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脑中动脉狭窄相关的脑梗塞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锋 《航空航天医药》1998,9(4):191-193
目的:分析了20例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相关的脑梗塞患者的临床中风模式与神经影像(CT/MRI)特点。方法;对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等确诊的20例MCA狭窄的脑梗塞患者进行临床与神经影像的对比分析,结果:20例中,腔隙综合征10例(50%),CT/MRI显示无病灶2例(10%),基底节和内囊腔隙性脑梗塞8例(40%)非腔隙综合征10例(50%),CT/MRI显示MCA皮层无梗塞9例(45%),  相似文献   

2.
脑动脉是高血压病最早受累的血管之一。由于颅骨对超声的衰减大,以往未能应用多普勒直接测量脑动脉血流。近年来,国外使用专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获得成功,国内尚处于研究发展阶段。我们用双功能经颅彩色多普勒显像(TCDD)检测高血压病100例,能较早地检出脑动脉硬化,报告如下。正对象和方法1.1对象高血压病100例,男52例,女48例,平均年龄54.3岁,平均病程10年。根据我国1979年制定的高血压病分期标准,I期33例,巨期25例,旦期42例。血压最高25/1.6kPa,最低ZI.3/127kPa。经CT检查40例,其中腔隙性脑栓塞12例,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诊断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的价值。材料与方法:3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89.7%患者表现有脉动指数增高等脑动脉硬化的脑血液动力学改变。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诊断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腔隙性梗塞(lacunar infarction)的患病率占脑梗塞的10%~30%,其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似,颈动脉粥样硬化在脑血管病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我们对37例腔隙性梗塞病人进行了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探讨颈动脉病变对腔隙性梗塞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脑梗塞已成为老年病学中重要的临床问题。本文通过对70例脑梗塞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动脉对脑梗塞高危人群防治的临床实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脑梗塞组70例,均为我院2006年6月~2007  相似文献   

6.
小儿外伤性脑血管闭塞(附10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小儿外伤性脑血管闭塞的临床与CT表现。探讨其形成的机理及CT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有明确颅外伤及伤后肢体偏瘫等体征的幼儿进行了CT扫描观察并记录。结果:2例正常,1例大面积脑梗塞、7例腔隙性脑梗塞(1例于丘脑、6例于内囊)。结论: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在幼儿中常见,而且大部分病变都发生在内囊(6∶1)。其产生的机理可能是脑外伤引起脑血管痉挛性闭塞所致脑缺血性坏死。CT扫描对其诊断的确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64例脑梗塞和3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了颅内动脉和颅外颈功脉联合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脑 CT 诊断做了对比研究,发现多普勒超声诊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脑 CT 诊断的阳性率,并且对确定是否存在颈动脉狭窄所致的未梢性低灌流状态和脑梗塞后脑缺血缺氧乳酸血症所致的过渡灌流状态有较高的特异性,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与CT表现。探计其形成的机理、CT诊断价值及预后。方法:对10例有明确颅外伤史,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偏瘫、癫痫等症状的小儿均作头颅CT平扫。结果:10制均为单发腔隙性脑梗塞,其中3例双侧基底节区有小钙化灶。结论: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产生的机理可能是脑外伤引起脑血管痉挛性闭塞所致脑缺血性坏死。CT扫描对其诊断的确立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5例报告北京武警总医院病房B超室陈兰芳,李晓梅(100039)1982年挪威学者鲁恩·艾斯里德(RuneAaslid)建立了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Ultrasonography,...  相似文献   

10.
宋玉丽  刘倦生 《武警医学》1999,10(3):139-140
对104例急性脑梗塞病人进行了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TCD)检测及血浆内皮素测定,并与52例正常人做对照,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脑梗塞组:104例,男67例,女37例,平均年龄73±5岁。均系我院经C...  相似文献   

11.
病例资料,患,男,65岁,因左侧肢体活动障碍1天,伴左眼视物不清14h入院,查体:意识清楚,左上肢血压为120/90mmHg,右上肢血压为160/100mmHg,左侧肢体肌力为Ⅳ级,头颅CT及MR检查显示左侧大脑脚近中线处腔隙性脑梗死,经颅多普勒超声及血管造影显示左锁骨下动脉起始处闭塞(图1),左椎动脉逆流(图2),确诊为左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22例经皮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触及搏动性肿块的患者采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声像图进行总结分析,在超声引导下压迫及注射治疗。结果本组22例假性动脉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临床符合率100%(22/22),18例经超声引导下压迫治疗后瘤腔闭合,3例经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总治愈率95%(21/22),1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医源性假性动脉瘤首选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摘要目的研究在单皮质下梗死进展过程中临床、实验室、超声和成像参数之间的联系。方法连续招募169例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梗死而大脑中动脉无狭窄的病人进行脑卒中进展过程的研究,分为腔隙性梗死组(89例)和纹状体内囊梗死组(80例)。用经颅超声多普勒测量同侧M1的动脉搏动指数(PI)。结果纹状体内囊梗死组伴脑卒中表现者更多。进展期的腔隙性梗死病人多伴有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偏高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广泛应用,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它对脑血流速度的监测,越来越多的学者正致力于寻找一个合适的参数来估计颅内压及脑灌注压(CPP)的变化,以达到无创监测颅内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曹金凤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1):1371-1371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在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螺旋CT扫描,分别采用5 mm及10 mm不同层厚观察临床及其它检查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病例200例。结果:5 mm层厚扫描100例,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95例,共发现病灶120个;10 mm层厚扫描100例,诊断腔隙性脑梗塞50例,发现病灶51个。结论:螺旋CT、5 mm以下层厚扫描是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CUBE-T_2WI序列诊断腔隙性脑梗塞的优势。方法采用1.5T磁共振仪分别对35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行头颅MRI CUBE-T_2WI序列及T2WI序列扫描,分析不同扫描序列所得图像,评价CUBE-T_2WI序列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结果对于35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CUBE-T2WI序列显示378个腔隙灶,其中顶叶79个,额叶147个,丘脑13个,内囊36个,基底节68个,脑干18个,小脑17个。T_2WI序列显示273个腔隙灶其中顶叶58个,额叶112个,丘脑9个,内囊28个,基底节43个,脑干13个,小脑10个。结论 CUBE-T_2WI序列较T_2WI序列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更清晰、准确,提高了腔隙性脑梗塞小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小儿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的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宏良 《放射学实践》2001,16(4):253-254
目的:探讨CT在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价值及其特征。方法:对15例头颅外伤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瘫患者均为横断位CT扫描,。结果:外伤性腔隙脑梗塞好发于基底节内囊区,均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及内囊区,呈小片腔隙性低密度影,结论:CT扫描对外伤性脑梗塞的准确诊断、估计病变程度,预后有肯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在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动、静脉溶栓治疗的资料,200例均为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栓塞,其中100例未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对照组),2008年后100例溶栓患者治疗前、后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监测组)。治疗前后收集相关数据,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监测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Vs、Vm均明显高于溶栓前,而RI、PI低于溶栓前fP〈0.05);监测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ES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术后2wESS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1;术后脑出血、继发脑血管栓塞、脑血管痉挛、心律失常、心跳骤停并发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可以为脑血栓溶栓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基底节区脑梗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经CT扫描证实的基底节区脑梗塞52例。其中腔隙性脑梗塞44例,出血性脑梗塞8例。文内讨论了脑梗塞的病因及CT扫描和临床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T对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及其特征。方法 对 2 6例颅脑外伤后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偏瘫患儿行横断CT扫描。结果 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好发于基底节内囊区 ,均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和内囊区 ,呈斑片腔隙性低密度影。结论 CT对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评估病变的程度及其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