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男,30岁。胸透发现右下纵隔肿瘤而来我院手术治疗。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胸部后前位片见右心膈角占位性病变(良性可能)。手术:取右前外侧第6肋骨进胸,见右心膈角呈囊性能活动的肿物,大小约3×6×5cm,并与心包相连,剪开胸膜后,完整剥离囊肿摘除。病理诊断符合心包囊肿。例2,男,25岁,胸透发现右下胸内块影3个月入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X线检查:右心膈角区见一不规则低密度肿物,大小约5.9×3.3×4.8cm,边缘光滑、锐利。CT诊断:心包囊肿最可能。手术:右心膈角有一囊性肿物,大小约7×5×4cm,壁薄透明,囊内液体清淡黄  相似文献   

2.
本报告2例肌肉组织肿物的B超探查所见。例1在右大腿中部外侧扪及8cm×8cm的不规则肿块。B超检查在股四头肌外铡群内探及一9cm×7cm的圆形无回声区.界线清晰.无强光点反射,提示股四头肌囊肿。手术切除肿物,病理诊断为单纯性囊肿。  相似文献   

3.
冯毅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253-25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007年2月至2012年5月我们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19例纵隔肿瘤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6例完成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3例需中转4~6cm辅助小切口完成手术;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均无复发;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胸腺瘤7例,神经源性肿瘤5例,畸胎瘤3例,心包囊肿2例,支气管囊肿和胸腺囊肿各1例。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安全、有效,具有微创、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右纵隔囊性淋巴管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 患男,32岁。因胸闷不适1年于2006-07-06入院。查体:胸部无阳性体征。胸部正位X线片示:右纵隔影中部可见一弧形隆起影,外缘光整。增强CT检查示:纵隔支气管囊肿(中央型)。术前诊断:右纵隔占位、右纵隔支气管囊肿?全麻下行右侧剖胸探查术。术中见右后上纵隔奇静脉弓上方见一约8cm×6cm×5cm囊肿,包膜透明、完整,内为澄清液体,与迷走神经轻度粘连,蒂部位于气管食管旁沟之间,与气管及食管不相通。游离出迷走神经予以保护,沿瘤体分离包膜,完整切除瘤体。术后病理诊断:右纵隔囊性淋巴管瘤。患如期拆线出院。[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九分区法作为肿瘤划分标准,分析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肿瘤与X线对照分析。纵隔九分区法对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前纵隔常见的胸腺瘤和畸胎瘤一般不使气管受压移位,前中纵隔以胸内甲状腺常致气管的受压推移,气管囊肿次之,因为它们紧贴气管壁,神经源性的肿瘤多发生在后纵隔,均不压迫气管,若发现有心隔角肿块位于前中纵隔是诊断心包囊肿的重要依据,常规X线检查方法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例1,男,57岁.咳嗽,胸闷4月,X线胸片发现右侧后中纵隔16.5×13.5×10cm~2椭圆形块影,边缘光整,诊为右中纵隔皮样囊肿入院,于1994年3月10日,在全麻下行剖胸探查术。术中见肿物位於后纵隔,约20×16×16cm大小,质较软,与右肺及心包粘连紧密,肿瘤表面布满血管,切开肿瘤见组织呈鱼肉样,术中行部分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纵隔肿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胸外科疾病。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其主要包括胸腺瘤、胸内甲状腺肿、支气管囊肿、畸胎瘤、淋巴肉瘤、恶性淋巴瘤、心包囊肿、脂肪瘤、神经源性肿瘤等,除恶性胸腺瘤、淋巴肉瘤和恶性淋巴瘤外多数预后良好[1]。过去以传统开胸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主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先天性支气管囊肿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28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结果28例支气管囊肿中,右肺10个,左肺9个;肺内型19例,纵隔型9例;含液囊肿13例,含气液囊肿8例,含气囊肿7例,其中多发肺囊肿8例,囊肿周围气肿5例,囊壁钙化3例,2例含曲霉菌。液囊肿增强扫描。囊壁增强,囊内无增强。结论大部分支气管囊肿有特征性的CT表现。CT在支气管囊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心包囊肿是较少见的先天性原发性纵隔囊肿,为了加深对心包囊肿的认识,本文报告6例经超声诊断的心包囊肿.  相似文献   

10.
本报告3例胰腺假性囊肿经短波治疗后取得显效果,3例中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50.62、39岁。例1为急性胰腺炎后并发假性囊肿,上腹部可触及12cm×14cm肿物;例2为胆石症合并胆源性胰腺炎术后并发假性囊肿,B超检查其大小约7.2cm×4.7cm;例3为创伤性胰腺炎术后并发假性囊肿,经穿刺引流治疗后B超检查仍遗有5.8cm×4.9cm×3.9cm液性暗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1984年以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纵隔肿瘤的超声诊断分析与讨论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10~67岁,平均43.5岁。胸腺瘤15例(良性7例、恶性8例),畸胎瘤8例(良性7例,恶性1例),神经源性肿瘤3例,食道、支气管、心包囊肿及淋巴瘤等共9例。应用Aloka-280型超声诊断仪,频率3.0MHZ,参阅X 线胸片。取坐位根据肿瘤位置,于胸骨、脊柱旁相应区域作多向扇形扫查。  相似文献   

12.
生前欲诊断原发性或转移性心包疾患还是困难的。现在对那些可疑或已知恶性的胸腔肿瘤,CT列为常规■CT对于心包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Cohen将罕见原发心包肿瘤归类为发育异常的,包括心包囊肿、心包内支气管源性囊肿、良性或恶性畸胎瘤、皮样囊肿、胸腺瘤、甲状腺瘤。基质的,包括良性或恶性间皮瘤(孤立性、弥漫性)、纤维瘤、纤维肉瘤;脉管的,包括淋巴管瘤、淋巴管上皮瘤、恶性血管上皮瘤、错构瘤;其它的,包括嗜铬细胞瘤、脂肪瘤、神经瘤、神经纤维瘤、横纹肌肉瘤、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13.
张某某 ,男 ,4 4岁。住院号 :863。因体检摄片发现左后下纵隔块影于 1994年 1月 17日收住我科。患者无任何不适。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X线胸片示 :左后下纵隔肿块。CT示左胸第 12胸椎旁一 9cm× 9cm× 8cm肿块 ,为实质性的 ,密度均匀 ,边界清楚。CT值为 54Hu。入院诊断 :左后下纵隔神经源性肿瘤。于 1994年 1月 2 6日行剖胸探查手术。术中见左肺各叶正常 ,无胸水及粘连 ,肿块绝大部分位于隔肌内。囊性感 ,包膜完整 ,囊壁薄。穿刺抽出黄白色液体。完整切除肿块送病理检查。术后病理诊断 :支气管囊肿。囊内液体培养无细菌生长。…  相似文献   

14.
胸主动脉瘤是由于主动脉管壁发生于退行性改变而产生的局部囊性扩张。本病形态像瘤 ,实际病理改变与肿瘤截然不同。本病临床上比较少见 ,往往误诊。我院自 1986年以来共遇到 11例胸主动脉瘤 ,其中 7例误诊为纵隔良性肿瘤 ,1例因胸前有主动脉搏动而明确诊断 ;2例行彩超确诊检查而明确诊断 ;1例因肺结核所引起的大咯血 ,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中确诊。现作以下综合报告。1 临床资料本组胸主动脉瘤 ,男性 7例 ,女性 4例 ,年龄 8~ 6 9岁。7例误诊为纵隔良性肿瘤或囊肿 ,经开胸探查行肿物穿刺抽出新鲜血液 ,明确诊断后终止手术。本组胸主动脉瘤 4…  相似文献   

15.
囊性畸胎瘤(又称皮样囊肿)系人体胚胎期中遗留在周围组织中的外胚胎叶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多发生于单侧或双侧卵巢、肾脏等部位,发生于前纵隔者较为少见。囊性畸胎瘤的内容物可穿破入临近器官。有报告破入腹腔、纵隔及肺脏者,但极少发现破入心包腔者。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潘××,女,34岁,住院号92107。因间歇性胸骨后闷痛、心悸、气短9个月,近  相似文献   

16.
胃支气管源性囊肿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先天发育异常疾病。2020年1月该院收治1例胃支气管源性囊肿,术前误诊为左侧肾上腺囊肿。对于影像学检查考虑诊断胃后壁、左侧肾上腺区囊实性肿块无法明确其器官来源时,要注意与胃支气管源性囊肿相鉴别。该例患者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首选经腹腔手术入路,术后预后好。  相似文献   

17.
<正>支气管源性囊肿(bronchogenic cyst)属于先天发育异常,位于腹膜后的支气管源性囊肿极为罕见,术前诊断非常困难,误诊率高。现将经我院治疗的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回顾分析Pubmed和万方数据库中所报道的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病例临床资料,探讨该类囊肿的起源、诊断及治疗,为强化临床医师对该囊肿的认识提供理论依据。我院收治的2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分别为29、55岁,1例以左背部酸胀不适入院,磁共振成像(MRI)示左侧腹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肺囊肿又称先天性支气管囊肿、肺支气管囊肿等,多发生在肺实质内,少数发生在纵隔(多位于支气管分叉附近),极少数发生在膈肌内或膈下,为发育障碍造成。现将我院收集的9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9例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  相似文献   

19.
纵隔肿瘤及囊肿1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118例纵隔肿瘤及囊肿,其中神经源性肿瘤51例,畸胎类瘤37例,胸腺肿瘤11例,良性囊肿9例,胸骨后甲状腺5例,其他8中瘤5例。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X 线检查。本组诊断符合率93.2%。治疗除有明显手术禁忌症外,均采取早期手术切除。本组切除率为94.9%。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hamberlain手术联合纵隔镜在不明原因的纵隔肿物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左前纵隔切开入路,对胸部CT等检查发现的不明原因纵隔淋巴结肿大或纵隔占位尤其是经颈部纵隔镜难以达到的第5、6组淋巴结进行活检术,其中3例同期行心包开窗术.结果 59例患者均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确诊率达100%.3例心包积液患者同期行心包开窗术效果良好.本组手术时间平均短于1 h,手术出血量少于50 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4 d,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Chamberlain手术联合纵隔镜对于常规纵隔镜难以到达的第5、6组淋巴结肿大或不明原因的纵隔占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