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 ,我们采用痛点封闭加药饼灸治疗跟痛症 76例 ,收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6例中 ,男 2 7例 ,女 49例 ;年龄最大 61岁 ,最小 30岁 ;左足 31例 ,右足 40例 ,双足 5例 ;病程最长 4年 ,最短 1个月 ;X线片示有骨质增生者1 9例 ,无骨质增生者 5 7例。临床表现 :足跟部疼痛 ,站立或行走时加剧 ,步履困难 ,足底部跟骨处压痛 ,以跟骨结节稍偏前内侧更为明显。2 治疗方法2 .1 痛点封闭 用地塞米松 5 mg~ 1 0 mg,2 %盐酸利多卡因 1 ml~ 2 ml,混合抽取于 5 ml的注射器内 ,局部严格消毒后由压痛点进针深达筋膜 ,回抽无血后注入…  相似文献   

2.
自 1995年以来 ,作者采用局部封闭结合中药薰洗治疗跟痛症3 6例 ,42足。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3 6例中 ,男 2 5例 ,女 11例 ;年龄 3 6~ 60岁不等 ,平均 45岁 ;病程 4个月~ 3 a不等。 3 6例均在门诊治疗 ,均以疼痛就诊 ,疼痛以在站立时或行走时剧烈 ;疼痛部位 :跖底跟骨结节偏前有痛点者 3 2足 ,跟骨前内侧有痛点者 5足 ,跟骨前外侧痛者 4足 ,弥漫性痛者 1足 ,其中 2 8例跟骨侧位片示有跟骨骨刺。2 治疗方法2 .1 局部封闭 :准确找好压痛点 ,强力碘消毒后 ,泼尼松龙 0 .5~1m l,加 2 %利多卡因 2~ 3 m l垂直刺入至…  相似文献   

3.
针刀加中药泡洗治疗跟痛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  童选伟  周惠云 《中医正骨》2001,13(10):11-11
跟痛症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自 1995年以来 ,作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该病 2 8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8例中 ,男 19例 ,女 9例。年龄 35~ 76岁 ,病程最短 3月 ,最长 4年。左足 14例 ,右足 8例 ,双足 6例 ,X线拍片示跟骨骨质增生者 5例。2 治疗方法2 .1 注射治疗 取醋酸强的松龙 2 .5ml加 2 0 %利多卡因 2 .5ml,常规消毒内踝下至足跟间皮肤 ,依跟骨跖面压痛点定位 ,从内侧皮肤垂直进针 ,将药物注射于压痛点处 ,7天注射 1次 ,一般 2~ 3次。2 .2 针刀治疗 病人患侧卧位 ,常规消毒内踝至跟…  相似文献   

4.
针刀治疗跖筋膜炎型跟痛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跖筋膜炎型跟痛症的疗效.方法:96例跖筋膜炎型跟痛症患者运用针刀疗法,进行1~2疗程治疗.结果:痊愈87例(90.2%);有效7例(7.3%);无效2例(2.5%).总有效率97.5%.结论:针刀疗法治疗跖筋膜炎型跟痛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足跟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分 ,所以因损伤引起的跟痛症较为多见。临床医生常常把跟痛的原因全部归因于跟骨骨刺 ,其实并不然。跟痛的主要原因多由跟部的软组织损伤引起 ,如跟骨结节跖筋膜附着处劳损引起的跟痛临床并不少见。笔者近年来运用针刺配合中药薰洗治疗跟骨结节跖筋膜附着处劳损 (以下简称跟跖痛 ) 17例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7名患者 ,共 19个病足。其中男性 8足例 ,女性 11足例 ;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72岁 ,大多在 30~ 5 0岁之间 ;左侧 10例 ,右侧 5例 ,双侧 2例 ;除 3例有外伤原因外 ,其他均是…  相似文献   

6.
跟痛症是跟骨跖面的痛病 ,笔者采用小宽针治疗跟痛症 56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 56例中男 2 4例 ,女 32例 ,年龄最小的 4 2岁 ,最大的 6 2岁 ,病程短者 1个月 ,长者 1年。2 治疗方法病人俯卧 ,足部自然垂于床沿 ,暴露患足足跟 ,常规消毒 ,医者左手拇指按压在骨性突出物处或压痛中心 ,瞩病人不要活动 ,右手持小宽针迅速刺至赘生骨部位并用划割法前后划动 0 .5~ 1cm左右 ,破坏赘生骨膜表面层 ,再用火罐行闪火法在针刺的点位上拔出瘀血 ,出血量约 1~ 2 cm即可 ,完毕后用稀磺酊消毒并贴以胶布并嘱患者 2 4小时将胶…  相似文献   

7.
跟痛症是临床常见病。 1995~ 1999年 ,作者采用局部封闭配合小针刀治疗跟痛症 46例 5 2足 ,经 6个月以上随访 ,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6例 ,其中男 17例 ,女 2 9例 ,年龄 36~ 70岁 ;单足发病 40例 ,双足发病 6例 ;病程最长 11年 ,最短 1周 ,平均 2 .6年。 37例静息时跟骨酸胀 ,站立位及行走时足跟底部疼痛 ,休息后好转 ,跟骨结节及其周围压痛明显 ,足底轻微肿胀 ;9例呈负重行走痛 ,无明显静息痛。有封闭治疗史者 17例 19足 ,大部分患者曾服用过消炎止痛药物治疗 ,效果不佳。2 治疗方法2 .1 跟骨结节封闭 用新 7号…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跟骨钻孔减压并跖腱膜切断术治疗跟痛症的疗效。方法:48例患者用跟骨钻孔减压并跖腱膜切断术治疗。结果:本组48例优40跟占84%,良4跟占8%,可3跟占6%,差1跟占2%,优良率92%,结论:琅骨钻孔减压并跖腱膜切断术治疗琅痛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霍湛锋 《国医论坛》2003,18(2):25-25
跟痛症是中老年常见的骨伤科疾病 ,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足跟或足底部酸胀或针刺样痛 ,步履困难。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浸渍附着法 ,辅以中药内服 ,共治疗足跟痛 68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68例中 ,男 1 6例 ,女 5 2例 ;年龄最小 46岁 ,最大 69岁 ;病程 1 0天~ 2年 ;单侧跟痛 61例 ,双侧 7例。跟骨 X线检查示跟骨骨刺者 1 8例 ,有脱钙象者38例。本组除骨刺 1 8例外 ,诊为跟骨高压症 1 2例 ,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 2 9例 ,跖筋膜炎和跟腱周围炎9例。2 治疗方法2 .1 浸渍附着法 基本方 :马钱子、透骨草、伸筋草、白芷、川牛…  相似文献   

10.
我院运用封闭结合中药薰洗治疗足跟跖侧疼痛 38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38例患者 ,其中男 32例 ,女 6例 ;年龄最小38岁 ,最大 78岁 ,平均 4 8岁 ;左侧跟痛者 16例 ,右侧者 2例 ,双侧者 2例 ;病程最短 5天 ,最长 6年。2 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位 ,在足跟跖侧压痛明显处 (阿是穴 )进行标记 ,常规消毒标记处皮肤 ,取 2 %利多卡因针 3m L、当归针 2~ 4 m L、 6 5 4 - 2针 5 mg、确炎舒松 A针 5 mg配成混悬剂。 10 m L注射器配 7号针抽吸药液 ,刺入标记点皮肤直达足跟跖面跖筋膜附着点 ,回抽无血后 ,缓缓注入药液 ,每 6日注射 …  相似文献   

11.
我们自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共收治跟痛症患者 81例 ,计 10 5足 ,采用中药熏洗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跟骨跖面行走痛 ;足跟跖面压痛 ;跟部跖侧皮肤无红肿 ,皮温略高 ;X线检查 :有时见骨质脱钙、增生或骨刺。纳入病例标准和排除病例标准均参考“中药新药治疗跟痛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1.2 研究对象 :所治病例均为经随访的门诊病人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45例 ,男 2 0例 ,女 2 5例 ;年龄 5 1.6± 6 .6岁 ;共 6 0足。对照组 36例 ,男 15例 ,女 2 1例 ;年龄 5 2 .3±5 .7岁 ;共 45足。…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跟痛症76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994~ 1998年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跟痛症 76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76例 ,男 15例 ,女 6 1例 ;年龄最大 6 2岁 ,最小 32岁 ;右足 37例 ,左足 33例 ,双足 6例 ;发病至就诊时间最长 8个月 ,最短 2周 ;X线片显示有骨刺增生 18例 ,无骨剌增生 5 8例。临床表现为足跟部疼痛 ,站立或行走时疼痛加剧 ,步履困难 ,足底部跟骨处压痛 ,以跟骨结节稍偏前内侧更为明显。2 治疗方法2 .1 锤叩法 病人取俯卧位 ,屈膝 90°,足底部向上 ,先在跟骨处按压找出压痛点 ,用塑胶叩诊锤叩击压痛点 2~ 3分钟。初起轻叩 …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拟活血止痛散熏洗治疗足跟痛 5 8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 8例病人均为门疹病人 ,男 7例 ,女 5 1例 ;4 0岁以上者 5 6例 ,病程 1月~ 5年不等。临床表现为足跟痛 ,在跟骨跖面跟骨结节与跖筋膜附着或足跟处压痛。2 治疗方法2 1 方药组成 伸筋草 2 0g ,红花 2 0g,炙马钱子 10g ,乳香12g ,桑枝 30g,羌活 10g,川芎 2 5g ,丹参 2 5g ,木瓜 10g ,牛膝 10g。2 2 使用方法 上药加水煮沸后用文火煎 2 0min ,将患处暴露进行药物蒸气熏蒸 ,待药液温度降至 5 5℃左右时 ,患足进行浸洗。可边浸洗边轻柔按摩患处。每次治…  相似文献   

14.
跟痛症多发于中年以后的男性患者 ,单侧或双侧发病 ,本症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笔者采用《灵枢·官针》篇中治骨痹的短刺法治疗跟痛症疗效理想 ,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针灸门诊就诊的跟痛症病者并作跟骨X线照片检查。临床诊断参照《实用骨科学》[1 ] 。治疗组 32例 ,男 2 0例 ,女 1 2例 ,单侧 2 5例 ,双侧 7例 ,其中跟骨骨质增生 2 3例。对照组30例 ,男 2 2例 ,女 8例 ,单侧 2 2例 ,双侧 8例 ,其中跟骨骨质增生 2 0例。患者年龄由 5 5~ 68岁之间。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取足跟部最明显的 2点压痛点 (双侧疼痛取双…  相似文献   

15.
电针女膝穴配合中药外洗治疗足跟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跟痛多为足跟部软组织损伤引起或骨质增生所致 ,常见于跖筋膜劳损或跟骨骨刺形成 ,临床中应用电针女膝穴配合中药外洗治疗本症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8例患者中 ,男 2 4例 ,女 44例 ;年龄最小 2 5岁 ,最大 78岁 ,60岁以上者 40例 ;病程最短 8d ,最长 6浕 ;X线跟骨摄片 ,2 1例提示跟骨骨质增生或骨刺形成。1 2 诊断要点 足跟下或足心疼痛 ,足底有紧张感。有的坐后站立时 ,如履针毡 ,行走跛行 ,行走一段时间后症状减轻 ,有的劳累后疼痛加重 ,不耐久立远行 ,得热痛减 ,遇寒痛增。检查 :跟骨结节前缘压痛明…  相似文献   

16.
笔者用八仙逍遥汤加减熏洗治疗跟痛症 8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6例 ,男性 54例 ,女性 32例 ,年龄4 5~ 74岁 ,平均年龄 56岁。主症均为跟骨跖面痛 ,站立或行走后疼痛加重 ,压痛点在跟骨负重区内侧。双足发病者 1 2例 ,单侧发病者 74例。X线摄片检查跟骨有明显骨刺形成者 50例。2 治疗方法中药八仙逍遥汤源于《医宗金鉴》外洗方剂 ,功效为祛风散瘀 ,活血通络 ,在此方基础上加减 ,方药组成为 :防风 6 g、荆芥 6 g、当归 1 0 g、没药 1 0 g、透骨草 1 0 g、桂枝 1 0 g、细辛6 g、甘草 6 g。用法为 :用瓷盆装水…  相似文献   

17.
我科从 1992年 4月至 1996年 3月采用中草药熏洗、封闭注射和手术 3个不同步骤治疗 2 48例跟痛症患者 ,临床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48例 ,其中男 10 6例 ,女 142例 ;年龄38~ 76岁 ;病程 11d~ 12 a;单侧跟痛 196例 ,双侧跟痛 5 2例 ;跟内侧压痛 176例 ,足底压痛 5 8例 ,广泛压痛 14例 ;X线摄片检查有骨刺形成 2 0 6例 ,其中单侧骨刺 15 9例 ,双侧骨刺47例 ,无骨质增生 42例。本组病例均选择入院前未经任何治疗的患者。1.2 诊断要点 :年龄在 40岁以上 ,且以负重劳动者居多。一般发病缓慢 ,多无明显急性…  相似文献   

18.
笔者采用针刺、手法及魏氏四肢洗方外治综合治疗跟痛症12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124例均见跟部跖面行走痛,足跟跖面压痛,作X线摄片排除骨肿瘤、骨结核、骨髓炎。124例中男性68例,女性56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42岁。临床分型[1]:跟后痛24例(跟后滑囊炎12例,跟腱止撕裂伤2例,痹症性跟痛症10例),跟下痛52例(跖腱起点筋膜炎10例,跟骨下滑囊炎16例,跟下脂肪垫炎14例,肾虚跟痛症12例),跟骨病48例(跟骨骨刺36例,跟骨骨骺炎8例,跟距关节炎4例)。中医辨证分型[1]:肝肾亏虚型32例,瘀血阻滞型92例。  二、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9.
足跟部承重时疼痛称跟痛症 ,笔者以往单纯使用活血化瘀药治疗 ,收效甚微 ,近 5年来运用中药内服外洗法共治疗跟痛症患者 52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52例中 ,男性 2 4例 ,女性 2 8例 ;最大年龄 73岁 ,最小 45岁 ;右侧 3 1例 ,左侧 1 8例 ,双侧 3例。诊断为跟骨骨刺者 3 8例 ,跟骨结节滑囊炎 1 3例 ,类风湿性跟骨炎 1例。足跟跖面偏内侧压痛 3 2例 ,足跟跖面正中压痛 1 2例 ,足跟侧面压痛 8例 ,足跟肿胀 2 0例。2 治疗方法2 .1 内服方药 :加味四妙散 :苍术、黄柏、川牛膝、土茯苓、赤小豆、车前子、白扁豆、黄芪、…  相似文献   

20.
跟痛症是骨科临床常见病 ,包括跟骨骨刺、跖筋膜炎等 ,临床上治疗本病方法较多 ,笔者近 5 a来采用长毫针针刺环跳穴的方法治疗本病 ,疗效明显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共 10 8例病人 ,其中 X线片确诊为跟骨骨刺患者 98例 ,单足底痛 6 6例 ,双侧足底痛 32例 ;跖筋膜炎 10例 ,单足底痛6例 ,双足底痛 4例 ;病程最短者半月 ,最长者 2 a;年龄最小者 4 2岁 ,最大者 78岁 ,平均年龄 5 9岁。2 治疗方法2 .1 环跳穴的定位 :本穴属足少阳胆经的穴位 ,为足少阳、太阳经交会穴。位于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口连线的外 1/3与内 2 /3交界处 ,在臀大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