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军 《中原医刊》2014,(24):91-9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重型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时机及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儿均采取常规的对症治疗,治疗组患儿入院立即给予机械通气,对照组患儿病程进一步发展为第4期(心脏衰竭期)时给予机械通气。结果治疗组痊愈90.0%、脑炎后遗症10.0%、无死亡病例;对照组痊愈55.0%、脑炎后遗症20.0%、死亡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上机可明显减少死亡率,致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预警指标,并验证其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478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普通病例组和重症病例组,对其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病例危险因素,得出早期预警指标。以2016年1月—2017年10月的339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为验证对象,评估上述预警指标对重症手足口病的预测价值。结果:(1)重症病例组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CRP、PCT、EV71阳性率高于普通病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PCT、EV71是重症手足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PCT作为单独诊断指标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884,灵敏度为73.21%。空腹血糖联合PCT及EV71阳性诊断的灵敏度最高,可达到92.86%。结论:(1)空腹血糖升高、PCT升高、EV71阳性是重症手足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联合检测空腹血糖、PCT及咽拭子EV71可作为预测重症手足口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匹多莫德干预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14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予抗病毒,降颅压等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免疫调节剂匹多莫德,疗程2周。另外选择30例门诊正常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重症手足口病T细胞亚群均有明显变化(P〈0.05)。重症手足口病干预组患儿治疗后CD3、CD8 T细胞比例降低,CD4 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手足口病干预组临床症状及体征较对照组消失快,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发展为危重型手足口病的病例亦明显减少(P〈0.05)。结论Ⅱ期手足口病在急性期治疗中加用免疫调节剂匹多莫德能缩短病程,能促进T细胞免疫功能的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4.
邢江华  单仁英 《当代医学》2014,(32):110-111
目的观察分析酚妥拉明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64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2)。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糖皮质激素、抗病毒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酚妥拉明进行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对患儿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干预。2组患儿治疗结束后,分析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近期、远期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酚妥拉明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并结合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背景 手足口病是20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全球性传染病。自2008年以来,手足口病在我国发病率高,重症病例占比高,是危害我国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目的 探讨 2008-2017年住院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提供云南省内大样本手足口病的临床数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通过电子病案系统收集2008-2017年在昆明市儿童医院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的发病数、发病时间、年龄、性别、临床分型、分期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昆明地区10年间住院手足口病患儿共11 510例,全年均有流行,呈单峰型,4-8月是发病高峰期。(2)住院患儿中男孩多于女孩,男女比例为1.13∶1,最小年龄为37 d,最大年龄为14岁6个月,平均年龄(2.37±1.50)岁;在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住院患儿中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共有9 982例(86.72%);普通型病例3 368例(29.26%),重症病例8 142例(70.74%),重症病例中重型4 690例(40.75%),危重型3 452例(29.99%),3岁及以下儿童重症发生率为88.02%;不同年龄组手足口病在重型及危重型中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危重型手足口病早期均有高血压3 452例(100%),心率快3 273例(94.84%),呼吸增快2 983例(86.44%),指趾端循环不良2 408例(69.76%),肢体瘫痪63例(1.83%),尿潴留14例(0.41%)。(4)粪便病原学检查10 234例(88.91%),其中肠道病毒71(EV71)有3 843例(33.39%),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A16)有1 112例(9.66%),其他肠道病毒有3 560例(30.93%);2008-2013年病原主要以EV71和COA16感染为主,2014-2017年以其他类型肠道病毒和EV71感染为主,危重型手足口病的病原以EV71感染为主。结论 住院手足口病患儿及重症人群主要是3岁及以下儿童,引起重症手足口病仍以EV71感染为主。高血压、心率快、呼吸增快、指趾端循环不良等是危重手足口病的早期信号,应积极给予救治和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丰顺县2008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情况。方法调查统计丰顺县2008年上报收治的196例手足口病患儿。结果 2008年5月至12月,丰顺县手足口病总发病率为0.13%。其中3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比3岁以上儿童的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06例(54.1%)患儿与手足口病患者有接触史;93例(47.4%)为托幼儿童。发病高峰时间为5、6、7月份。所有病例均为普通病例,无重症病例,治疗效果好。结论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的,要加强托幼儿童、症状不典型人群的监控管理。  相似文献   

7.
重症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军 《安徽医学》2009,30(3):261-262
目的探讨重症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我院住院的402例手足口病患儿的相关信息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患儿的特点是多发生在3岁以下,多有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精神差,易激惹,肢体抖动,少数患儿无典型皮疹。结论重症患儿白细胞、血糖、CK-MB、血压变化与轻症患儿相比有显著差异,大剂量甲强龙、丙球对重症Ⅱ期患儿有明确的治疗作用。Ⅲ期患儿早期给予机械通气可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常规检查、血糖及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在手足口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普通病例(第1期)、重症病例神经系统受累期(第2期)和危重症病例中心肺功能衰竭前期(第3期)及心肺功能衰竭期(第4期)分别列为观察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对其外周血白细胞、血糖、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进行比较。结果重症、危重症组白细胞及血糖均较普通组明显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各组中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无明显差异,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病情越严重,其外周白细胞、血糖越高;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的高低与手足口病病情无关。  相似文献   

9.
武志杰  魏丽 《中外医疗》2012,31(7):43+45-43,45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手足口病重症的认识水平,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方法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给予抗炎、抗病毒、脱水及对症治疗。结果本组38例患儿中,1~4岁30例,农村多于城镇,重症患儿易并发肺炎、心肌炎、病毒性脑炎、脑膜炎、呼吸衰竭、微循环障碍等。结论人选病例中,37例治愈,1例死亡(病毒检测为EV71型感染患儿)。手足口病多发生于4岁以下患儿,及早发现,积极治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380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对2009年6月至8月期间收治的38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0例手足口病患儿中,多为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婴幼儿,3岁以下304例(80.0%),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之比近2∶1;全部病例手、足、口腔、臀部见斑丘疹、疱疹,少数四肢亦见皮疹,躯干部极少,病情重者皮疹反而少;发热301例(79.2%)。2例危重症(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死亡。通过早期识别具有高危因素的19例重症病例,并予早期干预治疗,均获痊愈。结论掌握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早期从重症病例中筛查具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并采取早期干预治疗,可阻止病情进展为危重症,提高救治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杨凯龙 《大家健康》2016,(8):183-184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重症高危患儿的临床观察与救治。方法:本组病例均为该院自2013年9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8例重症高危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入我院接受治疗的18例手足口病普通症状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予全部患儿临床观察及血常规等相关检查,确诊后立即给予对症治疗。结果:肠道病毒占比明显高于非肠道病毒(P <0.05),观察组患儿白细胞计数、血糖、乳酸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儿在疗效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加强对重症手足口病高危患儿的临床观察,给予辅助检查,确诊后立即给予吸氧、静注甘露醇等处理,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东莞地区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1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广东省东莞地区儿童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归纳分析118例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患儿的性别、发病年龄、病情评估、症状与体征、实验室与辅助检查、并发症、治疗经过、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多见于1~5岁婴幼儿(占90.68%),主要症状为皮疹(100%)、发热(82.20%)。重症病例发生率高(占53.39%),多有肢体抖动或惊跳(38.14%)。常见并发症有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肺炎支原体感染,重症者肺炎支原体感染率(57.14%)较非重症者(38.18%)高。经对症及抗病毒治疗,重症者早期使用免疫球蛋白、短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甘露醇脱水降颅压等治疗,治愈111例(94.07%),好转5例(4.24%),自动出院2例(1.69%),死亡0例。结论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多见于婴幼儿,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重症病例发生率高,多有肢体抖动或惊跳。只要早期诊断,识别重症病例,合理治疗,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3月2012年10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住院的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的5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通过比较机械通气治疗前后患儿生命体征、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的变化,分析机械通气对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结果①机械通气治疗可显著改善生命体征;②研究病例以呼吸性碱中毒为主,合并代谢性酸中毒;③≤3岁占84.6%,〉3岁占15.4%,验证了以3岁以下患儿多见。结论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合并呼吸、循环、神经系统损害的重症手足口病可显著提高治愈率,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2):76-78+82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效果及对患儿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 年1 月至2020 年3 月我院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例资料,共计58 例,随机分为例数均为29 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常规治疗联合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与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儿白介素-6(IL-6)、C 反应蛋白(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经过治疗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皮疹、发热、口腔溃疡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高(93.1% vs 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对患儿炎症因子改善显著,有利于加快症状消失,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赵利  魏锦兰  孙朝霞  夏德全 《中外医疗》2012,31(10):26+28-26,28
目的探讨早期风险评估及干预治疗对手足口病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3-9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风险评估,尽早应用免疫球蛋白联合安宫牛黄丸干预治疗的患儿纳为干预组;未及时干预治疗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的病程、重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治疗费用。结果干预组患儿病程缩短,重症发生率低,并发症少,无死亡病例,治疗费用少;对照组病程长,重症发生率高,并发症多,死亡2例,治疗费用多,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及早进行风险评估及应用免疫球蛋白联合安宫牛黄丸干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2年6月所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6例,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轻型手足口病患儿88例,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轻症病例与重症病例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按照年龄、体温、白细胞数、肠道病毒71型例数、呼吸频率及劳务工子女患儿例数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病例与重症病例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发热、口腔疱疹及合并神经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以肠道病毒7l型病毒感染为主,且劳务工子女患儿多见,对出现发热、口腔疱疹及合并神经症状时,需及时给予按照重症患儿的治疗原则处理。  相似文献   

17.
霍志成  李薇  桂见军 《海南医学》2011,22(11):110-112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合并休克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经验和转归,为重症手足口病合并休克患儿的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3~5月67例入住我科(ICU)重症手足口病合并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救治经过进行分析,并使用呼吸支持、扩容及血管活性药物纠正重症HFMD的休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休克治疗后与休克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患儿的HR、CRT和肢端情况均明显好转(P〈0.01)。结论早期进行密切观察及发生休克时合理及时的治疗是预防与救治重症HFMD并休克患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识别指标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手足121病患儿3168例。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和辅助检查指标,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筛选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3168例患儿中一般病例2920例,占92.2%,重症病例248例,占7.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岁、皮疹不典型、意识障碍、神经反射异常、血压高、体温39℃以上〉3d、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CRT)〉3s、胸片渗出性病变、WBC〉12×10^9L、血糖〉9mmol/L为重症手足口病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岁、神经反射异常、体温39℃以上〉3d、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CRT)〉3s、胸片渗出性病变、血糖〉9mmol/L是重症手足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神经反射异常、体温39℃以上〉3d、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CRT)〉3s、胸片渗出性病变、血糖〉9mmol/L可作为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密切留意患儿病情转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的治疗,阻断其病程进展,降低英死亡率.方法遵照卫生部《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2008版),将351倒确诊手足口病患儿入院即分成3组:一般病例组252例,一般重症组99例,危重症组O例,将一般重症组按治疗时间〉12h和≤12h分为两组,〉12h怠儿26例,≤12h患儿73例,将两组病情变化时间进行对比.结果一般病例组有3例患儿进展为一般重症,一般重症组无1例患儿进展为危重症,所有患儿均顺利出院,一般重症组中治疗时间≤12h患儿在病情好转时间发病重时间均短于〉 12h的患儿(P均〈0.05).结论轻症患儿以发热、手足口皮疹为主要表现,一般重症患儿以肢体抖动为主要表现,且治疗上最好在12h以内,给予足量丙种球蛋白、大剂量甘露醇及酌情应用激素治疗,一般能成功阻断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和血糖联合检测对手足口病患儿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172例手足口病患儿及同期8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入院时和入院第四天分别检测血白细胞和CRP及血糖。结果普通组和重症组治疗后CRP下降明显,诊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白细胞、血糖治疗后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白细胞、CRP与血糖三者同时检测,可取得最佳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