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妙玲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2):73-73,72
目的消化道出血是新生儿常见的病症,若不及时诊治将影响危急重症的救治。本文对56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高危因素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重症肺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结论应尽快去除应激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窒息低氧状态,有效控制感染,静脉应用止血药物及抗酸药物,局部应用凝血酶,可降低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提高治愈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因NSAID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病人50例临床资料.结果 50例均发生不同程度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以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居多,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伴出血.结论 NSAID可诱发或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应合理应用.老年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易发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无腹痛消化道出血是其临床表现的特点,应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早期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运琴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1):85
目的探讨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76例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新生儿的原发病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硬肿症等为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可有助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控制。结论应尽早去除应激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窒息缺氧状态,对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者早期给予制酸、止血治疗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玲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1,7(4):285-286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和外源性谷氨酰胺(麦滋林)联合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27例治疗组使用奥美拉唑加麦滋林治疗,35例常规组用止血敏加凝血酶治疗,比较两组止血天数.结果治疗组与常规组止血天数均值差异有显著性(t=4.493,p<0.001),常规组中缺氧与非缺氧新生儿的止血天数也有差异(t=2.686,p<0.05).结论应激状态下所致的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胃内存在严重的氢离子反向弥散,抑酸剂奥美拉唑和胃黏膜修复剂麦滋林联合治疗,止血效果显著且稳定.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是新生儿危重症之一 ,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迅速控制出血的发展。因此如何正确用药十分重要。我院对 1997年 7月至 1998年 10月收治的30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患儿采用凝血酶局部止血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将 5 6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30例 ;男 8例 ,女 12例 ,足月儿 12例 ,早产儿 16例 ,过期产儿 2例 ,日龄 1- 3天 2 3例 ,- 6天 5例 ,≥ 7天 2例。基础病 :新生儿窒息 14例 ,颅内出血 8例 ,破伤风 1例 ,新生儿败血症 7例。对照组 2 7例 ,男 16例 ,女 1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未出现消化道出血患者,实验组为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从患者单因素分析可知,患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占82.9%;有酗酒史上消化道出血较高,占20%(14例);患者治疗后焦虑、抑郁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也相对较高,占46%,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性别、规律影响等对上消化道出血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容易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用药时应该注意其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8.
谭耀明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8,6(1):81-81
本文统计新生儿消化道出血7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凝血酶2000u/次用100ml灭菌冷生理盐水溶解后鼻饲管灌注。根据出血部位及程度适当增减浓度及次数。38例中有34例仅用凝血酶2000u,另4例因出血量较大,在用药1小时后追加凝血酶2000u。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和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方法笔者在急诊上班期间,回顾和分析了2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体会。结果明显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避免再次出血及减少并发症。结论通过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康复快,治疗效果好,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本组326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例,其中211例采用了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全身静脉用药+局部用药;115例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胃大部切除及全胃切除83例,胃癌姑息切除16例,肝硬化门奇断流术12例,分流术2例,胆囊切除、胆道取石术2例。结果 326例病人,19例胃癌中16例死亡,手术死亡2例,其余14例分别于术后6~12个月后死亡;39例肝硬化门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2例门奇断流手术后,1例于3年后再次行了断流术,1例术后并发胃瘘死亡;2例分流术后1例于1年后因肝昏迷死亡;8例肝癌于出院后6~8个月死亡;211例经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是胃肠道疾病的严重危及生命的合并症,因其病因复杂,出血程度和部位的不同,其治疗方法和治疗途径各异。要按不同的年龄、病情行内科抢救,保守治疗无效者要果断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才能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陆玲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1,7(4)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和外源性谷氨酰胺(麦滋林)联合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27例治疗组使用奥美拉唑加麦滋林治疗,35例常规组用止血敏加凝血酶治疗,比较两组止血天数.结果治疗组与常规组止血天数均值差异有显著性(t=4.493,p<0.001),常规组中缺氧与非缺氧新生儿的止血天数也有差异(t=2.686,p<0.05).结论应激状态下所致的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胃内存在严重的氢离子反向弥散,抑酸剂奥美拉唑和胃黏膜修复剂麦滋林联合治疗,止血效果显著且稳定.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进行探讨和总结,讨论其临床护理方法。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是预防其出血的有效办法,可以使患者消除恐惧感,维持其各项生命体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特点.方法 对我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老年组(试验组)283例及非老年组(对照组)25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表现、诱因、病因、合并症、预后.结果 上述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有其自身特点,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护理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4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进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治愈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对本院消化科2011年7月~2014年3月收治的3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治疗进行总结。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严格按照护理常规规范操作,同时对患者进行心里疏导和对患者家属情绪安抚,使得治疗能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院近9年来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病人576例,其中急重症67例,占11.6%,均抢救成功并进行恢复期的调护,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576例。男性397例,女性179例;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74岁,平均为49.5岁。其中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治疗和护理。结果明显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避免再次出血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治疗和护理,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使患者康复快,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和急诊处理,籍以提高对本病的重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自2005年5月~2008年5月对73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诊处理过程.结果 经过急诊室初步诊断和治疗,及时转至普外科17例(其中急诊手术6例),转至消化内科治疗51例,死亡5例.结论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应得到重视,积极抢救,要求急诊科做到尽早明确诊断,及时准确分流到相应科室作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