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全方位护理技术配合医生行脑动脉DSA介入性救治,使脑动脉瘤栓塞术栓塞成功,没有因护理不当而出现护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探讨如何做好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工作,报告了6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体会.得出结论:通过护士精心细致的护理,成功率达100%,因此完善的术前准备,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术中的密切配合与观察是成功的关键,术后的精心护理是促进病情恢复,减少和消除并发症的有效保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对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护理的重要性,通过临床观察,将护理方法更加广泛地应用。方法:选取我院结我院收治的100例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的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进行特定的护理干预,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在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出现几率和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的几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慢脑血管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特定的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病痛,降低并发症出现几率,使其快速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造影术及数字减影下颅内外血管疾病的治疗,已日益普及并在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日显重要[1].2005年8月至2009年5月.我们为4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行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全庭婷 《中外医疗》2013,(24):172+174-172,174
目的探讨行介入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5月该院收治的38例介入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管病变情况给予相应的介入治疗,临床给予积极的护理配合。结果 38例患者中8例行支架植入术,30例行弹簧圈栓塞术,给予病患详尽的护理配合措施,病患术中无手术差错,术后护理措施完善,38例病患仅1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血肿,无严重并发症,恢复速度快,术后6个月后进行复查无复发现象。结论临床给予积极充分的护理配合,对介入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有着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临床应积极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神经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正成为急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相应的护理则是介入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我院神经内科自2004年1月~2005年8月问对3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16例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做好全程心理护理,术前皮肤、药物准备,术后基础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术后1例出现脑血管严重痉挛并发症自动出院,4例穿刺部位皮下血肿,1例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和颅内出血,1例出现脑梗死,经积极治疗护理康复出院;其余病例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做好全程心理护理,术前皮肤、药物准备,术后基础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能有效保证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介入治疗方法正逐渐成为脑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方法[1]。我们对30例介入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护理配合,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18例、女性12例,年龄33~63岁。其中颅内动脉瘤GDC(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17例,支架结合GDC栓塞8例,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可脱性球囊栓塞5例。1.2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下,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病变部位,  相似文献   

9.
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介入法已成为脑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配合医生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提高治疗的安全性,确保手术成功有重要的意义。我科2004年8月-2005年8月,成功实施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3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策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脑血管介入治疗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近年来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反映良好。我科2010年4~7月开展脑血管介入技术,共收治患者107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脑血管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临床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7例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护理情况分为治疗组13例与对照组34例,两组都给予常规介入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以护理路径为主的护理干预。结果:介入与护理后治疗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值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都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经过调查,治疗组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路径在临床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能有效改善病理疾病,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意外58例临床护理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右江医学》1998,26(1):57-58
脑血管意外58例临床护理及体会广西凌云县人民医院(533100)李静随着人口年龄的逐渐老化,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出现了逐渐增加的趋势。由于其起病急骤、复杂多变,不少病人长期处于昏迷或瘫痪状态,生活不能自理,而且恢复过程长,易发生并发症,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意外是指各种脑部血管病损,主要是动脉系统的破裂或闭塞导致的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或脑梗死,造成急骤发展的脑局部血液循环和功能障碍,亦称为急性脑血管病,其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都较高.因此,在合理治疗的同时做好脑血管意外的护理工作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16.
17.
脑血管意外是指由于脑出血或梗塞导致的局灶性脑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它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病变两大类.不论是哪一类,均可引起患者部分或全部生理功能障碍,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介入检查治疗后术侧肢体护理。方法对神经介入治疗的447例脑血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7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术后出现穿刺部位皮下淤血6例,血肿1例。结论术后术侧肢体制动8h,腹股沟穿刺部位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无需使用沙袋压迫。  相似文献   

19.
<正>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应用急救护理程序对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院前救治,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所选取收治的脑血管意外患者102例,均符合1996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确诊,其中,男60例,女42例,年龄50~78岁;发病至呼救时间6~150min;脑梗死44例,脑出血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神志清醒38例,浅昏迷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是一项新兴的学科,目前开展得越来越广泛,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许多学科都在开展。我科至去年以来开展的5例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