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猪深低温停循环长程时间窗脑保护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深低温停循环长程时间窗90min行间歇性一侧颈动脉顺行灌注脑保护液的辅助脑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小猪(10~15kg)22只分三组:空白对照组6只,18℃不停循环90min,不加灌注脑保护液;阳性对照组8只,18℃停循环90min,不加脑保护液灌注;实验组8只,18℃停循环90min一侧颈动脉顺行灌注保护液。采用改良开胸体外循环法建立猪深低温模型,转流降温至鼻咽温18℃时停循环90min,分别在停循环期间、降温和复温时加用脑保护液间歇灌注,观察停循环长程时间窗及辅助灌注的脑血流量和生理指标变化、神经血红蛋白(Neuroglobin,Ngb)的表达和电镜下海马组织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组脑血流量在辅助灌注下由(22.2±2.5)ml.min-1.100g-1上升到(38.5±2.6)ml.min-1.100g-1。空白对照组检测到少量神经元形态学改变,阳性对照组电镜下可以观察到神经元线粒体明显肿胀,而实验组线粒体形态正常,突触有大量囊泡聚集,RT-PCR神经血红蛋白表达上调,c-fos蛋白表达增加。结论1,6-二磷酸果糖 氧和冷晶液是一种较好的脑保护液;停循环90min内辅助灌注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深低温下的氧耐受可能源于Ngb有较好的携氧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大鼠深低温停循环复苏模型。方法采用体外插管法建立大鼠闭胸式深低温停循环复苏模型,并在深低温停循环时,用冷脑保护液间断给予脑组织灌流。结果用大鼠建立深低温停循环复苏模型:呼吸的自主恢复率为80%,心跳恢复率为100%。结论大鼠深低温停循环复苏模型的建立,对研究脑组织低温状态下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和临床应用低温进行脑保护提供了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选择性单侧脑灌注与双侧脑灌注对行主动脉弓部替换手术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病死率及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10—2018-02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80例,根据夹层累及范围,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单侧或双侧顺行性脑灌注主动脉弓替换术,其中单侧脑灌注组(单侧组)43例,双侧脑灌注组(双侧组)37例。结果双侧顺行性脑灌注在术后脑损伤方面优于单侧顺行性脑灌注。2组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侧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清醒时间、暂时性脑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深低温停循环下主动脉弓替换术中无论用单侧或双侧顺行性脑灌注保护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双侧脑灌注较单侧脑灌注的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4.
大鼠深低温停循环复苏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建立大鼠深低温停循环复苏模型。方法采用体外插管法建立大鼠闭胸式深低温停循环复苏模型,对其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超微结构的变化和动脉血气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用大鼠建立深低温停循环复苏模型,呼吸的自主恢复率为80%,心跳恢复率为100%,同时对脑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大鼠深低温停循环复苏模型的建立,对研究脑组织低温状态下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和临床应用低温进行脑保护提供了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鼠深低温停循环后脑组织中c-fos mRNA表达的时效关系。方法建立大鼠深低温停循环模型,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组织内c-fos mRNA表达的强弱。结果c-fos mRNA的表达增强,在复温后即刻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复温1h后开始减弱,6h最低,但均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1)深低温停循环引起c—fos mRNA的表达;(2)含有1.6二磷酸果糖的冷脑保护液间断灌流,可以增强c—fos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侧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a and circulatory arrest,DHCA)+顺行性脑灌注(Anterograde cerebral perfusion,ACP)对主动脉弓替换术患者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实施主动脉弓替换术的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96例,根据不同的脑保护技术将患者分为单侧ACP组和双侧ACP组,各48例; 2组均进行DHCA,单侧ACP组经右侧腋动脉进行单侧ACP,双侧ACP组经右侧腋动脉和左颈总动脉进行双侧ACP。结果 全部患者痊愈出院,出院前CT复查显示主动脉弓和升主动脉的人工血管血流畅通,无人工血管扭曲和造影剂渗漏等状况。双侧ACP组术后短暂性脑损伤发生率为2.08%(1/48),明显低于单侧ACP组的16.67%(8/48)(P<0.05)。双侧ACP组术后苏醒时间为(13.18±3.42)h,明显短于单侧ACP组的(16.98±4.18)h(P<0.05)。体外循环开始后2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 100-β亚型(Specific protein 100-β,S100-β)水平均逐渐升高,且在体外循环结束时达到峰值,随后开始降低; 脑灌注5min后双侧ACP组血清NSE,S-100β水平明显低于单侧ACP组(P<0.05)。结论 双侧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对主动脉弓替换术患者脑损伤的影响程度更小,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NSE,S-100β水平,进而有效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7.
双氧水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及氧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氧水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及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实验一: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和双氧水预处理组(每组10只)。实验二:18只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和双氧化预处理(每组6只)。预处理组动物于缺血前24h用微量泵1h内静脉内缓慢泵入3%的双氧水1ml。动物再灌注后24h,对实验一两组动物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并处死动物取大脑行TFC染色测量脑梗死容积;取实验二的所有动物的脑组织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测定。结果双氧化预处理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和脑梗死容积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缺血再灌注组SOD含量和NSE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双氧水预处理组(P〈0.05)。结论双氧水预处理可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生成,降低自由基对大脑的损害,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深低温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即早基因组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深低温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影响的即早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建立大鼠体外循环模型,实验分成两组,常温缺血组(n=3):常温条件下停循环全脑缺血5min;低温缺血组(n=3):深低温条件下停循环全脑缺血5min。采用Affymetrix大鼠全基因组芯片检测两组动物海马基因表达的变化,获取差异表达基因。结果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共有75个,其中39个基因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调33个,下调42个。结论深低温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即早基因表达有明显影响,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可能与深低温脑保护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深低温和常温停循环后大鼠海马组织蛋白质的变化。方法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模型,取大鼠海马组织,通过双向电泳、分离蛋白,然后通过胶内酶切、生物质谱分析差异的蛋白质点,鉴定出变化的蛋白质。结果通过Image Master软件分析报告发现有差异的Ratio值大于1.5的蛋白考染点14个。通过对这些蛋白考染点进行质谱鉴定,鉴定出28个蛋白质,其中4个为同一种蛋白,实际的蛋白数为24个。它们是细胞骨架蛋白、介导代谢的酶类、参与核酸合成、参与氧化应激反应的蛋白质及未知蛋白。结论鉴定出的差异蛋白质可能与深低温脑保护作用有关,某些蛋白质在低温脑保护中的作用尚未报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线栓法闭塞大脑中动脉制作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TNF-α水平,应用酶标免疫法检测血清NSE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血清NSE与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拉莫三嗪20mg/kg治疗后血清NSE与TNF-α水平较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显著降低(P〈0.01);术前1h给药组血清NSE与TNF-α水平较术后3h给药组与6h给药组显著降低,但术后3h给药组、6h给药组血清NSE与TNF-α水平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并且拉莫三嗪能改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水肿。结论拉莫三嗪能减少NSE释放,并抑制促炎细胞因子TNF-α产生,减轻脑水肿,保护神经元,减轻脑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11.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血清NSE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含量变化以及亚低温治疗(HT)对血清NSE含量的影响,探讨HT的脑保护机制。方法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常温治疗(NT)和HT。两组均于伤后6h及1、3、5、7d取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法测定其NSE含量,分析各时间点两组血清NSE含量与预后的关系。同时取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①伤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清NSE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治疗后各时间点HT组NSE含量均低于NT组(P〈0.01)。③与NT组比较,出院时HT组患者预后较好,但相差无显著性(P〉0.05)。④NT组预后不良者的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结论HT能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哮NSE含量,并提示颅脑损伤后有较高水平血清NSE患者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后Calpain、MAP-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常温脑损伤组(n=24)和亚低温脑损伤组(n=24)。亚低温脑损伤组在液压打击伤后即接受持续4h的亚低温治疗。伤后6h、12h、24h和72h4个时间点分别处死3只常温脑损伤组和亚低温脑损伤组大鼠。荧光PCR、W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皮质Calpain及MAP-2基因转录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颅脑损伤后12h及24h亚低温使Calpain mRNA表达增加(P〈0.05),伤后6h、12h、24h和72h亚低温均可减少Calpain蛋白的升高,伤后12h及72h尤其显著(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常温脑损伤组和亚低温脑损伤组MAP-2基因转录均减少(P〈0.05);与常温脑损伤组比较,伤后6h、12h和24h亚低温可抑制MAP-2基因转录的下调,但亚低温脑损伤组MAP-2蛋白的表达均比同时间点常温组低(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调节Calpain蛋白的表达有关,而亚低温与MAP-2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缺血性脑卒患者中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情况,探讨其对患者临床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患者65例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动态变化水平。并分析患者血清NSE水平与患者脑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入院24h内血清NSE平均水平相比差异显著(t=7.29,P=0.001)。随后在2d、5d和第7d研究组患者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较24h时亦显著升高(t=21.81,18.56,9.13;P=0.000,0.000.0.001)。入院第2d,脑损伤病情中型重型组患者血清NSE水平与病情轻型组患者比较显著偏高(t=4.06,t=8.58,P=0.002,0.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各时间血清NSE水平检测值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t=6.46,5.17,6.43,3.83,7.34;P0.05)。结论临床上可以将血清NSE的表达水平作为判断缺血性脑卒患者早期诊断的有力依据和评价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延迟时间窗再灌注的局灶脑缺血大鼠缺血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96只,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后随机分为缺血3 h组、缺血6 h组、缺血9 h组(每组各30只),分别在造模3 h、6 h和9 h后拔出线栓,使大脑中动脉再灌注。各缺血组按照再灌注后是否给予亚低温治疗及亚低温持续时间分为常温、亚低温3 h和亚低温5 h三个亚组,每个亚组有10只大鼠。另设假手术组6只。缺血组大鼠在再灌注24 h后处死取脑,假手术组在术后24 h处死取脑,干-湿重法测定各组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组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高。缺血3 h组中3 h亚低温和5 h亚低温亚组的缺血侧脑组织含水量与缺血3 h常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39%±2.44%vs82.16%±1.50%,P0.05;79.20%±1.55%vs 82.16%±1.50%,P0.05)。其余各缺血组中经过亚低温治疗的大鼠与常温亚组的脑组织含水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亚低温可减轻缺血早期(3 h)再灌注的脑组织水肿,保护缺血脑组织,而对晚期(6 h和9 h)再灌注的缺血性脑水肿无论亚低温时间长短均无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损伤后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颅脑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对照组(n=25)和EPO治疗组(n=25);对照组和治疗组采用改进的Feeney等人的方法制作脑创伤模型,根据伤后处理时间点每组再分为5个亚组,即伤后6h、24h、48h、72h和168h组,每亚组5只动物。检测各组动物在EPO处理前后不同时间点神经行为评分和脑含水量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介素-1β(IL-1β)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脑损伤后24~48hEPO治疗组神经行为评分明显增加(P0.05),在伤后48~168h脑含水量明显降低(P0.05)。在颅脑损伤后6~168hEPO治疗组血清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IL-1β的含量在伤后24~168hEPO治疗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EPO对大鼠脑损伤后的神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脑组织中的表达与神经元损伤的关系。方法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测定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MMP-9 mRN和MMP-9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光镜和电镜观察神经元的变化。结果外伤后3h大鼠脑组织中MMP-9的阳性表达率开始升高,72h达高峰(50.35%±7.27%),伤后6h~7d各组均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随后开始下降,14d降至对照组水平。MMP-9 mRNA于伤后1h表达水平开始升高,72h达最高(20.56±1.29),伤后12h~7d时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随后开始下降,14d降至对照组水平。光镜及电镜下均可见弥漫性神经元变性和坏死,伤后72h损伤表现最为严重。结论本研究提示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MMP-9表达升高并可能参与了外伤后炎症反应和神经元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含量变化.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成常温治疗组和亚低温治疗组,两组均于伤后第1 d、3 d、7 d 和10d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8 含量.结果 两组IL-18 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 < 0.01).亚低温治疗组IL-18 含量在3d、7 d、10d 低于常温治疗组(P <0.01),而在伤后第1 d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够降低sTBI 患者血清IL-18 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侧向旋转致大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皮层Shank蛋白各亚型-Shank1、Shank2和Shank3的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SD大鼠67只,分为对照组,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组,DAI组应用侧向旋转DAI致伤模型,对照组不予以旋转致伤,其余处理同DAI组,分别在伤后1h,6h,24h,48h,72h取大鼠皮层组织进行Shank蛋白各亚型分子的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脑损伤前后,Shank的3个亚型都阳性表达,其阳性染色都呈颗粒状分布于胞浆、胞膜及突起结构。(2)DAI后,Shank1在所有组别都高表达,损伤前后表达量一致(P〉0.05);Shank2在对照组有弱表达,1h后其表达量开始增加,6h达到高峰(P〈0.01),随后下降,72h又出现表达高峰(P〈0.01);Shank3在对照组有弱表达,1h到6h一直高表达(P〈0.01),然后开始下降,至72h仍维持较高水平(P〈0.05)。结论Shank各亚型在损伤前后都有表达,但表达量有明显变化,证明Shank可能在维持和调节神经元兴奋性方面发挥重要的功能,而且各亚型蛋白通过结合不同的信号分子,参与不同的信号通路共同调节神经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正交实验优化胡黄连苷Ⅱ治疗大鼠脑缺血损伤的最佳剂量和时间窗.方法 应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前脑缺血模型,按照正交实验设计分组,经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干预治疗,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组织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细胞标志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含量,综合评价胡黄连苷Ⅱ治疗脑缺血损伤的效果.结果 胡黄连苷Ⅱ治疗脑缺血损伤的最佳治疗时间窗和剂量为:①根据脑组织NSE含量分析为恼缺血1.5 h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 10 mg·kg-1体重;②根据脑组织S100B含量分析为脑缺血1.5 h给予胡黄连苷Ⅱ 20 mg·kg-1;③根据脑组织MBP含量分析为脑缺血1.5 h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 10 mg·kg-1.结论 根据治疗时间窗最大化和用药剂量最小化原则综合评价,胡黄连苷Ⅱ治疗脑缺血损伤的最佳治疗时间窗和剂量为脑缺血1.5 h腹腔注射10~20mg·kg-1体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RK5)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分为对照组、SAH后6h、12h、24h、48h、72h共6组(每组12只)。通过建立大鼠SAH模型,于SAH后不同时间点,应用免疫印迹技术和免疫组化检测SAH后脑组织中ERK5的分布和表达变化。结果大鼠SAH后6h脑组织中p-ERK5蛋白水平开始升高,24h达到高峰,其后逐渐下降,72h仍高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中p-ERK5主要定位于胞浆,SAH后p-ERK5胞核阳性增加,24h达到高峰,其后胞核胞浆阳性都下降。结论大鼠SAH后早期伴有ERK5信号通路的激活,提示ERK5信号通路可能参与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