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腺癌中基因BCSG1和C-erbB2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鑫  周海亚 《临床医学》2009,29(5):92-94
目的了解乳腺癌中乳腺癌特异性基因1(BCSG1)和C-erbB2表达概况,探讨BCSG1和C-erbB2在乳腺癌中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乳腺癌患者中BCSG1和C-erbB2的表达。结果40例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26例,占65%,40例正常乳腺组织均呈阴性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BCSG1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复发和转移有关(P〈0.05)。40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7.5%(15/40),正常乳腺组织中均为阴性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C-erbB2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复发和转移有关(P〉0.05)。结论基因BCSG1和C-erbB2表达异常是乳腺癌产生的机制之一,与乳腺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BCSG1可能是乳腺癌的一个重要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Bcl-2相互作用细胞凋亡调节因子(Bim)、乳腺癌特异基因1(BCSG1)蛋白与乳腺癌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至2018年12月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95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im及BCSG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乳腺癌患者Bim及BCSG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Bim及BCSG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肿瘤直径≥4 cm、浸润性乳腺癌、远处转移的患者,Bim及BCSG1阳性率显著高于肿瘤直径4 cm、非浸润性乳腺癌、无远处转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乳腺癌患者Bim表达阳性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阴性组,复发率及转移率显著低于阴性组; BCSG1蛋白表达阳性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阴性组,复发率及转移率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Bim、BCSG1蛋白与乳腺癌肿瘤直径、病理分期、是否转移、病理分型关系密切,Bim表达阳性、BCSG1表达阴性患者预后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和鉴定与家族性帕金森病发病有关的α-突触核蛋白突变体A53T与A30P的聚合体,为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乃至康复干预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及靶点。方法:实验于2004-01/05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神经生物研究室完成。设计含适当酶切位点的聚合酶链反应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法从质粒pBS-α-突触核蛋白(A53T)和pBS-α-突触核蛋白(A30P)合成α-突触核蛋白突变DNA,并将其亚克隆至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转化大肠杆菌BL21,以异丙基-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使其表达融合蛋白GST-α-突触核蛋白(A53T)和GST-α-突触核蛋白(A30P)。用凝血酶定点分解融合蛋白,并用亲和层析法纯化突变的基因重组型人α-突触核蛋白。将重组蛋白在37℃下孵育2h制备蛋白聚合体。所制备聚合体用Westernblot分析法和透射电镜鉴定。结果:DNA测序结果证明构建载体插入正确α-突触核蛋白突变体A53T与A30P基因。基因表达产物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表现为单一条带,分子量约为18ku,与所报道的该蛋白的分子量一致。Westernblot分析表明,所表达蛋白可被α-突触核蛋白特异性抗体识别,证明表达的重组蛋白为α-突触核蛋白,聚合后的α-突触核蛋白在108ku左右,相当于六聚体。聚合体在电镜下呈短的丝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人乳腺癌特异性基因1(BCSG1)mRNA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试剂盒,并评价其在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优化试剂盒中各组分的浓度、确定试剂盒的稳定性、灵敏度及特异性,并检测外周血样品中BCSG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优化了试剂盒中的引物、探针,成功制备了定值标准品,通过设立阴、阳性质控品的方法,解决了试剂盒的特异性、灵敏性、准确性及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问题,特异度及准确性均为95%以上,灵敏度为100拷贝/ml(全血)。外周血标本中BCSG1 mRNA的检测结果为,12例临床确诊已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均为阳性,21例临床未确诊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12例为阳性,其余9例为阴性,15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10例正常人均为阴性。结论建立的BCSG1 mRNA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试剂盒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检测外周血样品中BCSG1mRNA的表达量,检测结果可作为乳腺癌患者诊疗过程中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张晨  李昕  李尧华  陈彪  于顺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3):39-41,i001
目的:制备和鉴定与家族性帕金森病发病有关的α-突触核蛋白突变体A53T与A30P的聚合体,为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乃至康复干预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及靶点。方法:实验于2004—01/05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神经生物研究室完成。设计含适当酶切位点的聚合酶链反应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法从质粒pBS-α-突触核蛋白(A53T)和pBS-α-突触核蛋白(A30P)合成α-突触核蛋白突变DNA,并将其亚克隆至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转化大肠杆菌B121,以异丙基-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使其表达融合蛋白GST-α-突触核蛋白(A53T)和GST-α-突触核蛋白(A30P)。用凝血酶定点分解融合蛋白,并用亲和层析法纯化突变的基因重组型人α-突触核蛋白。将重组蛋白在37℃下孵育2h制备蛋白聚合体。所制备聚合体用Westem blot分析法和透射电镜鉴定。结果:DNA测序结果证明构建载体插入正确α-突触核蛋白突变体A53T与A30P基因。基因表达产物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表现为单一条带,分子量约为18ku,与所报道的该蛋白的分子量一致。Westem blot分析表明,所表达蛋白可被α-突触核蛋白特异性抗体识别,证明表达的重组蛋白为α-突触核蛋白,聚合后的α-突触核蛋白在108ku左右,相当于六聚体。聚合体在电镜下呈短的丝状结构。结论:制备出人重组α-突触核蛋白突变体A53T与A30P并建立其聚合体模型,这为帕金森病的病因研究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从而为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提供人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抗原,制备抗体以研究其自身聚集在老年神经变性疾病病理机制中所起作用,重组质粒载体、进行DNA测序,以用于α-突触核蛋白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方法:将质粒pcDNA3NACP(pcDNA3α-synucleincDNA)和质粒载体proEXMTHT1分别进行酶切,取α-突触核蛋白cDNA片段,重组于proEXMTHT1质粒载体上;酶切鉴定后测序;再将重组质粒proEXNACP转染进入DH5α大肠杆菌体内;用IPTG诱导α-突触核蛋白基因产生蛋白;将α突触核蛋白纯化后行Western杂交。结果:质粒proEXMTHT1和pcDNA3NACP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分别得到4750bp和550bpDNA片段。α-突触核蛋白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蛋白表达量为10mg/L。表达蛋白经Western杂交证实为a-突触核蛋白。结论:α-突触核蛋白基因在原核细胞的蛋白表达可作为体内外研究老年神经变性疾病病理机制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淑婷  陈彪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1866-1867,T002
目的:为提供人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抗原,制备抗体以研究其自身聚集在老年神经变性疾病病理机制中所起作用,重组质粒载体、进行DNA测序,以用于α—突触核蛋白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方法:将质粒pcDNA3NACO(pcDNA3α-svnuclein cDNA)和质粒载体proEXMTHT1分别进行酶切,取α—突触核蛋白cDNA片段,重组于proEX MTHT1质粒载体上;酶切鉴定后测序;再将重组质粒proEXNACP转染进入DH5α大肠杆菌体内;用IPTG诱导α—突触核蛋白基因产生蛋白;将α突触核蛋白纯化后行Western杂交。结果:质粒pnoEX MTHT1和pcDNA3NACP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分别得到4750bp和550bp DNA片段。α—突触核蛋白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蛋白表达量为10mg/L。表达蛋白经Western杂交证实为α—突触核蛋白。结论:α—突触核蛋白基因在原核细胞的蛋白表达可作为体内外研究老年神经变性疾病病理机制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原癌基因家族中有一类能被第二信使所诱导的基因称为即刻早期基因(IEGs)。IEGs是用丝裂原处理静止细胞时快速诱导的基因类。以c-fos和c-jun为代表的即早基因(IEG)是一类可被第二信使诱导激活的原癌基因[1],具有把短时程作用的细胞外信号和细胞功能的长时程改变偶联起来的效应,是用丝裂原处理静止细胞时快速诱导的基因类。这类基因是细胞经外部刺激后最先表达的一组基因,是联系细胞生化改变与细胞最终对刺激发生特异性反应的中介物。IEGs编码特异的DNA结合蛋白,影响靶基因转录率并参与细胞内信息的传递,将短暂的信号转为长时程的反应。因此,IEGs又被认为是第三信使。IEGs主要包括c-fos、c-jun、c-myc和egr家族。IEGs的表达与突触活动相关并在长期记忆形成和巩固的神经机制中有重要作用。研究证明多种IEGs的表达在记忆的巩固和神经可塑性机制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α-突触核蛋白是帕金森病的病因蛋白质之一,α-突触核蛋白与酪氨酸羟化酶具有相互作用。制备一个基因重组酪氨酸羟化酶,探讨α-突触核蛋白对酪氨酸羟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5/11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神经生物研究室完成。将携带人酪氨酸羟化酶cDNA的基因重组质粒pGEX-TH转化BL21(DE3)细菌使其表达谷胱甘肽S转移酶-TH为标签的融合蛋白质,用谷胱甘肽-琼脂糖4B亲和层析法纯化基因重组酪氨酸羟化酶,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酪氨酸羟化酶活性,将α-突触核蛋白添加至酪氨酸羟化酶的酶促反应体系中。观察基因重组型酪氨酸羟化酶制备生成物特点,以及α-突触核蛋白对酪氨酸羟化酶活性的作用。结果:①基因重组酪氨酸羟化酶约占菌体可溶性蛋白组分的1%,纯化的酪氨酸羟化酶在SDS-PAGE上表现为单一条带,可催化L-酪氨酸发生羟化反应生成L-多巴。②随α-突触核蛋白浓度递增,酪氨酸羟化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原核表达方法可制备纯化度较高的人基因酪氨酸羟化酶,α-突触核蛋白对酪氨酸羟化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α-突触核蛋白是帕金森病的病因蛋白质之一,α-突触核蛋白与酪氨酸羟化酶具有相互作用。制备一个基因重组酪氨酸羟化酶,探讨α-突触核蛋白对酪氨酸羟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5/11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神经生物研究室完成。将携带人酪氨酸羟化酶cDNA的基因重组质粒pGEX-TH转化BL21(DE3)细菌使其表达谷胱甘肽S转移酶-TH为标签的融合蛋白质,用谷胱甘肽-琼脂糖4B亲和层析法纯化基因重组酪氨酸羟化酶,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酪氨酸羟化酶活性,将α-突触核蛋白添加至酪氨酸羟化酶的酶促反应体系中。观察基因重组型酪氨酸羟化酶制备生成物特点,以及α-突触核蛋白对酪氨酸羟化酶活性的作用。结果:①基因重组酪氨酸羟化酶约占菌体可溶性蛋白组分的1%,纯化的酪氨酸羟化酶在SDS-PAGE上表现为单一条带,可催化L-酪氨酸发生羟化反应生成L-多巴。②随α-突触核蛋白浓度递增,酪氨酸羟化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原核表达方法可制备纯化度较高的人基因酪氨酸羟化酶,α-突触核蛋白对酪氨酸羟化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外源性野生型α-突触核蛋白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4/11在北京老年病研究所神经生物室完成。向MES23.5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重组人野生型α-突触核蛋白,孵育48h后用细胞免疫荧光标记法和Westernblot分析法检测α-突触核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用MTS法绘制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增殖率,用基因芯片分技术观察α-突触核蛋白处理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变化。结果:重组人野生型α-突触核蛋白可以进入MES23.5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在α-突触核蛋白处理的细胞,有22个基因的表达发生明显变化,有3个基因与内吞相关,5个与转录有关,3个与蛋白质合成有关,3个与细胞生长和增殖有关,4个与分化有关,1个与增殖及分化均有关,2个与小泡生成和神经递质释放有关,1个与生理周期有关。结论:外源性α-突触核蛋白可能通过内吞作用进入MES23.5多巴胺能神经细胞,从而促进其增殖;α-突触核蛋白的促细胞增殖作用可能与其影响某些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富集AT序列的特异性结合蛋白-1(special A-T rich binding protein-1,SATB1)为乳腺癌基因组的"组织者",可使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发生改变,在转移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east cancermetastasis suppressor 1,BRMS1)具有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能力,主要通过调节细胞间信号转导及其他转移抑制基因的表达而抑制乳腺癌的转移,但不影响肿瘤生长。SATB1可能通过下调BRMS1的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转移。本文就SATB1及BRMS1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α-突触核蛋白对MES23.5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俊燕  张晨  温玫  李昕  李尧华  蔡彦亍  陈彪  于顺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0):104-106,F0003
目的:分析外源性野生型α-突触核蛋白对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5—04/11在北京老年病研究所神经生物室完成。向MES23.5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重组人野生型α-突触核蛋白,孵育48h后用细胞免疫荧光标记法和Western blot分析法检测α-突触核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用MTS法绘制生长曲线观察细胞增殖率,用基因芯片分技术观察α-突触核蛋白处理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变化。 结果:重组人野生型α-突触核蛋白可以进入MES23.5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并促进其增殖。在α-突触核蛋白处理的细胞。有22个基因的表达发生明显变化,有3个基因与内吞相关,5个与转录有关,3个与蛋白质合成有关,3个与细胞生长和增殖有关,4个与分化有关,1个与增殖及分化均有关,2个与小泡生成和神经递质释放有关,1个与生理周期有关。 结论:外源性α-突触核蛋白可能通过内吞作用进入MES23.5多巴胺能神经细胞。从而促进其增殖;α-突触核蛋白的促细胞增殖作用可能与其影响某些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锰染毒大鼠大脑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规律.方法:健康2月龄雄性SD大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A组(生理盐水组)、B组(Mn2+ 2.5 mg/kg)、C组(Mn2+ 5 mg/kg)、D组(Mn2+ 10 mg/kg)、E组(Mn2+ 20mg/kg).染毒30 d后,取脑测定大鼠大脑中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QT-PCR)检测大鼠脑组织中α-突触核蛋白mRNA的相时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α-突触核蛋白蛋白的表达.结果:B组、C组、D组和E组大鼠脑组织α-突触核蛋白mRNA的相对表达分别是A组的1.18、0.54、0.49和0.35倍.α-突触核蛋白表达用α-syn/GAPDH灰度值表示,结果显示α-突触核蛋白相对表达量,A、B、C、D和E组α-syn/GAPDH灰度值分别为0.32、1.33、0.71、0.54和0.57.与A组相比,B组α-突触核蛋白相对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锰在低剂量的时候可以促进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聚集.  相似文献   

15.
BRCA1、BRCA2是近年来被认识的一类抑癌基因 ,其变异与乳腺癌及卵巢癌的肿瘤易感性有关 ,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有关BRCA1、BRCA2的基因定位、结构、产物分析和变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受体酪氨酸激酶超家族EGFR家族中的一员,该激酶是细胞通过激酶级联传递信号途径中的重要一环,参与细胞生长及分裂的调节。人类EGFR/c-erbB1基因定位于染色体7p13.2-12.1,基因全长约100kb,具有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基因及SV40早期基因相似的启动子。EGFR表达广泛,在啮齿类和人类除体壁内皮、成熟骨骼肌和造血组织以外的各种组织中表达。研究发现EGFR基因扩增及过度表达与人类多种肿瘤有关,如在神经胶质瘤、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食道癌、头颈部鳞癌均发现有EGFR的表达增高,在神经胶质瘤中还存在EGFR基因的扩增。EGFR与人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关系报道较少,而且结果不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突触核蛋白-γ(SNCG)表达对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慢病毒SNCG过表达及干扰载体,分别转染人乳腺癌T47D(SNCG+/ER+)细胞株。在SNCG过表达和SNCG干扰细胞组中,RT-PCR方法检测SNCG和ER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SNCG和ER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做Pearson法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在mRNA水平,SNCG过表达组中ER基因的mRNA表达量显著增高,两者呈正相关(r=0.81,P=0.03);SNCG干扰组中ER基因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两者呈正相关(r=0.82,P=0.01)。在蛋白表达水平,SNCG过表达组ER表达显著增强,两者呈正相关(r=0.85,P=0.03);SNCG干扰组ER表达显著降低,两者呈正相关(r=0.83,P=0.04)。结论 SNCG对ER表达有正向调节作用,为进一步研究SNCG与ER的相互作用机制及SNCG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之间的关系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突触核蛋白-γ(synuclein-γ,SNCG)表达对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慢病毒SNCG过表达及干扰载体,分别转染人乳腺癌T47D(SNCG+/ER+)细胞株。在SNCG过表达和SNCG干扰细胞组中,RT-PCR方法检测SNCG和ER的mRNA水平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NCG和ER的蛋白水平表达,并做Pearson法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在mRNA水平,SNCG过表达组中ER基因的mRNA表达量显著增高,两者呈正相关(P=0.03,R=0.81);SNCG干扰组中ER基因的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两者呈正相关(P=0.01,R=0.82)。在蛋白表达水平,SNCG过表达组ER表达显著增强,两者呈正相关(P=0.03,R=0.85);SNCG干扰组ER表达显著降低,两者呈正相关(P=0.04,R=0.83)。结论 SNCG对ER表达有正向调节作用,为进一步研究SNCG与ER的相互作用机制及SNCG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之间的关系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 BRCA1)是著名的肿瘤易感基因,它编码的蛋白质在正确修复受损DNA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关于BRCA1的报道多集中在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遗传易感性方面,关于BRCA1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中的效用知之甚少,本文将综述BRCA1基因突变、mRNA及蛋白表达与CRC关系的研究进展及其潜在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同源盒A10基因在白血病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源盒 (Hox)基因在胚胎发育及造血发育和分化中以阶段特异性和谱系特异性方式起调控作用[1 ,2 ] 。如造血调控中常涉及Hox辅助因子Pbx、调控Hox的上游基因MLL及与白血病融合基因关系密切的HoxA9[3] 。近来随着对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 ,发现HoxA10表达紊乱与白血病发病有关。现就HoxA10基因的异常表达及其与白血病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HoxA10在造血细胞中的表达 同源盒转录因子家族在造血生成中所起作用日益引起人们关注。该家族主要由四个基因簇组成 :A、B、C、D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