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调查使用抗精神病药所导致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使用抗精神病药的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测定,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采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代谢综合征标准.结果 调查了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障碍患者365例,抗精神病药所致代谢综合征者为96例占26.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抗精神病药所致代谢综合征的因素为药物种类、家族史、年龄、运动程度、腹部肥胖,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5.7857,4.5728,3.7643,-2.2534,1.5762.结论 使用抗精神病药的患者具有较高的代谢综合征发病风险,可能的危险因素是药物种类、家族史、年龄、腹部肥胖等,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的患者中应注意防治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例抗精神病药联用致恶性综合征病例。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例抗精神病药联用致恶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均为精神分裂症,在接受2种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后出现发热、肌强直、肌酸激酶水平升高等表现,确诊恶性综合征后立即停用抗精神病药物,经有效治疗病情缓解后出院。结论:恶性综合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肌强直、肌酸激酶水平升高,早诊早治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对抗精神病药治疗过程中出现的32例恶性综合征的产生原因、诱因、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严静  耿淑霞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324-1324,1326
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症是一种少见却可能致命性并发症。他通常由服用抗精神病药诱发,临床以高热、肌肉强直、意识障碍、椎体外症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是血激酸激酶升高和白细胞增多。肠梗阻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在精神科麻痹性肠梗阻多是由于神经抑制或毒素刺激以致肠壁肌肉运动紊乱。  相似文献   

5.
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是以持续性高热、肌肉僵直、意识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心血管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 ,多发生于用抗精神病药后 ,被认为是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一种罕见的严重并发症 ,在欧美国家的发生率为 0 0 7%~1 40 % ,在我国及东南亚等国家的发生率为 0 12 %~0 2 % [1] 。恶性综合征若处理不当易引起死亡 ,现将作者收治的 7例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85年至 1995年本院精神科住院的患者中7例发生恶性综合征。男 6例 ,女 1例 ,年龄为 18~ 37岁 ,分裂样精神病 4例 ,精神分裂症 3例。病程为…  相似文献   

6.
<正>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NMS)在临床上是一组少见却可能致命的临床症候群,但往往容易被误诊、漏诊,其来势汹汹,常因耽误治疗而产生严重的临床后果。抗精神病药物是其常见的诱发因素,临床报道相对较多[1]。随着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度提高,近年来关于抗帕金森药物突然撤药诱发恶性综合征的报告越来越多,但金刚烷胺撤药引起该病的报告相对少见。  相似文献   

7.
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 (neurolepticmalignantsyndrome,NMS)是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一种严重副反应 [1]。NMS的病程及严重程度表现不同,相应的护理措施也有所不同。本研究根据我院 1990年以来发生和收治的 9例NMS患者,对NMS的护理进行了分析讨论。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9例NMS患者均  相似文献   

8.
抗精神病药致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NMS)是因服用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一种致命性综合征.临床特点为先出现意识障碍、锥体外系症状,后出现高热、流涎、出汗、心动过速等下丘脑植物神经中枢紊乱征侯群.我院自1995年至2005年救治抗精神病药物致急症的患者70例,入院后确诊11例为NMS.现将此病症的诊断与治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恶性综合征(Neurotleptic malignant syndrone,NMS)于1960年由法国精神病学者Delay首次报道,是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一种少见的、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功能过高导致思维和精神活动紊乱[1],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是通过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的功能,而产生抗精神病作用[2]。  相似文献   

10.
自从1960年首次报道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NMS)后,大量的临床案例已使人们对于NM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有了较深的了解.然而大多数医师对于NMS的了解依然十分有限,难以对该综合征做出及时正确的诊断.有鉴于此,文章对NM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所致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集的62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并统计分析。结果:1例恶性综合征病人死亡,61例不良反应经过对症治疗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后,不良反应都缓解。结论:抗精神病药所致不良反应表现多样,致病药物多,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缓解精神症状,有利于精神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Neurotleptic Malgnant Syndrome NMS)特点,治疗及护理。方法:对14例NM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疗效满意,无1例死亡及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3例由于及早停药治疗,未发展成恶性综合征,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可有助于正确诊断治疗,减少并发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所致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集的62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并统计分析。结果:1例恶性综合征病人死亡,61例不良反应经过对症治疗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后,不良反应都缓解。结论:抗精神病药所致不良反应表现多样,致病药物多,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缓解精神症状,有利于精神康复。  相似文献   

14.
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NMS)是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一种严重副反应 [1]. NMS的病程及严重程度表现不同,相应的护理措施也有所不同.本研究根据我院1990年以来发生和收治的 9例NMS患者,对NMS的护理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抗精神病药所致恶性症状群的监护体会邓国秀邓仁奎(南充精神卫生中心)恶性症状群(NeuroplepticMalvynantSyndran、筒称NMS)是由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恶性症状群的护理报道较少,为了提高抢救成功率,现将我...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空腹血糖升高、中心性肥胖、高胆固醇和高血压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中,氯氮平对体质量、血脂浓度和血糖控制具有不良作用,可导致代谢异常的风险加大。文章通过检索国内外近年文献,明确代谢综合征的概念,综述抗精神病药氯氮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恶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并发症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5例恶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误诊、诊断及治疗.结果 本病误诊率较高,高效价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较易发生本症,发病与给药剂量过大,不恰当联合用药有关.时间多在用药1周内.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亦可发生,但发病时间多较晚.本病易并发吸入性肺炎.停用致病药物,提供支持和对症治疗、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必要时给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及硝苯呋海因等肌肉松弛剂等药物治疗、防治并发症等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结论 恶性综合征是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应及时发现,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8.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空腹血糖升高、中心性肥胖、高胆固醇和高血压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中,氯氮平对体质量、血脂浓度和血糖控制具有不良作用,可导致代谢异常的风险加大。文章通过检索国内外近年文献,明确代谢综合征的概念,综述抗精神病药氯氮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力  秦晓霞  谢守付  刘晶洁  高琳  王艳军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5):1243-1244,1247
目的 探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代谢的影响.方法 评估125例至少治疗3个月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代谢综合征(MS)发生情况.入组患者曾接受药物治疗,包括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奥氮平和奎硫平)或情感稳定剂(碳酸锂、丙戊酸盐和卡马西平).根据患者使用药物不同,将其分成3组:单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A组)、合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和情感稳定剂(B组)及单用情感稳定剂(C组).结果 125例患者,40例(32.0%)检出MS;A组患者MS检出率与B、C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奥氮平组、奎硫平组和利培酮组3组间MS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服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易发生MS.使用抗精神病药治疗者,均应定期检测BMI、腰围、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20.
杨扬  董丽平  童萍  石元洪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3):2945-2946
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malignantsyndrome,NMS)是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死亡率高达10%左右,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肌强直、震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精神状态的改变和实验室异常如肌酸磷酸激酶升高和肌红蛋白尿等。NMS在临床上较罕见,主要见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早期,发病率0.07%-3.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