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三苯氧胺 (TAM )对低氧大鼠平均肺动脉压 (mPAP)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的影响。方法 :通过建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HPH)大鼠模型 ,观察TAM对HPH和IGF 1的作用 ;采用ISH、IHC检测IGF 1及其受体的表达并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分析。结果 :保护实验组及治疗实验组的mPA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保护实验组的mPAP显著低于保护对照组 (P <0 .0 5 ) ;保护对照组肺小动脉壁IGF 1mRNA、IGF 1R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组增强 (P <0 .0 5 ) ;保护实验组两者的表达较保护对照组显著减弱 (P <0 .0 5 ) ,而较正常组增强 (P <0 .0 5 ) ;治疗实验组和保护实验组IGF 1多肽表达的灰度扫描值均较保护对照组减弱 (P <0 .0 5 ) ,保护实验组较正常对照组增强 (P <0 .0 5 ) ,而比保护对照组减弱 (P <0 .0 5 )。结论 :TAM对HPH具有明显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抑制低氧大鼠肺小动脉壁IGF 1及其受体的mRNA表达、阻抑IGF 1多肽产生是其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与保护作用相比 ,TAM的治疗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2.
CTGF在低氧性肺血管重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大鼠低氧性肺血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间断常压低氧法建立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用右心导管法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称重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 S)];肺组织切片经HE染色后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检测大鼠肺小动脉的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肺小动脉管壁CTGF蛋白表达,并经图像分析半定量检测其表达强度。结果:3周后,低氧组大鼠的mPAP、RV/(LV S)、反映管壁增厚的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两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正常对照组大鼠肺小动脉壁CTGF蛋白未表达;低氧组大鼠肺小动脉壁外膜CTGF明显表达,内膜略有表达,中膜几乎无表达。结论:常压低氧3周可成功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CTGF与低氧性肺血管重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IGF—1R mRNA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mRNA在低氧大鼠肺小动脉壁的变化。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和正常大鼠肺小动脉壁IGF-1R mRNA的表达,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肺小动脉的形态改变和半定量技术检测IGF-1R mRNA的表达强度。结果: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在鼠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反映管壁增厚的两个指标MT%和MA%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时肺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肺血管重建的关系。方法 将 2 0只雄性 Wistar大鼠分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组 (n=10 )和对照组 (n=10 )两组 ,肺动脉高压组以常压低氧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以微导管法测定各组大鼠肺动脉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模型大鼠肺内 VEGF的表达 ,对肺组织切片进行图象分析。结果 低氧 3周后 ,肺动脉高压组大鼠形成明显的肺动脉高压 ,肺小动脉壁细胞数增多 ,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 ,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 (WT%)为 31.4%± 2 .6 %,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 (WA%)为 5 2 .8%± 3.4%,分别与正常对照组 16 .0 %± 1.8%和 2 8.7%± 2 .3%相比明显升高 (P<0 .0 1) ;肺小动脉内膜的 VEGF免疫阳性染色在低氧大鼠组为 2 .5 1± 0 .2 5 ,与正常对照组 1.2 7± 0 .15相比明显增强 (P<0 .0 1) ,低氧大鼠组 VEGF免疫阳性染色强度与 WT%和 WA%呈明显正相关 (r分别为 0 .792和 0 .785 ,P <0 .0 1)。结论 低氧所致 VEGF的合成增多在低氧性肺血管重建和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低氧大鼠肺内酪氨酸激酶受体flk-1表达与肺血管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酪氨酸激酶受体 flk- 1在低氧性肺血管重建中的变化和作用。方法 以常压间断低氧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 ,以微导管法测定大鼠肺动脉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模型大鼠肺内 flk- 1的表达 ,对肺组织切片进行图象分析。结果 低氧 3周后 ,大鼠形成明显的肺动脉高压、肺小动脉壁细胞数增多 ,以及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 ,表现为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 (WT% )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 (WA% )明显升高 (P<0 .0 1) ;肺小动脉内膜的 flk- 1免疫阳性染色在低氧大鼠组明显增强 (P<0 .0 1) ,与 WT%和 WA%呈明显正相关 (r分别为 0 .714和 0 .738,P<0 .0 1)。结论 慢性低氧介导 flk- 1表达增多 ,可能在低氧性肺血管重建和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樊莉莉  程德云 《四川医学》2004,25(7):764-766
目的 观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尿紧张素 Ⅱ (urotensin ,U Ⅱ )的变化 ,探讨U Ⅱ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 2 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低氧组经常压低氧处理 3周 ,建立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 ,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U Ⅱ的变化。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大鼠肺小动脉的形态改变 ,包括肺小动脉外径、内径、管壁厚度、血管总面积及管壁面积 ,并计算MT % (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 )和MA % (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 ) ,并对U Ⅱ免疫组化染色切片进行灰度扫描 ,以评价阳性染色的程度。结果 低氧组大鼠肺小动脉出现管壁增厚 ,管腔狭窄 ,反映管壁增厚的两个指标MT %和MA %分别为 3 6.73± 3 .72和 63 .15±5 .3 ,与对照组的 17.44± 2 .89和 3 1.5 7± 4.9相比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0 )。U Ⅱ在低氧大鼠肺动脉壁的表达明显增强 ,且主要分布在肺动脉的内皮细胞上。经灰度扫描肺动脉壁的U Ⅱ阳性程度为 2 .81± 0 .5 4,与对照组的 1.72± 0 .3 7相比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0 ) ,且与MT %和MA %呈直线正相关关系 (MT %∶r =0 .90P =0 .0 0 3 ,MA %∶r =0 .92P =0 .0 0 2 )。结论 低氧大鼠肺内U Ⅱ明显增多 ,这与低氧性肺动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天龙咳喘灵胶囊(TLC)对慢性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低氧组和低氧 TLC组,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体循环平均压(mSAP)和右室肥厚指数(RVHI);计算动脉中膜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MT%)、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和管腔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LA%);检测动脉血中是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低氧组大鼠肺组织切片HE和弹力纤维染色可见肺小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和肺泡隔增厚等改变,TLC干预后可显著减轻低氧所致的肺组织病理改变;低氧组mPAP、RVHI、 MT%和W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而低氧 TLC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组LA%与正常对照组和低氧 TLC组相比显著减小(P<0.01).3组mS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慢性低氧使大鼠动脉血中NO含量和NOS活性显著降低(P<0.01),而低氧 TLC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C可抑制大鼠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NOS活性、增加NO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阐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 型胶原的变化及其与肺动脉压的关系 ,分别用右心导管法检测肺动脉压力和肺循环阻力等血流动力学指标 ,以链亲合素过氧化物酶法观察低氧大鼠肺动脉、支气管和肺间质 型胶原的分布变化 ,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肺小动脉的形态改变和胶原组化染色灰度扫描。结果 :低氧大鼠肺动脉压明显升高 ,肺小动脉管壁增厚 ,管腔狭窄 ,反映管壁增厚的两个指标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 (35 .83±3.5 5 )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 (5 9.6 8± 4.90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1 6 .35± 2 .6 4和 2 6 .83± 3.40 (P<0 .0 1 )。 型胶原表达明显增强 ,主要分布在肺动脉的外膜 ,经灰度扫描肺动脉壁的阳性程度 (2 .5 5± 0 .34 )明显高于对照组 (1 .2 4± 0 .2 1 ,P<0 .0 1 ) ,且与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 (35 .83± 3.5 5 )及平均肺动脉压 (3.95±0 .43k Pa)呈直线正相关 (r=0 .85 ,P<0 .0 1 ;r=0 .6 3,P<0 .0 5 ) ,说明肺动脉 型胶原增多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低氧肺动脉高压时肺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与肺血管重建的关系.方法 将2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组(低氧组)(n=10)和正常对照组(n=10),肺动脉高压组以常压低氧复制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以微导管法测定各组大鼠肺动脉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各组大鼠肺内EGFR蛋白和EGFRmRNA的表达,对肺组织切片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低氧3周后,低氧组大鼠形成明显的肺动脉高压,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低氧组大鼠肺动脉压(2.86±0.39)kPa、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为(43.53±3.38)%、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WT%)为(35.24±11.2)、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为(55.09±12.38),分别与正常对照组(1.35±0.28)kPa、(23.68±3.48)%、(23.63±9 74)%和(41.62±12.83)%相比明显升高(P<0.01);肺小动脉EGFR蛋白免疫阳性染色在低氧组大鼠为(1.48±0.07),与正常对照组( 1.09±0.02)相比明显增强(P<0.01),低氧组大鼠EGFRmRNA阳性染色为(1.43±0.05),与正常对照组(1.10±0.04)相比明显增强(P<0.01).结论 低氧所致EGFR的合成增多在低氧性肺血管重建和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 受体拮抗剂洛沙坦对低氧大鼠肺动脉胶原和 1型血管紧张素 受体(AT1)的影响。方法 将 30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组和低氧 +洛沙坦组 ,以常压低氧 3周复制肺动脉高压模型 ,治疗组经洛沙坦治疗两周 ,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三组大鼠肺小动脉管壁 、 型胶原和 AT1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 低氧组肺小动脉管壁的 型胶原染色强度 (1.5 2 0 2± 0 .0 6 9)与对照组 (1.132 4± 0 .0 71)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治疗组 型胶原染色强度 (1.16 37± 0 .0 6 2 )与低氧组比较 ,差异也有显著性 (P<0 .0 1)。三组间 型胶原和 AT1受体染色强度均无明显变化 (P>0 .0 5 )。结论 洛沙坦可减少肺小动脉管壁 型胶原的表达 ,可能为其降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建中的作用及机理,通过建立慢性低氧性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测定其肺血流动力学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大鼠血清和肺小动脉fractalkine的表达变化,探讨fractalkine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通过间断低氧复制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右心导管插入法检测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图像分析法测量肺小动脉厚度,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可溶性fractalkine的浓度,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法观察肺小动脉fractalkine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低氧14 d后的大鼠mPAP高于正常大鼠(P<0.01),但是,在低氧21 d时,肺小动脉厚度指标(WA%和WT%)及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 S)才增加(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氧21 d的大鼠肺小动脉fractalkine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血清可溶性fractalkine浓度亦明显升高.相关分析显示fractalkine mRNA与WA%(r=0.749, P<0.01)和 WT%(r=0.732, P<0.01)呈正相关,fractalkine蛋白与WA%(r=0.727, P<0.01)and WT%(r=0.683, P<0.01)亦呈正相关.结论 慢性低氧刺激了fractalkine的合成和释放,fractalkine对于调节低氧性肺血管重建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Itisknownthatpulmonaryvascularremodelingisthekeymechanisminthedevelopmentofchronicpulmonaryhypertension ,whichischaracterizedbythethicknessofthemediacausedbytheproliferationofsmoothmusclecellsandthemusculizationoftheintra acinarpulmonaryarteries[1] .Hemeoxygenase(HO)catalyzesthebreakdownofhemeintocarbonmonoxide (CO ) ,biliverdinandironinmammals .TherearetwoisoformsofHO ,HO 1andHO 2 [2 ] .HO 1istheinducibleisoformwhichcanbeinducedbyhyoxia ,shockandotherstresssettingsand pro duceCO .Itwasr…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形成过程中小泛素蛋白样修饰蛋白1(SUMO-1)在肺内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在HP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低氧3d组、低氧7d组、低氧14d组及低氧21d组,每组8只。常压间断低氧暴露复制HPH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血管形态学指标[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原位杂交、RT-PCR检测肺内SUMO-1 mRNA表达,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低氧7d至21d,大鼠肺小动脉开始出现明显血管重塑并逐渐加重,低氧7d时WA%和mPAP显著高于对照组;低氧14d时WA%、mPAP较7d时进一步增加,RVHI显著高于对照组;低氧21d时WA%、RVHI较14d时进一步增加。SUMO-1 mRNA和蛋白在对照组肺小动脉壁呈弱阳性表达;低氧3d后显著增高;低氧14d达高峰;低氧21d后mRNA表达减弱但仍然高于对照组,蛋白表达继续保持高水平。SUMO-1 mRNA和蛋白表达与mPAP、WA%、RVHI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慢性低氧诱导肺内SUMO-1表达增加在HPH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L-精氨酸干预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构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探讨L-精氨酸干预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构的机制。方法将18只Wistar大鼠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低氧组和低氧+L-Arg组。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力,并对大示本进行显微结构观测和超微结构观察,同时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含量,并对肺组织以内皮素-1(ET-1)cRNA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研究肺动脉内皮细胞ET-1mRNA的表达。结果低氧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为2.71KP  相似文献   

18.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内 fractalkine 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fractalkine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氧组,每组10只,低氧组以常压低氧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以右心导管法检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图像分析法测量肺小动脉壁厚度,计算出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观察大鼠肺组织fractalkine mRNA的表达和酶联免疫法观察肺组织匀浆fractalkine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mPAP为(16.3±2.1)mmHg(1 mmHg=0.133 kPa),低氧组为(28.7±3.8)mmHg,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大鼠WT%为(10.20±1.56)%、WA%为(38.11±2.30)%,低氧组大鼠WA%和WT%分别为(21.28±4.60)%和(67.08±9.44)%,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低氧组大鼠肺组织fractalkine mRNA的含量较对照组增加〔(0.49±0.05)vs(0.29±0.02),P<0.01〕,肺组织匀浆fractalkine浓度亦高于对照组〔(7622.6±938.4)pg/mL vs(4168.5±403.5)pg/mL,P<0.01〕。相关分析表明,fractalkine mRNA和蛋白与WA%和WT%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低氧大鼠肺组织fractalkine的合成和释放增多,fractalkine增加可能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Rho激酶(ROCKⅠ和ROCKⅡ)在慢性低氧大鼠肺小动脉产生和表达的变化及其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低氧1d、3d、1周、2周和3周组,每组6只。低氧处理为常压间断低氧,每天8h,各低氧组分别低氧1d、3d、1周、2周和3周。采用微导管法测定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分离和称量大鼠右心室(RV)及左心室加室间隔(LV+S)重量,计算出RV/(LV+S)。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肺组织Rho激酶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测定Rho激酶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mPAP、RV/(LV+S)随低氧时间延长出现升高趋势(P〈0.05)。正常组与各低氧组的肺小动脉壁的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均随低氧时间的延长出现升高趋势,低氧3周组大鼠的WT%和WA%均高于正常组(P〈0.05)。ROCKⅠ、ROCKⅡ免疫组化阳性染色强度和ROCKⅠ mRNA、ROCKⅡmRNA原位杂交阳性染色强度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均出现升高趋势,低氧3周组ROCKⅠ、ROCKⅡ免疫组化阳性染色和ROCKⅠmRNA、ROCKⅡmRNA原位杂交阳性染色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ROCKI免疫组化、ROCKⅠmRNA原位杂交、ROCKⅡ免疫组化及ROCKⅠmRNA原位杂交阳性染色强度均与mPAP、wA%和wT%呈正相关(r分别为0.404、0.267和0.263;0.500、0.263和0.260;0.490、0.295和0.286;0.579、0.251和0.254,P均〈0.05)。结论低氧可导致Rho激酶产生和表达增加。Rho激酶可能通过促进肺小动脉收缩和肺小动脉重构参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