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国产ELISA试剂盒对157例肝癌、肝硬化病人血清中抗-HCV及HBV-M进行检测,101例肝癌10例抗-HCV阳性,阳性率为9.9%;56例肝硬化6例抗-HCV阳性,阳性率为10.7%;肝癌组抗HCV与HBsAg双阳性率79%(8/101),HBsAg阳性率为723%(73/101),明显高于HCV感染率,说明HBV仍是乙肝流行地区的主要相关因素。14例抗-HCV阳性(包括可疑阳性),肝癌外周血中8例(57.1%)HBsAg阳性,推测HCV可单独作用但更常与HBV形成混合感染参与慢性肝病的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荧光定量检测HBV DNA与ELISA法测两对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莺  陈建森 《福建医药杂志》2003,25(2):118-118,104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检测HBV DNA与乙肝两对半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荧光定量PCR(FQ—PCR)与ELISA两种方法同时检测242份血清,对其结果加以对比分析。结果 51例乙肝大三阳患者血清HBV DNA检出率100%(51/51);60例乙肝小三阳患者血清HBV DNA检出率51.7%(31/60);9例HBsAg( )、抗—HBs( )、HBeAg( )血清HBV DNA检出率100%(9/9);5例HBsAg( )、HBeAg( )、抗—HBe( )血清HBV DNA检出率100%(5/5);11例抗—HBs( )及31例抗—HBs( )、抗—HBe( )、抗—HBc( )血清HBVDNA检出率o;38例抗—HBs( )、抗—HBc( )患者血清HBVDNA检出率7.9%;17例HBsAg( )、抗—HBc( )血清HBV DNA检出率58.8%;20例抗—HBc( )血清HBV DNA检出率10%。结论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具有准确、灵敏、特异等优点,对于乙肝患者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群分布及其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特征,方法固相放射免疫标记技术测定2140例住院患血清HBsAg及其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及其e抗体(HBeAg、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确定浓度在5μg/L以下的HBsAg阳性例数,并分析相关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结果共检HBsAg阳性198例,HBsAg浓度在5Mg/L以下的有43例,占总数的2.01%,占HBSAG阳性人群的21.72%。对上述低水平HBsAg人群的5项HBV血清标志物检测获得5种模式,以“HBsAg、抗-HBc、抗-HBe阳性”,“HBeAg和抗-HBs阴性”模式为主(74.4%).结论低水平血清HBsAg人群不可忽视。提高HBsAg检测灵敏度有重要意义,同时检测相关HBV血清标志物。对确定上述人群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免疫缺陷病毒-1(HIV-1)/AIDS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发病特点。方法分析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课题中河南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示范区中187例经血液途径感染HIV-1者的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抗体(HBsAg与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与抗体(HBeAg与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及丙型肝炎抗体(抗HCV);采用流式细胞仪计数CD4+T淋巴细胞;采用制备膜选择性吸附DNA的方法抽提HBV DNA,并采用巢式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 187例HIV-1感染者中,HBsAg阳性9例(4.81%),HBsAg阴性178例(95.19%);抗-HCV阳性143例(76.47%),抗-HCV阴性44例(23.53%);HIV-1/HBV/HCV三重感染者6例(3.21%)。178例HBsAg阴性的HIV感染者中,合并隐匿性HBV感染53例(29.78%)。抗-HCV阳性者合并隐匿性HBV感染42例(29.37%),抗-HCV阴性者合并隐匿性HBV感染11例(2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CV阳性/抗-HCV阴性患者的HbsAg阳性例数、抗-HBs阳性例数、CD4+T淋巴细胞数、单独抗-HBc阳性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血传播感染HIV患者中HBsAg阳性率低于普通人群,HCV感染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经输血传播感染HIV患者中存在隐匿性HBV感染,对HBsAg阴性的HIV感染者进行HBV DNA检测是有必要;HIV合并HCV感染不能增加隐匿性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江苏启东地区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人群HBV感染与ABO血型的关系。方法 2018—2020年随机抽取江苏启东市乙肝干预研究队列中的12 21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6 595例(疫苗组),未接种乙肝疫苗5 619例(对照组)。检测ABO血型、HBsAg、HBV表面抗体(抗-HBs)和HBV核心抗体(抗-HBc),分析不同血型与HBV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 12 214例中,AB型1 122例,A型3 585例,B型3 466例,O型4 041例。疫苗组HBsAg和抗-HBc阳性率分布为1.79%和4.76%,低于对照组的7.54%和23.88%(P<0.01)。疫苗组中,AB型和A型血HBsAg阳性率分别为2.69%和2.30%,高于O型血的1.34%(P<0.05);与O型血比较,AB型血HBsAg阳性风险增加了1.01倍(P<0.05),A型血HBsAg阳性风险增加了72%(P<0.05)。结论 江苏启东地区乙肝疫苗接种人群发生HBV感染与ABO血型有关,AB型和A型血人群发生HBV感染的风险高于O型血。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对22例 HBsAg 及抗 HBe 双阳性携带孕妇及30例 HBV 感染标志阴性的健康孕妇所生婴儿出生时取脐血和静脉血及3、6、12、24月各作体检和取静脉血检测 HBsAg、抗HBs、HBeAg、抗 HBe、抗-HBc、HBV—DNA 及 SGPT。观察组22例出生婴儿 HBsAg 阳转率为27.3%(6/33),HBV 感染率为68.2%(15/22),SGPT 除1例升高,其余正常。对照组30例出生婴儿 HBsAg 阳转率为3.3%(1/30),HBV 感染率为10%(3/30),SGPT 均正常。两组HBsAg 阳转率有显著性差异(χ~2=6.24;0.01相似文献   

7.
蔡晓红 《贵州医药》1996,20(2):115-115
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母婴间的感染,这对研究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在母婴垂直传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1990年以来,对8个家庭HBV母婴感染者进行了血清学的动态观察及5年的随访,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母婴感染者共16人,其中女12人,(包括母亲8例,女婴4例),男婴4例。8位母亲在妊娠前、妊娠期及分娩时,均有二项以上HBV感染标记物阳性,其感染时间长短不一,为体检时发现。8例婴儿的感染为出生后的1~3天内注射乙肝疫苗前检查发现,亦有二项HBV感染标记物即HBsAg、抗-HBc阳性。1.2随访检查对8个家庭母婴感染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解外地来京建筑民工HBsAg携带情况,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对辖区内52家建筑工地的7436名外地民工的HBsAg携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建筑民工HBsAg携带率为8.23%低于全国流调平均水平(9.8%),对不同年龄组和不同地区的HBsAg阳性携带率进行了调查分析,146例HBsAg阳性感染者的血清标志物有5种感染组和模式,主要以HBsAg、抗-HBe、抗-HBc和HBsAg、HBeAg、抗-HBc阳性为主,分别占47.94%,30.82%。结论 应加强对建筑工地和HBsAg阳性民工的卫生防疫及监督管理,普及乙肝防治知识,提倡乙肝疫苗接种,以达到减少和控制HBV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惠州市正常人群HBV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伟玲 《河北医药》2001,23(5):360-361
目的 了解惠州市正常人群HBV感染的情况。方法 用ELISA法检查调查对象血液中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的情况。结果 2530例正常人群中,两对半全部阴性者703例占27.8%,感染人数1827例,占调查人数72.2%,其中HBsAg阳性人数为323例占12.8%。结论 与国内相关报道比较,惠州市HBV感染率有升高的趋势,惠州市尚属HBV感染的高发地区,这也体现了HBV在人群中感染较以往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张铭 《江苏医药》1998,24(6):429-429
临床常见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目前常用的抗结核药多对肝功能有一定损害,现将我院传染科近年来收治的44例肺结核合并HBV感染者的抗结核方案作初步探讨。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44例均系我院传染科1994年1月~1996年4月的住院病人。其中男36例,女8例,年龄17~64岁,平均35.6岁。浸润型肺结核38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4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2例。初治33例,复治11例。二、HBV标志物检查:单纯HBSAg(W)11例,HBsAg、抗一HBc(+)8例,HBsAg、HBeAg、抗一HBc或HBsAg、抗一HBe、抗一HBc三项(+)分别为10例和…  相似文献   

11.
莫甲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120-121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五项指标与乙肝病毒基因(HBV-DN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乙型肝炎患者752例,对HBV-DNA含量与HBV五项进行分析,采用光激化学发光测定HBV五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荧光定量PCR测定HBV-DNA。结果乙肝大三阳(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HBV-DNA阳性检出率为93.01%,小三阳(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HBV-DNA阳性检出率为50.74%,说明大三阳病毒复制能力最高,传染性最强,小三阳病毒复制能力与感染性较大三阳比较均较弱,两组间有显著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五项检测与HBV-DNA含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HBV五项检测对乙肝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精确的判断患者的病情,及时准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检测在HCV单独感染和HCV、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9例HCV感染者检测抗-HCV、HCVRNA和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并对其中的HCV、HBV合并感染(HBV+HCV组,27例)和HBV单独感染患者(HBV组,50例)检测HBVDNA。结果:129例HCV感染患者中,抗-HCV和HCVRNA同时阳性者占68.2%,抗-HCV阳性而HCVRNA阴性者占27.9%。抗-HCV阴性而HCVRNA阳性者占3.9%。肝硬化和肝癌组的HCVRNA阳性率84.2%(32/38)较慢性肝炎组的67.0%(61/91)升高(P〈0.05)。ALT和(或)TBiL均异常的HCV患者HCVRNA阳性率79.8%(71/89)较ALT和TBiL均正常者的55.0%(22/40)升高(X^2=8.42,P〈0.01)。在HCV和HBV合并感染组,HCVRNA阳性率55.6%(15/27)低于单纯HCV感染组的76.5%(78/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的阳性率29.6%(8/27)低于单纯HBV感染组的76.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HCVRNA检测的同时,结合多项血清病毒学和一些生化相关指标分析,对HCV感染的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竹山县中小学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及乙肝疫苗接种情况。方法用ELISA法对城关境内四所中小学生共9698例进行两对半检测,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BSAg阳性为842例(8.7%),抗HB(s+)4564例(47.1%),5项标志物均阴性为4292例(44.3%)。842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血清标记物为5种模式,1组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298例(35.4%);2组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287例(34.1%);3组小二阳[HBsAg(+)、抗HBc(+)]157例(18.6%);4组HBsAg(+)67例(7.9%);5组抗HBc(+)33例(3.9%),两对半大、小三阳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模式。结论竹山县中小学生乙肝病毒感染率偏高,乙肝疫苗接种率偏低。应加大宣传乙肝疫苗接种力度,防止乙肝病毒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新生儿外周血HBsAg;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HBV-DNA;选择性聚合酶链反应(sPCR)检测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DNA,三项指标任一项阳性即判定为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结果HBsAg阳性孕妇血清HBV-DNA阳性率为43.1%(53/123),PBMCHBV-DNA阳性率为30.8%(37/123);新生儿血清HBsAg阳性率为6.5%(8/123),HBV-DNA阳性率为19.5%(24/123),PBMCHBV-DNA阳性率为26.0%(32/123)。新生儿任一项阳性者50例,合计宫内感染率40.6%(50/123)。结论检测PBMCHBV-DNA对血清中HBV-DNA检测进行补充,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宫内HBV感染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HBV感染后血清标志物的模式表现呈多样化。本科血清免疫室2004年共检测到42例少见模式,占阳性总例数的0.6%(42/6744)。其中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者33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者9例。更换不同厂家试剂检得相同结果。HBVDNA—PCR检测42例均呈阳性。笔者分别对上述两种少见模式的HBsAg(-)(P/N0.1~2.0)和抗HBe(+)(抑制率0.6~0.8))作进一步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丁型肝炎病毒(HDV)重叠感染后血清病毒性肝炎标志物和肝功能变化。方法对312例HBsAg携带者,用ELISA法检测HBV和HDV免疫血清标志物(HBVM: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DVM:HDAg和抗-HD),用OL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结果312例HBsAg携带者血清HD-VM检出率为9.94%,其中男性HDV感染率为10.38%,女性HDV感染率为9.30%,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复制活跃组HDVM检出率为3.76%,较HBV复制缓慢组HDVM检出率19.05%明显低(P<0.001)。HBV重叠感染HDV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别为(83.7±81.9)U和(64.6±66.5)U,均明显比未重叠感染HDV患者ALT(27.7±13.5)U和AST(25.3±14.2)U高(P<0.001)。结论HBV重叠感染HDV后,HDV复制会抑制HBV的复制和表达,促使HBeAg阴转,使肝脏功能明显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7.
循环HBV—DNA和HBV血清学标志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正府  徐克成 《江苏医药》1994,20(12):663-665
用PCR法检测HBV-DNA,研究HBV-DNA与HBV-M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90例HBV-M阳性者血清中有32.6%HBV-DNA阳性。后者的阳性年在①HBSAg(+)/HBeAg(+)/抗HBc(+)组为734%(47/64例);②HBBAg(+)/HBeAg(+)组为100%(10/10例);③HBsAg(+)/抗HBc(+)组为185%(5/27例);其它组HBV-DNA均阴性。①②组间HBV-DNA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①②组与③组的HBV-DNA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1)。HBV-DNA是HBV感染的直接指标。资料显示HBV.DNA与HBeAg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病毒科,具有明显的种属及嗜肝特性,可致持续性的病毒感染。我国在世界上属于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者已超过10%,通常判断HBV感染及其状况的指标为HBV的血清学标志物,如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即两对半,抗HBclgm(6项)和HBV-DNA等,了解这些指标的临床意义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乙型病毒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将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248例,进行肝炎病毒指标研究包括乙肝5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甲胎蛋白(AFP)检测。结果HBV感染196例,占248例原发性肝癌79.03%。结论HBV感染是导致原发性肝癌主要病因。HBsAg(+)AFP升高82.14%,HBsAg(-)AFP升高23.07%,可能是由于乙型病毒感染HBV复制造成的肝细胞损伤,随之发生的肝细胞再生和修复,促进了AFP合成增加[6],是造成HBsAg(+)和HBsAg(-)患者血清水平显著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631例 HBsAg 阴性者做了 HBV 五项标志物感染的放免分析,感染率为55%。通过 HBsAg阴性者的 HBV 五项标志物感染放免分析,说明感染者相当之多,而 HBsAg 阴性者,抗-HBc 总阳性率高达35.6%,HBcAg 阳性率0.63%,所以只做 HBsAg 检测是不够的,尤其是对献血员筛选和注射乙肝疫苗者,更应该做乙型肝炎六项标志物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