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采用降阶梯抗生素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并发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所选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给予使用降阶梯抗生素疗法,对照组则常规采取抗生素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较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炎在临床应用降阶梯抗生素疗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予以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醒我 《当代医学》2013,(35):95-96
目的研究分析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法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该方法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利弊,以便为临床的治疗提供相关的临床数据。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梅州大埔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帮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抗生素降解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生素治疗。观察分析患者在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并对其治疗效果进籽评价。结果利用抗生素降阶梯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压等临床指标,并且患者的住院时间、病死率等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法能够有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的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的治愈率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柏月兰 《中外医疗》2014,(22):121-122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从2012年1月—2014年3月所收治的COPD合并重症肺炎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治疗基础疾病与并发症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生素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抗生素应用时间、并发症控制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评定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抗生素使用时间治疗组(21.8±2.5)d,对照组(36.1±3.6)d;并发症控制时间治疗组(5.5±1.6)d,对照组(9.7±1.8)d;、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21.2±4.0)d,对照组(33.1±5.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均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恶心呕吐2例,瘙痒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恶心呕吐2例,皮疹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有较佳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避免抗生素滥用,因此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重症肺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升级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气管插管率、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重症肺炎疗效好,能够有效降低气管插管率,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朱湘芸 《吉林医学》2011,(24):4977-4977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6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愈率依次为63%、43%,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分别为90%、63%,两组间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控制时间、平均MV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肺炎采取抗生素降阶梯治疗能尽快控制病情的发展,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得出结论。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10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52例患者采取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方式。统计两组104例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并统计两组104例患者的肺功能相关指标等。结果观察组52例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肺功能指标等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部感染患者中应用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的方式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对肺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吕红丽 《吉林医学》2013,(27):5551-5552
目的:评价重症肺炎采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与传统疗法的疗效对比。方法:将82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为起始抗生素,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比较两组疗效和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下降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死亡率以及细菌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对重症肺炎疗效良好,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和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ICU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ICU收治的153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77)与对照组(n=76)。研究组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抗生素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生化指标及肺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aO2、PaCO2、CRP、PCT、D-D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FVC、MVV、FEV1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重症肺炎患者应用抗生素降阶梯方案治疗效果较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缩短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具有临床使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四川省中江县人民医院2008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32/34),显著高于对照组79.41%(27/34),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每分的呼吸次数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能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使PaO2、PaCO2、呼吸频率和心率趋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64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采用常规抗生素和抗生素降阶梯疗法进行病情的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90.6%和68.8%,且两组患者在感染控制时间、ICU住院时间、平均MV时间、总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结论 运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陈长山 《河北医学》2012,18(2):207-209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在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7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5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一组为抗生素降阶梯疗法作为治疗组,另一组为常规抗生素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用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后患者疗效明显,有效例数为19例,有效率为76%,病死例数1例,病死率为4%;经过常规抗生素治疗后患者治疗有效例数为11例,有效率为44%,病死例数6例,病死率为24%.同时在患者加护住院时间、感染控制时间、总住院时间上治疗组均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抗生素降阶梯疗法在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抗生素治疗,应予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婴幼儿重症细菌性肺炎的效果。方法123例重症肺炎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在第2级选用抗菌谱宽、耐酶的抗生素,应用到患儿痊愈;观察组采用抗生素序贯疗法,首先在第2级选择抗生素,在重症肺炎的并发症控制后1~3 d,再在第1级中选择抗菌谱窄或不耐酶抗生素,直至痊愈。结果观察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8.20%)明显低于对照组(25.81%,P<0.01);观察组医疗费(2467±150)元较对照组(2865±120)元显著降低(P<0.01);2组并发症控制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生素序贯疗法是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有效方法,既可降低二重感染的发生机会,又能节约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重症肺炎的降阶梯治疗采取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的疗效。方法整群选取56例于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该院接收的重症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分别给予常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两组再根据细菌学监测和药敏结果调整用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临床疗效显著要优(P<0.05),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2.1%、57.1%;实验组抗生素应用天数、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致病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85.71%、53.66%。结论重症肺炎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作为降阶梯治疗的起始药物,可有效控制病情,缩短病程,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症肺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将46例COPD合并重症肺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每组23例,观察组除常规给予有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抗生素、化痰、平喘、营养支持外,均采用CT导引下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未使用纤支镜吸痰,将二组临床疗效、体温、白细胞计数及肺感染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二组治疗前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体温、白细胞计数及肺感染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体温、白细胞计数及肺感染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导引下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可提高COPD合并重症肺感染患者的治愈率,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具有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华  刘畅 《海南医学》2016,(11):1773-1775
目的:比较抗生素降阶梯方案与传统抗生素方案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呼吸科住院的100例重症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传统抗生素方案。治疗7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降钙素原(PCT)的变化,以及抗生素静脉用药时间、感染控制时间、病死率、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痰细菌培养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44/50),二次感染率为8.00%(4/50),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36/50),二次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0%(14/5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RP、D-D、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D-D、PCT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抗生素静脉用药时间、感染控制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细菌清除率为87.04%(47/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17%(2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方案治疗重症肺炎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方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9年11月住院的11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按是否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分为两组:观察组为4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对照组为73例为未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观察和对照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研究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经分析筛选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程(OR=12.480)、COPD的治疗时机(OR=1.324)、有创通气(OR=11.055)、肺炎(OR=8.667)、持续发热(OR=3.836)这5个因素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多器官功能衰竭与病程、有创通气关系最为密切,持续发热也可促发MODS。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支持对需要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s,COPD)患者的营养免疫状况、心功能指标以及疗效转归等的影响。方法需无创机械通气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营养不良患者72例,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组(A组,n=38)和对照组(B组,n=34)。B组采用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经鼻饲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期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营养指标、血淋巴细胞总数(TLC)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P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钠肽(BNP)及脑钠肽前体(pro-BN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A组临床疗效(好转率、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和血气分析、营养状况(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实际体质量占理想值的百分比IBW%等)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改善情况均优于B组(P<0.05);经治疗后,A组患者血清中COPD相关炎症指标CPR、TNF-α较B组更早呈现下降趋势,pro-BNP、BNP也显著性低于B组。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免疫状况,有助于及早控制COPD炎症反应,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超短波并紫外线对小儿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短波及紫外线合用对小儿肺炎的疗效及对抗生素使用时间的影响。方法:将76例患小儿肺炎的住院患儿分为治疗组(n=37)和对照组(n=39)。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炎治疗,治疗组加用超短波及紫外线治疗,治疗5 d后统计分析临床疗效,患儿痊愈后统计抗生素使用时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9.31,P〈0.05);治疗组抗生素使用天数为(11.32±0.92)d,短于对照组的(15.45±1.12)d,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2.84,P〈0.01)。结论:常规抗炎治疗配合超短波及紫外线治疗可提高小儿肺炎疗效,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9.
周世新  肖学平  谭金 《海南医学》2012,23(14):33-3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重度稳定期COPD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重度稳定期COPD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2例和无创通气(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26例,分别记录治疗3个月后的动脉血气PaO2和PaCO2、6min步行试验(6MW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果。结果 NPPV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3个月后PaCO2、6MWT及SGRQ评分分别为(52.1±4.6)mmHg、(190.4±37.9)m、(55.3±6.4)分和(56.8±5.9)mmHg、(159.9±29.1)m、(62.3±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动脉血PaO2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量值分别为(60.1±8.9)mmHg和(58.6±7.1)mmHg。结论在充足的常规治疗基础上,稳定期COPD并慢性呼衰患者间断长期使用无创正压通气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稳定期COPD患者的PaCO2水平,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