龄34.1a±s7.5a。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共149例(76.80%)。职业以无业者居多,为178例(91.75%)。滥用的毒品以冰毒为主,但该群体中还有部分人员滥用其他毒品,如海洛因,氯胺酮(“K粉”)等。滥用冰毒人员在乐群性,聪慧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独立性和紧张性等均显著低于中国常模,而有恒性和实验性则显著高于常模。男性滥用者在乐群性,敏感性,独立性和自律性等均显著低于女性滥用者。结论:冰毒滥用人员有其特异的人格特征,其人格明显偏离正常,男女之间存在差异。在对该人群进行脱毒治疗,管理教育,心理康复时,应充分考虑到其特异的人格特征,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沟通和交流,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提高该群体对药物滥用的阈值,防止或减少吸毒行为的反复发生,降低复吸率。  相似文献   

6.
306例摇头丸滥用者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摇头丸(MDMA)滥用人群人口学特征及其MDMA的精神活性作用。方法:制定统一问卷,对2003年1月―2004年11月在我院住院MDMA滥用者逐一进行登记。结果:总共调查306例MDMA滥用者。滥用者平均年龄25.25±7.19a。未婚青年女性173例,占总例数56.60%。文化程度较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02例,占总例数66.04%。滥用方式大多数以啤酒送服,其次是矿泉水、饮料。滥用场所以歌厅和迪厅为主。每周使用2次以上者118例,占38.68%。MDMA的起效时间为25.61±11.06min,作用持续时间为3.44±1.68h。滥用后主观感受及行为表现依次为出汗、头晕、口干、心情愉快等。MDMA作用消失后部分滥用者表现为失眠、食欲下降、记忆力减退、厌食、疲乏、睡眠增多、食欲增大等。结论:近年来MDMA滥用者有增多趋势,部分滥用者出现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有向强制性用药趋势发展,应引起人们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滥用“摇头丸”的识别和快速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识别和快速检测是否滥用“摇头丸”,本文对“摇头丸”的外观形状,颜色及滥用者的身体表现特征进行总结归纳。并利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PD)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对“摇头丸”成分及滥用者的尿样进行快速检测。其最小检出限为0.5ng/ml尿,可以确认嫌疑人一周内是否滥用过“摇头丸”,为法庭毒物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海洛因滥用者的人格特征。方法:使用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201例静脉注射海洛因滥用者进行测查。结果:被调查对象男性居多(124例占61.7%),平均年龄32.9a±s8.7a(最小年龄19a,最大年龄51a)。滥用者的职业涉及多种行业,以无业者(50.8%)和私营/个体劳动者(15.6%)为主。静脉注射海洛因滥用场所主要集中在自己家中(87.6%),滥用毒品的种类除以海洛因为主外,该群体中的部分人还有“冰毒”、镇静催眠药、摇头丸等滥用的行为/经历。该人群的人格特征中乐群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幻想性5个因素评分高于中国成人常模(p〈0.05),而聪慧性、实验性、独立性、怀疑性低于常模(p〈0.05)。两性比较乐群性、聪慧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幻想性6个因素评分女性高于男性(p〈0.05)。结论:北京地区静脉注射海洛因人群有其特异的人格特点,在对该人群进行脱毒治疗、心理康复时,应考虑人格特征因素,加强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提高该群体药物滥用的阈值,防止或减少吸毒行为的反复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海关缴获的“摇头丸”3,4-亚甲基二氧基-N-甲氧基苯丙胺(MDMA,Methylenedioxy methamphetamine)样品(样本粒重0.22g,纯度为45%)进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相似文献   

10.
“摇头丸”是少数舞厅中滥用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近年来滥用有上升的趋势。本文总结了2002年2月-2004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救治的“摇头丸”中毒患者12例急救时的主要护理体会。1一般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17~35岁。就诊时间在服药后20 min至8 h之间。主要临床表现为中枢系统过度兴奋症状。轻度中毒如神志清楚伴头痛、失眠等症状者4例;中度中毒如精神错乱、幻觉、呼吸短促等症状者6例;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后继而转为抑制,表现为昏迷、呼吸表浅甚至呼吸骤停者2例。2主要临床表现“摇头丸”是苯丙胺类兴奋剂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成分为中枢神…  相似文献   

11.
治疗社区对吸毒者人格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了解治疗社区 (TC)对吸毒者人格特征的影响。方法 :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查表 (MMPI)对 4 7例TC成员、4 9例强制戒毒学员及 2 6例正常人进行测试 ,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入院 2 - 4周的TC组与强戒组比较除Mf(P <0 .0 5 )外 ,其它差异无显著性 ,但L、F、Hs、D、Hy、Pd、Pa、Pt、Sc、Si 10个量表的分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5 ,P <0 .0 1)。TC治疗 2 4周以上组与 2 - 4周组比较 :L、F、Hs、D、Pa、Pt、Sc、Si 8个量表分值明显降低(P <0 .0 5 ,P <0 .0 1)。强戒 2 4周组与 2 - 4周比较 :除D、Mf、Ma量表分值显著降低 (P <0 .0 5 ,P <0 .0 1)外 ,其它差异无显著性。TC治疗 2 4周以上组与强戒 2 4周以上组比较 :在L、F、Mf、Pa、Pt、Sc、Ma 7个量表分值上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P <0 .0 1)。结论 :吸毒者普遍存在人格障碍 ;TC治疗有利于吸毒者人格障碍的矫治。  相似文献   

12.
吸毒者的人格特点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2,他引:21  
目的 :对吸毒者的人格特点进行全面分析 ,并提出干预建议。方法 :符合DSM -Ⅲ -R的 2 85例吸毒者与相同数量的对照组被试完成了QZPS。结果 :在人格的 7个维度上 ,外向性、善良和人际关系 3个维度吸毒组与控制组差异不显著 ,在行事风格、才干与处事态度 3个维度上吸毒组分数显著低于控制组 ,而在情绪性维度上吸毒组分数显著高于控制组。在 18个小因素中 ,其中 9个小因素—涉及除善良以外的 6个大因素—存在组间差异。结论 :吸毒者的人格特点主要表现为“急躁、冲动、活跃”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两个相互矛盾的方面 ,以及男女性别角色与传统性别角色的偏离。文中提出了采用“代币强化程序”进行干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氯胺酮滥用的人口学特征,加强管理预防。方法:对广州市白云区自愿戒毒医院的氯胺酮滥用者进行调查,收集人口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氯胺酮滥用者男性与女性在受教育程度、受教育年限和婚姻状况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氯胺酮滥用者首次吸食K粉年龄19.72±4.51岁,其中小于25岁的青少年男性占大部分(90.8%).氯胺酮滥用者以无业(27.3%)和个体经营为主(30.9%),他们的工作多元化,涉及社会各阶层,收入多不稳定。结论:氯胺酮滥用者主要为青少年男性,首次吸食年龄轻,需加强对青少年氯胺酮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以预防氯胺酮滥用的不断蔓延。  相似文献   

14.
温州地区吸毒人群的人格特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吸毒人群的人格特征和确定吸毒的高危人群,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毒品蔓延。方法:由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员用艾森克(Eysenck)人格问卷对2002年7月-2003年8月在温州市强制戒毒所戒毒的学员进行调查和记录。结果:<20a和20-39a的男性以及20-39a的女性E分数平均值偏低;<20a和20-39a的男性N分数平均值偏低,而<20a和20-29a的女性N分数平均值则偏高;20-39a男性和所有女性P分数平均值偏高。结论:吸毒人群倾向于内向型,心理状态不太正常,情绪不太稳定。尤其是女性,多呈抑郁型。具有这些人格特征的人应作为药物滥用重点预防对象,对其加强药物滥用预防宣传教育、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片类药物滥用者使用药物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药物滥用调查表》调查在石家庄自愿戒毒所进行戒毒治疗的103例病人的用药情况。结果··:使用海洛因者72人,占69.9%;使用哌替啶者18人,占17.4%;使用二氢埃托啡者2人,占1.9%;使用阿片粗制品者11人,占10.7%。结论··:海洛因是本地区吸毒者滥用的主要药物;哌替啶滥用现象比较严重,占第二位。调查中有32人开始滥用时使用的是二氢埃托啡,后来由于国家加强管理,杜绝了来源,有30人改用其它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深圳市海洛因滥用者的人口学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0年深圳市收集到的3561例海洛因滥用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海洛因滥用者以男性、中青年、低文化水平、无业和未婚者居多,初始吸毒年龄为26.8 a±s 6.9 a;滥用的方式主要为烫吸(66.1%),其次为静脉注射(35.2%);海洛因滥用者曾经合并滥用的精神活性药物主要为甲基苯丙胺(3.7%);药物滥用原因中满足好奇感所占比例为49.9%,滥用场所中以无固定地点占较大比例(54.6%),药物获得途径中娱乐场所提供所占比例最大(42.5%)。结论:针对海洛因滥用者的人口及流行病学特征,应采取相应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568例药物滥用者流行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待业闲散人员、个体经营者、初中以下文化群体是滥用药物的高危人群。多药滥用情况严重。在禁毒斗争中,严惩贩毒,切断毒源的同时,应加强预防工作,建立并完善戒毒后的康复与回归社会随访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康复期劳教戒毒人员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康复期的劳教戒毒人员的人格特征,探讨不同性别和初次吸毒年龄不同者的心理状况,为该人群的心理康复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自编的《个人情况登记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100例康复期的强制戒断的海洛因依赖者及当地100例正常人进行测评并对比,同时对男女海洛因依赖者测评结果进行对比,对初次吸毒年龄的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康复期劳教戒毒人员的P分和E分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01);女性吸毒者的N分显著高于男性(P<0.01);初次吸毒年龄与P分呈负相关(P<0.001),初吸年龄愈低其心理状况愈差。结论康复期的劳教戒毒人员,特别是女性和低年龄者存在严重的人格缺陷,必须予与重视;我国戒毒工作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戒毒者心理韧性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评估戒毒者的潜在心理韧性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国版CD-R ISC对365名戒毒者进行调查。结果:(1)戒毒者心理韧性高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的被试占总人数的32.3%,低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的被试占总人数的34.0%;(2)戒毒者心理韧性状况在吸毒时间长短上差异显著。结论:戒毒者心理韧性水平较低,但仍有部分得分较高;吸毒时间长短是戒毒者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