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肉瘤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仅占不足1%.我科3年来共收治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 ,5 6岁。因砍柴被树枝刺伤左眼眶上内侧 2月余 ,左眼肿胀 ,视物模糊 ,双侧鼻腔流脓血性液体日益加重。查体 :T 38℃ ,左眼上睑明显肿胀 ,见一约 5cm× 8cm大小包块 ,无红肿 ,质软 ,左眼球明显外凸 ,活动度差。双侧鼻腔内少量脓血性液体 ,恶臭 ,内充满新生物 ,表面见脓苔。血常规 :WBC 11.2× 10 9/L ,N 0 .85 ,L 0 .15 ,Hb 110g/L。CT扫描 :见以筛窦为中心 ,有巨大软组织块影 ,沿窦腔生长 ,侵及双侧鼻腔 ,双上颌窦、蝶窦及左侧额窦 ,各窦壁骨质有不同程度破坏 ,肿块边界清楚 ,密度不均 ,CT值 5 2~6 7HU ,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原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患者于2000年7月因右侧鼻阻及反复右侧鼻出血就诊,行鼻窦CT、MRI检查示:右侧鼻腔鼻窦软组织影,周围骨质无破坏。取活检病理报告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当时建议其手术治疗,患者拒绝,遂带瘤生存。2007年9月患者因全身多处严重骨质疏松再次住院,查体发现右侧鼻腔肿物。再次取病理活检,证实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结果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多角形或类圆形上皮样,无明显核分裂象;其组织结构多样,呈单个细胞条索、实性巢状及管腔样结构排列。鼻腔鼻窦原发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特征性病理表现包括:细胞原始管腔结构;玻璃样间质;网状纤维染色显示血管腔隙结构;瘤细胞表达Vim、CD31、FVⅢRAg,少数细胞表达CD34。结论鼻腔鼻窦原发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极少见的低度恶性血管性肿瘤,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应注意与转移性癌、黑色素瘤、上皮样血管肉瘤、上皮样血管瘤等鉴别,可行鼻侧切开鼻腔鼻窦肿物切除术或鼻内窥镜下肿物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CT对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征象,术后13例行CT随访.结果肿瘤呈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以中鼻道为中心,同时侵犯同侧鼻腔及副鼻窦21例,单纯累及上颌窦2例;所致骨质改变以骨质破坏多见.术后肿瘤复发率高(85%),3例恶性变.结论CT能较好地显示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术后有无肿瘤复发,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鼻腔及副鼻窦神经鞘瘤二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鼻腔及副鼻窦神经鞘瘤二例王东熊明辉例1男,44岁。左侧鼻阻2年,加重伴涕中带血1周。体检:左侧鼻腔充满桑椹状新生物,质脆。X线示左上颌窦、筛窦密度增高。CT扫描:左侧鼻腔及筛窦内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CT值39~50HU,内有条状钙化灶(图...  相似文献   

6.
鼻腔鼻窦肌上皮瘤一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患者 女,61岁。鼻塞,流涕5年,加重伴涕血、头痛、复视6个月。5年前曾行鼻息肉摘除术。体检:左侧颜面肿胀,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右侧。左侧眼球向外突出,视力下降,运动未见异常。外鼻稍向右偏,左侧鼻腔为新生物占据,呈暗红色,表面粗糙,触之质硬,易出血,新生物填满整个鼻腔,并向后鼻孔生长。鼻中隔向右偏曲,与右下鼻甲粘连。  相似文献   

7.
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鼻腔副鼻窦CT检查方法和肿瘤的形态、密度、窦壁骨质破坏、周围脂肪层侵犯、窦腔外软组织肿块等征象在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作用.材料与方法逐项对比观察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32例和良性肿物139例的CT表现.结果CT冠状位扫描显示15例恶性肿瘤破坏25个窦腔骨壁,20例腔外软组织肿块累及23个相邻部位.轴位扫描发现骨壁受累12例,有20个侧壁骨质显示破坏,15个腔外肿块累及18个相邻结构.恶性组和良性组突出于窦腔外的软组织肿块分别为71.9%和5.0%、窦壁骨质侵蚀性破坏59.4%和14.4%、窦腔周围脂肪层的侵犯消失56.3%和13.7%,而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和密度不均匀,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鼻腔副鼻窦腔外软组织肿块、侵蚀性骨质破坏和窦壁周围脂肪层的侵犯消失,是诊断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的可靠征象.冠状扫描观察解剖内容和病变侵犯范围优于轴位扫描.  相似文献   

8.
鼻腔及鼻窦神经鞘瘤两例郭睿,王恩彤,郭志祥,何招首耳鼻喉科主题词神经鞘瘤,鼻窦肿瘤,鼻腔例1,男,28岁,因右面部肿痛、麻木三个月入院。查体:右面部肿胀,上颌窦区有明显压痛,鼻腔内无新生物。右侧上颌窦穿刺及鼻窦内窥镜检查:窦腔内充满新生物,呈灰白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骨化性纤维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鼻腔及鼻窦骨化性纤维瘤患者的MRI资料。结果8例中病变中心位于筛窦3例,蝶窦3例,额窦2例;5例原发病例中4例病变呈膨胀性生长,1例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3例术后复发病变的形态均不规则并呈分叶状;所有病变边界均清晰,伴周围结构不同程度受压。骨化性纤维瘤T1WI呈等信号7例(与脑灰质相比),呈低信号1例;T2WI呈低信号7例,其中4例夹杂片状高信号,呈高信号1例;继发囊变者4例,T2WI均呈高信号,T1WI呈等、低信号各2例;增强后病变呈中度强化,囊变部分不强化,而囊壁及间隔明显强化。结论鼻腔及鼻窦骨化性纤维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观察病变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及手术方案制定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CT诊断鼻腔鼻窦脑膜瘤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CT扫描在诊断鼻腔鼻窦脑膜瘤中的作用。方法:对4例经手术证实的脑膜瘤的CT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斧正累及范围均较广泛,CT平扫时呈等,低混杂密度灶,瘤周均有环形骨质硬化,其中3例瘤内有不规则的条片状钙化影和低密度的坯 煞费苦心区;病灶均累及鼻中隔和鼻窦,鼻中隔明显偏曲或破坏消失。筛窦和蝶窦受累4例,上颌窦2例,窦腔膨胀性扩大,并被混杂密度影填塞,窦壁骨质受压变薄,但未见明显骨质溶解破坏。结论:CT扫描可正确诊断鼻腔鼻窦脑膜瘤。  相似文献   

11.
我科自 1995年引进Strke全自动鼻窦内窥镜以来 ,实施各种手术 85 2例 ,其中用于取除鼻腔鼻窦异物 2 5例 ,与常规手术方法比较 ,有较大优越性。特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5例 ,男 12例 ,女 13例 ;年龄 3岁~ 31岁。鼻腔异物 14例 ,上颌窦异物 4例 ,筛窦异物 7例。1 2 典型病例 病例 1 女 ,31岁 ;环卫工人。被车撞伤后昏迷约 2 0min ,左额部着力 ,醒后感局部疼痛、流血及头昏头痛、恶心 ,非喷射状呕吐。在当地医院行头面部清创缝合等治疗 ,左眼失明。数日后转我院神经外科。诊断 :(1)轻型闭合性脑外伤 ;(2 )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01~2012-12收治的3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基本资料。结果30例患者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2个月,复发患者3例,复发率为10%。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时间-信号曲线(TIC)、半定量及定量参数在鼻腔鼻窦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由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2例鼻腔鼻窦肿瘤患者(33个病灶)行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增强扫描。经后处理获得时间-信号曲线(TIC)、半定量参数达峰时间(Tpeak)及最大上升斜率(Mxslp)、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反流速率常数(Kep)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比较TIC及各参数在良恶性肿瘤中的差异,并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各参数或联合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良恶性鉴别诊断阈值及其对应的诊断效能参数。结果:良性组表现为持续上升型(10/17)、平台型(6/17)和流出型(1/17),恶性组以流出型(8/16)、平台型(7/16)为主,持续上升型仅1例(P<0.05)。良性组与恶性组半定量参数分别为Tpeak:(133.94±53.67)s、(74.81±17.40)s,Mxslp:10.88±5.25、18.58±7.42;Ktrans:(0.26±0.17)/min、(0.50±0.36)/min,Kep:(0.42±0.20)/min、(1.15±0.49)/min,Ve:0.62±0.27、0.41±0.15,各参数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Kep的AUC最大(0.89),Ktrans及Kep的诊断效能较好,两者的敏感度均为78.6%,Kep的特异度为88.2%。结论:TIC类型、各半定量及定量参数有助于鼻腔鼻窦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参数联合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36岁。因进行性鼻塞10余年,伴右眼突出、眼胀、眼痛8年入院。查体:右侧鼻腔巨大新生物,质硬,表面被覆正常黏膜。鼻咽部可见肿物,自右侧鼻腔后部突出,表面光滑。鼻中隔受压向左偏移达左下鼻甲。电子鼻腔镜:右侧鼻腔巨大肿物,表面黏膜正常,与鼻中隔有一狭窄缝隙(图1A,1B)。副鼻窦CT冠状、轴位:右侧筛窦及右侧鼻腔显示类圆形肿块,以筛窦为中心,大小约6.0mm×5.4cm×5·2cm,筛窦正常骨结构消失,边缘清楚,密度不均,CT值11~665HU。肿块向上达前颅底,向右后侧凸入右眼眶致眼内容物受压外凸,向内侧推压鼻中隔左移,向外侧凸致右上颌窦腔受…  相似文献   

15.
16.
鼻腔及副鼻窦病变骨质改变的CT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CT所见骨质改变对鼻腔和副鼻窦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及副鼻窦良、恶性病变131例,在CT图像上盲法观察各种骨质改变的类型、范围和部位.结果良、恶性病变有骨质破坏者分别占65.2%和84.7%;66.7%,恶性病变的骨质破坏呈多发性,良性组以单发为主(73.3%);良、恶性病变突破窦壁的发生率分别是21.7%和52.9%;上颌窦内侧壁、筛窦间隔和鼻甲骨质破坏的发生率良、恶性组相似,其他骨壁骨质破坏恶性组多于良性组.骨膨胀的发生率两组相近,而良性组的骨质硬化多于恶性组,神经孔、裂扩大恶性组多于良性组.结论根据骨质破坏的不同类型、部位和范围,CT对鼻腔和副鼻窦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可提供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18.
王东  熊明辉等 《空军总医院学报》1997,13(3):171-172,174,F002
骨质改变是鉴别鼻腔及副鼻窦良、恶性病变的重要指标,笔者收集了我院1985~1996年间有完整CT和病理资料的鼻腔及副鼻窦病变共110例,着重探讨CT图像上骨质改变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男性71例,女性39例,年龄20~72岁,平均54岁。110例病例中恶性病变74例,良性病变36例,所有病例都经病理证实(表1)。病变主体部位位于上颌窦59例(53.6%),筛窦13例(11.8%),蝶窦6例(5.4%),额窦1例(0.9%)和鼻腔10例(9.1%),21例病变侵犯广泛,多同时…  相似文献   

19.
鼻腔及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起源于鼻腔及副鼻窦的少见的良性肿瘤 ,生长缓慢 ,但常大范围侵及鼻腔和鼻窦 ,可引起骨质改变 ,切除术后易复发 ,有恶变倾向。收集我院 1995~ 2 0 0 0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5例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旨在提高诊断水平。1 材料与方法  本组男 11例 ,女 4例 ,年龄 2 8~ 78岁 ,平均 5 1岁。从症状出现到就诊时间 1个月至 2 0年不等 ,平均 6年。临床症状主要有鼻塞 15例 ,头痛 8例 ,鼻衄和面部麻木 5例 ,嗅觉丧失2例 ,流泪 1例。鼻腔内窥镜检查 :在一侧鼻腔内可见软组织肿物 ,其中左侧 8例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内翻乳头状瘤的CT误诊原因。方法 对 10例病理证实为鼻腔鼻窦内翻乳头状瘤而术前CT误诊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鼻腔鼻窦内翻乳头状瘤主要表现为单侧鼻腔鼻窦呈匍匐生长的软组织团块 ,轻到中度增强 ,可伴有骨质破坏和骨质硬化。结论 严格操作规程 ,行增强扫描 ,可降低本病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