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资料女,40岁。因妇科体检时发现子宫增大如孕3个月就诊。询问病史,述月经不规则2年余,有痛经史,行腹部彩色超声检查诊断为宫腔占位病变,行子宫全切术。术后标本巨检:子宫体积13cm×9cm×5cm大小,官腔后壁见一体积5cm×5cm×2cm大小的息肉状物,切面灰红色,息肉下方肌层内见一体积6.0cm×5.Ocm×2.5cm大小的灰白色结节状肿物,界限不清。  相似文献   

2.
患者24岁,孕2产0人流1次,此次停经45天来医院要求人流。尿HCG阳性。B超提示:宫内见2.5×2.0cm孕囊回声,可见胎芽,未见心管搏动。妇科检查:子宫后位鸡卵大,后壁中央略向外突出,质软,诊为宫内孕行人流术,吸出物少许未见绒毛。即查阴道彩超提示:宫腔线清晰,子宫后壁肌层见2.5×2.5cm孕囊回声,并见胎芽及心管搏动。诊断子宫肌壁间妊娠。入院手术,于子宫后壁中央浆肌层取出1,2cm胎芽及1.5×1.5cm绒毛。病理报告绒毛、胚胎组织。  相似文献   

3.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切口的缝合通常用双层缝合法,有文献报道,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裂开率为0.40%~1.26%[1]。作者自1990年10月始改用子宫下段剖宫产子宫切口单层缝合法,至1994年10月,临床应用158例,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无一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年龄: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43岁。1.2产次:初产妇131例,占82.9%,经产妇27例,占17.1%,1.3手术指征:此术式适用于所有剖宫产术。本组头盆不称41例,胎儿宫内窘迫引例,臀位16例,前置胎盘15例,疤痕子宫14例,骨盆狭窄或畸形13例,重度妊高征12…  相似文献   

4.
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平滑肌瘤是最常见的子宫肿瘤。生育期妇女发病率约为25%,且多发生于30~45岁,不孕妇女更为多见。本文对20例子宫平滑肌瘤进行病理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20例标本均取自本院病理科1997-01~2000-01存档的妇科手术标本。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3μm切片,常规HE染色。2 结果本组病例年龄25~48岁,平均38岁。根据患者月经过多或不规则阴道流血,下腹部不适,痛经等症状,结合B超检查由妇科确诊手术。病理检查:肉眼可见肌瘤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肿块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无明显包膜,切面瘤组织呈灰白色。镜下见细胞核比较密集,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LAVH)的手术技巧,手术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措施。方法: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80例,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0例LAVH手术有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成功率98.75%,术中行子宫动脉结扎者术中出血量平均约100ml(30~200ml)。未结扎子宫动脉出血量约150m1(100~35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约3~5天,有一例膀胱损伤,术后治疗痊愈。结论: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术中行子宫动脉游离结扎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与剖腹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炜 《临床医药实践》2006,15(12):921-922
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妇科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比较腹腔镜和剖腹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术中、术后恢复情况,认为腹腔镜下更安全、有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艳萍  于晓玲 《沈阳部队医药》1998,11(3):243-243,F004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18岁,未婚。因下腹部发现包块半年,于1996—04—14入院。B超检查:子宫前倾位,外形增大9cm&;#215;75cm,宫内见6.9cm&;#215;46cm椭圆形低回声团,边界请,内部回声不均匀。临床诊断子宫肌瘤。于入院后4天行肿瘤切除术。木中所见:子宫大如儿头,表面光滑,双附件正常。木中子宫前壁纵形切口,见瘤体附于宫体上段右侧壁,  相似文献   

8.
患者20岁,因停经29周胎动停止1d,于1996年7月13日入院引产.7d前患阑尾炎,保守治疗后已愈3d.查体:一般情况好,腹软,宫底于脐上二指处可及,未闻及胎心胎动.外阴、阴道、宫颈发育无异常.B超显示:双子宫,宫内孕29周并死胎。治疗经过:羊膜腔穿刺顺利注人刮凡诺200mg行死胎引产,因无宫缩发动再次羊膜腔穿刺注人利凡诺I50mg,注药后zh出现不规律腹痛,继之恶心呕吐,腹部压痛反跳癌明显,体温38C,拟诊阑尾炎急性发作,死股引产失败,立即剖腹探查.术中见子宫左后位孕60d大,表面光滑,色泽粉红,左附件(-).子宫右侧连一妊娠…  相似文献   

9.
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本院共行改良式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36例,均获成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自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施行36例,年龄为38—68岁,平均53岁,子宫脱垂并膀胱膨出15例(41.67%)。单纯子宫肌瘤8例(22.22%),子宫腺肌病6例(16.67%)。子宫肌瘤合并腺肌病5例(13.89%),子宫肥大症或子宫内膜增殖症2例(5.56%)。  相似文献   

10.
患女,30岁,因孕39周,下腹阵痛3小时入院。体检:T36.7℃,P82次/分,R20次/分,BP110/70mmHg,宫高36cm,腹围99cm,胎方位ROA,胎心138次/分,先露浮,跨耻征( )。入院诊断:G3P,,宫内妊娠39周待产,头盆不称,疤痕子宫。4年前第一胎有剖腹产史。入院后在腰麻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见子宫左前壁及左侧壁与腹壁广泛粘连:稍分离子宫前壁粘连,以ROA助娩一活男婴,胎盘胎膜娩出完整。检查子宫切口稍向左侧撕裂,常规缝合。患安返病房.血压正常,阴道流血少于月经量,子宫收缩好,给予抗感染、止血、促宫缩治疗。5小时后患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进行性下降.按压宫底见阴道流出血液及凝血块约100ml。加强宫缩,加快输液,急查B超示宫腔内大量积血.  相似文献   

11.
韩靖  赵明玉 《中国医药》2008,3(9):560-561
目的探讨良性子宫疾病子宫次全切术子宫体大小对术式的选择。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10月对50例患良性子宫疾病且要求保留宫颈的患者,分剐实施阴式子宫次全切术(阴式组)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次全切术(腹腔镜组)。分析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阴式组为90min,腹腔镜组为100min,2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出血量:阴式组为110ml,腹腔镜组为80ml,2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术后8h拔出尿管进食,无排尿困难,术后3—5d出院。结论阴式子宫次全切术适合于子宫体大小在8孕周以下且盆腔无粘连者,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次全切术则子宫体大小可放帘到12孕周、盆腔有轻度粘连者.  相似文献   

12.
1病例资料女,53岁。主因月经不规律1年余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超声示:子宫左前壁下段肌壁间见3.2cm×3.3cm×3.2cm偏强回声,边界清,形态规整,余肌壁回声不均匀。妇科检查:外阴已婚经产型,阴道畅,可见脓性分泌物覆盖于宫颈表面,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0岁,停经2月^-,阴道不规则出血3天来就诊,无腹痛;前一天在外院B超检查提示宫内孕囊1,7cm×1,2cm,尿HCG(+)。B超检查:子宫前倾位,大小为6.8cm×6.8cm×4,8cm,形态规则,肌层回声均匀,宫腔内见孕囊样回声3.4cm×1.9cm,形态欠规则,内见胚芽样回声长约0.9cm,未见原始心管搏动;双侧卵巢显示清晰,未见明确异常回声;子宫直肠陷凹见前后径1.8cm无回声区。(图1)  相似文献   

14.
蒙海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8):1349-1349
患者.24岁。因停经35d.阴道少许流血2d,于2006年4月30日入院。末次月经2006年3月25日,停经后无早孕反应。妇科检查:外阴经产型.阴道通畅,内见少许咖啡色分泌物,宫颈光滑.子宫前位,增大不明显.质中,双侧附件未触及明显包块和结节,无压痛。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检查提示:(1)子宫发育异常,考虑子宫中隔;(2)右侧宫内积液?早早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两种方法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因异常子宫出血就诊,经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行宫腔镜下微型剪刀剪除息肉;B组45例,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6个月、1年子宫出血情况;随访1年复发情况。结果8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治疗后半年内月经量明显减少(P〈0.05),1年时月经量无明显减少(P〉0.05);B组治疗后半年内及1年时月经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两组中绝经患者术后随访1年,均无阴道流血。随访1年,两组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僻〈0.05)。结论官腔镜下微型剪刀剪除息肉及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均安全有效。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伍小智 《现代医药卫生》2013,(22):3428-3429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阻断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该院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207例,其中112例采用阻断双侧子宫动脉(研究组),95例采用单纯套扎双侧子宫动脉(对照组)。对两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中平均出血量[(77.4±16.3)mLl少于对照组[(86.5±11.8)mL],术后体温恢复时间[(2.9±0.7)d1短于对照组[(3.1±0.8)d],术后住院时间[(4.3±0.5)d]短于对照组[(4.6±0.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27、-1.919、-5.120,P〈0.05)。两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中行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方法安全、有效、出血量少,且能减少残留宫颈长度。  相似文献   

17.
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不仅能治疗月经过多,而且可以治疗大部分的围月经期症状。在保留子宫、不影响卵巢功能、保存生育能力的同时切除肌瘤,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术式。2006年8月至2007年11月采用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20例.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在电视腹腔镜下应用Nd:YAG激光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电视显像下进行腹腔镜检查明确诊断,看清子宫内膜异位灶部位后,用0.5%利多卡因进行异位灶表面麻醉,用预热好的导光纤维照灼异位灶,照灼后的病变部位呈红褐色或灰白色焦痂。结果 电视腹腔镜下用Nd:YAG激光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另行切口,不增加病人痛苦,术中、术后病人无特殊不适,术后恢复快,均于术后次日出院,无并发症。38例经2~6个月随访统计,其中9例痛经者,经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者7例,病痛缓解2例,其中不孕者33例,术后受孕率60.6%,均在半年内自然受孕,其中2月内自然受孕率为80.5%。结论 对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在腹腔镜下用Nd:YAG激光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安全方便,不出血,无痛苦,疗效迅速可靠,优于药物治疗。此法手术切口小、组织损伤小、术后感染及粘连机会少、术后恢复快,优于其他手术疗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上将有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评评价剖宫产子宫切口单次全层连续缝合的效果。方法:对2062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子宫切口肌采用单次全层连续缝合,术后观察子宫复旧、阴道出血、术后病率,B超探查子宫切口愈合情况,部分病例随访2年。结果:术中术后出血61例,但未发现因缝合所致出血者;晚期出血及子宫切口感染均为O;B超探测显示子宫复旧良好,切口愈合良好者1980例(96.02%),子宫切口轻微炎性反应81例(3.93%),严重炎性反应伴积液1例(0.048%),显著低于文献2.36%(P〈0.001)报道。随访病例无不良体征。结论:子宫切口单次全层连续缝合安全简便,值得推广为常规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探讨绝经后发生子宫出血的病因和机理,以便提高临床诊治率。方法:通过对343例绝经后发生子宫出血病例活检资料进行分析、对比、计算出各种原因所占的比例。结果:共检出子宫肿瘤131例,为最常见的原因占总资料人数的38.2%,其次为卵巢肿瘤76例(22.1%),子宫内膜呈增生反应或增生过长61例(17.8%),子宫肌腺病15例(4.4%),子宫内膜息肉14例(4.1%),老年性子宫内膜炎20例(5.8%),子宫内膜萎缩26例(7.6%)。结论:阐述了各种原因引起子宫出血的机理,其中恶性肿瘤占一定比例(子宫和卵巢恶性肿瘤共96例,约占28%),提示临床上对绝经后发生子宫出血的病例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