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林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475-3476
外周导入静脉置管(PICC)是将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置入,使导管头端送达上腔静脉下1/3,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处的导管。PICC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护士可进行独立操作,简单安全,不限制患者臂部活动,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及应用。起到外周血管置管,中央静脉治疗的效果。避免了以往造成的药液外渗,组织坏死现象的发生,PICC拥有诸多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应问题。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和临床实践,对PICC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类研究,并对相应并发症提出解决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向亚华 《医药世界》2010,12(2):178-179
笔者总结了本科室2008—10/2009—09PICC置管管理106例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59例,女47例,年龄31~82(平均46.3)岁。其中乳腺癌48例,肠癌40例,肺癌9例,胃癌6例,肝癌2例,眼眶癌1例。选用巴德三向瓣膜式导管,置管选择贵要静脉61例,正中静脉18例,头静脉19例,颈外静脉8例。  相似文献   

3.
朱玉欣  雷琤  刘富德 《河北医药》2010,32(11):1479-1480
肿瘤患者由于长期输液反复穿刺血管,或输注高渗透性、高浓度、强刺激性的化学药物,加之肿瘤放、化疗对血管损伤巨大,致外周浅表静脉血管内膜损伤,弹性较差,使患者外周浅静脉穿刺困难。这些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在静脉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药液外渗及静脉炎等并发症。应用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进行化疗,因其导管远端达上腔静脉,血管较粗,血流充分,化疗药物通过PICC导管注入血管后迅速被稀释,  相似文献   

4.
刘雅娟 《医药世界》2010,(11):1537-1537
目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经普遍应用于临床,由于它不限制患者日常活动,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避免了因治疗的需要对患者反复进行静脉穿刺,解决了慢性病患者长期输液、肿瘤周期化疗、TPN以及高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对住院和门诊患者均可使用。但是,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对置管缺乏了解,多数患者担心生活的不便而不愿置管。针对这些患者,笔者采用先评估后宣教的护理干预,大大增加了置管率,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朱晓红  宋岩  马彬彬 《河北医药》2010,32(19):2773-2774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顶端位于上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PICC适用患者:需要中长期输液而外周表浅静脉不好;肠外营养;抗生素、高渗透压溶液或化学药物的长期治疗。对需要长期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应作为建立静脉通道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探讨干预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方法留置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100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改良组410例,对照组5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导管置管、维护方法,改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干预措施:六步洗手法洗手、专职护理人员在超声引导下,在PICC维护门诊置管、维护,穿刺部位选在肘关节以上;对比改良前后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改良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改进PICC置管环境、穿刺方法等干预措施,有效降低PICC置管的感染率,对保障输液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评价健康教育路径对改善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干预效果,为临床制订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PICC肿瘤患者139例,将其分为干预组72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分别在干预前1d,干预后10、30d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和健康生活方式量表(HPLP)评估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测评得分。结果经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干预前1 d,干预后10、30 d两组患者ESCA和HPLP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可改善PICC肿瘤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且随着干预时间的推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水平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实施与应用,探讨临床实际护理PICC置管的最优模式。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PICC置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分析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过程中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的日常导管观察能力评分、维护依从性评分、自我管理信心评分、导管异常管理情况处理能力评分均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发生穿刺点出血、静脉血栓、导管脱出、导管渗液的比例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发生穿刺点红肿、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渗液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对PICC置管的自我护理管理能力,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刘亚力 《河北医药》2010,32(15):2136-2137
静脉化疗是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为了避免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及复发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所以应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准确输入。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因其操作简单、安全、导管留置时间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1]。在置管不同时期制定了系统的健康教育计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年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及其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总结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施行PICC的560例成年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比较分析术后并发血栓患者与无并发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 560例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27例(4.8%);置管深度、肿瘤类型是PICC术后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导管留置时间延长,并不一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结论 PICC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段是最佳置管深度。若无并发症,PICC导管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11.
贾爱玲  李兵晖  杜美春 《医药世界》2010,(8):850-850,852
目的探讨PICC在乳腺癌患肢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出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后,患侧上肢体无肿胀的患者40例。同期60例乳癌手术后健侧PICC置管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24h后进行护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仅给予一般性指导。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4.4%,相关感染2%,导管阻塞2.6%,肢体肿胀19%。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11.7%,相关感染6.2%,导管阻塞5.6%,肢体肿胀17%,两组并发症无差异(均P〉0.05),但是患侧并发症比健侧低。结论早期对乳腺癌患侧置PICC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安全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妇科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院内护理和家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妇科收治的115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试验组(院内护理)65例和对照组(家庭护理)5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置管护理,试验组患者置管后接受院内护理;对照组患者出院接受家庭护理,护理措施与试验组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PICC置管护理较家庭护理引发置管后并发症的风险更小,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对53例行PICC置管患者,置管长度测量采用改进方法,结果在胸透下示管端位置均于上腔静脉。采用改进方法测量置管长度可缩短操作时间,且操作简便,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淑英  于长玲  宿国波 《医药世界》2010,(11):1550-1550,155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方法对肿瘤科2009-02-2010-07161例置管患者进行规范的健康教育。结果本组置管成功率为99.37%,最长留置255d,最短20d。发生机械性静脉炎8例,穿刺点出血1例,导管堵塞3例,非计划性拔管1例。所有病例导管全部完整。结论对置管期患者进行规范的健康教育,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延长了PICC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5.
杨萍 《医药世界》2010,(10):1329-1330
PICC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创伤小的的置管技术。特别是能帮助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减轻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避免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与刺激,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被肿瘤患者化疗广泛运用。但因PICC置管在人体内留置时间长,所以如何预防并发症对我们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就我科发生1例PICC隧道型感染护理的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健  商月娥  章春芝  孙晓娟  付伟  刘杨 《河北医药》2011,33(13):2070-2071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因操作方便、安全、使用时间长等优势得到广大医生、护士及患者的高度认可,但也会出现并发症,导致被迫拔管的发生。为实现让患者及家属满意、社会满意的服务宗旨。本文分析2006年4月至2008年8月PICC置管患者中被迫拔管的原因,修订质量监管改进措施,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郑洁芸  洪娟  朱美玲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3):1956-195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减少肿瘤患者化疗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行PICC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按照循证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0.6%(29/32)、93.8%(3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2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PICC肿瘤患者化疗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延长安全置管时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晚期患者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并发症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肿瘤晚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患者,经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针对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189例患者PICC置管术后,发生PICC侧手臂水肿103例,静脉炎12例,导管感染10例,导管堵塞8例,穿刺点渗血1例,心律失常1例,导管脱出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2.5%。结论 PICC置管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静脉通道,对PICC并发症的预防和正确处理,可以有效延长导管使用时间,为病人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19.
史淑红  王华 《医药世界》2010,(6):570-570
目的探讨PICC置管乳腺癌术后化疗护理方法,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针对PICC置管乳腺癌术后的化疗特点进行护理。结果大部分患者恢复较好,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 PICC置管乳腺癌术后的化疗护理是整体治疗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袁会平  陆艳萍  张翠勉 《河北医药》2013,(22):3468-3468
近年来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不仅为患者解除了痛苦,使无痛注射变成了现实,在为化疗患者保护血管方面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PICC 导管头端不位于上腔静脉时,称之为导管异位。导管异位是 PICC置管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文献报道发生率为34.2%[1]。我院对不同体位PICC穿刺置管成功率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