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那日苏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0):1241-1242
骨性安氏Ⅲ类错的矫治是口腔正畸的难点。一般的矫治方法效果不理想,而正颌手术因其风险大、费用高而不易被患者接受。多曲方丝弓技术(multiloop edgewise arch wire,MEAW)加大了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非手术范围。经典的多曲方丝弓技术主张使用0.018英寸系列标准方丝弓托槽系统。我们应用0.022英寸系列直丝弓托槽系统配合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病例取得了良好的矫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雅  丁锐  袁方 《新疆医学》2012,42(11):37-39
目的:使用两种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1类错合,将两种矫治技术进行对比研究。研究治疗前后牙合结构及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选取30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合病例,随机分成自锁托槽组和MBT组(滑动直丝弓组),治疗前后对模型进行PAR(Peer Assessment Ratinglndex)指数测定,治疗前后对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病例在矫治后加权PAR总分值减少率超过70%,并且加权总分值减少率三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头影测量结果显示2组病例在上前牙唇倾度减少量上有统计学差异,其他测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用2种矫治技术治疗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直丝弓技术矫治安Ⅰ、Ⅱ、Ⅲ类错颌畸形,并同期使用方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Ⅰ、Ⅱ、Ⅲ类错颌畸形相对照。结果:直丝弓矫治器临床操作简单,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临床操作费时间,达到矫治目标两组总有效日期直丝弓提前5—8个月完成矫治。结论:直丝弓矫治技术是一种高效实用的矫治技术,对安氏Ⅰ、Ⅱ、Ⅲ类错颌畸形都有良好的矫治效果,能有效矫治各种错颌畸形,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对36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通过拔除4颗双尖牙或2颗上颌双尖牙矫治,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后,前牙覆盖减小6.04mm(P<0.01),上中切牙倾斜度(U1-NA)减小15.43度(P<0.01),上中切牙突度U1-NA(mm)减小4.71mm(P<0.01), ANB 明显减小(P<0.05).结论: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是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对36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通过拔除4颗双尖牙或2颗上颌双尖牙矫治,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后,前牙覆盖减小6.04mm(P〈0.01),上中切牙倾斜度(U1-NA)减小15.43度(P〈0.01),上中切牙突度U1-NA(mm)减小4、71mm(P〈0、01),ANB明显减小(P〈0.05)、结论: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是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前牙开,伴下颌后缩,拔除尖牙后采用MBT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结果:矫治后上下牙排列整齐,磨牙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上下牙中线一致。结论:MBT直丝弓矫治技术临床操作简单,牙齿定位准确,可简化矫治程序和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对36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通过拔除4颗双尖牙或2颗上颌双尖牙矫治,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后,前牙覆盖减小6.04mm(P<0.01),上中切牙倾斜度(U1-NA)减小15.43度(P<0.01),上中切牙突度U1-NA(mm)减小4.71mm(P<0.01),ANB明显减小(P<0.05).结论: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是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直丝弓矫治技术在牙列错颌畸形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正畸治疗是改变颌与牙的位置,临床应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错颌畸形 60例,寻求简捷、省时、疗程短、疗效高的新矫治方法.方法临床将错颌畸形病例 12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 60例,其中安氏Ⅰ类、Ⅱ类、Ⅲ类各 20例, 实验组:按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操作,对照组:按标准方丝弓技术进行操作.结果直丝弓矫治器临床操作简单,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临床操作费时间,达到矫治目标两组总有效日期直丝弓提前 5~ 8个月完成矫治.结论直丝弓矫治器托槽底设计的角度,确实简化了医生椅旁操作时间,比医生手工操作更精确,疗效好,疗程短,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利用功能性矫治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殆,并比较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头影测量的变化.方法 对30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恒牙列早期临界病例采用非拔牙矫治,进行双期治疗.第一期利用功能性矫治器抑制上颌骨生长,推磨牙向后,扩大上、下牙弓,引导下颌正常生长;第二期采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技术,适当配合Ⅱ类牵引,矫正下颌后缩,直至达前牙的覆盖、覆(牙合)正常.对两期相关的软、硬组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 利用功能性矫治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使颌骨、牙齿、软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 利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选择合适的功能矫治器可以使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邻界病例非拔牙矫治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直丝弓与方丝弓矫治技术矫正Ⅱ类错畸形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评价.方法 选取50例经直丝弓或方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结束的患者,对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评定,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直丝弓组咬合关系比方丝弓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直丝弓组平均疗程缩短4个月.结论 应用直丝弓技术疗程短,矫治结果优于方丝弓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PAR指数对比评价唇侧直丝弓矫治直接粘接与间接粘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传统唇侧正畸患者60例,均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随机分成A组(直接粘接组)和B组(间接粘接组),每组30例。采用PAR指数对二组患者矫治前后的牙齿排列、颊侧咬合关系、覆盖、覆骀及中线情况进行评分和比较。评价二种粘接方式治疗错骀畸形的疗效,并对比二种粘接方式的临床粘接时间。结果二组患者治疗后各项PAR分值及PAR总分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权总分差与加权总分减小百分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权总分差〉22,加权总分减小百分率均〉70%;二组患者临床粘接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1)。结论传统唇侧直丝弓矫治直接粘接与间接粘接技术的临床矫治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能达到令人满意的临床矫治结果。对于粘接时间而言,与直接粘接相比,采用间接粘接可以明显缩短临床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PAR指数对比研究个性化舌侧矫治器与唇侧直丝弓矫治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上常见的成人错矜畸形患者共30例,将患者平均分成二组(A组和B组)。A组完成个性化舌侧矫治病例15例,B组完成传统唇侧直丝弓矫治病例15例。采用PAR指数对二组患者矫治前后的牙齿排列、颊侧咬合关系、覆盖、覆矜及中线情况进行评分和比较。评价二种不同矫治器的治疗效果,并对比二种矫治器的矫治疗程。结果二组患者治疗后各项PAR分值及PAR总分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权总分差与加权总分减小百分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权总分差〉22,加权总分减小百分率均〉70%;二组临床矫治疗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舌侧矫治器与唇侧直丝弓矫治器的临床矫治效果与矫治疗程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都能达到令人满意的临床矫治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PAR指数对比评价个性化舌侧矫治间接粘接与直接粘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2012年煤炭总医院口腔科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正畸科(王府井部)门诊临床常见的成人错颌畸形患者共30例,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A组和B组),每组各15例.A组采用个性化舌侧矫治间接粘接技术,B组采用个性化舌侧矫治直接粘接技术.采用PAR指数对两组患者矫治前后的牙齿排列、颊侧咬合关系、覆盖、覆颌及中线情况进行评分和比较.对比评价两种粘接方式治疗错颌畸形的疗效,并对比两种粘接方式的临床粘接时间.结果 治疗后A组PAR总分值为(2.80±0.35)分,B组PAR总分值为(2.93±0.43)分,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PAR分值及PAR总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加权PAR总分差为(26.20±7.85)分、加权PAR总分减小百分率为(87.99±8.55)%,B组加权PAR总分差为(26.13±7.93)分、加权PAR总分减小百分率为(87.26±9.53)%,两组加权总分差与加权总分减小百分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权总分差大于22,加权总分减小百分率均大于70%.A组临床粘接时间为(30.27±2.58) min,B组为(40.07±2.71)min,两组患者临床粘接时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个性化舌侧矫治间接粘接技术与直接粘接技术的临床矫治效果差异不大,均能达到令人满意的临床矫治结果.对于粘接时间而言,与直接粘接相比,采用间接粘接可以明显缩短临床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14.
陆盛 《浙江医学》2014,(10):857-858
目的评价不同拔牙模式对安氏Ⅱ类伴下切牙缺失错合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类伴下颌切牙缺失的错合畸形患者36例,根据拔牙模式分为A组(拔4个双尖牙)、B组(拔3个双尖牙)、C组(拔2个双尖牙)。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PAR指数进行评价,比较分析3组患者牙齿排列、后牙咬合关系、覆合、覆盖、中线的PAR指数评分及总分、加权总分。结果3组患者矫治前各项目PAR指数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与A组比较,B组牙齿排列、颊合关系、中线PAR指数评分及总分、加权总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C组颊合关系PAR指数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与C组比较,B组中线PAR指数评分、总分及加权总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3组患者权重减少分值上均>22,权重减少百分率均>70%。B组权重减少分值和权重减少百分率均明显高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种拔牙模式都能改善安氏Ⅱ类错合畸形,其中以拔除3个双尖牙模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王鹏  惠英  苏哲君  刘锐 《疑难病杂志》2009,8(7):406-408
目的评价改良Twinblock矫治器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恒牙早期骨性安氏II1类错的临床效果。方法21例11~15岁下颌发育不足为主的恒牙早期骨性安氏II1类错患者,经改良Twinblock矫治器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X线侧位片,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双期治疗,II类磨牙关系矫治为I类关系,覆覆盖减小,咬合关系较好,头影测量下颌骨的变化显著,SNB角增大,下颌升支高度、下颌体长度增加,ANB角减小,矢状关系改善,侧貌协调。结论改良Twinblock矫治器与多曲方丝弓技术结合矫治骨性安氏II1类错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使用多曲方丝弓技术和直丝弓技术(使用"摇椅形"弓丝)治疗前后的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探讨成人开(牙合)畸形不同的矫治设计和矫治技术的选择.方法:选择28例(男性10例,女性18例),18~35岁前牙开(牙合)畸形患者,按照开(牙合)程度把28例病人分成2组.14例患者用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另外14例患者用直丝弓技术矫治.两组开(牙合)程度OB值经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P为O.462),表明两组间无差别,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评价比较不同的矫治方法矫治前后的变化和矫治时间的差异.结果:多曲方丝组矫治后上、下颌切牙伸长,且上切牙内收,上、下磨牙直立并略压低,前牙达到覆(牙合)时间和矫治完成时间短于直丝技术组..直丝技术组矫治后上、下颌切牙伸长,未见内收,下颌磨牙直立.结论:矫治开牙合多曲方丝弓技术疗效优于直丝弓技术;疗程短于直丝弓技术.  相似文献   

17.
Free-edge托槽结扎中间翼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结扎Free-edge托槽中间翼的临床优势。方法选取40例应用Free-edge托槽矫治的Ⅱ1类错患者为研究组,选取30例应用传统直丝托槽矫治的Ⅱ1类错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下牙列排齐时间,对比研究组治疗前后上下颌骨、切牙及磨牙位置的头影测量项目。结果研究组排齐下牙列时间较对照组快。研究组治疗后上切牙明显内收,上切牙内收与上颌支抗磨牙前移比为2.2∶1;上切牙与下磨牙无明显伸长;下颌平面与平面无发生明显逆时针旋转。结论应用Free-edge托槽可缩短牙列排齐时间,可最大限度减少额外支抗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周立新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2):1753-1756,1760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安氏Ⅱ类下颌后缩错牙畲畸形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在本院门诊接诊的正畸病例3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选用Twinblock矫治器改善颌间关系,再用直丝弓矫治器排齐牙列,矫治咬合关系。对照组直接用直丝弓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进行矫治,对比治疗时间和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为(26.8±1.2)个月,少于对照组(32.5±1.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组别在矫治后磨牙关系中性,咬合关系稳定,前牙覆合覆盖正常。但观察组治疗后下颌骨发生明显前移,同时下颌骨长以及下面高度均比对照组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在治疗前后,在矢状线上和在垂直线上各指标数据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使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时,能够对下颌生长产生刺激,同时矫正颌骨矢状关系,易于取得患者配合,明显改善患者侧貌,简化后期固定矫治,治疗时间短,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个性化舌侧矫治与唇侧直丝弓矫治患者牙齿和骨骼关系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为指导正畸临床选择矫治系统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患者全身情况、错牙合畸形分类、牙列拥挤程度和矫治设计确定入选标准,选择临床上常见的成人错牙合畸形病例共30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个性化舌侧矫治组和唇侧直丝弓矫治组,每组15例。采用Steiner及Tweed头影测量分析方法进行X线头影测量,对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头影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比2组患者的矫治疗程,评价2种 不同矫治系统的治疗效果和疗程。结果:矫治结束后,2组患者磨牙及尖牙关系均为中性关系,前牙呈浅覆牙合浅覆盖,牙齿排列整齐,尖窝相对并且无余留间隙。Steiner头影测量分析,2组患者各项头影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weed头影测量分析,2组患者各项头影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分析法患者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临床矫治疗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采用
个性化舌侧矫治还是唇侧直丝弓矫治均可获得良好的牙齿排列及牙合关系,达到令人满意的临床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