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突发性聋的临床特点及综合治疗效果,并对其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突发性聋患者204例临床资料。结果 204例突发性聋患者经综合治疗141例患者有效,总有效率69.1%;发病年龄为50岁及以下总有效率明显高于50岁以上者;发病1周内就诊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1周后就诊者;听力损失中度及以下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重度及以上者;无眩晕患者经综合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伴有眩晕的患者;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及患耳侧别对突聋预后无影响;发病年龄、发病至干预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及是否伴有眩晕是影响突聋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规范化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影响因素。【方法】对791例(791耳)采用中医规范化治疗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性别、年龄、耳别、病程、耳聋程度、听力曲线类型、伴随症状(耳鸣、耳堵、眩晕)和既往治疗史对疗效的影响。【结果】(1)总体疗效方面:791例患者中,痊愈179例,显效115例,有效141例,无效356例,痊愈率为22.63%,总有效率为54.99%。(2)疗效的影响因素方面:老年患者的疗效较中青年患者差;病程越短则疗效越好;耳聋程度越轻则痊愈的可能性越大;听力曲线为低频下降型、平坦型、高频下降型、全聋型者,其痊愈率依次降低;伴有眩晕者的痊愈率较无眩晕者低;既往经过西医治疗无效患者的疗效较未经过任何治疗患者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医规范化治疗突发性聋具有一定的疗效,而患者的年龄、病程、耳聋程度、听力曲线类型、是否伴眩晕、既往有无治疗史等因素对疗效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经西医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运用中医综合治疗仍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突发性耳聋94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影响突发性耳聋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9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并对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作一初步探讨。结果 :A(克栓酶组 )、B(基础用药组 )二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 ,突聋的听力恢复与治疗时间早晚有关 ,发病在 2周以内与 2周以上比较 ,疗效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与年龄、耳聋程度、是否伴有眩晕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早期、综合治疗及能量合剂的提前应用 ,在神经的再生和功能的恢复上起到了促进作用。应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研究 ,以便能更客观、准确地分析影响突聋治疗及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点、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51例(63耳)在校高中和大学生突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男女患者构成比约为4:1.约1/4患者发病前有较明确的病毒感染史.发病时伴眩晕、耳鸣者分别占41.2%及66.7%.初诊时纯音听力曲线全聋型占52.4%、下降型占23.8%,平坦或上升型占23.8%.总体疗效为痊愈占4.8%,显效占14.3%,有效占33.3%,总有效率为52.4%.3种治疗药物(类固醇激素,前列地尔,金纳多)的显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影响预后的因素中,性别、初诊时听力损失程度、4 kHz听阈能否测出及纯音听力曲线类型与预后有关,而眩晕和耳鸣对预后的影响不显著.结论:青年突聋基本符合文献报道的一般性规律,但仍具有自身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5.
突发性耳聋预后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耳聋(突聋)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突聋患者68例,建立数据库,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年龄、就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损失曲线类型。行多因素分析时族别、眩晕、头痛、耳呜被剔除。结论:患者年龄、就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与突聋预舌呈负相关,中低频的损失预后优于高频损失。伴随症状眩晕、头痛、耳呜与预后无相关性。多因素逐步分析的方法可使结果更具有准确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6.
儿童突聋几个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儿童突聋预后因素的研究。方法对我科经治疗的15名(18耳)突聋儿童听力损失程度及伴随症状与预后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听力损失为消极预后因素,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中,眩晕、单一双侧、年龄为消极预后因素。结论眩晕、单一双侧、年龄、听力损失为消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特发性突聋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特发性突聋患者,其中44例为男性,56例为女性,年龄为8-76岁,平均年龄为(40.2±6.6);其中96例为单耳发病,4例为双耳发病,患耳总数为104耳;其中右耳54耳,左耳50耳。其中28耳为60dB以内,36耳为61-90dB,40耳为91dB以上;96例伴有耳鸣,46例伴有眩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上述104只患耳中,31耳痊愈,占比29.8%,16耳为显效,占比15.4%,34而为有效,占比为32.7%,23耳为无效,占比22.1%。总有效率为77.9%。男性的疗效明显高于女性(P0.05),年龄在50岁及以下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者(P0.05),病程在7d及以内的患者的疗效高于病程在7d以上的患者(P0.05),听力的受损程度和治疗效果呈负相关,未出现眩晕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出现过眩晕者(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特发性突聋时,不但应及时确诊,并根据诊断情况予以积极的治疗,从而有效挽救患者的听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81例突发性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0岁组治疗有效率稍高于>50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性别、侧别、伴眩晕与否及伴耳鸣与否等因素对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影响(P>0.05).(3)伴糖尿病组与不伴糖尿病组间、病程<5 d组与>5 d组间、纯音测听上升型组与其他类型组间及听力中重度组与全聋组间比较,治疗有效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程、听力曲线类型、听力损伤程度及伴发早期糖尿病与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年龄、性别、侧别、伴发耳鸣、眩晕与预后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级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66例听力损失程度不同,病程长短不同的突聋患采用以凯时注射液为主药,以扩血管、神经营养药为辅药分级综合治疗突聋,治疗前后行听力学检查对照。结果 病程小于2周内的轻中重度耳聋患其有效率达97.67%(42/43);病程大于2周-3个月的其有效率为92.31(12/13):病程大于3个月以上的其有效率为50.00%(5/10,总有效率89.39%(59/66)。结论 根据突聋的病程长短和听力损失的程度来调节用药的剂量和联合用药方法治疗突聋,具有临床意义,它不但对起病短的突聋有效,而且对病程长的突聋亦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1年2月至2007年5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资料完整的突聋病例241例(255耳),将资料应用SPSS13.0 FOR WINDOWS计算机系统软件进行处理,根据疗效分级(参考2006年济南标准),以预后(Y)作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职业、病程、发病季节、可能诱因、患病耳、有无耳鸣、眩晕、有无全身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8kHz听阈可否引出、治疗方案及用药后听力好转时间等多种因素作为自变量,与预后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最后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41例(255耳)治愈86例(35.7%),显效33例(13.7%),好转52例(21.6%),总有效率为71%,无效70例(29%)。经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是:年龄、职业、病程、是否有眩晕、是否合并高血压病、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8kHz是否测到听阈和听力改善的时间。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病程、是否患有心脏病、听力曲线类型、8kHz听阈是否测到听阈4个因素与预后相关,其中...  相似文献   

11.
赵璟  桂晓钟 《安徽医学》2015,(3):313-315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28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对比,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突发性耳聋预后与患者的发病时间、年龄大小、听力损失情况、有无眩晕、高血压、糖尿病及焦虑情绪有关,而与性别无关。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发病时间越长、年龄越大、听力损失越重,治疗预后越差。听力图中,高频型和水平型比中频型和低频型预后差,全聋型最差。不伴眩晕、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无焦虑情绪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明显好于伴眩晕、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有焦虑情绪患者。  相似文献   

12.
13.
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青  李曰戟  关丽琴 《河北医学》2010,16(11):1355-1358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发病时间、年龄、是否伴发眩晕、耳聋类型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听力损失程度、病程长短、发病年龄不同以及有无伴随眩晕和各种听力曲线类型的11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上以扩张周围血管、神经营养药为主,辅助以吸氧治疗,观察上述因素与疗效的关系。结果:病程小于3d内就治的轻中重度耳聋患者有效率92.1%;起病3-7d就治者有效率为86.3%;7d-1月就治者有效率为46.4%。从年龄上看,45岁之内者有效率83.3%;46-60岁者有效率70.0%;大于60岁以上者有效率33.3%。伴有眩晕者有效率42.8%;不伴眩晕者有效率86.5%。听力曲线平坦型的有效率73.8%,上升型的有效率100%,下降型的有效率62.9%,全聋型有效率27.8%,其他型的有效率66.7%。结论: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与开始治疗时间成正比,越早疗效越好、反之越差。中青年患者治疗效果佳。不伴眩晕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明显好于伴眩晕者。听力曲线呈上升型的预后较好,全聋型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含量变化,及其在突发性耳聋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血清HMGB1和VE-cadherin含量;检测10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35例其他疾病对照组和3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的血清HMGB1和VE-cadherin含量,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HMGB1和VE-cadherin的测定结果。结果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前血清HMGB1和VE-cadherin含量较两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恢复组患者HMGB1和VE-cadherin含量明显降低。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HMGB1和VE-cadherin含量之间呈正相关(r=0.68,P〈0.01)。结论血清HMGB1和VE-cadherin水平的变化与突发性耳聋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住院治疗出院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各种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疗效的预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20例突发性耳聋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和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纯音听阈测试,以0.5kHz、1.0kHz、2.0kHz及4.0kHz的气导平均值(平均听阈PTA)作为评价的标准,临床疗效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治疗前的听力水平、是否伴有耳鸣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经SPSS12.0进行χ2检验、t检验和U检验,P<0.05时则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的年龄、性别、患者是否伴有耳鸣、患者发病的月份均与疗效无关(P>0.05),而是否伴有眩晕、发病到治疗的时间和发病前的PTA水平与疗效的关系较为密切(P<0.05)。结论:早期治疗突发性耳聋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病程长短可为预后预测提供参考。突发性耳聋不伴有眩晕的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的预后与常见影响因素的关系,为判断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突发性聋患者的病历。治疗方法包括:改善微循环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神经营养类药物、高压氧治疗。对于伴有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疗程2~4周。统计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发病至初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是否伴有眩晕与耳鸣等与疗效的关系。结果:痊愈30例,显效48例,痊愈率为24.19%,痊愈、显效率为62.90%。年龄<60岁各组与61~75岁组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1)。病程<7d、7~14d、>14d的3组疗效比较均差异显著(均P<0.05)。初诊听力损失轻、中度与重、极重度疗效差异显著(P<0.05)。初诊听力曲线上升型、平坦型与下降型的有效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伴耳鸣或(和)眩晕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伴耳鸣或(和)眩晕的患者(P<0.01)。结论:>60岁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显著下降;发病后初诊时间越早疗效越好;发病>14d就诊疗效明显不佳;初诊听力曲线为平坦型和上升型、不伴耳鸣或(和)眩晕的患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耳鸣药物治疗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适宜药物治疗方案。方法应用银杏制剂联合甲钴胺对144例以主观性耳鸣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进行治疗,对影响治疗效果的6项指标,包括年龄、病程、健康状况(并发症)、匹配响度、匹配频率与纯音听阈升高最高频率的一致性、听力改善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44例患者中,治愈37例,有效69例,无效38例,总有效率73.6%。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该药物疗效影响的相关因素依次为:听力改善(OR=2.829,P〈0.01)、病程(OR=0.307,P〈0.01)。结论银杏制剂联合甲钴胺治疗主观性耳鸣有效,听力改善的程度越好,病程越短,则治疗效果越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60例(60耳)突发性耳聋患者均在声频治疗基础上辅以药物治疗,根据发病年龄、就诊时间、伴随症状、耳聋程度对治疗前后听力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年轻人突发性耳聋治愈率高于老年人,越早治疗听力预后越好。结论耳聋的改善程度受病因、病程影响较大,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突发性耳聋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188例突发性耳聋临床病例的回顾性分析,选择18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法分析(SAS8.2版),探讨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预后与治疗前发病时问,是否伴发眩晕及地塞米松应用有相关性;与发病年龄,性别,患侧,治疗前听力损失程度,治疗时问,其他药物的应用,高压氧的应用等无相关性。结论: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应强调尽早施治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伴发眩晕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少年突发性耳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0例(47耳)青少年突发性聋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从性别、听力损害程度、起病至就诊时间、免疫功能、4KHz听阈、是否伴发耳鸣及眩晕这些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听力损害程度、起病至就诊时间、4KHz听阈及是否伴发眩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力损害程度、起病至就诊时间、4KHz听阈及是否伴发眩晕对青少年突发性耳聋的预后有影响,而性别、免疫功能及耳鸣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