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匮要略》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著,徐忠可誉为“后世杂病方书之祖,乃有药味有方论之灵素也”。该书遣方用药结构严谨,配伍精当,堪称一绝。书中桂枝一药备受崇尚,运用甚广,通过不同的配伍、用量、剂型、煎服方法等变化而体现出诸多功用。全书前二十二篇,载方205首,就有52首有之。可见仲景用桂枝治疗杂病是匠心独运,有很多值得探讨之处。盖桂枝色赤,味辛甘,性温,能散能补,内外咸宜。笔者在学习中,将其功用归纳浅释如下,纰漏之处,深望正之。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中桂枝的应用展示了仲景用药的法度和灵巧,然变化虽多而有规律可循,故使学者有法可效。本文初步探析《金匮要略》中桂枝用法的一些规律,简述如下。一、桂枝解肌发表“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疟病脉证并治第四,三条)内热炽感,挟有表寒的温疟,用白虎汤清热生津,桂枝解肌发表。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桂枝的应用。从桂枝的应用范围、桂枝的功效和配伍、桂枝在《金匮要略》中应用方剂统计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研究桂枝的配伍规律,从而达到提高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1 详辨病情,针药并重《金匮》第22篇第8条“……审脉阴阳,虚实紧弦,行其针药,治危得安……”,明确指出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行针行药或针药并用,以求转危为安。再如第4篇第1条“疟脉自弦,……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本条论述疟病的病机和治则,其中弦紧是指疟病而兼风寒外袭,治可发汗(指药物作用),也可使用针灸治疗,从中不难看出对于弦紧之疟见表寒,治疗可药可针,针药并举。2 辨证选穴,依病施针纵观仲景选穴,重在辨证,循经施针和选用特定区域,具体如下。2.1 针腧穴之所在 《金匮》中明确选用腧穴者有三条…  相似文献   

5.
韩宁  张永 《国医论坛》1997,12(2):6-6
五脏皆有气血阴阳.五脏之病皆有气血阴阳的虚实不同.其治也有温请补泻之异。唯肝因其性刚愎.内寄相火,外应风木,故临证多以实证热证论述,治也多用清肝泻肝之法,送进苦寒,且有“肝病局桂”之说。然挂枝辛甘而温.性锐走散.出气入血,为“心肝之要药”。故《金匾要略》治肝多用枝枝配伍应用。三挂校在《全区要略》肝病中的运用卜互温经通脉栓技人肝家而行血分.走经络而达营卫.身兼温散之性,出气入血,故仲景善用其温经散寒,通达血脉.如寒湿阻于肝经,留滞于明器之“阴狐迹气者,偏有小大.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蜘蛛散用蜘蛛…  相似文献   

6.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既重视发挥单味药的主治功能,更注重药物经过配伍组合后的协同作用,现对书中桂枝配伍后的功效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胡亚丽 《四川中医》2005,23(10):36-37
清法是运用寒凉药物,以清热保津、除烦止渴的一种方法。凡热病表证已解,里热炽盛,而尚未结实的情况下都可采用。本文结合《金匮要略》原文从八个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全书正文共有399则条文,其中涉及针灸的条文共有17则。这些条文贯穿针灸理法方穴术整个体系,在针灸疗法的理论、原则、预防、治疗、预后和宜忌等各个方面均有论述,对现代临床针灸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桂枝为樟科肉桂的嫩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本经疏注》“能利关节,温经通脉……,其用之道有六:曰合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其功最大,施之最广,无如桂枝汤,则和营其首功也”。《本草求真》“行痹,其是有因风、因湿、因痰、因寒、因瘀、因虚之瘀,需用桂枝以为向导”。《大同药物学》“合麻黄能发汗,合五味能降冲,合茯苓能利水,合桃仁能消瘀,合芍药饴糖能建中”。张寿颐曰:“桂枝,祛营卫之风寒,主太阳中风而头痛。立中州之阳气,疗脾胃虚馁而腹痛。宣通经络,上达肩痹。温辛胜水,则抑降肾水,下定奔豚,开。肾家之痹着,若是阳微溲短,斯为通溺良材”。下面就《伤寒论》中桂枝的六大功用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梁琳  李浩 《北京中医药》2011,30(3):195-197
在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用煎药溶媒作为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甚为广泛,尤其<金匮要略>中对溶媒的选择更为丰富,对现今临床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金匮要略>方剂根据病症和病机的不同使用了多种煎药溶媒,各种溶媒在方中起着重要作用.张仲景使用水类、酒类、蜜、汁类等不同煎药溶媒,充分体现其煎药溶媒搭配的精细.而很多...  相似文献   

11.
《金匮要略》为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是关于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本文仅就前二十二篇所载205首方剂的配伍情况,探讨如下规律。一、相辅相成的配伍 1.性能相近的药物配伍,可互相增强疗效。仲景在《金匮》一书中,往往把性质相近、功效类同的药物配伍使用,这些药物通过配伍起到协同作用,互增疗效,从而达到相辅相成的目的。如:痉湿喝病篇大承气汤,大黄性味苦寒,泻热通腑,芒硝性味咸寒,润燥通便,二者同用,则泻热通腑之力更强。《金匮》一书,按此规律配伍的药物还有五脏风寒积聚病篇麻子仁丸中的枳实与厚朴,血痹虚劳病篇  相似文献   

12.
补益法是通过补养气血,滋阴扶阳,使脏腑气血得以恢复,诸虚劳损得以痊愈的一种治法,在中医内科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历经近二千年实践检验,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本文仅就书中有关补益法,归纳浅述如下。一、益气温阳法:气血不足,营卫俱虚,阳气微弱,兼感外邪,血行涩滞不畅,  相似文献   

13.
14.
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用三个篇章专门讨论了妊娠病、产后病和妇人杂病的诊断、辨证、治疗。妊娠病篇论述了妊娠恶阻、妊娠漏血、妊娠腹痛、胎动不安、妊娠小便难、妊娠水气病六种疾病10条;产后病篇论述了痉、郁冒、大便难、产后腹痛、产后中风、产后下利、产后烦呕,七种疾病11条;杂病篇讨论了妇人杂病的原因、一般症状、治疗原则,并论述了热入血室、月经不调、经闭、崩漏、梅核气、脏躁寒饮、腹痛、转胞、带下、阴中疮、阴吹等十三种疾病21条。三篇共载处方32首,针法一则。  相似文献   

15.
黄仰模 《新中医》1991,23(3):7-9
《金匮》中具有发热症状的病证约有二十余种,热型有发热、有热、身热、无大热、微热、时热、倍热、潮热和往来寒热等九种。治疗有发汗、涌吐、泻下、清热、表里双解、扶正祛邪、养阴清热、和解少阳、温阳散寒、温养血脉、建中、利水和化瘀等退热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性对自然疗法和传统治疗的不断升温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发展,中医药学正赢得越来越多世界人民的喜爱和关注,越来越多的各国人士热心于学习、研究和使用中医药。作为新中国最早兴建的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留学生教育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18.
《金匮要略》全书论脉约100条,其论脉之精,实为它书所能媲。其中浮脉就占40余条,愚不揣鄙陋,对其作以探讨,以就正于同道。一、脉辨部位浮脉主虚论中同为浮脉,病变有在表在里之异,施治则有解表温补之殊。如《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说:“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痰饮治法初探刘建新,吴雪梅(河北省沧洲市中医院061001)《痰饮咳嗽病脉症并治第十二》是《金匮要略》中论述痰饮病的专篇。其辨证论治法则,不仅是后世治疗痰饮病之典范,而且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笔者仅就其痰饮的治法初步探讨如下:1.解...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