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植物神经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改变。方法对疑似植物神经性癫痫的患儿行多次脑电图检测,确诊病人给予药物治疗并随访观察。结果本组病例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腹痛、头痛型多见,临床误诊率高达45%,多次脑电图检查可确诊,发作24小时内检查阳性率78.57%,24小时后检查阳性率40.62%,差异有显著性(P〈0.05),异常脑电图表现形式以阵发性高波幅慢节律、散发性尖波或棘波、阵发性高波幅尖波或尖慢波、棘波或棘慢波为多见;抗癫痫药物治疗有效,其显效率达73.33%,临床控制发作先于脑电图的恢复。结论儿童植物神经性癫痫临床极易误诊;及时、反复脑电图检查可以提高本病的诊断率。规律、长效服药治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和总结额叶癫痫病的临床和脑电图特点。方法 对65例额叶癫痫患的临床和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有明确病因23例,包括头部外伤、颅内感染、脑血管病、脑肿瘤等最常见的因素。额叶癫痫特点多表现为单纯部分发作,复杂部分发作或继发全身发作。发作在睡眠中多见,常为过度运动、不对称姿势性强直、喉间发声等症状,发作间期脑电图多表现为额部棘波或尖波、高幅棘慢、尖慢复合波或节律性慢波等特征性脑电活动。结论 额叶癫痫是一组临床表现复杂的、特征性的综合征,正确认识其临床和脑电图特点对诊断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特点。方法对46例BECT患儿的临床和脑电图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9岁34例(73.91%),46例发作均与睡眠有关,临床发作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或同侧肢体抽动的部分运动性发作,并且易泛化为全身性发作,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有一侧或双侧的中央颞区棘波、尖波或棘(尖)慢复合波。睡眠期痫样放电比清醒期增加43.48%。结论 BECT是与年龄和睡眠密切相关的癫痫,其临床和脑电图具有特征性的改变,睡眠期脑电图在BECT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苏志暖  吴学晋 《河北医药》1993,15(4):205-206
98例BECCT的脑电图表观分析,在入睡后1小时内发作者53例,凌晨觉醒前发作者20例,二者均有发作25例。局限性发作占82.6%,全身发作占17.3%。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有癫痫家族史20例。96例脑电背景活动正常。异常脑电图以一侧中央-中颞区高幅棘波或棘慢波占80.6%。清醒状态下脑电图正常37例,而睡眠诱发时全部获得阳性结果。文章就本病的临床表观、诊断及预后进行了计论,并指出BECCT与颞叶癫痫、小发作等的鉴别点。  相似文献   

5.
脑电图诊断癫痫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165-166
目的:对应用脑电图诊断癫痫病进行研究。方法:对本院2008~2010年来自住院和门诊的56例癫痫病和可疑癫痫病相关患者进行脑电图(EEG)检查。结果:56例癫痫患者中EEG异常45例,占80.36%,棘波、尖波、棘慢波、尖慢波及多棘慢波,检出41例,占73.21%。可疑癫痫15例,EEG异常8例,占53.3%,棘波、尖波、棘慢波、尖慢波及多棘慢波检出5例,占33.3%。结论:观察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定位定性、判断类型及疗效观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素洁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3):1977-1978
目的:分析28例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征.方法:对28例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部分性运动发作为主要表现.少数可发展为强直-阵挛性发作,多发生在睡眠期.睡眠脑电图可见中央和(或)中颞区局灶性、爆发性、高波幅棘波或尖波,少数还有高波幅棘波、尖波持续出现及普遍爆发的棘慢复合波.一般采用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单药治疗,预后良好.结论:本征是一种以部分性发作为主要表现,脑电图在中央及颞叶局灶放电,预后良好的儿童良性癫痫.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BECT)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方法对52例本病患儿的临床和脑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发病年龄为3-12岁,其中5-10岁占78.8%。52例患儿发作均与睡眠密切相关,其中3例于睡眠和白天觉醒时均有发作。部分性发作45例中21例伴全身泛化,3例伴Todd麻痹。发现时即为全身性发作7例。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有一侧或双侧中央和(或)中颞区尖波或棘波,清醒脑电图阳性率41.7%,睡眠脑电图阳性率88.1%。结论BECT临床发作和睡眠密切相关,发作的基本类型为部分性发作,部分患儿可伴全身泛化。发作问期脑电图均有一侧或双侧中央和(或)中颞区尖波或棘波,睡眠脑电图阳性率显著高于清醒脑电图。  相似文献   

8.
刘馨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6):163-163,168
目的:分析麻将性癫痫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判断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门诊及住院的8例麻将性癫痫患者资料。结果:本组8例患者均由麻将诱发癫痫发作,7例是在打麻将的过程中发作,1例是在观看别人打麻将时发作。其中6例为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2例为部分性发作。2例脑电图异常,1例患者脑电图示双侧大脑半球广泛棘、棘慢波,1例患者脑电图示双侧额区高波幅慢波、尖波,其余患者脑电图无异常。所有患者颅脑CT或MRI未见异常。均未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结论:麻将性癫痫属于反射性癫痫,是一种良性癫痫。避免打麻将可预防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9.
头痛型癫痫的脑电图表现为常规和诱发试验均出现异常波,即棘波、尖波、棘慢综合波或爆发性高波幅慢波,符合冯应琨教授提出的头痛型癫痫的诊断。现将我室1989年—1998年被确诊的21例血管型癫痫的病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1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1...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35例儿童以头痛为主诉的癫痫脑电图分析,提出脑电图对该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国产ZN5A00型脑电监护仪,按国际脑电图学会的建议描记。结果通过常规检查和诱发试验大多数显示阵发性两侧半球或两侧前额、额部对称同步性中至极高波幅4-7c/sθ节律、阵发性或散发性棘波、棘-慢波、棘-慢综合波、尖波;少数局限于颞、顶枕部的棘-慢波异常放电波。结论脑电图对诊断以头痛为主诉的癫痫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癫痫患儿癫痫发作与发作间期动态脑电图和心电图的变化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04例行24 h动态脑电图与心电图同步监测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动态心电图出现异常34例,占32.7%;出现以颞部为主的异常脑电波64例,动态心电图异常率为37.5%,心电图异常表现方式最多,室性早搏、心律不齐、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动过速均可在同一患儿动态心电图中见到占79.2%;出现以额叶为主的异常脑电波22例,动态心电图异常率为22.7%,多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出现以顶、枕叶为主的异常脑电波10例,动态心电图异常率为20.0%,出现心律不齐1例;多灶性或广泛性放电8例,动态心电图异常率为37.5%,心律不齐2例.动态心电图出现异常的34例中,动态脑电图主要表现为慢波增多,或双侧颞区、额区、中央区和顶区出现大量中高电位局灶性棘(或尖)波、(多)棘(或尖)慢复合波,或双侧颞部局限性(或节律性)中高波幅的慢波θ或δ波.监测期间动态心电图异常的34例癫痫患儿,发作与发作间期的动态心电图无明显改变者占38.2%,发作前后伴窦性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占61.8%. 结论 癫痫患儿癫痫发作期动态心电图发生异常的概率较发作间期高,与癫痫发作部位及动态脑电图波形异常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68例临床诊断癫痫或疑诊癫痫的病人,经常规脑电图检查捕捉不到发作波的患者进行禁睡-睡眠脑电图检测。禁睡20 ̄28h睡眠后清醒描记38例中9例异常占23.7%,禁睡后入睡描记59例中28例异常占47.4%。表明禁睡后睡眠比禁睡后清醒诱发阳性率明显增高。本组68例中36例异常占52.9%,与国内报道基本相符。这样诱发方法客观而又灵敏,方法安全易行,用于临床对癫痫的诊断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68例临床诊断癫痫或疑诊癫痫的病人,经常规脑电图检查捕捉不到发作波的患者进行禁睡—睡眠脑电图检测。禁睡20~28h睡眠后清醒描记38例中9例异常占23.7%,禁睡后入睡描记59例中28例异常占47.4%。表明禁睡后睡眠比禁睡后清醒诱发阳性率明显增高。本组68例中36例异常占52.9%,与国内报道基本相符。这样诱发方法客观而又灵敏,方法安全易行,用于临床对癫痫的诊断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枕叶癫痫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方法:对17例伴有视觉症状的枕叶癫痫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进行分析,部分患者随访。结果:17例患者中男11例,女6例;发病年龄5—15.4岁,平均发病年龄为9.38岁。视觉症状包括闪光、黑蒙、视物模糊、复视、视幻觉和视物变形等;其它症状包括运动性发作、偏转发作、口咽自动症、愣神和继发性强直阵挛发作。发作间期脑电图表现为背景活动正常,枕叶局灶的尖波、尖慢波综合或慢波节律,放电偶尔向项、颞叶传播。结论:伴有视觉症状的枕叶癫痫具有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诊断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和脑电图表现才能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5.
吕庆丽  孟繁霞 《中国药事》2009,23(9):940-941,901
目的对小儿良性癫痫(BECT)患儿进行诊断、治疗及疗效监测。方法对30例BECT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视频脑电图进行分析,给予得理多治疗及血药浓度监测。结果30例患儿发病均与睡眠密切相关。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有一侧或双侧中央、顶区和(或)中、后颞区棘波或棘慢复合波发放,其中有19例用得理多可控制临床发作。结论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临床发作和睡眠密切相关,以学龄儿为多见。95%病例对得理多反应良好,单药即可控制发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多动性障碍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儿童多动症障碍患儿进行脑电图分析,结果脑电图正常12例,占37.5%,异常20例,占62.5%,表现为慢波增多,调幅不佳,不规则,基线不稳,β波频度及波幅均较低而S波的频度增高,但无特殊性,大多数患儿仅为轻~中度异常.有3例,占9.3%,在慢活动增多的背景上杂有尖波、尖慢或尖慢波综合等癫痫样放电,对这些脑电图异常患儿有无合并存在癫痫疾病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17.
李晶玉  李海平  赵群  隋金花 《医药世界》2010,(11):1392-1393
目的观察探讨睡眠障碍中梦游患儿的脑电图变化意义。方法对27例梦游患儿做视频脑电检测,并与39例正常儿童脑电图对照。结果梦游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41%)远高于正常儿童脑电的异常率(3%),呈大量阵发性或局灶性高波幅慢波、孤立出现的中等波幅的尖波或棘波、爆发出现的高波幅的尖慢或慢棘综合波;说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结论梦游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及大脑皮质的发育延迟有关。癫痫和睡眠障碍,尤其是梦游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时军  孙海民  郭记宏 《河北医药》2009,31(8):957-958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临床特征及睡眠脑电图特点。方法对颞叶癫痫患者43例的临床特征、睡眠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中,仅表现为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23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5例,合并单纯部分性发作5例。患者睡眠脑电图和24h脑电监测中,除5例正常外,双侧颞叶癫痫样波9例,左侧颞叶癫痫样波10例,右侧颞叶癫痫样波8例,左额、颞癫痫样波2例,右额、颞癫痫样波3例,双额、颞癫痫样渡6例。颞叶癫痫继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最多,颞叶癫痫强直.阵挛发作患者不容易与全身性强直.阵挛性癫痫相区别。部分性和全身性癫痫用药不同,区别是部分性癫痫还是全面性癫痫非常重要。结论睡眠脑电图对颞叶癫痫的定位及其放电机制的了解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组3例临床上有眩晕性发作,常规脑电图正常,经美解眠诱发试验脑电图出现异常的眩晕癫痫作。例1,患者,男,35岁,发作性眩晕,胸闷,腹部不适伴焦虑,出汗三年,每次数秒至数分钟,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常规脑电图为中低波幅α节律,过度换气诱发可见少量Q活动。应用美解眠诱发试验,即静脉注射25mg(0.5%溶液)以后,每10秒注入5mg。当注入55mg时,脑电图出现两侧爆发性4c/s棘——慢波综合。经服用苯妥英钠半年,至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电图在多动性障碍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儿童多动症障碍患儿进行脑电图分析,结果 脑电图正常12例,占37.5%,异常20例,占62.5%,表现为慢波增多,调幅不佳,不规则,基线不稳,β波频度及波幅均较低而S波的频度增高,但无特殊性,大多数患儿仅为轻~中度异常。有3例,占9.3%,在慢活动增多的背景上杂有尖波、尖慢或尖慢波综合等癫痫样放电,对这些脑电图异常患儿有无合并存在癫痫疾病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