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局部亚低温对重症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 84例重症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局部亚低温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 、7、14 d测定血清NSE 水平,并在治疗后14 d进行临床疗效的判定.结果 亚低温组第7 d和第14 d的NS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治疗14 d后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亚低温治疗可降低重症脑梗死患者血清NSE 水平,改善重症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大鼠深低温停循环复苏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建立大鼠深低温停循环复苏模型。方法采用体外插管法建立大鼠闭胸式深低温停循环复苏模型,对其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超微结构的变化和动脉血气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用大鼠建立深低温停循环复苏模型,呼吸的自主恢复率为80%,心跳恢复率为100%,同时对脑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大鼠深低温停循环复苏模型的建立,对研究脑组织低温状态下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和临床应用低温进行脑保护提供了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亚低温治疗的重型脑损伤患者其外周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2例重型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前者进行亚低温治疗,后者除了不进行亚低温治疗外其他治疗方法与前者相同,分别于手术的次日、第2、3、5、7天测其外周血的NSE,满3个月进行GOS预后评分。结果发现经过一定时间的亚低温治疗,亚低温组外周血的NSE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满3个月进行GOS预后评分,亚低温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的确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手段之一,其外周血NSE的动态变化能够准确反映治疗效果,而且简便易行,是评价重型脑损伤患者伤情及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其与脑梗死面积大小的关系。方法对210例ACI患者按脑梗死面积大小进行分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血清NSE水平测定。结果ACI患者各亚组间血清NSE水平有显著性差异(F值=16.2,P0.05),且与梗死灶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72,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NSE水平可反应ACI患者的脑梗死状态,对判断病情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亚低温(MHT)技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收治的 68 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病人随机份如治疗组合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加用 MHT治疗技术,在治疗前、治疗后 3 d、7 d、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NSE、S-100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 在治疗后7 d、14 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 <0.05),在治疗后 3 d、7 d、14 d治疗组血清 NSE、S-100 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 <0.01)。结论 MHT治疗技术可改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对神经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大鼠深低温停循环复苏模型。方法采用体外插管法建立大鼠闭胸式深低温停循环复苏模型,并在深低温停循环时,用冷脑保护液间断给予脑组织灌流。结果用大鼠建立深低温停循环复苏模型:呼吸的自主恢复率为80%,心跳恢复率为100%。结论大鼠深低温停循环复苏模型的建立,对研究脑组织低温状态下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和临床应用低温进行脑保护提供了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大鼠深低温停循环后脑组织中c-fos mRNA表达的时效关系。方法建立大鼠深低温停循环模型,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组织内c-fos mRNA表达的强弱。结果c-fos mRNA的表达增强,在复温后即刻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复温1h后开始减弱,6h最低,但均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1)深低温停循环引起c—fos mRNA的表达;(2)含有1.6二磷酸果糖的冷脑保护液间断灌流,可以增强c—fos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清IL-6和NSE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清IL-6和NSE的变化及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60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6和NSE的水平。结果60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6和NSE水平均有升高,其水平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P<0.001),并且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6和NSE含量之间呈正相关(r=0.417,P<0.005)。结论血清IL-6是评价颅脑损伤早期炎症损伤程度的一项重要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醒脑注射液即安宫牛黄丸注射液.本实验检测大鼠脑外伤模型使用醒脑注射液后的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水平,评价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于人院后次日、第3个月未采取血液标本进行NSE测定,并与61名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期间血清NS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显著下降,且与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的降低呈显著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期间,血清NSE含量增高,可能与精神病理学改变有关,且与精神病性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缺血性脑卒患者中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情况,探讨其对患者临床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患者65例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动态变化水平。并分析患者血清NSE水平与患者脑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入院24h内血清NSE平均水平相比差异显著(t=7.29,P=0.001)。随后在2d、5d和第7d研究组患者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较24h时亦显著升高(t=21.81,18.56,9.13;P=0.000,0.000.0.001)。入院第2d,脑损伤病情中型重型组患者血清NSE水平与病情轻型组患者比较显著偏高(t=4.06,t=8.58,P=0.002,0.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各时间血清NSE水平检测值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t=6.46,5.17,6.43,3.83,7.34;P0.05)。结论临床上可以将血清NSE的表达水平作为判断缺血性脑卒患者早期诊断的有力依据和评价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血管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NSE浓度.病例组包括脑出血20例,脑梗死30例.应用直线相关分析方法分析NSE 浓度与病灶大小、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的NSE 浓度为(9.14±4.39)μg/ L ,脑出血组NSE 浓度为(26.30±14.59)μg/ L,脑梗死组NSE 浓度为(24.95±12.88)μg/ L,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 患者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NSE 浓度与病变的大小、病情严重程度( GCS 评分) 和预后( GOS 评分) 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 .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NSE 浓度明显增高, NSE 浓度的高低不仅为神经元损伤程度提供定量信息, 而且也是判断病情、评估预后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4.
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动态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动态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8例脑出血患者起病第1、3、7、14d血清NSE水平进行动态测定,神经功能缺损按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标准进行评定。结果脑出血组各时间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并与出血量大小及SSS呈正相关。结论血清NSE的水平变化对判断脑出血量大小和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病人时对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病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小剂量和常规剂量甘露醇治疗,均于发病后1、3、7、14d测定其血清NSE的浓度,比较两组病人同天内的测量值有无差别,并与正常健康人相对照。结果 两组病人起病后第1、3、7d血清NSE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第3d最高,第14d NSE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间第1、3、7、14d NSE浓度分别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病人应用小剂量甘露醇与应用常规剂量甘露醇治疗时,对于血清中NSE的变化具有一致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测定病毒性脑炎(VE)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脑脊液(CSF)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探讨NSE含量变化对VE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60例,并将60例患者参照黄如训主编的《临床神经病学》提出的诊断标准进行分组:VE组40例和非VE组20例。结果 VE组治疗前CSF中NSE平均含量值为14.71±2.37μg/L,VE组治疗后CSF中NSE平均含量为12.12±2.38μg/L,非VE组中NSE平均含量值为6.26±2.34μg/L,两组间比较,P0.05。结论病毒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后,使脑神经细胞变性、死亡,对患者神经系统功能造成不可逆性的损伤;动态观察CSF中NSE水平含量变化对VE患者的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254例,根据入院时GCS评分将其分为轻、中、重型三组,分别为82、88、84例;对照组为同期我院正常健康体检者85例。分别于伤后第1、3、5、7 d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法检测血清NSE的水平。结果 轻型组患者血清NSE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型组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轻型组(P<0.05),重型组明显高于中型组(>P<0.05)。>结论 血清的NSE含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组织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测评估心肺复苏(CPR)后神经功能预后的NSE临界值,分析NSE含量与GPC评分相关性,探讨两种指标联合监测对评估CPR后神经功能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6月本院神经内科和中心ICU收治的心肺复苏后恢复自主循环仍处昏迷状态的患者,共60例。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病死组,对两组患者行GPC评分,并在心肺复苏后48h行血清NSE检测,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各指标的差异性,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NSE的最优截断点(Cutoff值)。结果病死组GPC评分和血NSE含量水平均高于生存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根据ROC曲线计算得出,以血清NSE水平来预测患者病死率,其Cutoff值为56.50ng/ml,其诊断灵敏度为80.8%,特异度为65.6%。以Cutoff值为界将患者分为<56.50ng/ml组和≥56.50ng/ml组,两组在GPC评分及实际病死率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NSE评估心肺复苏后脑功能预后的Cutoff值为56.50ng/ml,其可与GPC联合应用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以及预测死亡危险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震荡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改变情况及其与患者心理状况变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择江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40例脑震荡患者作为脑震荡组,该院体检中心接收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震荡组患者不同时期的血清中NSE的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40例脑震荡组患者不同时期的SCL-90总分,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同时分析脑震荡组患者血清中不同时期NSE水平和SCL-90的关系. 结果 (1)伤后1d脑震荡组患者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3d和7d脑震荡患者血清NSE水平接近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脑震荡患者伤后1d、3d及7 d SCL-90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伤后第1、3天脑震荡患者血清NSE水平与SCL-90评分呈正相关(r=0.498,P=0.001;r=0.418,P=0.007).伤后第7天脑震荡患者血清NSE水平与SCL-90评分无相关性(r=0.213,P=0.186). 结论 脑震荡患者不同时期的血清中NSE水平与SCL-90总分具有不同的相关性,联合应用有利于脑震荡患者的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