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邦霞  尉晓蔚  谭毅  谭冬梅 《医学争鸣》2009,(20):2081-2085
目的:研究ME491/CD63对小鼠胚胎体外发育及着床的影响,以及ME491/CD63mRNA及蛋白在假孕D1~8小鼠子宫中的表达规律.方法:①将小鼠8-细胞胚胎培养于含不同浓度ME491/CD63抗体的培养液中,观察胚胎发育,记录囊胚形成及脱透明带的情况.②妊娠D4小鼠宫角注射ME491/CD63抗体,于妊娠D8观察小鼠胚胎植入数量.③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ME491/CD63mRNA及蛋白在假孕小鼠子宫的表达规律.结果:①ME491/CD63抗体可影响胚胎在体外的发育.与对照组相比,在ME491/CD63抗体浓度为1:400及以上时,囊胚的形成率明显降低(P〈0.05);在抗体浓度为1:800及以上时,胚胎脱带率显著下降(P〈0.05),ME491/CD63抗体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具有浓度依赖性.②宫角注射一定量的ME491/CI)63抗体可以显著提高小鼠胚胎的着床数[(5.8±2.3)vs(4.1±1.8),P〈0.05].③ME491/CI)63mRNA在假孕D1~8小鼠子宫中均有表达,于D6表达最丰富.MFA91/CD63蛋白在假孕D1—8的子宫腺上皮细胞均有表达,假孕D1~5腔上皮细胞无表达,假孕D6—8,子宫腔上皮细胞阳性表达.结论:①ME491/CD63在小鼠胚胎发育和着床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②ME491/CD63在妊娠小鼠子宫的表达是非胚胎依赖性的,其表达量的变化可能与胚胎存在与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王焕英  谭冬梅  何明忠  王立芝  谭毅 《医学争鸣》2006,27(21):F0002-F0002
0 引言 原癌基因/癌基因的激活和/或抑癌基因(包括肿瘤侵袭转移抑制基因)的失活、基因突变等是胚胎植入这一正常生理过程信号转导通路所必需的[1]. 本实验我们观察小鼠动情周期和妊娠早期,CD82/KAI1 mRNA和蛋白在子宫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胚胎植入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KAI1/CD82和ME491/CD63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3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KAI1/CD82和ME491/CD63的表达,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KAI1/CD82和ME491/CD6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KAI1/CD8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未发现ME491/CD63表达与结直肠癌病理资料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I1/CD82和ME491/CD63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AI1/CD8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作为结直肠癌的预后因子.KAI1/CD82和ME491/CD63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Dicer基因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为阐明其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未孕、假孕及孕d1~d7小鼠子宫内膜中Dicer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在小鼠着床窗期及着床后(d4~d7),小鼠子宫内膜中Dicer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明显升高,d5达到高峰(PmRNA=0.000,P蛋白= 0.000);且Dicer表达主要定位于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结论:Dicer基因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时间与空间差异,这种规律性表达所调控的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可能是胚胎正常着床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白血病抑制因子(LIF)mRNA在早孕期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及LIF蛋折的组织定位。方法 用RT-PCR半定量法测定LIF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LIF蛋白的组织学定位。结果 LIF mRNA在早孕期小鼠子宫内膜呈时序性规律表达,孕早期升高,第4天达到高峰,比未孕期明显增高(P〈0.01),此后下降,到孕第7天降到孕前水平;LIF蛋白主要定位在子宫内膜腺上皮和腔上皮,且  相似文献   

6.
赵邦霞  谭冬梅  谭毅 《郧阳医学院学报》2009,28(4):313-315,F0002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因子CD82/KAI1在延迟着床小鼠子宫中的表达规律。方法: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CD82/KAI1蛋白质及mRNA在延迟着床小鼠子宫的表达。结果:延迟着床小鼠子宫CD82/KAI1蛋白含量在延迟着床第5天较少,第6~8天无表达,E2激活后则明显增多。CD82/KAI1 mRNA表达从妊娠第4~8天呈下降趋势,雌二醇(E2)激活后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5)。结论:CD82/KAI1参与了小鼠胚胎着床过程,其表达可能受雌激素调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血病抑制因子(LIF)mRNA在早孕期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及LIF蛋白的组织定位。方法用RT-PCR半定量法测定LIF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LIF蛋白的组织学定位。结果LIFmRNA在早孕期小鼠子宫内膜呈时序性规律表达,孕早期升高,第4天达到高峰,比未孕期明显增高(P<0.01),此后下降,到孕第7天降到孕前水平;LIF蛋白主要定位在子宫内膜腺上皮和腔上皮,且第4天染色最深,间质细胞无LIF表达。结论LIF的表达高峰与小鼠孕卵着床时间吻合。因此,LIF可能参与了着床的启动,LIF参与着床可能是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围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分布状况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妊娠1~8d小鼠子宫内膜MIF的表达情况,并以动情期非妊娠小鼠子宫做对照。结果在小鼠子宫内膜的所有组织均可检测到MIF的表达,主要表达于腺上皮、腔上皮及基质中的细胞团。MIF在妊娠1~3d表达较强,妊娠4~5d表达较弱,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的腔上皮和腺上皮;妊娠6~8d,MIF表达再次增强,但主要表达于基蜕膜和次级蜕膜区。结论妊娠1~8d小鼠子宫持续表达MIF,提示MIF可能参与小鼠胚泡植入及胚泡植入后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生长因子结合受体7(growth factor receptor bound 7,GRB7)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未妊娠及妊娠早期d1~7小鼠子宫内膜GRB7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孕3 d下午8点子宫角注射GRB7反义寡核苷酸,孕7 d观察胚泡着床数较正常组有无变化。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得未妊娠(d0)和妊娠早期(d1~7)小鼠子宫内膜组织均有GRB7 mRNA表达,并在孕5 d达到峰值;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分析显示GRB7蛋白在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与实时荧光定量PCR基本一致,孕1 d到孕4 d,GRB7蛋白主要表达部位为腔上皮、腺上皮,基质细胞少量表达,孕5 d、孕6 d,GRB7蛋白表达较之前增强,并且在基质细胞开始明显表达,孕5 d最强;孕6 d着床点GRB7蛋白高表达于初级蜕膜区,着床旁GRB7蛋白高表达于基质细胞;子宫角注射GRB7反义寡核苷酸后胚泡着床数较正常组明显减少。结论:GRB7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中呈动态表达,提示它参与了胚胎着床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基因在小鼠胚泡着床窗口期了宫内膜表达的特定部位.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20只孕期第4天的小鼠子宫内膜着床点和旁组织的LIF mRNA进行检测.结果:20只孕期第4天的小鼠着床点LIF mRNA表达平均水平为0.5316,旁组织LIF mRNA表达平均水平为0.3711.统计处理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胚泡着床窗口期,小鼠子宫内膜胚泡着床点和旁组织LIF基因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激活素A(activin-A)在围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中表达的分布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分析孕2~6 d小鼠子宫内膜activin-A的表达情况,并以未孕动情期及假孕2~6 d小鼠子宫内膜作对照.结果 activin-A主要表达于小鼠子宫内膜的腔上皮、腺上皮和基质细胞.acti...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顺铂(cDDP)作用下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株3AO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的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cDDP作用后3AO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cDDP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不同浓度cDDP(1、3、9 mg/L 3个浓度组)作用的3AO细胞株中KAUI1/CD82表达情况,并与细胞对照组(未经药物处理)进行比较.结果 cDDP作用后细胞体积缩小、细胞内颗粒增多,细胞核固缩、深染,细胞凋亡;cDDP对3AO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cDDP作用后卵巢癌细胞中KAI1/CD82基因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结论 cDDP不仅能增加对卵巢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而且能上调卵巢癌细胞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的表达,为临床上药物抑制肿瘤转移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苯妥英钠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人HDL-c、CD62p/CD63的影响,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门诊或住院动脉粥样硬化的脑血管病病人32例作为治疗组,以苯妥英钠0.2g/d进行治疗,另选择32例相似病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除苯妥英钠治疗外,其余治疗均相同,治疗前及治疗后30d、90d分别抽取晨空腹血检查HDL-c、CD62p/CD63水平,统计分析治疗前后HDL-c、CD62p/CD63变化百分比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病人在治疗后30d,血清HDL-c水平即开始升高,90d后升高更明显(P<0.01),两组病人血清CD62p阳性的血小板比例在治疗后30d即见明显减少,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90d后进一步减少,治疗90d后治疗组CD62p阳性的血小板比例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治疗组CD63阳性的血小板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对照组仅在病后90d才略有下降,治疗组在治疗后90dCD63阳性的血小板比例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结论:苯妥英钠对血清HDL-c水平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对急性脑梗死后血清CD62p及CD63阳性的血小板比例的改变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Dickkopf1(DKK1),knowntobeoneoffamilymembersofDickkopf,isanexcretionprotein[1].It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carcinogenesisandembryonicdevelopment.Recently,somestudieshaveconfirmedthatDKK1washighlyexpressedinmidsecretoryphaseinhumanendometrium,whichwascoincid…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全血和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应用流式细胞仪(FCM)观察4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0例正常人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阳性表达率,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R).结果FCM测得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阳性率,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血管病变组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1);PAgR,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PAgR与CD62p和CD63阳性表达率呈显著正相关r1=0.382,r2=0.329,P均<0.05.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阳性表达及PAgR的测定对判断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与提示在血管病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颅脑外伤患者血浆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糖蛋白(alpha-granular membrane protein,CD62p)、溶酶体膜糖蛋白(lysosome intact membrane protein,CD63)的水平,探讨其与颅脑外伤的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53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GCS评分分为A组(轻型)、B组(中型)、C组(重型),在外伤后12 h、1 d、3 d、5 d、7 d测定CD62p、CD63,并设对照组.结果:B组和C组外伤后CD62p、CD63测定值与A组、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外伤后的CD62p测定值与B组比较,也有明显的升高,P<0.05.B组颅脑外伤患者外伤后CD62p值3 d、5 d比伤后12 h时有明显升高,P<0.05.C组外伤后CD62p值1 d、3 d、5 d比伤后12 h时有明显升高,P<0.05.B组外伤后CD63值3 d比伤后12 h时有明显升高,P<0.05.C组外伤后CD63值1 d、3 d、5 d、7 d比伤后12 h时有明显升高,P<0.05. 结论:血CD62p、CD63水平与颅脑外伤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血CD62p水平对病情变化更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骨桥蛋白在围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明确OPN表达规律.方法 将清洁级性成熟期昆明小鼠44只,雌性24只,雄性20只,雌性小鼠阴道涂片检查为动情前期,在此期注射PMSG和HCG,4只雌鼠不合笼(孕D0,对照组),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剪取子宫组织,直接液氮保存和福尔马林固定保存,其余的雌:雄小鼠1∶1合笼,次日检查阴栓,发现阴栓计为妊娠第1天.分别于妊娠第4、5、6、7和8天用颈椎脱臼法处死,迅速剖腹,剪取子宫组织予以保存(实验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blotting技术分析围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骨桥蛋白表达规律,采用RT-PCR技术半定量分析围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骨桥蛋白mRNA表达特征.结果 小鼠整个围植入期子宫内膜中均有OPN表达,但表达的高峰在着床窗口期,即孕D5.孕D0(非孕)子宫内膜的OPN表达较弱,孕D4时表达增强,孕D5时表达最强,孕D6时表达突然回落,孕D7、孕D8时表达减弱,降至非孕水平.结论 骨桥蛋白在围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随着孕龄的增加逐渐增强,但表达的高峰在孕D5,与植入窗的开放相吻合,是子宫内膜接受性的客观标志,提示骨桥蛋白在胚泡着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为阐明胚泡着床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