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CIC)在结膜松弛症(CCH)发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组15人30眼,结膜松弛组15人30眼,除采用泪液分泌实验I(Schirmer I)、泪膜破裂时间(BUT)、虎红染色(RBS)及荧光素染色(FLS)计分等常用眼表泪液功能检查,重点采用CIC,通过观察结膜上皮细胞情况及杯状细胞数来了解正常眼、结膜松弛眼的泪膜黏液层的情况。结果:Schirmer I试验结膜松弛症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膜松弛症组BUT、虎红染色、荧光素活体染色异常较对照组多,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印迹细胞学分级及杯状细胞数组间均有显著的差异,正常组分级主要集中于0级,CCH的分级主要集中于1级和2级,杯状细胞与RBS、FLS计分呈负相关,与BUT计分呈正相关。结论: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通过分级、观察杯状细胞数变化,了解正常人与结膜松弛症患者泪膜黏液层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定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在糖尿病结膜松弛患者结膜组织及血清中的含量,探讨其在糖尿病结膜松弛症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共收集结膜标本36份(糖尿病结膜松弛症6例9眼、单纯结膜松弛症5例9眼、糖尿病不伴结膜松弛症者9例9眼和正常人9例9眼),血清标本29份(每人静脉采血),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定量测定其AGEs含量.结果 在糖尿病结膜松弛组、糖尿病组两组血清AGEs含量(ng/nl)分别为17.5525±4.1593和15.7092±3.1896,明显高于结膜松弛组和正常结膜组的12.0809±3.2551和9.0161±2.4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结膜松弛组与糖尿病组、结膜松弛组与正常结膜组病组,血清AGEs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结膜组织中AGEs含量在糖尿病结膜松弛组(0.4240±0.0903)、糖尿病组(0.3436±0.0780)、结膜松弛组(0.2682±0.0410)、正常结膜组(0.1895±0.0176)依次降低,各个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及结膜中AGEs水平升高与糖尿病结膜松弛症密切相关,高糖环境和AGEs蓄积可能在糖尿病结膜松弛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结膜松弛症泪液排泄系统^99mTc-SPECT动态显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放射性核素99mTcO4-SPECT动态显像观察结膜松弛症泪液排泄系统,帮助判断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评价治疗效果。方法24例40眼结膜松弛症患者(分组每级各10眼),用99mTcO4-10μCi/0.01 ml对泪液排泄系统进行动态显像,16眼手术切除松弛结膜后再次SPECT显像并观察泪溢情况改善。结果随着结膜松弛程度的加重即分级的增加,泪液排泄时间延长即T1/2值(median transit time)增大,Ⅲ、Ⅳ级与正常对照组T1/2值差异有显著性(P=0.000 1),Ⅲ、Ⅳ级与Ⅰ、Ⅱ级T1/2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手术前与手术后T1/2值差异有显著性(P=0.000 1)。结论结膜松弛症患者泪液排泄延缓,并且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即分级的增加,患者泪液排泄时间延长即T1/2值增大,可以通过放射性核素99mTcO4-最低安全浓度10μCi/0.01 ml SPECT进行临床辅助诊断。结膜松弛症患者手术后99mTc-SPECT示泪液排泄恢复正常,可作为Ⅲ、Ⅳ级结膜松弛症患者手术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4.
郭建军  陈则云  田学武  王敏 《海南医学》2014,(14):2072-2074
目的:探讨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CIC)在干眼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在我院就诊的干眼症患者180例为观察组,按干眼症的分级,轻度65例,中度58例,重度57例;另选择1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泪液分泌实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荧光素染色(FLS)检查;同时重点进行CIC检查。结果 S-I-T、BUT、FLS检查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轻、中、重度患者的杯状细胞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CIC分级主要集中于0级和1级;干眼症患者则多集中于1、2、3级;其中轻、中度多集中于1、2级,重度主要为3级。观察组与对照组CIC分级有明显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中、重度患者CIC分级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CIC检查能够反映泪膜黏液层的病理变化情况,可用于区分正常人与干眼症患者并可了解干眼的病程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干眼患者结膜印迹细胞学(IC)检查的意义。方法研究接受LASIK手术25位患者50只眼,采用球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联合PAS染色,观察术前球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及结膜上皮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术后7例患者14只眼表现为干眼组(CDEG)。观察5个高倍视野的杯状细胞数量,CDEG组6.07±2.12,明显减少,无干眼组(NDEG)103.83±9.51,P〈0.01。CDEG组鳞状化生分级平均秩次31.64明显高于NDEG组的平均秩次23.11,P〈0.05。结论 IC是一种无创、简便、准确的检查方法,球结膜杯状细胞减少及鳞状化生与LASIK术后干眼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球结膜松弛矫正术治疗Ⅲ~Ⅳ级球结膜松弛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11例(16眼)经球结膜松弛矫正术手术治疗的Ⅲ~Ⅳ级球结膜松弛症患者,从肿胀或沉重感,疼痛,溢泪,眼红,视疲劳,瘙痒,视力模糊/下降,烧灼感,异物感,瘢痕形成等方面评价其疗效.结果:11例球结膜松弛症患者手术治疗后,除了结膜瘢痕外,由重度结膜松弛症引起的各种症状均得到改善,有效率达85%以上.无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月~ 3年,未见复发.结论:球结膜松弛矫正术能很好地切除多余结膜组织,解除泪道的阻塞环节,固定结膜,加深穹窿,恢复正常的眼表泪液存储与排泄功能,明显改善不适症状,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膜切除术联合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7例结膜松弛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4例和对照组13例,两组分别接受结膜切除联合巩膜固定术治疗和单纯结膜切除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经治疗后的结膜松弛情况、国际眼表面疾病指数(OSDI)变化以及自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有12例结膜松弛情况完全改善,临床治愈率为85.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4周、8周时的OSDI指数分别为(13.2±6.8)和(6.5±5.7),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自觉症状比较,研究组有效率为85.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膜切除联合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结膜松弛症是由于球结膜过度松弛,松弛组织堆积在眼球与下睑缘之间引起的疾病,此病很常见,但常被认为是老年性改变而忽略。我国结膜松弛症发病率较高,结膜松弛症的正确诊断及治疗十分重要。现综述结膜松弛症有效的诊断及治疗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99mTc-SPECT显像判断对结膜松弛症的临床诊疗价值并评价治疗效果.方法 结膜松弛症与对照组各8例(16只眼),用99mTcO4动态SPECT显像,结膜松弛症组按新月形切除松弛结膜,比较两组患者T1/2值和结膜松弛症组手术前后的T1/2值.结果 结膜松弛症组T1/2值[(290±187)s]明显大于对照组[(122±4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膜松弛症组手术后T1/2值[(206±103)s]较手术前明显缩短[(290±187)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切除松弛结膜后解除了对泪液排泄系统的影响,患者的溢泪症状改善.结论 99mTcO4动态SPECT显像对于结膜松弛症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无明显眼表疾病者及结膜松弛症不同分级患者泪液中细胞因子S100A9、IL-6的含量,并探讨S100A9、IL-6的表达与结膜松弛症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选择经确诊结膜松弛症患者60例,根据患者症状、裂隙灯检查及泪液动力学检查以及临床分级条件,分为Ⅰ组系结膜松弛症Ⅰ级20人,Ⅱ组系结膜松弛症Ⅱ级20人,Ⅲ组系结膜松弛症Ⅲ ~ Ⅳ级20人.另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20人为对照组.以上人群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患者泪液S100A9及IL-6的含量.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CCH患者泪液中S100A9的表达与该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59(P<0.05);泪液中IL-6的表达与CCH的严重程度也呈正相关,r=0.642(P<0.05).(2)CCH患者泪液中S100A9和IL-6的表达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746(P<0.05).结论:监测S100A9、IL-6含量,在结膜松弛症临床诊疗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病程、血糖控制状况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泪膜功能和角结膜上皮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54例(108眼)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0例(60眼)对照组泪膜破裂时间(BUT),行基础泪液分泌(Schirmer-I)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FL)、结膜印迹细胞学(CLC)检查,并将检测结果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状况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组BUT值、Schirmer-I试验值均低于对照组,且BUT值、Schirmer-I试验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糖尿病组较对照组结膜上皮细胞鳞状化生级别增加、杯状细胞密度下降,且角膜FL累积分增加(均P<0.01)。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状况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与BUT值、Schirmer-I试验值、结膜上皮细胞鳞状化生级别、杯状细胞密度和角膜FL累积分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均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泪膜功能的损害以及角结膜上皮的损害,且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状况差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者,损害程度亦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结膜松弛症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4~2007年连续49例98眼结膜松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年龄、性别及相关外眼病变。结果:结膜松弛症最常见表现为异物感(76.53%)、干涩感(63.27%)、视疲劳(57.14%)、畏光(39.80%)、流泪(30.61%),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test,ST)〈10 mm/5 min(5.10%),泪膜破裂时间(brest-up test,BUT)〈10 s(17.55%),平均年龄65岁,男女比例26:23,相关外眼病变有眼袋、泪道堵塞、下睑内翻倒睫、睑缘炎。结论:结膜松弛症常见与其他外眼病变相同的临床表现及相互因果关系,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检查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角膜上皮损伤、结膜杯状细胞及上皮细胞病理改变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间的相关关系.[方法]给51例(102眼)Ⅱ型糖尿病患者和20名(40眼)正常人进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观察结膜上皮细胞鳞状化程度、结膜杯状细胞形状、密度及角膜损伤程度,并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分别进行一元线性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角膜上皮损伤严重,杯状细胞密度显著降低,结膜上皮细胞的鳞状化级别显著增加,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杯状细胞密度和结膜上皮细胞鳞状化程度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呈显著性相关.[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是干眼症的易感人群,控制好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可改善角膜上皮、结膜上皮细胞及杯状细胞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结膜新月形切除手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结膜松弛症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应用结膜新月形切除手术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结膜缝线固定术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完成手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及感染等情况。在观察组49例患者(78只病眼)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治愈的患者有25例(病眼40只),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者有21例(病眼34只),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3例(病眼4只),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88%(94.87%);在对照组49例患者(77只病眼)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治愈的患者有19例(病眼32只),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者有19例(病眼33只),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11例(病眼12只),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55%(84.42%)。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完成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调查,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无反复,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有所下降,且与术后当日统计的总有效率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结膜新月形切除手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眼表状态的临床改变。方法:将107例(107眼)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DM组和100例(100眼)正常眼做为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主观感觉,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T),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及结膜印迹细胞学状态改变。结果:DM组患者发生干眼的几率为5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M组基础泪液分泌试验为8.48±4.34mm。较对照组的13.73±4.79mm降低;泪膜破裂时间为6.78±4.08s,较对照组的14.31±4.78s明显缩短;角膜荧光素着色点为19.6%,较对照组的6.0%明显增多,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DM组结膜杯状细胞密度平均值为80.03±40.38/mm^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14±33.01/mm^2;结膜鳞状化生级别较对照组增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可引起角膜、结膜状态的改变。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在各种手术时,要充分考虑眼表的改变,给予恰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对结膜杯状细胞及结膜上皮细胞的作用.方法 选取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2只,建立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模型(角膜中央直径8 mm上皮刮除),建模后使用盐酸林可霉素滴眼,用法为3次/日,1滴/次,观察时间为7d.在模型建立后第l、4、7天共3个时间点进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结膜组织透射电镜检查,对结膜上皮细胞及杯状细胞数量及形态进行分析.结果 成功建立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模型.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显示,造模前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平均值为66.367±2.466(个/每200 pan×150 μm面积),Nelson 0级;造模后第1天,结膜杯状细胞数量明显下降,平均值为2.933±0.242(个/每200 μm×150 μm面积),Nelson 3级;造模后第4天,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开始恢复,平均值为17.350±0.991(个/每200μm×150 μm面积),Nelson 2级;造模后第7天,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已明显恢复,平均值为32.467±2.244.(个/每200 μm×150μm面积),Nelson 1级.结膜组织透射电镜检查可见到造模后结膜杯状细胞大量减少,分泌颗粒排空,细胞凋亡,结膜上皮细胞脱落坏死,胞核固缩,胞质中可见溶酶体,上皮下及上皮细胞间炎症细胞浸润;随时间推移,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及形态逐渐恢复,初期细胞形态欠规则,结膜上皮细胞胞间隙大,连接松散;后期杯状细胞数量明显恢复,形态饱满,分泌功能开始恢复.结膜上皮细胞分化好,细胞连接较为紧密.结论 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可造成结膜杯状细胞的数量下降及分泌增加,同时可造成结膜上皮细胞凋亡增加,炎症细胞浸润.结膜杯状细胞的数量、功能以及结膜上皮细胞正常结构可在一定时间内自行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新月形切除结膜加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球结膜松弛(Ⅲ级或Ⅳ级)患者行结膜新月形切除加巩膜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34例溢泪、异物干涩感等症状改善,有效率94.44%;33例裂隙灯检查结膜松弛完全消失,有效率91.67%。结论:结膜新月形切除加巩膜固定术是治疗结膜松驰症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究干眼症(DES)患者结膜上皮细胞及泪液中硬脂酰辅酶 A 去饱和酶-1(SCD-1)、溶菌酶 C(LYSC)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随机抽取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干眼门诊就诊的 DES 患者 55例(DES 组)及非妊娠健康人群 50 例(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技术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结膜上皮细胞及泪液中 SCD-1 水平,利用微量快速比浊法测定 LYSC 含量,比较 DES 组及对照组结膜上皮细胞及泪液中 SCD-1、LYSC 水平,DES 组治疗前后 SCD-1、LYSC 水平及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利用Pearson 分析 DES 患者结膜上皮组织及泪液中 SCD-1、LYSC 水平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DES 组患者结膜上皮细胞、泪液中 SCD-1、LYSC 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DES 组患者治疗后结膜上皮细胞及泪液中 SCD-1、LYSC 水平升高(P< 0.05),BUT 延长,SIT 值增加,CFS 评分降低(P<0.05);Pearson 结果显示,结膜上皮组织及泪液中所含 SCD-1、LYSC 水平与BUT、SIT 结果呈正相关(P<0.05),与 CFS 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DES 患者结膜上皮细胞和泪液中 SCD-1、LYSC 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 SCD-1、LYSC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提示 SCD-1、LYSC水平变化可能与泪液中的脂质存在某种关系,参与 DES 症状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孙京华  王净信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1):3227-3230,3234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A滴眼液对结膜干燥症老鼠杯状细胞与结膜上皮粘蛋白5AC(MUC5AC)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C57BL6小鼠皮下注射东莨菪碱12d制造结膜干燥症模型鼠,十只为干眼对照组不使用局部治疗,十只小鼠使用1μL 0.05%环孢霉素A(CsA)滴眼每日3次(干眼+C认组),十只小鼠使用1μL蓖麻油滴眼每日3次(干眼+载体组)。另取十只为正常组,作为未作处理的对照。采用PAS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对上述4组小鼠结膜上皮细胞中的杯状细胞与MuC5AC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杯状细胞数目、MUC5AC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表达在正常组和干眼+CsA组均高于眼对照组和干眼+载体组(P均〈0.01);各组杯状细胞数目与MUC5AC表达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CsA可稳定膜结膜杯状细胞,促进黏蛋白分泌,从而维持泪腺分泌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20.
结膜松弛症是由于球结膜过度松弛和/或下睑缘张力过高,造成松弛球结膜堆积在眼球下睑缘,内、外眦部之间形成皱褶,引起眼表泪液学异常,并伴有眼部不适等症状的疾病,结膜松弛症多发生于老年人,常主诉眼干涩、异物感、流泪,严重者伴有刺痛,灼痛感,影响眼视觉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