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10年1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86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93例和观察组9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术前、术后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70%,对照组优良率为76.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围手术期具有显著的影响,不但护理疗效好,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讨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分别接受人工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评价关节功能效果。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观察组,其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优良率达62.5%,观察组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各具有优缺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围手术期有很大优势,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更佳。  相似文献   

3.
郑纪云 《中外医疗》2012,31(11):152+154-152,154
目的观察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的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和对照组(髋关节置换术),随访1年,并按照Harris髋关节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观察对比2组治疗效果,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优35例(62.1%),良18例(41.2%),中5例(9.7%);对照组优28例(47.2%),良14例(27.1%),中10例(19.8%),差6例(11.1%),2组髋关节功能恢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康复护理优于单纯的髋关节置换手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康复护理使髋关节的功能恢复良好,并且预防和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12年1月,对3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通过临床资料和护理干预,根据病人的疾病特点,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随访2-7年,平均5.2年,3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比较好。结论髋关节发育不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治疗疗效,促进了关节功能恢复,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5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少于全髋关节置换组(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0.05);术后1年全髋关节置换组的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方式与护理干预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6年8月在本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编号的方式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n=26).常规组实施基础护理,干预组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髋关节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是干预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更加显著,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的效果,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升能够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和评价围手术期的功能锻炼计划对改善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围手术期功能锻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2组(n=20)。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干预组在手术治疗之前就指导他们进行计划好的围手术期练习,该计划一直持续3个月。结果术后2周及12周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用Harris量表对髋关节的各个功能方面作出评定,其中包括疼痛、行走功能、活动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功能锻炼更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该锻炼计划可被老年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接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6月~2011年1月收治的4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14-21d,平均15d;术后随访半年至两年,髋关节功能依据Harris评分法,优良率89%.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刘丽娟   《中国医学工程》2011,(10):105-10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和康复指导对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影响,为临床提高手术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2010年4月收治的15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均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和康复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关节功能、畸形程度和活动度的差异。结果全部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后12周进行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并发症。结论对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和康复指导可以明显控制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有效地促进患者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对患者病情的改善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我院2007年8月-2009年11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3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33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8.2%)低于对照组(46.7%):差异有显著性(P〈0.05),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后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的实施,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显著作用,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康复锻炼方法。方法将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按照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规范进行护理。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谨、科学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规范对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6月2011年1月收治的4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14-21d,平均15d;术后随访半年至两年,髋关节功能依据Harris评分法,优良率89%。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0例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按住院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康复锻炼指导;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全程无痛病房护理干预,用患者生活质量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差异。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自我认识、关节功能的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自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自我认识、关节功能的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无痛病房护理干预,可以促进该类患者术后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内接受优势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7例。对照组围术期实施常规骨外科手术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仅有2例围手术期不良反应产生,少于对照组的8例(P0.05);对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的满意度为94.6%,对照组为81.1%(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内接受优势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缩短病情恢复和治疗时间,使患者对髋关节置换术期间护理的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分组,然后按照患者的分组分别进行围手术期护理,通过不同方法的护理后,观察组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90.00%(36/40)相比较对照组72.50%(29/40)而言,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比对照组12.50%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良好,对于患者的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改善均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究全髋双动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77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2例患者行全髋双动置换术,纳入全髋双动置换术组,45例患者行PFNA手术治疗,纳入PFNA组。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疼痛评分、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全髋双动置换术组手术时间、下地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PFNA组,术中出血量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2周时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双动置换术组患者术后3、6个月时疼痛评分显著低于PFNA组(P<0.05);末次随访时全髋双动置换术组患者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P<0.05);全髋双动置换术组、PFNA组髋关节功能恢复Harris评分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髋双动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较好,与PFNA术比较,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髋关节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6例,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的手术治疗。常规护理组予以围手术期骨科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予以综合性护理,两组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护理干预组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94.74%vs 76.32%)(χ2=5.21,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92.11% vs 73.68%)(χ2=4.55,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7.89%vs 26.32%)(χ2=4.55,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效果较确切,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其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邹岩山 《中外医疗》2012,31(30):2-3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两种不同的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临床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与术后情况。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血液引流量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P〈0.05);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各具优点与缺点,总体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9.
张峰 《吉林医学》2012,33(23):4957-4958
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采用外侧小切口的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患者40例(治疗组),同期采用常规切口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0例(对照组)。对两组病例的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术后早期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术后早期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快(P<0.05)。结论:与常规切口全髋置换术相比,外侧小切口全髋置换术创伤小、围手术期出血少、切口小、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3月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的32例患者设立为A组,另选择同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的30例患者作对照,设立为对照组。结果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平均出血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长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Ham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达83-3%,明显高于A组,X^2=7.93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褥疮的例数与B组比较,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4.2个月,结果显示,A组发生假体松动、中心性脱位、异位骨化、假体周围骨折的例数明显多于B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各具优缺点,临床医生应掌握好适应证和做好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才可以提高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