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清总胆红素对血清总蛋白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血清总胆红素对血清总蛋白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缩脲法,分别测定加入一定浓度的胆红素的血清总蛋白值和加入不同浓度的胆红素的血清总蛋白值。结果 血清中加入胆红素后使血清总蛋白测定结果高于未加胆红素的血清。结论 血清总胆红素对血清总蛋白测定结果有影响。使血清总蛋白测定结果偏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42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降低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2例、非冠心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血脂水平,结果:多支病变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单支病变患者和对照组(P<0.05或P<0.01),单支病变患者也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与血浆总胆固醇,甘汪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无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呈正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总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发生独立负相关(OR=0.907,P=0.031)。结论:低胆红素血症对脂代谢产生不得影响,可能是冠心病一项新发现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经皮胆红素测定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皮胆红素(TCB)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50例早产儿血清总胆红素及TCB值,按数据从高到低顺序分为5组,每组10例,29例早产儿光疗3d(每天8h)后于第4天测血清胆红素及TCB,并分别对两者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第1~5组早产儿的TCB值与血清胆红素值显著相关(r=0.75,P〈0.05)。29例患儿光疗后TCB值亦与血清胆红素相关(r=0.67,P〈0.05)。结论早产儿TCB检测可反应血清总胆红素水平,TCB测定可以用于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动态观察,但不能代替血清胆红素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重氮法与钒酸盐氧化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结果的相关性,并对两法进行偏倚评估,建立仪器间的校正方法。方法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EP9.A文件方案,每天随机抽取8份血清标本,分别用重氮法与钒酸盐氧化法进行总胆红素测定,共测定5d。对检验结果进行离散点检查,计算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并进行偏倚估计。结果以重氮法(X)为参比方法,对钒酸盐氧化法(Y)进行评估,两者测定总胆红素的回归方程为Y=1.1588X-2.4616,相关系数R2=0.998。总胆红素浓度为34.2、171μmol/L、342μmol/L时,钒酸盐氧化法的相对偏倚分别为8.72%、14.42%、15.12%。结论两种方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比例误差是0.1588,恒定误差是.2.4616μmol/L。其相对预期偏倚随总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32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11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同醇(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进行了对比。结果 冠心病组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呈负相关,低胆红素水平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胆红素测定与血清胆红素测定在新生儿黄疸诊断中的差异,分析TCB与TSB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新生儿病房2016年6月1日~9月30日收治的新生儿黄疸89例,患儿入院后同时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及血清胆红素测定,对经皮胆红素测定值及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值进行统计,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新生儿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3);且经皮胆红素值与间接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6);经皮胆红素浓度与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密切相关(P=0.000);且经皮胆红素浓度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密切相关(P=0.000);而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密切相关(P=0.000).结论: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定与血清胆红素测定呈高度相关性,可见使用经皮黄疸仪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可准确反映血清间接胆红素浓度和总胆红素浓度,操作方法简便,安全,有利于对黄疸患儿实施动态监测,在临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和胆红素浓度的改变。方法选择9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9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测定血清尿酸和胆红素浓度并做结果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直接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尿酸升高、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胆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王念跃  王永志 《江苏医药》1994,20(12):672-673
采用全自动酶法分析技术,对308例各型肝胆疾病患者及107例健康成人血清中总胆汁酸进行测定。正常人呈正偏态分布,男女性别间无显著差异,正常范围0.44~9.76μmol/L。研究结果表明胆汁酸是一项非常灵敏的肝功能指标,尤其是肝硬化时常规肝功能变化不甚明显,唯有胆汁酸明显升高,异常率达98.5%。胆汁酸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蒋兴亮  龚国忠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1):3237-3240
目的:比较钒酸盐氧化法和化学氧化法测定血清胆红素的性能。方法:用钒酸盐氧化法、化学氧化法分别测定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比较两种方法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回收率和抗干扰能力,并计算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结果:两种方法重复性实验批内变异和批间变异分别小于3.0%和5.0%;两种方法测定TBil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101.1%;测定DBil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98.4%。钒酸盐法测定TBil的线性范围为0-570 μmol/L,化学氧化法测定TBil的线性范围为0-650μmol/L,钒酸盐法测定DBil的线性范围为0-312μmol/L.化学氧化法测定DBil的线性范围为0-213μmol/L。以钒酸盐方法为对比法(Y),对化学氧化法(X)进行评估,两种方法测定TBil回归方程为Y=0.995X+1.954,相关系数r^2=0.999,(P〉0.05),测定DBil的回归方程为Y=0.940X+0.731,r^2=0.996,(P〉0.05)。化学法抗溶血干扰能力较钒酸盐法强,而抗维生素C的干扰较钒酸盐法差,两种方法对TG的抗干扰能力相当。结论:钒酸盐氧化法和化学氧化法测定血清胆红素性能相当,两种方法的线性检测范围、精密度、回收率和抗干扰能力均符合临床常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疗效,以减少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避免或减少换血治疗。方法新生儿溶血病50例,对照组采用光疗、白蛋白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应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患儿入院后静脉抽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并于治疗24h、48h、72h后复查血清总胆红素。观察两组皮肤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4h、48h、72h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患儿均全部治愈,其中对照组2例需要换血治疗。观察组皮肤黄疸消退快,住院天数减少。结论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新生儿溶血症可明显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减少换血疗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动脉疾病踝臂指数与血清胆红素的关系。方法:将85例老年患者按照踝臂指数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下肢动脉疾病组35例,B组为非下肢动脉疾病组50例,分别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结果:随着踝臂指数(ABI)值升高,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A组〈B组(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级程度降低,A组〉B组(P〈0.01)。结论:老年下肢动脉疾病患者ABI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增加与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有关.血清胆红素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素对表面活性剂/重氮盐法总胆红素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检测我院150例患者的肝素抗凝血浆、血清标本中总胆红素的含量。结果肝素钠抗凝血浆总胆红素含量比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偏高。结论为确保总胆红素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应尽量采用血清标本,而不宜采用肝素钠抗凝血浆。  相似文献   

14.
药物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收集新生儿黄疸住院病例20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联合蓝光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BIL、IBIL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但DBIL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不同浓度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幅度不同,水平越高下降幅度越大。结论常规药物加蓝光治疗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效果优于单纯蓝光治疗法,具有安全、经济、方便的优点,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杰 《中国当代医药》2013,(3):26+28-26,28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145例冠心病(CHD组)患者和55例非冠心病(健康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CHD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iI_n~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测定结果显示CHD组的HDL—C和LDL—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能是CHD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的血清甘胆酸(CG)、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与母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ICP患者70例为研究组,正常孕妇7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孕妇血清甘胆酸(CG)、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结果:ICP孕妇血清CG、TBil、DBil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产后出血及早产、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亦增高。结论:测定孕妇血清CG、TBil、DBil水平可作为预测母儿预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老年冠心病血清胆红素和血脂的关系。方法 :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和TG、HDL C、LDL C含量。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胆红素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血清胆红素的降低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110例高脂血症和82例血脂正常者血清标本的部分生化指标,为了探讨低浓度胆红素于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高脂血症组TB水平(10.39±3.07)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3.464±4.44);TB水平随TG、TC、和LDL.C升高而减低,随HDL—C升高而升高。结论高脂血症血清中低TB水平,低胆红素浓度与高脂血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林瑞玉 《海峡药学》1999,11(3):67-68
本文观察24例高胆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思密达,胆维他口服治疗,结果24例观察组高胆患儿治疗血清总胆红素为292±47,治疗后17例胆患儿复查血清总胆红素为87±38,说明能更有效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对高胆具有良好的近期疗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早产儿黄疸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增高达光疗标准且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早产儿281例,按胎龄分为〈34W组与≥34W组,组内随机分为实验组(茵栀黄口服液+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分别检测并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3d及治疗完成后(7d)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总光疗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4W患儿实验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于治疗3d、治疗完成后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4W患儿实验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于治疗完成后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W、≥34W实验组患儿总光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能有效降低早产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减少总光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