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以脏腑辨证定证型,取本脏腑经脉腧穴组成处方;按经脉辨证命名证型,取本经腧穴组成处方;以气血阴阳为纲,辨证取穴成方;奇经八脉、十五络(穴)各主病侯,配穴广泛;五输穴脏俞相关,取穴有纵行横向之分;根据部位间的特定联系取穴处方等方面阐述<内经>取穴的六种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取穴原则1.按病变部位选穴根据病变部位,在耳廓上选取相应的耳穴。如胃病选胃穴,肺病选肺穴,腹泻选大肠、小肠穴,阑尾炎选阑尾穴等。2.按中医理论选穴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辨证取穴。如肾虚耳鸣取肾穴,因“肾开窍于耳”;目疾选肝穴,因“肝开窍于目”;皮肤病选肺穴,因“肺主皮毛”等。3.按现代医学理论选穴如月经不调选屏间、子宫;高血压选降压沟;心律失常选心穴;输液反应选下屏尖等。  相似文献   

3.
“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纪青山教授从脏腑辨证出发,通过针刺与痛经相关的肝、脾、肾三脏原气留止部位,即:足厥阴肝经原穴太冲,足太阴脾经原穴太白,足少阴肾经原穴太溪,3穴配合以疏理气机,调养气血,滋补肝肾,使气血化生有源,经血充足,运行畅通。缓解及根治由肝、脾、肾三脏病变所导致“不荣则痛”及其经络病变所引起“不通则痛”的痛经,加之配合局部取穴,使周围经络气血运行通畅。二者相合,治疗原发性痛经,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笔者运用水外(注射用水),采用皮内穴位封闭的方法治疗148例各种癌症(如胃痛、头痛、痛经、胆囊区疼痛等),经一次注射即可止痛,临床效果满意,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48例中,男性69例,女性79例;年龄最小11岁,最大73岁;病种:胃痛40例,病经37例,头痛21例,胆囊炎15例,胆道蛔虫症32例,胰腺炎3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10年。2、治疗方法2.1、取穴:一般按三种方法取穴,即无应穴(阿是穴)取穴法:有多处痛点者,寻找最痛点,以痛为脱;病症取穴法:如前头痛取印堂穴,胃病取中院穴等;神经分布取穴法:如前头痛取眶上神经…  相似文献   

5.
穴位注射疗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学说认为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运行气血于全身各部。穴位是分布于经络上的气血聚集点,穴位通过经络与机体某个部位或脏腑、组织、器官保持内在的联系,穴位注射药物,一方面通过针和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气血,平衡机体阴阳,另一方面使药物沿着经络系统迅速直达病所,充分发挥药效,因此达到了经—穴与药效协同作用,充分发挥了二者的共同治疗作用,达到治病目的。同时,因穴位注射后,药物在穴内存留时间较长,故可加强和延续穴位的治疗效能。1 穴位选择11 辨证取穴 即按照传统针刺法的取穴原则选穴成方。亦即在中医学整…  相似文献   

6.
影响经穴治疗脏腑疾病疗效的因素主要有穴位配伍、取穴时辰、刺激方法、针刺补泄、留针时间。基于此,配合子午流注,即经气运行旺盛时取穴,选用适当刺激方法,再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并掌握合适的留针时间,对针刺疗效影响很大。关于经穴治疗脏腑疾病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如在机制研究中,关于脏腑开窍器官影响的报道较少;在临床研究中,有些文献报道中所纳入的病例过少,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对于同种脏腑疾病针灸治疗的诊疗标准不一,缺乏统一性,容易导致各说其词。对于影响经穴治疗脏腑疾病疗效的因素的研究,多集中在穴位配伍、取穴时辰、刺激方法、针刺补泻及留针时间方面,而对其作用原理、最优穴组、实施标准、疗效确定等方面还有待商榷,且对针刺得气与否对经穴治疗脏腑疾病疗效的影响研究报道比较少。  相似文献   

7.
应用灵龟八法取穴治愈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龟八法又称“奇经纳卦法” ,它是运用古代哲学《易经》的八卦九官学说 ,结合人体奇经八脉的气血会合规律 ,取其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经穴即八脉交会穴 ,配合八卦 ,然后按照日时干支的推演数字变化 ,对照八卦数字取穴的一种针刺方法。换句话讲 ,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日按时按卦取穴行针的方法。灵龟八法所用之八穴 ,通于八脉 ,而奇经八脉又交叉贯串于十二经脉之间 ,具有加强经脉联系、调节正经气血的重大作用 ,同时八脉之间还有会合关系。八穴又属正经穴位 ,所以八穴不但能治八脉的病症 ,而且还能治十二经的病症 ,其治病的范围很广。灵龟八法取…  相似文献   

8.
孙红友  周铭心 《中医学报》2021,36(3):563-565
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和,伏风应时而动是痛经病的主要病机.月经将行或初至时,调达冲脉气血以治标;平时调治肝、脾、肾三脏之气血寒热虚实以治本,可施以具有疏达肝经气血和解散胞脉伏风之效的止痛药组(当归、白芍、川芎、香附)治之,此为正治.再视有无兼证而佐以安神助眠、扶中缓急、温经散寒等旁治之法,意在加强正治.  相似文献   

9.
痛经,祖国医学称"经行腹痛",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本病为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以青年女性较为多见,给女性的身心健康和工作学习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痛经的发病和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临床研究表明,暖宫止痛穴贴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暖宫止痛穴贴是王富春教授立足于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总结多年临床经验,以国家"973计划"项目中的药灸成果所创立的。该贴以现代中药提纯技术,加入具有透皮作用的赋型剂,通过穴位给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于寒湿凝滞型痛经在治疗上从"寒"和"瘀"入手,以暖宫散寒、化瘀止痛为治法,因此暖宫止痛穴贴主要由温里药、补血药、活血化瘀药组成。临床实验表明,暖宫止痛穴贴是从多渠道、多环节综合发挥其止痛作用的。集药疗、磁疗、传统灸疗于一体的暖宫止痛穴贴能有效改善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的临床症状,且通过穴位皮下组织的储库效应,长时间激发经气,起到暖宫散寒、通调气血、化瘀止痛的作用,具有稳定的长期疗效,同时避免了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安全稳妥、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妇女在月经来潮或行经前后,少腹或小腹疼痛,并随月汛周期性发作的,称为痛经.引起痛经的原因很多,凡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均能导致痛经.盖小腹属冲任奇经,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少腹为厥阴肝经,肝藏血,昔贤有"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之说.肾藏精,胞脉系于肾.又八脉皆隶于肝肾,冲任脉皆起自胞中,因此痛经之症,与冲任二脉和肝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痛经是妇科疾病中的一个常见症状,也是整体疾病在局部的反映,因此应该充分注意到患者的年龄、体质、情志等多方面的因素,病同人异,方药各有宜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痛经时针刺单穴十七椎即时止痛的效果.方法将本组原发性痛经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穴组和多穴组,单穴组在疼经时取穴十七椎.多穴组取穴足三里、三阴胶、中极,中医寒凝瘀血型可配加关元、气海、肾俞,气滞血瘀型可配加地机、太冲穴.单穴组在痛经发作第1天开始针灸,每天1次,1个月经期连续冶疗3天,1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多穴组于经前5—7天开始针灸,每日一次,连续5天,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痛经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痛经程度比效,单穴组的疼痛程度明显比多穴组减轻,P<0.01.两组痛经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单穴组总有效率98.93%,多穴组总有效率89.13%,单穴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多穴组,P<0.01.结论对原发性疼经患者在痛经发作时针刺十七穴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不用选择多穴.方法简单方便,见效快,不良反应少,为临床运用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穴位优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指导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子午流注理论是中医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子午流注理论认为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发生,受自然季节、气候与环境的直接影响.人体气血随着昼夜12个时辰的推移而流行灌注于全身,它是以井、荥、俞、经、合五输穴配合阴阳五行为基础,运用干支计时配合脏腑经络,以推算出气血流注经络、输穴开阖的准确时间,按时间取穴针灸治疗的一种方法,包含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脏腑经络、时穴开阖等基本论点.  相似文献   

13.
经气相应取穴法是根据《内经》中经络学说以及有关刺灸法的基本理论而提出的一类针灸取穴方法,有对称相应取穴法、交叉相应取穴法、水平相应取穴法三种,主要适应于治疗肢体疼痛性疾病,尤对体表有明显痛点的急性痛症疗效显著。现特介绍于下,以供参考。具体应用一,对称相应取穴法:选痛处对侧对称点施以针灸。痛在经穴部位,则取另一侧相对称的经穴;若痛不当经穴,则取对称阿是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医脏腑理论、气血理论为基础探讨痛经与肝藏血功能的关系,进而论证肝藏血功能失常不仅是痛经产生的原因,而且也是痛经发展的结果,因而提出养血理肝法是治疗痛经的方法之一,此法涵盖了中医“理气、活血、止痛”的治疗内容,它不仅针对痛经病因进行治疗,而且防止了痛经的进一步恶化,为临床治疗痛经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取穴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搜集近10年来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报道近50篇,总结其取穴规律,发现天枢、足三里、中脘为使用率最高的主穴;局部取穴以腹部穴位及相关脏腑背俞穴为主;循经取穴以足阳明胃经经穴为主,肝脾两经穴位不可忽视;配穴多以八纲、脏腑辨证取穴,并注重宁心安神。并对取穴规律从中西医角度进行了分析,为针灸治疗IBS的临床取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蔡圣朝认为,中风后失语以肾虚为本,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阻滞,经筋失养而致,临床应从肾论治本病,常采用头针疗法、舌针疗法,并选取涌泉为固定穴位,再辨经取穴,用解语膏敷贴穴位,以达到调节脏腑功能、调整阴阳、运行气血之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气滞血瘀型、寒湿凝滞型、气血两虚型3型,分别辨证取穴(穴选气海、合谷、关元、三阴交、子宫等)治疗,同时配合耳穴贴压。结果:痊愈65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2%。结论:针灸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穴位埋线及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取穴规律,为临床选穴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电子检索CNKI、万方、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收集符合标准的穴位埋线及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文献,从处方腧穴的频次、归经、分布、特定穴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对比,探讨两者的临床用穴规律。结果:共纳入78篇相关文献,其中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28篇,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50篇。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主要取穴为三阴交、关元、次髎、肾俞、肝俞、脾俞、气海、子宫;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主要取穴为关元、三阴交、中极、气海。结论:穴位埋线与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选穴大体不同,穴位埋线选穴以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为主;艾灸选穴以胸腹部、任脉、募穴为主。  相似文献   

19.
少阳枢机作为阳气开阖的枢纽,发挥调节气机、协调脏腑的重要作用.少阳枢机不利影响气血运行与疏泄,是导致精神情志失常及全身多种躯体症状的关键所在.调畅少阳对于产后抑郁症具有重要意义,在常规选用百会、印堂等"醒脑安神"穴位,辩证取穴选用肝俞、脾俞、肾俞调节脏腑功能的基础上,应重视调畅少阳经气,选择相应手足少阳经穴,疏泄少阳郁结,通利少阳枢机,调补少阳经气,以达形神共调之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肾虚腰痛的辨证及选穴方法的研究概况。方法从万方、知网以"肾虚腰痛+针刺","慢性腰痛+针刺+研究"为关键词搜索近5年临床上有关针刺治疗腰痛的临床研究报道,筛选整理出相关文献共60篇。结果有27篇文献用到辨证治疗。主要辨证方法有:病因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等;主要选穴方法有循经取穴,辨证取穴,疼痛点取穴,按时间取穴,及创新取穴。结论临床上辨证、选穴方法虽多,但对腰痛辨证治疗的文献不多,而既能提高疗效又能大范围推广使用的选穴方式仍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