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  贾继东 《临床内科杂志》2010,27(11):725-728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损伤修复过程的共同结果,由于肝内纤维生成和降解失衡,导致过多的胶原在肝内沉积,常伴有炎症、缺血缺氧,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目前认为,细胞外基质(ECM)过多产生和沉积是肝纤维化的核心表现,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仍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细胞来源。因此,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2.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肝纤维化的基本概念(1)肝纤维化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其特征为大量细胞外基质在Disse间隙沉积。(2)肝纤维化时不仅细胞外基质含量增加,而且细胞外基质的组成成分也发生了改变,正常肝脏Disse间隙细胞外基质是构成基底膜的成分,而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为形成纤维的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1〕。(3)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纤维化中,肝脏细胞外基质含量均增加,但原因不同的肝纤维化早期,其肝脏增加的细胞外基质分布是不同的,如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纤维化主要分布在门脉区,而酒精引起的肝纤维化主要分布在中央静脉周围…  相似文献   

3.
4.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逆转肝纤维化可阻止大多数慢性肝病进展。肝星状细胞(HSC)是肝内一种具有多功能、变化不定的非实质细胞,HSC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阐明其关系,有助于以HSC为靶点的肝纤维化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74,自引:3,他引:74  
近年来已获公认,肝星状细胞是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过多产生和沉积的主要细胞来源。 1876年德国 von Kupffer首次描述星状细胞( Sternzellen),后来的文献中又称之为 Ito细胞、脂细胞、贮脂细胞、窦周细胞等等。1996年Hepatology发表了98位著名国际肝病学家的建议,认为仍以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命名为宜,此建议已日益被采纳应用。近年关于星状细胞的研究日多,本文只涉及几个问题:细…  相似文献   

6.
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肝纤维化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修复作用,即使可以应用基因或其他疗法彻底消除纤维化,但机体对抑制或消除纤维化后将产生何种反应及后果尚难预测。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是引起肝纤维化的主要细胞,对HSC与其活化型一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在肝损伤中作用的研究已颇为深入,而HSC激活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肝星状细胞凋亡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十年来对肝纤维化形成的机理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临床及实验证据表明,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1],这一观点逐渐被广泛接受。肝星状细胞(hopaticstellatecell,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2],HSC在肝纤维化逆转过程中的作用也成为研究热点之一。Burt[3]认为,肝纤维化逆转时HSC的减少是由于激活状态的HSC转化为静止状态。但最新的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恢复期,激活状态的HSC减少主要通过凋亡机制,而不是表型的转化[4]。几位学者分别对HSC凋亡的机制进行…  相似文献   

8.
各种病因的肝脏损伤都伴有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活化HSC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导致肝纤维化.探讨HSC的改变在肝纤维化恢复中的作用,将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9.
高血糖对大鼠肝纤维化及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大鼠肝纤维化及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取大鼠66只,随机分为4组,A组和B组均采用STZ(链脲佐菌素)和CCl4(四氯化碳)诱导为肝纤维化并糖尿病模型。A组诱导成功不做处理。B组糖尿病诊断成立后,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次/d控制血糖。C组单纯利用CCl4(四氯化碳分析纯)诱导为肝纤维化模型。D组(空白对照组)常规喂养,不做处理。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包括鼠食消耗、毛发变化、活动指数),8周后处死,测量大鼠体质量、肝脏体积及重量,采集血液及肝脏标本,分析对比各组大鼠肝脏系数,HE染色后光镜下肝组织纤维化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组织内α-SMA表达。结果实验各组与对照组大鼠相比体质量明显减轻(P<0.05),肝脏系数明显增加(P<0.05),肝组织α-SMA表达均不同程度增强(P<0.05);其中A组的体质量减轻最明显,肝纤维化、肝脏系数增加最显著(P<0.05),肝组织α-SMA表达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相比体质量无明显减轻(P>0.05),肝脏系数无明显增加(P>0.05),而肝组织α-SM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糖可促进大鼠肝纤维化形成及肝星状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早期阶段,其发生涉及肝内多种细胞,而肝星状细胞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对肝星状细胞的形态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活化、信号转导、凋亡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肝星状细胞收缩的分子信号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曾被称为Ito细胞、窦周细胞、脂细胞和贮脂细胞.由德国学者Kupffer在1876年首先用氯化金染色确认,称之为sternzellen,当时曾被误认为是一种肝内吞噬细胞.1951年,Ito用电镜观察将窦周HSC与窦内Kupffer细胞(肝吞噬细胞)予以清楚鉴别.1996年国际上将该细胞统一命名为HSC[1].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急慢性肝损伤的疤痕修复反应的结果,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进展的共同环节,其最主要的特征是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ECM)的生成与降解失衡,在肝脏中的过度沉积.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发生时ECM的主要来源.HSC持续激活后增殖、迁移和表型转化,成为肌成纤维样细胞,是肝纤维化发生和发展的核心环节.活化HSC具有如下特点:(1)合成和分泌间质胶原等各种ECM;(2)自分泌产生致纤维化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TGF)β I;(3)释放胶原酶抑制物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4)分泌趋化因子及其他炎症性细胞因子;(5)具有细胞收缩特性;(6)合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使ECM降解异常;(7)对凋亡刺激的耐受性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将HSC-T6与不同浓度NGF孵育后,用XTT比色法检测NGF对HSC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NGF对HSC细胞周期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经100 ng/ml NGF作用24h后HSC形态学变化.结果 (100、200、400) ng/ml浓度时NGF对HSC的抑制作用经XTT法测得A值分别为0.66±0.03、0.69±0.03和0.66±0.03,与对照组(0.73±0.0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浓度依赖性(P>0.05).100、200、400ng/ml NGF作用于HSC 24h后,G2期比例分别为14.83%±5.41%、14.73%±2.50%和14.87%±2.06%,与对照组(7.47%±4.39%)比较,明显增加(P<0.05),透射电镜可以见到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 结论 NGF可抑制HSC增殖,通过使HSC细胞周期停滞于G2期而抑制HSC增殖可能为其作用机制之一;经NGF作用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可出现明显的增殖受抑、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15.
致纤维化生长因子对肝星状细胞移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纤维化过程中Disse间隙生长因子微环境的改变对肝星状细胞(HSC)移行的影响,从细胞移行角度探讨肝纤维化病变的新机制。方法运用改良的Boyden腔系统,在体外条件下模拟体内正常Disse间隙的微环境及肝纤维化时的相关改变,以人HSC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迁移实验、细胞增殖实验等方法,观察肝纤维化时致纤维化生长因子对HSC移行的影响。结果肝纤维化时增高的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B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均可导致活化的HSC移行能力增强,而肝纤维化时同样也增高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则无此效果。PDGF—BB诱导的HSC移行能力的增强与其导致的HSC增殖有关,而由TGF-β1和EGF诱导的这种能力的增强与细胞增殖无关。结论肝纤维化时Disse间隙微环境的改变促进了HSC的移行,TGF-β1、PDGF—BB和EGF具有促进HSC移行的作用,而bFGF和VEGF则无。  相似文献   

16.
探讨维拉帕米(Ver)对人肝星状细胞系(HSC)-LX2的活化及分泌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用内皮素-1(endothelin,ET-1)刺激HSC-LX2活化建立培养体系,设对照、ET-1和ET-1+Ver 3组,对照组仅加入培养基,ET-1组加入ET-1和培养基,ET-1+Ver组加入ET-1、Ver和培养基,分别在(0、12、24、48、72 h)观察HSC分沁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细胞因子的能力,采用细胞爬片和免疫组化技术鉴定活化HSC的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HSC表达α-SMA水平,ELISA测定不同组HSC分泌TGF-β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T-1组HSC活化和分泌TGF-β的能力较强(P〈0.05);与ET-1组比较,ET-1+Ver组HSC活化和分泌TGF-β能力较弱(P〈0.05)。结论 Ver体外实验中能抑制HSC的增殖和活化,具有潜在的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全长脂联素真核表达质粒对体外培养人类肝星状细胞株(LX-2)细胞,Ⅰ型胶原(collagenⅠ,COL-Ⅰ)基因及蛋白的影响,探讨全长脂联素对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调节COL-Ⅰ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空质粒组、全长脂联素真核表达质粒组,各组转染48h后Real-timePCR方法检测COL-Ⅰ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COL-Ⅰ蛋白水平的表达,MTT检测细胞存活率变化,Annexin V-FITC检测细胞凋亡率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的变化.结果:与空质粒组及对照组相比,全长脂联素真核表达质粒组COL-ⅠmRNA及蛋白的表达下降(179.00ng/L±16.83ng/Lvs532.30ng/L±27.52ng/L,570.00ng/L±16.12ng/L,均P<0.01),细胞存活率下降(65.70%±1.56%vs93.15%±1.90%,95.82%±2.52%,均P<0.01),凋亡率增加(14.70%±2.34%vs1.60%±0.23%,1.80%±0.15%,均P<0.01),caspase-3活性蛋白的表达增加(0.62±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内源性大麻素N-花生四烯酸氨基乙醇(AEA)及大麻素受体(CBR)2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活化的影响,以探讨内源性大麻素及其受体系统在肝纤维化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刺激前后HSC中CBR1和CBR2的表达.Western blot、PCR法观察不同浓度AEA及CBR2拮抗剂AM630对PDGF刺激下HSC增殖及活化的影响,同时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流式细胞仪分析AEA对HSC活力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HSC中CBR2的表达较CBR1高(F=116.797,P<0.01),且PDGF刺激后CBR2的表达明显增强(F=7.878,P<0.05).AEA可剂量依赖地抑制HSC的增殖,在浓度为10,20、50μmol/L时抑制率分别为7.12%±0.34%、12.52%±0.78%、80.13%±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3.41,P<0.01);但对HSC凋亡的影响不明显.同时AEA可抑制HSC的活化指标α-平滑肌肌动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等的表达,但这种抑制作用在给予CBR2拮抗剂AM630后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R2在AEA引起的HSC增殖及活化抑制中起关键作用,AEA和CBR2可望成为肝纤维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Hedgehog通路与肝纤维化及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edgehog通路与肝纤维化及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关系.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20只,均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和高脂饮食诱导肝纤维化,对照组予以正常饮食.第8周末取模型组存活大鼠与对照组中大鼠各5只处死,取左叶肝脏组织.HE、Masson染色观察两组肝组织病理变化;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纤维化大鼠肝脏中表达Hedgehog通路成员超音速Hedgehog信号通路(Shh)、膜受体patched(Ptc)、smoothened(Smo)和核转录因子Gli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edgehog通路成员及HSC活化标志基因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在两组大鼠肝脏中的表达差异.体外培养HSC-T6细胞,RT-PCR检测HSC-T6细胞株中Hedgehog通路成员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分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环耙明(Cyclopamine,Cyc)对HSC-T6增殖的影响;分别用0、100/μmol/L的Cye干预HSC-T6,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hh、Smo、Ptc、Gli-1及αSMA mRNA表达差异.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有大量脂质及胶原沉积,且肝脏组织中均有Shh、Smo、Ptc、Gli-1表达.荧光定量PCR结果示模型组大鼠Shh、Smo、Gli-1及αSMA mRNA表达均较对照大鼠升高(20.45±3.31、12.78±0.53、10.88±2.41、4.91±2.59比1;P值均<0.05).Cyc在体外对HSC-T6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F=636.81,P<0.01).荧光定量PCR结果示,用Cyc 100 μmol/L干预的HSC-T6中,Ptc、Smo、Gli-1和αSMA表达量分别为0.20±0.11、0.21±0.08、0.28±0.05和0.27±0.10,与Cyc 0μmol/L干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肝纤维化过程中Hedgehog通路成员表达增高,抑制Hedgehog通路可抑制HSC活化,推测Hedgehog通路通过活化HSC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