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化学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化学性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涂,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7 d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并比较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预防奥沙利铂所致化学性静脉炎有效率高,方便实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步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涂预防长春瑞宾(NVB)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行NVB静脉化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化疗前15min在穿刺点上方静脉外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对照组不作处理,作常规化疗。结果观察组化疗后静脉炎发生率(24.0%)明显低于对照组(8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同步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涂能有效预防NVB所致的静脉炎,且具有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用联合微波理疗,对照组单用微波理疗,观察各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8.33%、61.6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的平均水平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和微波的联合治疗能有效减轻感觉神经细胞的水肿,使疼痛明显缓解。多磺酸粘多糖联合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涂缓解静脉输注1,6一二磷酸果糖所致局部疼痛的效果。方法:将118例静脉输注1,6一二磷酸果糖所致局部疼痛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静脉输注1,6-二磷酸果糖前5—10min,在穿刺点上方1cm处,沿静脉向心走向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15~20cm。对照组:输注FDP前,在穿刺点上方1cm处,沿静脉走向给予10cm×5cm的50%硫酸镁纱布湿敷,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实验组疼痛发生率22.0%;对照组疼痛发生率82.9%,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临床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证明输注FDP时应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涂能明显缓解局部疼痛,方法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搽剂预防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化疗性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使用七叶皂苷钠搽剂涂搽,对照组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涂抹。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七叶皂苷钠搽剂治疗化疗所致的静脉炎,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对小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将门诊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磺胺嘧啶银霜剂换药,治疗组以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换药,记录换药第7天开始的创面渗出评分、疼痛评分、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治疗组第7天的创面渗出评分、疼痛评分比对照组显著减小,两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缩短3 d左右。未发现治疗组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可以减少小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渗出和疼痛,促进创面愈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喜辽妥(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涂预防静脉滴注甘露醇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需静脉滴注甘露醇的脑转移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在静脉滴注甘露醇时在穿刺部位涂喜辽妥软膏,对照组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比较两组的静脉炎发生率和输液中的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输液中的疼痛程度也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喜辽妥外涂静脉穿刺部位可明显减少静脉滴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且可减轻输液的疼痛程度,加强血管的保护,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口服曲尼司特胶囊联合外涂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40例患者随机平分成两组,均口服曲尼司特胶囊,0.1g,3次/d,实验组外涂多磺酸粘多粘乳膏2次/d;对照组外涂卤米松乳膏2次/d。结果实验组有效率65%,对照组有效率30%,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曲尼司特胶囊联合外涂多磺酸黏多糖乳膏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软组织挫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伟军  郑小平  管建松 《海南医学》2010,21(23):72-72,63
目的探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在软组织挫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软组织挫伤患者13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对照组以扶他林乳胶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为8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对软组织挫伤患者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喜辽妥)与硫酸镁合用预防老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交替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与25%硫酸镁,对照组使用局部无菌敷贴外固定,比较两组预防静脉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数:Ⅰ度、Ⅱ度、Ⅲ度分别为5例,2例,0例,静脉炎发生率为17.5%。对照组静脉炎发生数:Ⅰ度、Ⅱ度、Ⅲ度分别为9例,5例,3例,静脉炎发生率为42.5%。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P〈0.05),观察组预防静脉炎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硫酸镁预防老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患者静脉炎的防治对策。方法 30例结直肠癌化疗患者于置入PICC后4 h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微波照射进行早期预防干预,持续7 d;对出现静脉炎的患者则使用上述方法再给予延长治疗7 d,观察其防治效果。结果 30例患者中,发生静脉炎2例(6. 7%),继续治疗至出现静脉炎后第3天时均能恢复。结论做好置管前的心理护理,掌握正确的置管方法,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微波照射对患者进行早期预防干预,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4):83-86
目的 探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和马铃薯薄片外敷在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血液透析患者中自体动静脉内瘘出现皮下血肿、瘀斑和局部肿胀的患者5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7)和试验组(n=28),对照组采用马铃薯薄片外敷,试验组采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用,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症状和内瘘功能在4周后能有效恢复的比例,并比较两组患者中有效患者达到有效的最快时间。结果 治疗4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效患者平均缓解时间为(13.50±3.60)d,对照组为(16.50±3.50)d,试验组患者达到有效的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用和马铃薯薄片外敷在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疗效均确切,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较马铃薯薄片起效更快,应用更为方便,更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封包治疗小腿乏脂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随机数表法将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在海南省皮肤病医院就诊的117例乏脂性湿疹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每天两次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封包小腿患处,对照组每天两次外用凡士林乳膏封包小腿患处。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湿疹情况。结果治疗7 d和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03%和98.2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54%和86.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封包治疗乏脂性湿疹疗效肯定,起效时间短,安全性好,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4.
陈丽琴 《中外医疗》2010,29(8):113-113
将75例应用榄香烯乳注射液行外周静脉滴注化疗的癌症病人,随机分为喜疗妥治疗组(实验组)与硫酸镁局部湿敷组(对照组),组间比例是2:1,观察组榄香烯乳液静滴完毕以喜疗妥乳膏外涂局部,对照组则用局部湿敷硫酸镁,观察比较2组病人局部静脉红肿、疼痛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静脉炎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喜疗妥外涂可有效防治榄香烯乳静滴所致的静脉炎。  相似文献   

15.
朱珠 《广西医学》2010,32(11):1398-1400
目的观察地奈德乳膏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6例患儿分为3组,试验组30例外用地奈德乳膏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对照1组28例仅外用地奈德乳膏,对照2组28例仅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EASI评分,并观察各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3周后3组EAS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疗效好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奈德乳膏和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外用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58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0例瘢痕疙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A组予585 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B组予585 nm脉冲染料激光照射联合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结果 B组有效率(70.0%)高于A组(50.0%)(χ~2=3.906,P=0.032)。结论 58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瘢痕疙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封包联合卡泊三醇乳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随机数表法将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海南省皮肤病医院确诊的62例寻常性银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隔日1次,并外用卡泊三醇乳膏涂擦,每日两次。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还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局部封包皮损处,每日1次。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分别于用药前、治疗第4周、8周和第12周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35.48%(11/31),略高于对照组的29.03%(9/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7.10%(27/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9%(1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时,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6.77%(30/31),仍高于对照组的74.19%(2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2/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81%(8/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卡泊三醇乳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确切,联合用药后不仅疗效明显提高,且能减少单用卡泊三醇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磺酸粘多糖乳膏在静脉穿刺困难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静脉穿刺困难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山莨菪碱治疗,观察组患儿使用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留置针和PICC置管耗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留置针和PICC置管耗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4/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穿刺困难患儿采用磺酸粘多糖乳膏进行治疗,能够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同时可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平阳霉素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喜疗妥)对痤疮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患者,在每位患者的颜面部、下颌及颈部选取皮损面积、硬度相近的痤疮后增生性瘢痕,分为观察组(Ⅰ组、Ⅱ组、Ⅲ组),选用3种不同浓度平阳霉素局部注射联合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对照组仅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结果:浓度0.75 mg/mL平阳霉素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优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0.75 mg/mL浓度平阳霉素局部注射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用治疗痤疮后增生性瘢痕疗效好、操作简单、安全、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药物外敷处理吡柔比星致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使用吡柔比星化疗致静脉炎的72例患者随机分成麻油金黄散治疗组(观察组)和硫酸镁外敷治疗组(对照组),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72.22%(P < 0.01);观察组治愈时间为(3.62±0.78)d,短于对照组的(6.35±0.55)d(P < 0.01);观察组患者8 h疼痛缓解率为66.67%,高于对照组的13.89%(P < 0.01)。结论:麻油金黄散外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总有效率高,平均疗程短,缓解疼痛效果好,是吡柔比星所致化疗性静脉炎的理想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