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男,42岁。因口唇肿胀2年,右侧鼻唇沟消失半年,于2001年4月初诊。患者于2年前劳累后,发现口唇肿胀,为弥漫性水肿,伴有阵发性头痛,全身其他部位未曾有荨麻疹样皮损出现。此后反复发病多次,病情持续发展,程度逐渐加重,口唇渐增厚变硬,自诉发病前均有阵发性头痛。曾在某医院诊断为“肉芽肿性唇炎”,口服泼尼松10mg/d及甲泼尼龙局部封闭治疗,口唇肿胀曾有所减轻,但停药后又有复发,故来我院诊治。追问病史约半年前,发现口角歪向左侧,并有面部紧胀感。发病以来,有乏力、关节痛,无发热,睡眠、饮食尚好,大小便无异常,个人史、家族史、过敏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26岁,左面部丘疹3个月余。单侧皮损出现前患者曾有面神经麻痹病史。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肌注维生素B1,口服地巴唑、呋喃硫胺及甲钴胺,结合针灸理疗等治疗,患者面瘫症状渐缓解。皮肤科情况:面部不对称分布多发性暗红色丘疹、脓疱,主要集中在左侧。诊断:寻常痤疮(面瘫治疗后)。经过常规痤疮治疗方案治疗后,皮损消退。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1岁,未婚.因"乏力10月,面部、双上肢起红斑伴关节痛2月"入院.10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四肢突然出现乏力,无肌肉酸痛,无心慌胸闷及其它不适,末诊治.渐感乏力加重.2月前面部、双上肢渐出现红斑,日晒后加重,伴肘、腕关节疼痛及四肢肌肉酸痛,无发热及口腔溃疡.在当地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改善.门诊以1、系统性红斑狼疮2、皮肌炎收入院.体检:T 36.6℃、P 76次/分、R 19次/分、BP105/70mmHg体重42K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血管、呼吸、消化等系统末见异常.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3岁。因四肢关节疼痛8年、阵发性胸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3个月人住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8年前患者受凉后常出现四肢关节疼痛,且逐渐僵硬和变形。院外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治疗。3个月前出现阵发性胸痛和全身肌肉酸痛,B超检查示“心包少量积液”。患者患病以来,精神、食欲差,体重减轻。体检:面容消瘦,头发稀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7岁,因双侧上肢起痛性水疱半个月于2004年5月10日来我科就诊。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上肢疼痛,继之出现红斑、水疱,逐渐增多。未经任何治疗。既往史:7岁时曾患“水痘”,无带状疱疹及水痘接触史,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应用史。体格检查:一般状况好,颈部正中可见红斑,成簇水疱,双上肢自肩部至腕部可见红斑,其上有成簇粟粒大小的水疱(见图1),疱壁紧张,疱液清晰,无破溃及结痂,皮损触痛阳性。双肺呼吸音清,  相似文献   

6.
眼睑松弛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因“上眼睑下垂影响视物”就诊。患者数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晨起眼睑水肿,水肿开始当日可消退,以后渐为次日或数日后消退,消退后数日可再次出现,反复发生,未发现有上眼睑水肿期间伴发荨麻疹。曾到内科就诊,做血、尿常规及多项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内科未作出诊断。在外院皮肤科多次就诊,均诊断为“血管神经性水肿”,给予抗组胺药物和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不佳。近期发现上眼睑变薄下垂,影响视物,需尽力睁眼才可避免上眼睑的遮蔽。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和类似疾病史。体检: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未…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6岁。因躯干、四肢泛发鳞屑性暗红色斑10年,间歇性头痛2个月,于2002年2月27日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10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侧口角出现红斑、糜烂、结痂,皮损在数月内渐扩展至面部,随后四肢、躯干泛发红斑,上覆鳞屑,伴有瘙痒,在外院曾按“鱼鳞病样红皮病”治疗,口服地塞米松1.5mg及氯苯那敏等药,瘙痒缓解,遂于3年前自服地塞米松1.5mg,每日1次,共服用近30个月,皮损渐扩至腹部、腰背、臀部肚四肢的大部分皮肤,仅见少许正常皮岛。  相似文献   

8.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 18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SSS)的可能促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与结果进行分析。着重讨论早期足量选用耐青霉素酶的抗生素静脉滴注 ,一般不主张并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全身治疗 ,提出 2 %百多邦软膏可作为首选外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0岁,以下腹部出现多发带状萎缩,逐渐增多,增宽2月入院,8月前患者因肾病综合征服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50mg/d),近2月来下腹部出现多发带状萎缩,并逐渐增多,增宽,其下方可见血管纹理,无自觉症状。近2天来右大腿股内侧出现群集性带状水疱伴疼痛,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至本科就诊。患者既往体健,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 ,10岁。全身反复起风团伴口眼歪斜 1年。 1年前无明显原因全身起风团 ,剧痒 ,未予治疗 ,风团持续10~ 3 0min可自行消退。 3个月后发作频繁 ,每天发作 2~ 3次并伴发口眼歪斜 ,口眼歪斜一般在风团出现后约 15min发生。自服抗过敏药后 3h风团可消退 ,而口眼  相似文献   

11.
报告大量外用糖皮质激素致皮肤萎缩纹1例。患者男,12岁,因双下肢蚯蚓状红色线状条纹6月余就诊。皮肤专科检查:双下肢伸侧及屈侧密集分布横向或纵向条状红色条纹,表面凹陷,长约1~10 cm,宽约0.1~0.5 cm,伸侧及屈侧皮肤均可见圆形红色斑块,上附有白色鳞屑,Auspitz征阳性。患者1年前因双下肢皮疹外用大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诊断:皮肤萎缩纹;银屑病。予卡泊三醇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银屑病皮损,2个月后双下肢皮损逐渐好转,萎缩纹未予治疗。  相似文献   

12.
SLE是一种慢性免疫系统疾病 ,病因尚不明确 ,病程长 ,易复发 ,常常累及许多不同的组织、器官 ,临床治疗、护理较为复杂。我所于 1998年 4月 2 7日收治 1例SLE累及脑部患者 ,经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冲击治疗及精心护理后取得满意疗效 ,痊愈出院。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35岁 ,面、手无明显原因出现红斑 8个月 ,伴关节痛、发烧。化验 :ESR 10 2mm/h ,ANA 1:10 ,尿蛋白 ( ) ;病理 :符合SLE。入院后给Dex 7.5mg/d静脉滴注等药物治疗 ,第 6天病人出现头痛头晕 ,之后病人断续头痛头晕 ,第 9天病人头痛头晕加重 ,表情淡漠 …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资料 患儿女 ,11岁 ,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年余、下颌部肿块伴轻痛半月来诊。患者 2年前因全身出血点 ,于当地医院经血和骨髓检查 ,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而收入院。经规律的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 ,病情渐稳定 ,血小板由 3 8× 10 9/L升至 10 5× 10 9/L。于 5个月前出院。出院后强的松的用量为 2 5mg/d ,每半月减 2 .5mg ,减至 10mg/d时 ,患者自行停用。停药后约 2 0天 ,患儿下颌正中部起一约黄豆大的结节 ,轻微疼痛 ,颌下结节渐增多 ,并融合成一条索状肿块 ,双上肢及躯干亦有同样结节 ,曾在他院诊为“软组织感染” …  相似文献   

14.
随着皮质类固醇的应用,其所导致的副作用也随之出现。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儿童皮肤病时,其经皮吸收的总量约为成人的3倍。皮肤炎症越重,经皮吸收的量也越多。儿童外用皮质类固醇所致局限性副作用有皮肤萎缩、口周皮炎等。所致系统性副作用有颅内良性高压、库欣综合征、生长延缓、白内障、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抑制等。  相似文献   

15.
1、病历摘要 患者,女25岁。3年前无明确诱因于躯干,颈部及四肢近心端逐渐出现较多白斑,无任何自觉症状。白斑逐渐增多、扩大、无明显季节性加重或减轻,未接受系统治疗患者既往体健、未婚,有性接触史,无特殊化学品接触史,无特殊家族史,  相似文献   

16.
31岁女性,颜面、四肢结节伴多关节肿瘤4年,诊断为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用环磷酰胺、泼尼松、雷公藤治疗11个月后,皮损消退,但出现多发残毁性关节炎,手指和足趾短缩、双侧股骨头无菌坏死、颅骨缺损。  相似文献   

17.
暴发性痤疮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性,20岁,痤疮病史3年,近40天面部,躯干,上肢急性发作炎性丘疹,结节及脓疱,皮疹可融合,形成糜烂,溃疡,伴有发热,食欲不振,关节肌肉疼痛,白细胞总数增多,单纯抗生素治疗无效,口服异维A酸及短期皮质类固醇,配合阿齐霉素等抗生素治疗,4个月后患者完全治愈。  相似文献   

18.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疗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是一种好发于新生儿与婴幼儿的少见病[1]。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引起,一般患儿有脓疱疮接触史,发病部位常见于眼、耳、鼻周,为突发红斑,伴有渗出性浆痂。口周有放射状皲裂,呈烫伤样外观,严重者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可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9.
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冲击治疗SLE8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治疗SLE的更好的投药方式及减少其副作用,采用小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冲击治疗轻、中度SLE83例。效果良好。与常规治疗效量相比,其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治疗1个月后激素平均剂量明显减少(P<0.001),而且副作用较轻。该疗法可以较广泛地应用于治疗轻、中度SLE。  相似文献   

20.
类天疱疮60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类天疱疮的临床分型标准及比较合理的治疗方案,了解类天疱疮与其它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0例类天疱疮住院患者,包括患者发病年龄、病程、住院日、皮损分布、组织病理、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常规实验室检查、站疗方案、合并症及并发症等。结果:泛发型类天疱疮和局限型类天疱疮在临床、病理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所用皮质类固醇剂量等方面均有显著不同。泛发型组55.6%(25/45)发生粘膜损害,14.29%(5/45)合并恶性肿瘤。治疗本病以系统用皮质类固醇(泼尼松)为主,初始日剂量泛发型组为49.22±13.94mg,局限型组为27.67±16.35mg(P=0.000001);激素最大量分别为65.82±36.13mg和34±20.28mg(P=0.001)。使用最大剂量的维持时间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是两组所用维持量不同(分别为23.45mg日和13.5mg/日,P=0.0292)。结论:类天疱疮病情严重程度差异较大,局限型和泛发型类无疱疮的临床和试验室特点以及治疗方案等方面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