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代燎原  朱慧锋  冯庆生  张浩 《浙江医学》2015,37(16):1360-1362
目的 比较经骶管与椎间孔硬膜外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所致坐骨神经痛的短期疗效。方法 将48例腰椎管狭窄症伴有坐骨神经痛患者分为两组:骶管注射治疗(A组)18例,经椎间孔注射治疗(B组)30例。由同一组医生进行操作治疗,于注射后1周、3、6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除注射1周后的VAS评分(P>0.05)外,注射后经椎间注射治疗组的VAS评分、ODI评分、疼痛缓解率及功能改善评分均优于经骶管注射治疗组(均P<0.05)。结论在腰椎管狭窄症伴坐骨神经痛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中,经椎间孔注射法的疼痛缓解及功能改善效果明显优于骶管注射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Quadrant通道下微创TLIF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就诊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实施Quadrant通道下微创TLIF治疗,观察手术情况并进行术前与术后1周VAS、ODI评分对比。结果:40例患者手术情况较好,患者术后1周的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Quadrant通道下微创TLIF治疗效果良好,适合在临床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Quadrant可扩张器械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69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均在Quadrant扩张器械下行微创TLIF,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评分)及改良MacNab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单节段狭窄者手术时间80~150min,平均98min,术中出血量50~300mL,平均176mL;双节段狭窄者手术时间110~200min,平均154min,术中出血量100~500mL,平均240mL。住院时间7~12d,平均9d。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分别为7.9±2.8、3.4±2.5、1.7±2.5,ODI评分分别为30.8±5.5、21.7±3.4、9.4±6.3,两种评分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5.41~11.46,P<0.05)。末次随访临床疗效优41例,良11例,可6例。末次随访椎间融合率为91.4%(53/58)。结论 Quadrant扩张器械下行微创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无需引流、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确切等优点,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手术中椎间Cage与自体颗粒骨植骨对椎间孔高度的影响,及其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效果。方法因患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拟行单节段TLIF手术病人91例,随机分为两组,Cage组47例,行TLIF+单枚Cage椎间植入;植骨组44例,行TLIF+自体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年随访,测量椎间孔高度,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末次随访统计植骨融合率、手术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2年Cage组椎间孔高度大于植骨组,差异有显著性(t=9.22,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年JOA、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有效率、植骨融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节段TLIF术中椎间Cage植入对椎间孔高度恢复效果优于自体颗粒骨移植,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背景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发病率不断增高,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多需手术减压治疗。因为高龄患者多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术前麻醉评估风险较高,全身麻醉(简称全麻)下的椎管减压术风险很高。许多患者因为无法耐受全麻的开放手术,使日常生活功能受到明显的影响。随着脊柱内镜下椎管减压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局部麻醉(简称局麻)下的微创椎管减压术有望对此类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 探讨术前评估麻醉高风险的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局麻下经皮脊柱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4月河北省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接受经皮脊柱内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的患者18例,均为术前麻醉风险评估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P3及以上,手术方式采用经椎间孔入路16例,经椎板间入路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6周、6个月、1年进行腰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30~81 min,平均(49.5±17.0)min;1例患者术中出现颈项痛,中止手术后症状消失,无术后感染及椎管内血肿、腰椎不稳定等并发症,围术期合并疾病病情稳定。术后6个月、1年腰VAS低于术后6周(P<0.05);术后6周、6个月、1年下肢VAS、ODI低于术前(P<0.001),术后1年ODI低于术后6周(P<0.001)。结论 对于麻醉高风险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局麻下经皮脊柱内镜技术疗效确切,可降低疼痛程度,缓解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曾令斌  王宸 《现代医学》2013,(6):367-372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潜式减压手术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方法: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10例诊断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例资料,均测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CT各项指标,包括L3/4、L4/5间隙潜式减压侧椎管面积、硬膜囊的横截面积、椎管矢状径、潜式减压侧的侧隐窝矢径、侧隐窝角度、椎间孔上下径、椎间孔矢状径及椎间孔面积;同时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手术前后各项CT测量结果及ODI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前后各项影像学指标测量显示,术后L3/4间隙椎管面积(潜式减压侧)及硬膜囊面积平均扩大率分别为129%和66.5%,L4/5间隙椎管面积及硬膜囊面积平均扩大率分别为115%和51.3%,可见术后椎管面积、硬膜囊面积、椎管矢状径与术前对比均有明显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L3/4间隙侧隐窝矢状径平均增加2.40 mm,侧隐窝角度平均增加14.5°;L4/5间隙侧隐窝矢状径平均增加2.48 mm,侧隐窝角度平均增加13.9°;术后L3/4间隙椎间孔矢状径平均增加2.44 mm,椎间孔面积平均加大了60.12 mm2;术后L4/5间隙椎间孔矢状径平均增加1.75 mm,椎间孔面积平均加大了58.91 mm2。结果显示侧隐窝矢状径、侧隐窝角度、椎间孔矢状径及椎间孔面积较术前均有相应增加,P<0.0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椎间孔上下径测量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ODI评分有明显改变,较术前平均降低了43%,临床腰腿痛症状缓解明显,行走能力得到改善。结论:单侧入路潜式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可行,术后复查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李伟三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9):3505-3506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沈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手术入路分为后正中组和Wiltse组,每组41例。后正中组接受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Wiltse组接受经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以及术前和术后6、12个月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Wiltse组手术出血量、引流量均较后正中组少,下地活动时间较后正中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6、12个月,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Wiltse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后正中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相比,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创伤小,患者功能恢复快,术后疼痛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单纯自体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均进行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单纯自体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治疗,观察围术期指标,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腰椎功能(JOA评分)、腰痛情况(VAS评分)、椎间隙高度。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置钉过程中未损伤神经根及周围小动脉;融合一个节段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32.100±14.366)min、(185.950±58.601)m L、(249.240±66.731)m L,融合两个节段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15.370±16.770)min、(308.420±81.871)mL、(350.580±80.364)mL;末次随访时VAS评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末次随访椎间隙高度均高于术前(P0.001)。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单纯自体颗粒骨椎间打压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椎间隙高度恢复可、腰椎功能恢复好,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追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单纯后路减压加内固定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70例退变性腰椎失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人分为两组.A组35例,行全椎板减压神经根管松解加内固定、横突间植骨;B组35例行单纯后路减压.术后随访3~24个月, 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表评定疗效.结果:A、B组术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的优良率为85.7%,B组术后的优良率为57.1%,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椎板减压神经根管松解加内固定、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腰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对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单纯减压术,治疗组采取经腰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对比两组的近期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三个时间段的JO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腰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效果持久稳定,是一种良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1.
腰椎牵引与强的松龙硬膜外注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腰椎牵引及强的松龙硬膜外注射治疗,少数病例配合造影观察,证实药液进入硬膜外腔隙沿着神经根鞘向下延伸显影。腰椎牵引治疗中,反应较重及牵引结束后疗效不显著的患者作强的松龙硬膜外注射,疗效优于腰椎牵引对照组,P<0.01。腰椎牵引反应重,用硬膜外强的松龙治疗,缩短了治疗时间;并优于牵引结束后疗效不显著的强的松龙治疗组,P<0.01。单侧椎间盘突出其疗效优于中央性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及黄韧带肥厚者。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腔快速注射阻滞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阻滞法和临床表现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108例腰椎间盘患者在硬膜外阻滞的基础上,采用硬膜外腔快速注射阻滞法治疗,每周1次,3-4周为一疗程,并对临床疼痛计分、MRI/CT改变进行分析。结果:71例优,20例良,9例一般,8例差。显示CT和MRI片为中央型椎间盘并且尚未脱出的患者,临床上以疼痛为主,采用硬膜外阻滞疗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而对于椎间孔及侧隐窝部位的椎间盘效果较差,结合临床症状是以麻木为主,此类有明确压迫者应进行减压治疗。结论:硬膜外腔快速注射阻滞法是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明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部位可指导对其治疗方法的正确选择。病变程度、注射技术也是影响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联合硬膜外置管注射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医用臭氧联合硬膜外置管注射治疗腰椎管狭窄症60例,在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3d、10d、30d对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局部压痛评分、活动受限评分、指地距离等安全性指标进行了评价。结果:VAS、压痛评分、指地距离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有减少的趋势,活动受限评分有增加的趋势,与治疗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也显示了较好的即刻疗效。结论:硬膜外置管注射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神经根减压治疗单侧神经根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2011年7月至2016年4月经皮椎间孔入路行内镜下神经根减压治疗单侧神经根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6例进行回顾分析和随访,患者均有单侧下肢神经根刺激症状和体征,神经源性间歇跛行小于500 m。影像学检查(CT或MRI)证实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改变所致椎管狭窄,或多节段狭窄经诊断性神经根封闭明确为单节段狭窄所致症状,患者男55例,女41例,平均年龄(71.6±5.4)岁(47~89岁),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术后下地时间及出院时间,术前和术后随访时,采用腿痛视觉疼痛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和Oswestry残疾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对患者疼痛及腰部功能进行评价,应用Nakai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以环锯去除部分上关节突腹侧扩大椎间孔,内镜下使用髓核钳、射频刀头等去除盘黄间隙的黄韧带显露神经根,摘除椎间盘,进行侧隐窝及神经根管的减压,减压范围为头侧至上位椎体椎弓根下缘,尾侧至下位椎体椎弓根上缘的整个椎间孔区域。探查发现神经根无受压,水压变动时神经根搏动良好, 患者术后当天下地,无明显不适症状时出院。68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1个月(6~63个月),VAS评分各测量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91.60,P<0.001),ODI评分各测量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9.91,P<0.001)。应用Nakai评价的优良率为79.4%(优42例,良12例,可10例,差4例)。1例术后出现硬膜外血肿,1例术后足下垂,6例二期行开放手术。结论: 有单侧神经根刺激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椎间孔镜技术进行神经根减压,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近期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腰椎旁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4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旁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比较其与硬膜外间隙注射疗法的优劣。方法将1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62例,A组给予腰椎旁注射;B组为对照组,给予硬膜外注射疗法。每周注射1次,4次为1疗程,4周后对2组疗效对比观察。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结果经卡方检验P>0.05,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旁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其疗效与硬膜外注射疗法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硬膜外、侧隐窝、骶管3种方法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即硬膜外组、侧隐窝组与骶管组,3组均7日注药1次,2~4次为1个疗程。结果3组治疗效果的优良率分别为83.2%(25例),84.3(26例),83.3(25例),3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硬膜外、侧隐窝、骶管3种方法注药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但侧隐窝组的不良反应少于硬膜外及骶管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7年9~11月共收治经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例,采用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手术前后采用VAS评价患者腰痛缓解情况,ODI评分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硬膜及神经根损失及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4个月。患者腰痛及生活能力均获得明显的改善。与术前相比,手术后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MIS 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Open TLIF)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疾病进行Meta分析,以判断2种手术方法的术后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对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进行系统检索;检索发表于2014年3月以前,以单节段腰椎滑脱疾病为研究对象,采用RevMan5.2对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手术临床疗效的研究并进行系统分析?分析指标包括: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融合率?结果:通过初次筛选?二次筛选及再次筛选,本系统分析共纳入8项研究,其中随机对照研究2项,队列研究6项?所纳入的研究患者共866例,其中微创手术组417例,开放手术组449例?与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手术相比,微创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融合率以及术前的VAS?OD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是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与Open TLIF相比,MIS TLIF并不会增加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的早期并发症,也不会影响远期的融合率;此外,MIS TLIF在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的同时可早期缓解术后疼痛与功能恢复,表明MIS TLIF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疾病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在椎间孔镜下后方腰椎板间入路和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和适应证。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2月L5S1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20例,在椎间孔镜辅助下,分别通过后方腰椎板间入路和侧后路行经皮椎间盘切除术。结果通过后方腰椎板间入路手术6例患者、侧后方椎间孔行经皮椎间盘切除术12例实施手术,1例后方椎板间入路不成功即刻改为侧后路,1例侧后路手术后3天症状改善不明显再次行开放手术。结论 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通过后方腰椎板间和侧后方椎间孔两种入路,适应证各有不同,需要仔细地进行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硬膜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硬膜外注射镇痛复合液1个疗程(3次)后,观察1年内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痊愈15例(50.0%),显效10例(33.3%),好转3例(10.0%),无效2例(6.6%),总有效率93.3%(28/30例)。结论硬膜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经济、简便易行、优良率高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