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摘除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小梁切除术后行小切口硬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8例58眼,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视力提高,最佳矫正视力〈0.1者3眼,占5.2%;0.1~0.3者13眼,占22.4%;≥0.3者42眼,占72.4%;眼压略有下降,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小梁切除术后硬核白内障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方法 对16例(18只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状入联合小梁切除。结果 术后1周正视力>0.5者11只眼(61.1%)。术后第1d平均眼压为16.48mmHg,第6-7d为13.86mmHg,第5-6个月为13.22mmHg,绝对眼压均低于24mmHg。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可有效控制眼压,迅速恢复视力,适合于无超声乳化设备条件的医院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共8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视力:〈0.1者7眼占8.5%,0.1—0.3者8眼占9.8%,0.3-0.5者23眼占28.0%,0.5以上者44眼占53.7%。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显著提高,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眼压平均为(13.5±3.6)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前房深度在3.08-4.15mm,平均(3.954-0.52)mm,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82眼房角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宽。结论超声乳化自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治疗时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尹瑞 《中国当代医药》2014,(1):23-24,2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矫正视力的变化,评价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两组治疗前矫正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力均明显上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躯体功能、生命活力、社交功能、心理健康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评分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可有效改善视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4例73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分析术中相关情况.术后患者视力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15~35min,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出院时仅2眼出现术后黄斑变性,视力在0.2以上者70眼(95.9%),视力超过0.5者51眼(69.9%),术后3眼(4.1%)出现后囊膜破裂,1眼(1.4%)出现玻璃体脱出,术后角膜水肿者11眼(15.1%)。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高度近视术后恢复快,手术效果佳,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梅兆文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4):3746-3747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12例(256眼)老年性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后视力、散光、角膜反应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视力,裸眼或球镜矫正,近期视力0.2~0.8,平均0.5。远期视力0.5~1.2.平均0.7。后囊破裂3眼,术中处理后瞳孔均圆。葡萄膜反应158眼,用药后消失。角膜内皮水肿22眼,2周后恢复.后囊混浊72眼,程度较轻。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视力恢复好,角膜反应轻,术后、术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5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先兆期或缓解期,以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单纯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观察手术前后的房角、眼压以及视野变化,随访6~28个月,平均(15.4±6.7)个月。结果术后随访眼压为(12.34±3.76)mmHg,比术前用药后眼压(19.24±5.91)mmHg明显降低(P〈0.01)。前房角镜检查:术前房角关闭粘连〈1/4圆周者20眼,1/4—3/4圆周者19眼,≥3/4圆周者13眼。术后房角均有增宽,关闭粘连〈1/4圆周者31眼,1/4~3/4圆周者14眼,≥3/4圆周者7眼。视野明显好转,视敏感度均增加。结论对于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单纯的超声乳化手术可以有效开放前房角及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糖尿病性白内障44例52眼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术,并以46例(58眼)非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为对照,分析该术式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最终视力:糖尿病眼71.15%≥0.6,非糖尿病眼89.66%≥0.6,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性自内障只要术前准备充分,多数(不含并眼底病变者)患者术后视力基本与非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无差别。因此,糖尿病性白内障应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应用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72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6例,联合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眼压、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t =2.98、3.06、15.21、5.17,均P<0.05),联合组的眼压(10.65±1.58)mmHg、前房深度(2.41±0.81)mm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8、3.22,均P<0.05)。手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联合组视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2.87、3.38、4.01,均P<0.05)。联合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χ2=3.98,P<0.05)。结论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应用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后对眼压控制满意、视力恢复快等特点,值得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内障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采用联合手术,即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IOL植入联合青光眼黏弹剂小管扩张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IOL植入联合青光眼黏弹剂小管扩张术进行治疗的白内障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4例,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平均眼压为(14.41±2.73)mmHg,较术前显着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矫正视力≥0.5的百分比为64.0%(32/50)、术后4周矫正视力≥0.5的百分比为72.0%(36/50)、术后6个月矫正视力≥0.5的百分比为84.0%(42/50);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白内障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IOL植入联合青光眼黏弹剂小管扩张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血糖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128例(133眼),分为对照组64例(68眼)及研究组64例(65眼)。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血糖控制情况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1d、术后1d及术后7dFPG、2hP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d两组患者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研究组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改善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血糖水平,促进术后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385例白内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视力、手术源散光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天、1周、1个月矫正视力≥0.5的分别为262例(68.1%)、308例(80%)、356例(92.5%),≥1.0的分别为108例(28.1%)、162例(42.1%)、208例(54.0%)术后1个月散光与术前无区别。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具有损伤小、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Atlas 9000角膜地形图系统或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球差,根据角膜球差选择不同的非球面人工晶体( IOL),探讨这两种设备引导个性化非球面IOL选择使术后全眼球差接近零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拟行手术治疗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9例(59眼),随机分为2组,术前1 d分别采用Atlas 9000及Pentacam测量6.0 mm直径角膜球差,并根据角膜球差植入不同球差的非球面IOL。角膜球差≥+0.235μm 者植入Tecnis Z9003 IOL,角膜球差<+0.1μm 者植入 Rayner 920H IOL;角膜球差≥+0.1μm并<+0.235μm的患者,植入Acrysof IQ IOL。术后3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值及6.0 mm瞳孔直径时的全眼球差。结果 Atlas 9000及Pentacam组术后全眼球差分别为(0.012±0.058)μm、(0.010±0.067)μm,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全眼球差的预测值与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Atlas 9000及Pentacam组术后全眼球差预测误差分别为(0.016±0.047)、(0.013±0.051)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Atlas 9000角膜地形图系统或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术前角膜球差,根据角膜球差个性化选择非球面IOL,术后均可获得预期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82只眼人工体植入术后发生的后囊混浊,应用美国生产的Lasererx.LQ2106型眼YAG激光机进行后囊切开,术中采用该机配备的靶后激光焦点调整系统(PosteriorYAGKffset),调整治疗激光焦点位置在MIN、+125μm、250μm间三挡转动,使治疗过程能根据膜的厚度、膜与人工晶体间距宽窄能量大小进行调节,一次击射成功率为98.8%,术后视力提高达97.3%,人工晶体损伤率为8.2%,无明显并发症。我们认为配备有PosterorYAGoffeet系统调整节的Nd:YAG激光治疗人工晶体术后后囊混浊,与同类产品比较,能有效地进行膜切除,减少人工晶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王丽霞 《江苏医药》1996,22(3):198-198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大约有10%的白内障病人患有糖尿病。1991年~1994年作者对84例(88眼)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84例中,男52例,女32例,年龄38~76岁。88眼手术,术前均经糖尿病饮食控制或降糖药物治疗,血糖在5.21~11.6mmol/L,平均679mmol/L,其中6.25~8.12mmol/L62例,占74%,伴有冠心病者34例,尿蛋白(±)或(+)者26例,高血压者18例。术前视力为眼前光感至一尺指数,58眼虹膜轻度萎缩,3眼部分虹膜后粘连,对侧眼眼底,19眼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期或…  相似文献   

16.
毛德荣 《中国基层医药》2014,(23):3586-3588
目的:比较两种小切口手术治疗糖尿病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76眼),对照组50例(73眼)。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切口超声乳化治疗。比较两组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角膜水肿和术后散光。结果两组手术前不同视力段眼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7,P>0.05);两组术后3 d不同视力段眼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P>0.05);两组术后1个月不同视力段眼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928,P>0.05)。对照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369±261)个/mm^2,观察组为(2403±277)个/mm^2;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在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7,P>0.05),对照组术后3 d和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1635±189)个/mm^2和(1706±196)个/mm^2,观察组分别为(1931±207)个/mm^2和(1982±203)个/mm^2。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2.726、2.460,均P<0.05)。两组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分别为35.6%,51.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960,P<0.05)。两组术后散光的发生率分别为42.5%,26.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210,P<0.05)。结论两种小切口手术各有优缺点,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并人工晶体植入与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于中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5例白内障并发青光眼的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并人工晶体植入与小梁切除术,分析比较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术后视力、平均眼压、临床并发症及散光度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眼压为(12.43±4.37)mmHg,散光度为(0.82±0.35)°,均低于对照组,而视力平均为(0.49±0.16),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2.4、13.5、14.2,均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角膜水肿、前房纤维素性渗出、前房出血虹膜损伤并发症的比例分别为9.2%、6.2%及1.5%,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4.2、15.0、16.4,均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并人工晶体植入与小梁切除术具有术后视力好、屈光度稳定、并发症发生率低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在有条件的医院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健康快车四川南充站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1103例自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术中并发症、撕囊成功率、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率、术后第1天视力、眼压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103只服中撕囊成功率98.01%,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率98.59%,术后第1天视力低于0.1者50只跟(4.53%),0.1~0-25者255只跟(23.12%),0.3~0.5者453只服(41.07%),0.6~0.8者206只服(18.68%),1.0以上者139只服(12.60%)。术后第1天眼压11~21mm Hg有1092只跟(99.0%),22-30mm Hg有9只眼(0.8%),30mmHg以上有2只眼(0.2%)。并发症:术中后囊破裂5例,部分悬韧带断裂2,例,乳化头损伤虹膜1例。术后轻度角膜水肿126例,虹膜部分后粘连1例。结论健康快车四川南充站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疗效显著,术后主要并发症是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  相似文献   

19.
王哲  崔心明  董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221-3221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改善儿童白内障手术后随访率的价值。方法收集2001-2008年白内障摘除术患儿152例,以2001-2004年为对照组(70例),2005-2008年为观察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随访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干预方法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术后2周、10周随访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周随访率91.2%(75/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3%(45/70)(χ2=12.41,P〈0.01);观察组距医院距离近者随访率95.o%明显高于距离远者的85.7%(χ2=12.12,P〈0.05);对照组距医院距离近者随访率77.1%明显高于距离远者的51.4%(χ2=9.23,P〈0.05)。观察组术后10周随访率85.4%(70/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35/70)(χ2=17.33,P〈0.05)。结论综合干预可提高白内障患儿术后随访率,提高患儿视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比较。方法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房角关闭〈180度)患者7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A组39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B组37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无缝线手法娩核)白内障摘除术,监测术前和术后1周、1月、3月、6月的眼压,术后1周、1月、3月矫正视力,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A、B两组眼压较术前下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1W视力≥0.3者30眼,占总数的76.92%,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1W视力≥0.3者33眼,占总数的89.2%,两组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明显虹膜损伤6例,占总数的15.38%,而超声乳化组虹膜损伤2例,占总数的5.41%,经方差分析两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选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无缝线手法娩核)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均可控制眼压,但术后1个月后超声乳化组t:LtJ,切口非超声乳化组视力好、虹膜损伤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