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赖秋香 《四川中医》2002,20(12):1-2
张沛忠老中医从事临床工作30多年,擅治小儿咳嗽及脾胃病,尤其治疗小儿咳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王明明 《新中医》2009,(4):14-15
郁晓维教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和教学工作30余年,对儿科疾病的中医诊治,尤其是咳嗽、泄泻等有较深的造诣,体会颇深。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在急性咳嗽、泄泻之后往往会正气受损,邪气留恋,形成虚实夹杂之势,而导致久咳久泻迁延难愈。郁教授辨治久泻久咳,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疗效益彰。笔者有幸师从郁教授临证学习,深感其治疗久咳久泻辨证用药多有独到之处,现将郁教授辨治小儿久咳久泻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久泻118例辨证治疗黑龙江省克东县人民医院杨青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常毓颖杨威金岩几年来,我们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顽固性泄泻118例,经长期临床观察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1995年至1997年在我院...  相似文献   

4.
小儿慢性泄泻是指泄泻迁延不愈,病程常超过1个月。小儿“脾常不足”,消化功能未臻完善,脾胃功能尚未健全,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谷精微又尤为迫切,加上乳食不能自制,饥饱无度,容易损伤脾胃,以致升降失司而造成泄泻。治疗上也以健脾利湿止泻为基本大法。笔者认为:治疗泄泻,尤其是久泻应紧扣升阳之法。补土派宗师李东垣强调“人以脾胃之气为本”,认为:“清气在阴者,为人之脾气衰,不能升发阳气,故用升麻柴胡助辛甘之味,以引元气上升,不令餮泄也。”主张:“如餮泄及泄不止,以风药升阳……。”他治疗泄泻,一用升阳汤,一用升阳除湿汤,离不开升阳二…  相似文献   

5.
一、濡泻(脾胃虚弱)刘某,男,54岁,1976年7月7日初诊。大便溏泻21年,日行4~5次,完谷不化,每进油腻食物便次增加,腹痛隐隐,肠鸣噜噜,神疲乏力。直肠镜检查:直肠充血水肿。西医诊为“慢  相似文献   

6.
7.
泻因于湿,本乎脾胃。然久泻确有再三健脾利湿,其效平平者。若能兼乎他脏,变法为治,不蹈旧辙,每起沉疴。余尝治泻以脾胃中土为轴,兼以治肺、治肝、治心等,收到满意的效果,爰采例案,以就正于同道。温肺蠲饮治泻法张某男66岁1986年11月22日初诊。罹支气管哮喘七年,偶触风寒,则咳喘吐痰。1984年秋啖食瓜果,又添腹泻,胃脘痞闷,腹胀肠鸣,每次排便夹杂白色粘液,所下不爽,背寒如掌大,四肢厥冷。钡剂灌肠检查.慢性  相似文献   

8.
9.
李昊 《江苏中医》1999,20(8):16-17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刘云山治疗小儿泄泻的经验,对他所创之治泄系列方从组成、功效、主治加减及服用法等进行探析。并附以验案。  相似文献   

11.
12.
倪珠英辨治小儿久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鹰  周爱华  涂一世 《中医杂志》2006,47(12):898-899,902
倪珠英(1931~),女,教授,主任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湖北分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湖北分会第二、三届常务理事,1997年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予小儿急症、小儿肾脏病、哮喘病、脾胃病及疑难杂病的诊断治疗,发表论文多篇。“中药止泻口服液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相似文献   

13.
罗向群  杨鹏  罗忠祥 《新中医》2007,39(10):14-14
罗忠祥是广西防城港市中医医院名老中医,从事临床医疗工作48年,对诊治中医内、儿、妇科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在当地享有盛誉。笔者有幸从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小儿疳证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李鸿翔主任,业医三十余载,诊治许多疑难病症,屡起沉疴,擅长脾胃病的治疗,特别对久泻治疗更具有独特的见解,笔者随李主任多年,感受颇深,现将他治久泻经验介绍如下。饮留胃肠攻下逐饮李主任认为,泄泻之因,与脾胃运化密切相关,久泻更是如此。《素问·经脉别论》云  相似文献   

15.
16.
刘美珍 《新中医》2001,33(11):11-12
王蒲生教授认为小儿久咳的发生与肺脾气虚、痰湿阻肺,肺肾阴虚、易感风邪,以及脾肾亏虚、胃阴不足、津不上承等因素有关。治疗上重视健脾补肺、培土生金,益肺滋肾、祛风通络,滋肾运脾、养胃生津,宣肺活血通络等疗法的运用,并配合对症用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李学耕系福建中医学院儿科教授,他幼承家训,知识渊博,学验俱丰,对治疗小儿泄泻具有独特经验。兹将笔者随师学习的初步体会,列举点滴如下: 重视脾胃寓补于消小儿“脾常不足”,若遇外感六淫之邪,或内伤饮食,则可引起泄泻。李师认为:“不论小儿暴泻或久泻,容易伤津耗气,多易造成脾阳虚弱,胃阴亦感不足。临床证候比较复杂,单纯用益气、温阳、滋阴等法难以奏效,唯有扶脾阳益胃阴并举是为的对之法。”在具体治疗时,一方面消除伤脾的外在因素,如外感、湿热、伤食等;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8.
薛玉书 《江苏中医》1994,15(8):14-15
濡泻,痛泻与晨泻病因各异,治疗有别,文中分别示以典型病例,并结合临证体会分述了辨证与治疗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正> 我院已故老中医瞿镜清,从医50余载,学术经验丰富,兹整理瞿老治疗小儿久热经验于下.1.气阴不足,酸甘养阴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每易感受六淫之邪。而热邪最易伤阴,耗精损正;亦可因正气不足,而邪恋肌体,久热不退。瞿老认为:阴虚邪恶之热,若有脾胃不足之症,治宜酸甘化阴敛其阳,助其正气祛余邪,切忌乱投苦寒碍胃之品,否则欲速而不达。例1,刘某,男,9岁。1978年5月4日  相似文献   

20.
久泻,中医学多责之于脾肾阳虚,失于收摄。对其治疗,则以温肾健脾、固涩止泻为法,但有效者,亦有不效者。笔者就此略陈己见,以飨同道。1 温补脾肾、收敛固涩二法应据证而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