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肘后备急方》是现存较早的有重要价值的古方书之一,然而经历代传抄或翻刻,现存本内容遗漏颇多,且错讹不少。而现存《永乐大典》中收辑有《肘后备急方》的部分条文,但现代的几种《肘后备急方》补辑本均未选用《永乐大典》。现即以现存《永乐大典》中所收辑的《肘后备急方》的内容,辑校其通行本(明万历李栻刊刻本)。  相似文献   

2.
闲暇浏览《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1983年版),见书中所载二母散之方源似有不妥,现商榷于下。《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将此方出处注为《证治要诀类方》卷三方。但二母散之名录早在宋代医籍中就曾见到。笔者所查《急救仙方》一书卷六即有“二母散:治喘急倒头不得,痰涎壅盛。知母、贝母各等分口右为细末,临睡白汤调,温服”的载述。说明本方是一首治疗喘嗽痰盛的方子。据考,《急救仙方》系北宋人所作,撰人撰年未详。此书原为道教徒抄录的若干种方书的汇编,但原书亡佚,其内容后被《永乐大典》所辑录。因此,该方的实际应用应早于明代之前。经查《证治要诀类方》系明戴元礼所撰,约刊于公元1443年,故成书在《急救仙方》和《永乐大典》之后。观其书中  相似文献   

3.
根据史料和医学文献分析认为北宋官至枢密史的高若讷对医学造诣颇深,在推荐北宋校正医书局人事上功不可没。所撰《伤寒类要》,在《证类本草》和《永乐大典》中有若干引述。  相似文献   

4.
<正> 《永乐大典》(以下简称《大典》)是我国明代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由明政府颁布的一部大型类书。《永乐大典医药集》(萧源等辑,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版)为我们研究和使用《大典》中有关医药学资料提供了方便条件。本文试对《永乐大典医药集》所辑妇科文献价值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何任 《天津中医药》2007,24(2):89-91
《永乐大典》记载了大量的中医药文献资料,对《永乐大典》的研究,可以了解明以前中医药学的发展状况。以举例的方法介绍了《永乐大典》在中药、疾病、妇女美容、抗衰老等方面均有记载,对后世研究中医药学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6.
《颅囟经》是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原书已佚,目前通行本为清代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佚而成。本文通过对《永乐大典》、《幼幼新书》、《妇人大全良方》、《古今医统大全》、《证治准绳》等医籍中相关内容进行对比,追溯通行本《颅囟经》内容更早的来源,并探究《颅囱经》其他零散佚文。  相似文献   

7.
因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的要求,校注整理明末清初林澜辑著之家刻珍本医书《伤寒折衷》二十卷,其中包括"伤寒类证"八卷,多部目录书对此书版本著录有误;并叹其涵泳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伤寒论》条文、类症、类方的完整分类整理和变通折衷的独到见解,足以使伤寒证治大显,医理大昌,乐为之推介。  相似文献   

8.
田艳霞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7):1772-1773
《医林一致》是清代骆登高辑著的一本综合性医书,刊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骆登高,江苏暨阳人,清代医家,他广集各家学说,结合数十年临证心得编撰成此书,共五卷,47种病症。每种病症之后皆附有医方,通俗易懂,简单实用,当时即被人誉谓"得此书如得一医",曹寅所藏医书中即有此书。目前全国留存下来的刻本、抄本只有七本,无现代校注本出版。  相似文献   

9.
《永乐大典》是一部专供皇帝御览的书籍,其中所录之书均据明初文渊阁所藏宋、金、元珍本,或访求民间珍稀善本缮写而成,对原著绝少改动,保存了古书的原貌。以现存《永乐大典》中妇科文献资料为研究对象,从剂型、单方、类用方药、癥瘕积聚方、有毒药物等5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现存《永乐大典》中所载妇科临证方药的特点及临证运用。认为随着临床妇科疾病的越来越多元化,病情的越来越复杂化,治疗方法也应更宽泛和细化一些,这样对妇科临床的发展才能更加有益。  相似文献   

10.
韩祗和《伤寒微旨论》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北宋肇兴,医界研习《伤寒论》蔚然成风,绍述仲景之学者纷然涌现。著名医家韩祗和,便是其中重要一员。他潜心钴研伤寒之学,于1086年著成《伤寒微旨论》(下简称《微旨》)。全书二卷共十五篇,间附方论,虽然篇幅不长,却能阐述伤寒奥旨,发明仲景未尽之意。惜乎《宋史》未载韩氏,故履贯无从考。《微旨》亦曾亡佚,后人从《永乐大典》中“采掇荟萃,以成完帙”,其内容显然不全,亦未能广为流传。因此,较之庞、朱等人,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