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建玲  张凡  唐宏伟 《山东医药》2008,48(14):34-35
用免疫组化SABC技术结合计算机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定量检测并分析复方中药制剂治疗对日本血吸虫鼠肝内Ⅰ、Ⅲ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结果:感染组鼠肝内Ⅰ、Ⅲ型胶原及TGF—β1。均主要分布在虫卵肉芽肿内,呈密集片状着色。经中药治疗后着色均明显减少;治疗组Ⅰ、Ⅲ型胶原及TGF-β。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感染组。提示中药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3.
长爪沙鼠的实验室培育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成都610041杨一挥,曹昌志,刘缨,廖秦渝长爪沙鼠俗称沙土鼠,是我国的优势鼠种,野生于内蒙、甘肃等地的草原地带,由于其某些独特的生物学、解剖生理也出0面的独特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领域。在寄生虫研究...  相似文献   

4.
2002年某部驻地附近地区发生动物鼠疫,为官兵不感染鼠疫,确保官兵的身体健康和国防试验任务的顺利进行,我们于2002年6月2日至6月7日,在部队营院采用烟雾弹进行了灭鼠,取得了较好的灭鼠效果,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营院情况营院长118m,宽114m,面积13352m2,营院四周有约2m高的砖墙。营院和四周属于典型的荒漠草原,植物优势种为大针茅和小针茅为主。啮齿动物优势种为长爪沙鼠和达乌尔黄鼠。1.2烟雾弹烟雾弹是四子王旗卫生防疫站提供,包头市卫生防疫站生产。1.3方法在营院13352m2灭鼠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将日本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护肝治疗组)31例和实验组(基础护肝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组)33例,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临床症状及其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6个月,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总胆红素等水平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A、PCⅢ、Ⅳ-C及LN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A、PCⅢ、Ⅳ-C及LN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率分别为61.3%、87.9%,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3.0%,发生率均较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值得高度重视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人大肠纤维化胶原蛋白和细胞因子的改变。方法在日本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10年地区收集102例血吸虫感染患者大肠标本,在组织切片上进行Ⅰ-Ⅳ型胶原蛋白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免疫组化染色和定量分析。收集同期51例无血吸虫感染者大肠标本作对照。结果102例血吸虫感染患者大肠肠壁内虫卵均已死亡和钙化。26份标本(25.5%)在死亡和钙化虫卵周围发现肉芽肿反应。虫卵高密度组(〉60个/mm^2)大肠的Ⅰ-Ⅲ型胶原平均吸光度(A)值均较对照组增高,而Ⅳ型胶原平均A值下降。Ⅰ-Ⅲ型胶原平均A值的增加均与肉芽肿反应呈正相关。血吸虫感染大肠肉芽肿组的TGFβ1、bFGF和MMP-1的平均A值分别高于对照组,而TIMP-1的A值低于对照组。结论参与日本血吸虫性大肠纤维化的胶原蛋白和细胞因子含量与虫卵密度、纤维化时期和有无肉芽肿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长爪沙鼠是我国北方乌兰察布、鄂尔多斯高原荒漠草原长爪沙鼠疫源地主要储存宿主。分布在内蒙古、宁夏、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区的23个县(市)旗,疫源地总面积约为15万平方  相似文献   

8.
长爪沙鼠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鄂托克旗查布苏木和鄂托克前旗布拉格苏木在1981~1990年4~5、10~11月份调查的长爪沙鼠密度资料,建立了种群增长指数模型Nt=0.22936exp{1.18135t}(P〈0.05)。种群增长超指数模型Nt=0.43912exp{0.19232t^2.4}(P〈0.005),种群负增长指数模型Nt=1318.44725exp{-0.60723t}(P〈0.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第二信使分子环鸟苷酸腺苷酸(c GAMP)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虫卵肉芽肿形成及纤维化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调控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cGAMP处理组(8只)、感染对照组(28只)、感染cGAMP处理组(28只)。cGAMP处理组尾静脉单独注射cGAMP (2μg, 100μl),感染对照组和感染cGAMP处理组经腹部皮肤贴片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2)条/鼠]后,分别经尾静脉注射PBS (100μl)和cGAMP (2μg, 100μl),每周1次。3组小鼠各8只分别注射10次,每次注射后观察小鼠死亡情况。感染对照组和感染cGAMP处理组小鼠(各5只)于感染后7周,取小鼠眼眶血,ELISA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取小鼠肝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Masson染色,计算单个虫卵肉芽肿面积和肝纤维化面积,并计数肝组织虫卵数。感染对照组和感染cGAMP处理组小鼠(各15只)于感染后0、 4和7周,取小鼠肝组织,提取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肝组织β干扰素(IFN-β)编码基因If...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对感染血吸虫的新西兰兔进行了动态观察。在感染后4、6、8、10、12、16、20、24、28wk,分别取肝组织活植,用定量RT-PCR法检测肝组织的细胞因子mRNA水平,并作形态学与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认为肝脏内多种细胞因子mRNA水平与虫卵内芽肿变化呈平行关系,感染4wk后即有上升,以TGF-β_1上升最明显,在感染后第8wK达到峰值,随之下降,从12wk至16wk下降最明显。TGF-β_1和IFN-γmRNA水平的比值随肝纤维化进展而变大,可能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本研究提示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与肝纤维化不仅具有不同的细胞学基础,而且其免疫调节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
核糖核酸对家兔日本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病理及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家兔日本血吸虫病模型,在不同阶段进行了肝内核糖核酸含量的测定和光镜,电镜观察肝组织相应的变化。结果显示感染血吸虫后,肝内核糖核酸含量减少,光镜下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与胶原纤维分布明显增多,经核糖核酸治疗后,肝内核糖核酸含量增加的同期,肝组织病变明显减轻,电镜观察在核糖核酸减少时,贮脂细胞,枯否氏细胞增多。胶原纤维分布广泛,经核糖核酸治疗后,上述细胞及胶原纤维相应减少,提示核糖核酸对血吸虫性肝纤维  相似文献   

12.
宁夏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包括陶乐县、灵武县、盐池县、银川市郊区部分地区,面积约3056km~2。是我国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西南边缘。现根据历年监测资料,对宁夏长爪沙鼠鼠疫某些流行特点进行探讨。1 景观概述 宁夏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为我国长爪沙鼠疫源地的一部分,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西南边缘。海拔1100~1600m,由于风蚀作用严重,地貌为低缓丘陵,地势起伏平缓,相对高度为30~50m,坡度2°~10°,分布着许多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气候温暖,干旱多风,年平均温度6.6~7℃,年降雨量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马来丝虫经长爪沙鼠传代的衰退情况。 方法 用马来丝虫微丝蚴感染中华按蚊 ,收集感染期幼虫 (L3) ,通过腹腔接种感染长爪沙鼠 ,连续观察 3 3代长爪沙鼠体内马来丝虫微丝蚴的发育情况。 结果 从 1974年建立的马来丝虫长爪沙鼠动物模型至今 ,通过 3 3代传代 ,发现随着转种代数增加 ,从第 2 8代起长瓜沙鼠的阳性率逐年下降 ,由 2 8代的 80 %下降至 3 2代的 16% ,到 3 3代时阳性率降为 0。 结论 经过较长期的传代 ,马来丝虫幼虫难以在长爪沙鼠体内发育繁殖。  相似文献   

14.
影响马来丝虫对长爪沙鼠感染率因素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影响马来丝虫对长爪沙鼠感染率的因素。方法:用含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L3)生理盐水感染长爪沙鼠,并分别加用抗生素、葡萄糖或培养液RPMI1640,观察接种鼠的存活率、感染率和感染度。结果:用含L3生理盐水组鼠存活率为80.9%,存活鼠感染率为60.5%,高感染度率为43.4%。加用抗生素组,鼠存活率为98.8%,存活鼠感染率为52.9%,高感染度率为30.6%。加用葡萄糖或RPMI1640组,鼠存活率(分别为98.0%和91.2%)、感染率(分别为68.8%和67.7%)和高感染度率(分别为50.0%和51.6%)均较高。长爪沙鼠感染马来丝虫浙江株(6代),存活鼠感染率和高感染度率均较贵州株(31代)高。结论:加用抗生素能提高感染鼠存活率,但其感染率和感染度降低。加用葡萄糖和RPMI1640,能提高感染鼠存活率、感染率和感染度。长爪沙鼠对浙江株(6代)较贵州株(31代)易感。  相似文献   

15.
葡萄糖不耐受性是肝硬化的一个并发症,作者1974年曾报告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时葡萄糖耐量不良.一些作者曾报告慢性活动性肝炎和坏死后性肝硬化时生长激素(GH)异常升高,但对肝血吸虫病时胰岛素和 GH 分泌的资料未见报道。作者研究了肝血吸虫病时胰岛素和 GH 分泌的情况。8例患晋,年龄17~65岁,患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均有肝脾肿大,以往无黄疸史或其它肝病,无疟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长爪沙鼠寄生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今后制定鼠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对1954年以来河北省的有关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长爪沙鼠寄生蚤的种类、构成、以及年度变化和季节消长。结果共发现寄生蚤3科11属17种。秃病蚤蒙冀亚种为优势种,其次为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和二齿新蚤。体蚤、巢蚤指数3,4月份较高,5,6月份较低。染蚤率、蚤指数年度间有较大差异,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对血吸虫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正常6-8周龄♀C57BL/6J小鼠67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感染组、感染组+UDCA1、感染组+UDCA2、感染组+UDCA3,每组13-14只.小鼠经腹部感染构建肝纤维化模型.各组给予相应浓度UDCA溶液,灌胃8 wk后,检测血清损伤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蛋白(laminin,LN),胶原纤维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观察各组胶原纤维面积比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ol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在小鼠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8 wk后,UDCA处理后,血清AST、ALT、HA和LN有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纤维间隔变细或消失,形成弥漫性肝硬化结节减少,胶原面积比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用药后Col1及α-SMA阳性表达减少,图像软件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这种结果有浓度依赖性.结论UDCA对血吸虫肝纤维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主要是通过保护肝脏、减轻肝损伤,降低细胞外基质合成等途径减弱肝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日本血吸虫尾蚴扫描电镜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血吸虫尾蚴采自湖北沔阳县自然感染的阳性钉螺,于逸蚴2小时内,置4℃冰箱内固定于4%戊二醛2~4小时,经系列乙醇脱水后置临界点干燥器内干燥,转置旋转喷金仪喷金,最后送入JEM-25 S型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 尾蚴长164.4μm,宽32.89μm;体部94.38×32.89μm,尾干长50.05μm,宽度按尾干基部、中部及尾端依次为17.16、12.87、10.01μm。尾叉为  相似文献   

19.
20.
细胞因子对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索细胞因子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110只昆明鼠(其中90只为感染日本血吸虫鼠)肝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细胞外基质的量及分布,和注射TNF及白细胞介素(IL)1后它们的变化。结果感染后12周小鼠肝内TNF达高峰,主要分布在虫卵肉芽肿内及其周围。纤维连接素、层连素、Ⅰ及Ⅲ型胶原分别于感染后16及20周达高峰,由细线状增宽变厚,呈条索状沉积在肉芽肿内及其周围。注射TNF后,感染鼠肝内Ⅰ型胶原明显增加(P=001);注射IL1使Ⅰ及Ⅲ型胶原略多于同期未注射组;联合注射TNF和IL1,肝内TNF及Ⅰ型胶原显著高于同期非注射组(P<005,P=001)。结论TNF可刺激昆明鼠肝内胶原增加,IL1具有协同TNF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